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 由 武術與搏擊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23
簡介目視兩掌(二、四同)

丁步怎麼做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根據導引、吐納、熊經、鳥伸之術,研究了虎、鹿、熊、猿、鳥五禽的活動特點,並結合人體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功能,編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導引術。五禽戲寓醫理與動作之中,寓保健康復效益與生動形象的“戲”中,這是它區別於其他導引術的顯著特徵。

根據中醫的臟腑學說,五禽配五臟。虎戲主肝,能舒肝理氣,舒筋活絡;鹿戲主腎,能益氣補腎,壯腰健胃;熊戲主脾,能調理脾胃,充實兩肢;猿戲主心,能養心補腦,開竅益智;鳥戲主肺,能部肺開胸,調暢氣機。

1功法特點

(1)安全易學,左右對稱

本功法是在對傳統五禽戲進行挖掘整理的基礎上編創的,為了便於廣大群眾習練。因此,動作力求簡捷,左右對稱,平衡發展,既可全套連貫習練,也可側重多練某戲,還可只練某戲,運動量較為適中,屬有氧訓練,各人可根據自身情況調節每勢動作的運動幅度和強度,安全可靠。

(2)引伸肢體,動諸關節

本功法動作體現了身體軀幹的全方位運動,包括前俯、後仰、側屈、擰轉、摺疊、提落、開合、縮放等各種不同的姿勢,以腰為主軸和樞紐,帶動上、下肢向各個方向運動,以增大脊柱的活動幅度。其外還特別注意手指、腳趾等關節的運動,以達到加強遠端血液微迴圈的目的。同時,還注意對平時活動較少或為人們所忽視的肌肉群的鍛鍊。

(3)外導內引,形松意充

古人將“導引”解釋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所謂“導氣令和”,主要指疏通調暢體內氣血和調順呼吸之氣;所謂“引體令柔”,就是指活利關節、韌帶、肌肉的肢體運動。“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姿勢、以動為主的功法,根據動作的升降開合,以形引氣。雖然“形”顯示於外,但為內在的“意”“神”所繫。外形動作既要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還要力求蘊含“五禽”的神韻,意氣相隨,內外合一。習練過程在保持功法要求的正確姿勢前提下,各部分肌肉應儘量保持放鬆,做到舒適自然,不僵硬,不拿勁,不軟塌。只有肢體松沉自然,才能做到以意引氣,氣貫全身;以氣養神,氣血通暢。

(4)動靜結合,練養相兼

“五禽戲”模仿“五禽”的動作和姿勢,舒展肢體,活絡筋骨,同時在功法的起勢、收勢以及每一戲結束後,配以短暫的靜功站樁,誘導習練者進入相對平穩的狀態和“五禽”的意境,以此來調整氣息、寧心安神,起到“外靜內動”的功效。具體來說,肢體運動時,形顯示於外,但意識、神韻貫注於動作中,排除雜念,思想達到相對的“入靜”狀態;進行靜功站樁時,雖然形體處於安靜狀態,但是必須體會到體內的氣息執行以及“五禽”意境的轉換。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兩個階段相互交替出現,起到練養相兼的互補作用,可進一步提高練功效果。

2練習要領

習練“五禽戲”,必須把握好“形、神、意、氣”四個環節。

(1)形

形,即練功時的姿勢。古人說:“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說明姿勢在練功中的重要性。開始練功時,頭身正直,含胸垂肩,體態自然,使身體各部位放鬆、舒適,不僅肌肉放鬆,而且精神上也要放鬆,呼吸要調勻,逐步進人練功狀態。開始習練每戲時,要根據動作的名稱含義,做出與之相適應的動作造型,動作到位,合乎規範,努力做到“演虎像虎”“學熊似熊”。特別是對動作的起落、高低、輕重、緩急、虛實要分辨清楚,不僵不滯,柔和靈活,以達到“引挽[9]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的功效。

(2)神

神,即神態、神韻。養生之道在於“形神合一”。習練健身氣功應當做到“惟神是守”。只有“神”守於“中”,而後才能“形”全於“外”。所謂“戲”,有玩耍、遊戲之意,這也是“五禽戲”與其他健身功法不同之處。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態,進入玩耍、遊戲的意境,神韻方能顯現出來,動作形象才可能逼真。虎戲要仿效虎的威猛氣勢,虎視眈眈;鹿戲要仿效鹿的輕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戲要仿效熊的憨厚剛直,步履沉穩;猿戲要仿效猿的靈活敏捷,輕鬆活潑;鳥戲要仿效鶴的昂首挺立,輕盈瀟灑。

(3)意

意,即意念、意境。《黃帝內經》指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動五臟六腑皆搖。”這裡的“心”指的是大腦,說明人的思維活動和情緒變化都能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因此,在習練中,要儘可能排除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情緒和思想,創造一個美好的內環境。開始練功時,可以透過微想腹部下丹田[10]處,使思想集中,排除雜念,做到心靜神凝。習練每戲時,逐步進入“五禽”的意境,模仿不同動物的不同動作。練“虎戲”時,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的猛虎,伸展肢體,抓捕食物;練“鹿戲”時,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眾鹿戲抵,伸足邁步;練“熊戲”時,要意想自己是山林中的黑熊,轉腰運腹,自由漫行;練“猿戲”時,要意想自己是置於花果山中的靈猴,活潑靈巧,摘桃獻果;練“鳥戲”時,要意想自己是江邊仙鶴,抻筋拔骨,展翅飛翔。意隨形動,氣隨意行,達到意、氣、形合一,以此來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4)氣

氣,即指練功時對呼吸的鍛鍊,也稱調息。就是習練者有意識地注意呼吸調整,不斷去體會、掌握、運用與自己身體狀況或與動作變化相適應的呼吸方法。古人說:“使氣則竭,屏氣則傷”,應引以為戒。習練“五禽戲”時,呼吸和動作的配合有以下規律: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後呼,蓄吸發呼。其主要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可根據姿勢變化或勁力要求而選用。要求松靜自然,不能憋氣。同時,呼吸的“量”和“勁”都不能太過、太大,以不疾不徐為宜,逐步達到緩慢、細勻、深長的程度。

另外,在習練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由淺入深

初學者必須先掌握動作的姿勢變化和執行路線,搞清來龍去脈,跟隨他人一起邊模仿邊練習,儘快融人集體習練中,初步做到“搖筋骨,動肢節”即可。隨後,在習練中要注意動作的細節,可採取上、下肢分解練習,再過渡到以腰為軸的完整動作習練,最後進行逐動、逐戲和完整功法的習練,使動作符合規範,並達到熟練的程度。此時,就要注意動作和呼吸、意識、神韻的結合,充分理解動作的內涵和意境,真正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要動作還沒真正搞清,就想追求內在的體驗,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會出現不良後果。練功必須由簡到繁,由淺人深,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把基礎打好,防止出現偏差。

2)因人而異

習練時,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需要根據自身體質狀況來進行。動作的速度、步姿的高低、幅度的大小、鍛鍊的時間、習練的遍數、運動量的大小都應很好把握。其原則是練功後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肌肉略感酸脹,但不感到太疲勞,不妨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切忌急於求成,貪多求快。

3五禽戲動作說明

(1)手型、步型和平衡

虎爪:五指張開,虎口撐圓,第一、二指關節彎曲內扣(圖 10-2-1)。

鹿角:拇指伸直外張,食指、小指伸直,中指、無名指彎曲內(圖10-2-2)。

熊掌:拇指壓在食指指端上,其餘四指併攏彎曲,虎口撐圓(圖10-2-3)。

猿勾:五指指腹捏攏,屈腕(圖10-2-4)。

鳥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翹起,無名指、中指併攏向下(圖10-2-5)。

握固:拇指抵掐無名指根節內側,其餘四指屈攏收於掌心(圖10-2-6)。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2)基本步型

弓步:兩腿前後分開一大步,橫向之間保持一定寬度,右(左)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與腳尖上下相對,腳尖微內扣;左(右)腿自然伸直,腳跟蹬地,腳尖稍內扣,全腳掌著地。

虛步:右(左)腳向前邁出,腳跟著地,腳尖上翹,膝微屈;左(右)腿屈膝下蹲,全腳掌著地,腳尖斜向前方,臀部與腳跟上下相對。身體重心落於左(右)腿(圖10-2-7)。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丁步:兩腳左右分開,間距約10-20釐米,兩腿屈膝下蹲,左(右)腳腳跟提起,腳尖著地,虛點地面,置。於右(左)腳腳弓處,右(左)腿全腳掌著地踏實(圖10-2-8)。

提膝平衡:左(右)腿直立站穩,上體正直;右(左)腿在體前屈膝上提,小腿自然下垂,腳尖向下(圖10-2-9)。

後舉腿平衡:右(左)腿蹬直站穩,左(右)腿伸直,向體後舉起,腳面繃平,腳尖向下(圖10-2-10)。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3)動作圖解

預備勢 起勢調息

動作一:兩腳併攏,自然伸直;兩手自然垂於體側;胸腹放鬆,頭項正直,下頦微收,舌抵上顎;目視前方(四同)。

動作二:左腳向左平開一步,稍寬於肩,兩膝微屈,松靜站立;調息數次,意守丹田。

動作三:肘微屈,兩臂在體前向上、向前平託,與胸同高。

動作四:兩肘下垂外展,兩掌向內翻轉,並緩慢下按於腹前。

重複三、四動兩遍後,兩手自然垂於體側。

要點

1.兩臂上提下按,意在兩掌勞宮穴[11],動作柔和、均勻、連貫。

2.動作也可配合呼吸,兩臂上提時吸氣,下按時呼氣。

功理與作用

1.排除雜念,誘匯入靜,調和氣息,寧心安神。

2.吐故納新,升清降濁,調理氣機。

第一戲 虎戲

“虎戲”要體現虎的威猛。神發於目,虎視眈眈;威生於爪,伸縮有力;神威並重,氣勢凌人。動作變化要做到剛中有柔、柔中生剛、外剛內柔、剛柔相濟,具有動如雷霆無阻擋、靜如泰山不可搖的氣勢。

第—式 虎舉(圖10-2-11)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兩手掌心向下,十指撐開,彎曲成虎爪狀;目視兩掌(二、四同)。

動作二:兩手外旋,由小指先彎曲,其餘四指依次彎曲握拳,兩拳沿體前緩慢上提。至肩前時,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方再彎曲成虎爪狀。

動作三:兩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對;目視兩拳。

動作四:兩拳下拉至肩前時,變掌下按。沿體前下 落至腹前,十指撐開,掌心向下;目視兩掌。

重複一至四動三遍後,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十指撐開、彎曲成“虎爪”和外旋握拳,三個環節均要貫注勁力。

2.兩掌向上如託舉重物,提胸收腹,充分拔長軀體;兩掌下落如拉雙環,含胸松腹,氣沉丹田。

3.眼隨手動。

4.動作可配合呼吸,兩掌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功理與作用

1.兩掌舉起,吸人清氣;兩掌下按,撥出濁氣。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氣機,調理三焦功能。

2.手成“虎爪”變拳,可增強握力,改善上肢遠端關節的血液迴圈。

第二式 虎撲(圖10-2-12、13、14)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兩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上提至肩前上方。

動作二:兩手向上、向前劃弧,十指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時上體前俯,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三:兩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兩手向下劃弧至兩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兩腿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同時,兩掌握空拳,沿體側向上提至胸側;目視前上方。

動作四:左腿屈膝提起,兩手上舉。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前傾,兩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上體抬起,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兩手自然下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上體前俯,兩手盡力向前伸,而臀部向後引,充分伸展脊柱。

2.屈膝下蹲、收腹含胸要與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動作過程連貫,使脊柱形成由摺疊到展開的蠕動,兩掌下按上提要與之配合協調。

3.虛步下撲時,速度可加快,先柔後剛,配合快速深呼氣,氣由丹田發出,以氣催力,力達指尖,表現出虎的威猛。

4.可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減小動作幅度。

功理與作用

1.虎撲動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後伸展摺疊運動,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關節的柔韌性和伸展度,可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

2.脊柱運動能增強腰部肌肉力量,對常見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勞損、習慣性腰扭傷等症有防治作用。

3.督脈行於背部正中,任脈[12]行於腹部正中。脊柱的前後伸展摺疊,牽動任、督兩脈,起到調理陰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的作用。

第二戲 鹿戲(圖10-2-15)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鹿喜挺身眺望,好角抵,運轉尾閭,善奔

走,通任、督兩脈。習練“鹿戲”時,動作要輕盈舒展,神態要安閒雅靜,意想自己置身於群鹿中,在山坡、草原上自由快樂地活動。

第三式 鹿抵

動作一:兩腿微屈,重心移至右腿,左腳經右腳內側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著地;同時,身體稍右轉;兩掌握空拳,向右側擺起,拳心向下,高與肩平;目隨手動,視右拳。

動作二:重心前移;左腿屈膝,腳尖外展踏實;右腿伸直蹬實;同時,身體左轉,兩掌成“鹿角”,向上、向左、向後劃弧,掌心向外,指尖朝後,左臂彎曲外展平伸,肘抵靠左腰側;右臂舉至頭前,向左後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朝後;目視右腳跟。隨後,身體右轉,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同時兩手向上、向右、向下劃弧,兩掌握空拳下落於體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四:同一、二,惟左右相反。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重複一至八動一遍。

要點

1.腰部側屈擰轉,側屈的一側腰部要壓緊,另一惻腰部則藉助上舉手臂後伸,得到充分牽拉。

2.後腳腳跟要蹬實,固定下肢位置,加大腰、腹部的擰轉幅度,運轉尾間。

3.動作可配合呼吸,兩掌向上劃弧擺動時吸氣,向後伸抵時呼氣。

功理與作用

1.腰部的側屈擰轉,使整個脊椎充分旋轉,可增強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積。

2.目視後腳腳跟,加大腰部在擰轉時的側屈程度,可防治腰椎小關節紊亂等症。

3.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尾閭運轉,可起到強腰補腎、強筋健骨的功效。

第四式 鹿奔(圖10-2-16)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左腳向前跨一步,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握空拳,向上、向前劃弧至體前,屈腕,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拳心向下;目視前方(三、四同)。

動作二:重心後移;左膝伸直,全腳掌著地;右腿屈膝;低頭,弓背,收腹;同時,兩臂內旋,兩掌前伸,掌背相對,拳變“鹿角”。

動作三:重心前移,上體抬起;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松肩沉肘,兩臂外旋,“鹿角”變空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

動作四:左腳收回,開步直立;兩拳變掌,回落於體側。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提腿前跨要有弧度,落步輕靈,體現鹿的安舒神態。

2.身體後坐時,兩臂前伸,胸部內含,背部形成“橫弓”狀;頭前伸,背後拱,腹收縮,臀內斂,形成“豎弓”狀,使腰、背部得到充分伸展和拔長。

3.動作可配合呼吸。身體後坐時,配合吸氣。重心前移時,配合呼氣。

功理與作用

1.兩臂內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牽拉,對頸肩綜合症、肩關節周圍炎等症有防治作用;軀幹弓背收腹,能矯正脊柱畸形,增強腰、背部肌肉力量。

2.向前落步時,氣充丹田。身體重心後坐時,氣運命門,加強了人的先天與後天之氣的交流。尤其是重心後坐,整條脊柱後彎,內夾尾間,後凸命門,開啟大椎,意在疏通督脈經氣,具有振奮全身陽氣的作用。

第三戲 熊戲

“熊戲”要表現出熊憨厚沉穩、松靜自然的神態。運勢外陰內陽,外動內靜,外剛內柔,以意領氣,氣沉丹田;行步外觀笨重拖沓,其實笨中生靈,蘊含內勁,沉穩之中顯靈敏。

第五式 熊運(圖10-2-17)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兩掌握空拳成“熊掌”,拳眼相對,垂於下腹部;目視兩拳。

動作二:以腰、腹為軸,上體做順時針搖晃;同時,兩拳隨之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劃圓;目隨上體搖晃環視。

動作三、四:同一、二。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上體做逆時針搖晃,兩拳隨之劃圓。

做完最後一動,兩拳變掌下落,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兩掌劃圓應隨腰、腹部的搖晃而被動牽動,要協調自然。

2.兩掌劃圓是外導,腰、腹搖晃為內引,意念內氣在腹部丹田執行。

3.動作可配合呼吸,身體上提時吸氣,身體前俯時呼氣。

功理與作用

1.活動腰部關節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勞損及軟組織損傷。

2.腰腹轉動,兩掌劃圓,引導內氣執行,可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3.運用腰、腹搖晃,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

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納呆、便秘腹瀉等症。

第六式 熊晃(圖10-2-18、19)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重心右移;左髖上提,牽動左腳離地,再微屈左膝;兩掌握空拳成“熊掌”;目視左前方(二、三、四同)。

動作二:重心前移;左腳向左前方落地,全腳掌踏實,腳尖朝前,右腿伸直;身體右轉,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

動作三:身體左轉,重心後坐;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擰腰晃肩,帶動兩臂前後弧形擺動;右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左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

動作四:身體右轉,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時,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左腳上步,開步站立;同時,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用腰側肌群收縮來牽動大腿上提,按提髖、起腿、屈膝的先後順序提腿。

2.兩腳前移,橫向間距稍寬於肩,隨身體重心前移,全腳掌踏實,使震動感傳至髖關節處,體現熊步的沉穩厚實。

功理與作用

1.身體左右晃動,意在兩脅,調理肝脾。

2.提髖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強髖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於防治下肢無力、髖關節損傷、膝痛等症。

第四戲 猿戲

猿生性好動,機智靈敏,善於縱跳,折枝攀樹,躲躲閃閃,水不疲倦。習練“猿戲”時,外練肢體的輕靈敏捷,欲動則如疾風閃電,迅敏機警;內練精神的寧靜,欲靜則似靜月凌空,萬籟無聲,從而達到“外動內靜” “動靜結合”的境界。

第七式 猿提(圖10-2-20)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兩掌在體前.手指伸直分開,再屈腕撮攏捏緊成“猿鉤”。

動作二:兩掌上提至胸,兩肩上聳,收腹提肛;同時,腳跟提起,頭向左轉;目隨頭動,視身體左側。

動作三:頭轉正,兩肩下沉,松腹落肛,腳跟著地;“猿鉤”變掌,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四:兩掌沿體前下按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頭向右轉。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

要點

1.掌指撮攏變鉤,速度稍快。

2.按聳肩、收腹、提肛、腳跟離地、轉頭的順序,上提重心。聳肩、縮胸、屈肘、提腕要充分。

3.動作可配合提肛呼吸。兩掌上提吸氣時,稍用意提起會陰部;下按呼氣時,放下會陰部;

功理與作用

1.“猿鉤”的快速變化,意在增強神經—肌肉反應的靈敏性。

2.兩掌上提時,縮項,聳肩,團胸吸氣,擠壓胸腔和頸部血管;兩掌下按時,伸頸,沉肩,松腹,擴大胸腔體積,可增強呼吸,按摩心臟,改善腦部供血。

3.提踵直立,可增強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第八式 猿摘(圖10-2-21、22、23)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左腳向左後方退步,腳尖點地,右腿屈膝,重心落於右腿;同時,左臂屈肘,左掌成“猿鉤”收至左腰側;右掌向右前方自然擺起,掌心向下。

動作二:重心後移;左腳踏實,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上方劃弧至頭左側,掌心對太陽穴;目先隨右掌動,再轉頭注視右前上方。

動作三:右掌內旋,掌心向下,沿體側下按至左髖側;目視右掌。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大步,左腿蹬伸,重心前移;右腿伸直,左腳腳尖點地;同時,右掌經體前向右上方劃弧,舉至右上側變“猿鉤”,稍高於肩;左掌向前、向上伸舉,屈腕撮鉤,成採摘勢;目視左掌。

動作四:重心後移;左掌由“猿鉤”變為“握固”;右手變掌,自然回落於體前,虎口朝前。隨後,左腿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左臂屈肘收至左耳旁,掌指分開,掌心向上,成託桃狀;右掌經體前向左劃弧至左肘下捧託;目視左掌。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腿直立;同時,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眼要隨上肢動作變化左顧右盼,表現出猿猴眼神的靈敏。

2.屈膝下蹲時,全身呈收縮狀。蹬腿邁步,向上採摘,肢體要充分展開。採摘時變“猿鉤”,手指撮攏快而敏捷;變握固後,成託桃狀時,掌指要及時分開。

3.動作以神似為主,重在體會其意境,不可太誇張。

功理與作用

1.眼神的左顧右盼,有利於頸部運動,促進腦部的血液迴圈。

2.動作的多樣性體現了神經系統和肢體運動的協調性,模擬猿猴在採摘桃果時愉悅的心情,可減輕大腦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對神經緊張、精神憂鬱等症有防治作用。

第五戲 鳥戲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鳥戲取形於鶴。鶴是輕盈安詳的鳥類,人們對它進行描述時往往寓意它的健康長壽。習練時,要表現出鶴的昂然挺拔、悠然自得的神韻。仿效鶴翅飛翔,抑揚開合。兩臂上提,伸頸運腰,真氣上引;兩臂下合,含胸松腹,氣沉丹田。活躍周身經絡,靈活四肢關節。

第九式 鳥伸(圖10-2-24、25 )

氣功五禽戲圖文教學

動作一:兩腿微屈下蹲,兩掌在腹前相疊。

動作二:兩掌向上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身體微前傾,提肩,縮項,挺胸,塌腰;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兩腿微屈下蹲;同時,兩掌相疊下按至腹前;目視兩掌。

動作四:重心右移;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後抬起;同時,兩掌左右分開,掌成“鳥翅”,向體側後方擺起,掌心向上;抬頭,伸頸,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左腳下落,兩腳開步站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兩掌在體前相疊,上下位置可任選,以舒適自然為宜:。

2.注意動作的鬆緊變化。掌上舉時,頸、肩、臀部緊縮;下落時,兩腿微屈,頸、肩、臀部松沉。

3.兩臂後襬時,身體向上拔伸,並形成向後反弓狀。

功理與作用

1.兩掌上舉吸氣,擴大胸腔;兩手廠按,氣沉丹田,撥出濁氣,可加強肺的吐故納新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的症狀。

2.兩掌上舉,作用於大椎和尾閶,督脈得到牽動;兩掌後襬,身體成反弓狀,任脈得到拉伸。這種鬆緊交替的練習方法,可增強疏通任、督兩脈經氣的作用。

第十式 鳥飛(圖10-2-26、27)

兩腿微屈;兩掌成“鳥翅”合於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二、四同)。

動作一: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成展翅狀,在體側平舉向上,稍高於肩,掌心向下;目視前方(三同)。

動作二:左腳下落在右腳旁,腳尖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於腹前,掌心相對。

動作三: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經體側,

向上舉至頭頂上方,掌背相對,指尖向上。

動作四:左腳下落在右腳旁,全腳掌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於腹前,掌心相對。

動作五至八:同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動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要點

1.兩臂側舉,動作舒展,幅度要大,儘量展開胸部兩側;兩臂下落內合,儘量擠壓胸部兩側。

2.手腳變化配合協調,同起同落。

3.動作可配合呼吸,兩掌上提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功理與作用

1.兩臂的上下運動可改變胸腔容積,若配合呼吸運動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強血氧交換能力。

2.拇指、食指的上翹緊繃,意在刺激手太陰肺經[13],加強肺經經氣的流通,提高心肺功能。

3.提膝獨立,可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收勢 引氣歸元

動作一:兩掌經體側上舉至頭頂上方,掌心向下。

動作二:兩掌指尖相對,沿體前緩慢下按至腹前;目視前(三、七、八同)方。

重複一、二動兩遍。

動作三:兩手緩慢在體前劃平弧,掌心相對,高與臍平。

動作四:兩手在腹前合攏,虎口交叉,疊掌;眼微閉靜養,調勻呼吸,意守丹田。

動作五:數分鐘後,兩眼慢慢睜開,兩手合掌,在胸前搓擦至熱。

動作六:掌貼面部,上、下擦摩,浴面3—5遍

動作七:兩掌向後沿頭頂、耳後、胸前下落,自然垂於體側。

動作八:左腳提起向右腳併攏,前腳掌先著地,隨之全腳踏實,恢復成預備勢。

要點

1.兩掌由上向下按時,身體各部位要隨之放鬆,直達腳底湧泉穴[14]。

2.兩掌腹前劃平弧動作,銜接要自然、圓活,有向前收攏物體之勢,意將氣息合抱引入丹田。

功理與作用

1.引氣歸元就是使氣息逐漸平和,意將練功時所得體內、外之氣,導引歸入丹田,起到和氣血、通經脈、理臟腑的功效。

2.透過搓手、浴面,恢復常態,收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