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站樁積累到某種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

  • 由 太極與養生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01
簡介練拳人有時候也會出現這類現象,比如覺得自己某個動作很帶勁,喜歡反覆來練,無意中造成了氣機外遊

什麼叫捧捋擠按什麼是太極拳

對呢!打太極拳就像學開車一樣,會抓方向盤上路,就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往往賽車手是最謙虛的人——老師留言

01

與天地同頻,人就感覺特別舒服

人生在天地間,就該遵從天地的稟性。生命中包含了天地的奧秘,天人合一,則人就能夠泰然自若,像天地一樣偉大。與天地同頻,人就感覺特別舒服,習練太極拳的學長,久了都能做到體會到這一點。

人需要那種頂天立地的氣勢,這樣才不憋屈,不憂鬱。人先效仿大地,負載一切,生育一切,忍受一切,成就一切。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自身就是自然。轉了一圈又回來了。我們的身體是不是在默默承載,忍受,成就著生命的一切?

我們不但去體悟參悟自然的奧秘,也要讀懂生命的奧秘。向外看,也不能忘了向內看。內家拳給了我們這樣的獨特視角,透過內煉功夫,感悟生命的美妙。內壯外強,才有內外合一,內可養生,外可技擊。

站樁積累到某種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

02

太極拳有獨特的理念,很難參悟明白,只有跟著明師引領的路,才能盡最大可能少走彎路

太極拳習練重視內修,心性和悟性顯得非常重要,從一開始學拳,就要重視,否則容易在後期練功中走彎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光陰。雖然說彎路人人都得走,能減少一些是很可貴的。

太極拳有獨特的理念,很難參悟明白,只有跟著明師引領的路,才能盡最大可能少走彎路。前文《

能讓學長喜歡上,熱愛上,太極拳和拳道有其獨特的魅力

》講了太極拳“用意不用力”中力作何解。太極拳習練就是以鍛鍊內力為主。

以力生血,就是指的這個內力。煉血化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等等。陰陽互根,元氣壯大了,也能夠化氣為力。腎是人體發力的出發點,勁兒是從腰腎中來的,太極拳習練就是讓我們掌握正確的發勁兒方式。

站樁積累到某種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

03

先要脫去後天拙力,在站無極樁中生成真力

也有老師將以力生血,煉血生精的過程稱為築基生精。練功夫的理論模型如何構建,只要能夠用實踐證明有效,就可以的,終歸落腳點是實事求是。太極拳在技擊方面,有個化氣為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個階段需要實現氣與力合。

太極拳習練過程很漫長,漫長到有些人根本不敢起心動念來學。如此則耽誤了生命的一個大工程,以至於很多人英年早逝,或者老年多病。人類的智慧就在於前瞻性,未雨綢繆,生老病死,生我們做不了主,只能在後三個字上多動腦筋。

這個氣與力合就是很長的一段路,先要脫去後天拙力,在站無極樁中生成真力。而脫去拙力,生成真力,並非截然分開,涇渭分明,有很長一陣子,真力與後天之力是混合在一起的。

站樁積累到某種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

04

站樁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生成真力很難,倍感珍貴,所以首要任務就是防止浪費,防漏防外洩。《道德經》中強調,要“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逞能,防止元氣外遊,力量外顯。真氣不能內斂於脈,就會失真,功夫也就難以進步了。

站樁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對這種現象要有一種清醒的認識。產生這種現象,是練功啟動了體內的元氣,體內的混元氣(真氣和後天之氣混合)產生振動,氣推形動。

混元氣化為氣力,想象下風力,這氣力可以使人體出現各種動作。有時候,這樣越動越有力,也會覺得身體舒適,精神煥發。不過,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覺得這就是好現象,就是好功夫。

站樁積累到某種程度後,身體或身體區域性出現震顫感和抖動感

05

合於天真,合於自然,如同欣賞自然美景般,看到讓人心生喜歡

上述現象是真氣外遊,內力妄動帶動形動,氣機遊走在脈外。真氣耗完,人就不動了。有了清醒的認知,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不要迷戀這種妄動,久練必然造成身體衰弱,精神不振。元氣宜補宜養,不宜耗至大傷。

練拳人有時候也會出現這類現象,比如覺得自己某個動作很帶勁,喜歡反覆來練,無意中造成了氣機外遊。這裡值得再來說一下,太極拳養練結合,以養為主。練拳時的動作究竟是妄動,還是進入了化勁階段,需得分清。

真正的太極拳,其動作和姿勢都是法相莊嚴、道貌凜然的。就是說,動作看起來很舒服,神清也很舒服,為何?因為這樣合於天真,合於自然,如同欣賞自然美景般,看到讓人心生喜歡。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極與養生

感謝學長的支援和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