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 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21
簡介不過,類似圈子的內容社群早已不止一家,從貼吧到微博超話,豆瓣小組、虎撲論壇,都有各自招牌性質的社群特色和使用者基本盤,新入局的知乎圈子又是否能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呢

怎麼加入sm圈子知乎

知乎的貼吧、超話、小組來了,你加入了嗎?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一方面是“有問題上知乎”的專業性被湧入的龐大使用者群拉下神壇,變成“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調侃。另一方面通俗化的內容也未能實現好的歸類和內容產出模式,讓使用者難以找到獨特歸屬感提升粘性。

圈子所實現的,或許就是讓不同使用者各自分流相安無事。

近日,有不少深度知乎使用者收到了來自知乎機構號的私信邀請,內容是參與內測一項名為“知乎圈子”的新功能。

知乎圈子官方賬號發文提到對“什麼是知乎圈子”的定義:

“在知乎大社群裡,存在許多有著相同興趣、特徵的人群,圈子用小型群組的方式,為這些使用者提供一個更集中、更輕鬆的交流和互動環境。”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在對使用者發起內測邀請之前,知乎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就在APP中悄然上線了圈子功能,只是未經任何公開宣傳。此次內測訊息大規模放出,應該可以視為圈子功能有了雛形和初始使用者基礎了。經過實際使用發現,目前已經有了明星、興趣、行業、校園、情感、遊戲等分類,版塊已經較為完整。

從知乎圈子廣場的排布來看,與微博的超話社群基本一致,也與百度貼吧類似: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無論是知乎官方對圈子的定位中提到的“集中”、“輕鬆”等關鍵詞,還是實際體驗的產品邏輯來說,圈子都是一個與知乎本體相對獨立,又與微博超話、豆瓣小組等內容社群存在一些相同點的產品板塊。

這種低門檻的內容形式有相當廣的受眾範圍,“圈子”功能或許承載了平臺相當大的期望

不過,類似圈子的內容社群早已不止一家,從貼吧到微博超話,豆瓣小組、虎撲論壇,都有各自招牌性質的社群特色和使用者基本盤,新入局的知乎圈子又是否能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呢?

一、從貼吧到超話,知乎圈子的對手有點強

百度貼吧、微博超話、豆瓣小組、虎撲論壇,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社群平臺都有基於興趣的“圈子”式運營。它們有的偏安一隅,在某一兩個領域影響力極大;有的成為明星營銷的戰場;有的早早起步卻未能保持搶跑的優勢。

在過去的許多年裡,百度貼吧幾乎是一個“PC網際網路博物館”的存在——幾乎是任何領域的任何一個分類,都能在貼吧中找到對應的網路精品內容,基於民間大神建立起的貼吧秩序,遊戲、小說、文化、地域……上至天文地理國家大事,下至初中高中的學生論壇,貼吧幾乎涵蓋了一切。

可最近,我們所知的貼吧大事件,卻是今年5月的“2017年以前帖子暫無法訪問”的公告,令網友唏噓。

百度貼吧擁有最高的起點,現階段也有著極大的使用者規模。但因為種種變故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掉隊,目前已經很難看到新的活力。

微博超話或許已經是微博最重要的飯圈群體互動交流的場所,並且在微博的運營下,粉絲們獲取偶像資訊、日常互動點贊、關鍵活動的組織和資訊公開、明星本人與粉絲的互動、明星的代言和商業化活動等幾乎一切相關活動都得以在微博超話集中展開。

微博超話是基於微博與明星社交賬號的繫結,明星、粉絲組織的交流載體。

在當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下,微博超話幾乎成為了飯圈無可替代的存在。

就像前段日子周杰倫的“榜首事件”一樣,一個沒有微博賬號的明星,粉絲們聚集起來進行超話打榜,粉絲狂歡和媒體傳播效應背後,實則是微博超話自身在粉絲經濟中的勝利。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楊超越知乎圈子和微博超話

豆瓣小組比較特殊。

一方面因為“八組”的爆火讓豆瓣小組成為眾所周知的娛樂圈瓜田,號稱“養活了許多娛樂營銷號”;但從更廣闊的其他豆瓣小組特徵來看,還是基於書影音+生活的高垂直興趣討論社群,並且相對非常封閉——許多有影響力的小組是“申請——稽核”的准入機制。

在影視綜藝領域,小組成為豆瓣評分頁面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也因此成為娛樂營銷的重要場所,這一點來說或許是以後知乎圈子的發展方向之一。

知乎圈子目前的特點與豆瓣小組、貼吧、微博都有相似之處。至於與其他平臺是否競爭,從目前規模還很小的知乎圈子中還很難看出端倪。

但知乎本體問答平臺的領域本身包羅永珍,圈子至少能迎合使用者更多的社交需求,讓問答和文章之外那部分使用者需求得以滿足。

二、2億人的知乎,要想辦法讓使用者“不迷路”

知乎為什麼需要圈子?

眾所周知,關於知乎的內容質量討論在過去幾年內從未塵埃落定過。

早期的知乎是個邀請制的高階問答社群,而2018年12月知乎就已經宣佈使用者規模突破2。2億,同比增長102%;其問題數超過3000萬,回答數超過1。3億。

2018年的世界盃期間,知乎首位代言人劉昊然洗腦廣告也不斷刷著存在感——“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有問題,上知乎!”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在經過使用者翻番的一年迅猛擴張後,知乎至少在內容和使用者運營上面臨著一個問題:無論是對內容產出者還是內容消費者來說,現有的知乎都無法滿足每個使用者對內容和平臺體驗的需求。

對更希望看到專業、高門檻內容的使用者而言,大量湧入的新使用者群必然帶來與傳統知乎使用者需求不符的內容,如娛樂營銷號的針對性內容生產,而基於贊同數的回答、文章板塊和智慧推薦分發都很難真正完成對內容質量的篩選。

而另一個角度來說,許多追隨明星、娛樂話題而來的使用者也未必能在知乎有多好的體驗。雖然知乎內容變水被吐槽已久,但客觀來說它依然是中文網際網路中最大的優質資訊內容平臺之一,聚集了大量有門檻的內容和高水平使用者,許多關於娛樂話題的討論其實也具有相當的複雜性。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圈子除外,目前知乎的內容板塊可以分為問答、文章、想法、鹽選專欄、live、電子書等幾個分類。基於會員付費體系的鹽選專欄、live、電子書是知乎商業化的方向之一,想法功能被近乎雪藏,普通內容產出仍然主要來自於問答、文章,這兩者要獲得熱度仍然是有內容生產門檻的。

換言之,至少有一部分新使用者需要的,反而是一個人人都能參與討論,能容納比現在更“水”內容的知乎。

所以,問題一方面是“有問題上知乎”的專業性被湧入的龐大使用者群拉下神壇,變成“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調侃;另一方面通俗化的內容也未能實現好的歸類和內容產出模式,讓使用者難以找到獨特歸屬感提升粘性

回過頭來看“圈子”功能的“半封閉興趣圈”特點,筆者認為對知乎而言的確很有價值。

簡單而言,就是讓不同的使用者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使用者體驗,引導並分流,減少使用者在內容海洋中“迷路”的成本——鞏固和重建曾經那個真正“高逼格”的知乎,找回品牌平臺中相對嚴肅和知識性的特徵。同時,提升過去幾年內湧入的大量使用者的粘性,讓有興趣社交需求的使用者也有歸屬空間。

就像豆瓣小組與書影音板塊的彼此聯絡又相安無事一樣,在使用者規模擴張帶來的內容質量下滑問題面前,這種對細分領域的內容運營幾乎是所有平臺都要做的事情——

說到底,無論是演算法推薦的分發模式還是基於興趣愛好的圈子功能,都是為了提供每個使用者都覺得舒服的體驗罷了。

至於商業化角度的考量,或許也有一定影響。

知乎的商業化大體可以分為付費會員和資訊流廣告,經常使用知乎的使用者應該能發現知乎廣告的變化過程。如今,越來越多的廣告隱藏在推薦資訊流中,以問答的形式存在。這種流量變現與平臺特徵結合的模式,或許是知乎商業化的最重要構成。

“圈子”功能若能實現對既有使用者流量的鞏固作用,對資訊流廣告相信也會產生正面效應。

2012年,知乎CEO周源在回答知乎初心的問題下這樣寫道:

知乎版超話:“圈子”會讓知乎使用者找到歸屬感嗎?

如今許多年過去了,這番話似乎催生了更多定義上的謎題——我們該如何去定義“專家”、“高質量”、“有價值的資訊”?

或許不變的一點是:當平臺足夠大使用者足夠多的時候,平臺的特徵就將變成整個社會特徵的縮影,知乎大概也不能例外吧。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21f6xpLuSXyKNZFBWCRLGw

本文由 @讀娛 授權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