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多面的荀子

  • 由 中華書局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20
簡介目錄整理幫助略例荀卿賦定本校箋卷一賦一篇附:《荀子·堯問篇》末章附:《戰國策·楚策》《韓詩外傳》四略同佹詩五篇荀卿賦定本校箋卷二成相雜辭四篇附錄一《姜齋文集》中賦三篇考釋一《惜餘鬒賦》二《祓禊賦》三《章靈賦》附錄二湘賢親炙錄(節錄)張舜徽內

易經卦名代號是怎麼回事

多面的荀子

“不苟為,唯貴當。不刻意,順自然。不執著,且隨緣。”

這是樓宇烈先生“三不堂”的堂訓。樓先生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而這個堂訓,用三句話分別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釋三家關於為人處世的精髓。今天只分析第一句話,即“不苟為,唯貴當”,用《荀子·不苟》篇的話來作為儒家的代表。樓先生說:

《不苟》是《荀子》的第三篇,教我們如何才能不苟為。“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我們的言、行、名不能苟且地去傳,做那些不合常情、常理的事情來顯示自己。

荀子講,不要這樣做來顯得自己學問很大,能頭頭是道地講一堆大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是這個樣子,即“說不貴苟察”。“行不貴苟難”,荀子舉了一些例子,如一些人為了表示忠貞,抱石投河,這不是應該做的,不合常情常理。至於名,更不應該為了傳揚自己的名,做一些違背常理常情的事情,而應唯其當之為貴,恰當、恰如其分地做事,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如何才能做到不苟為?荀子講,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誠信是做人最根本的原則,是做到不苟為的重要基礎。

《荀子》的前四篇文章是《勸學》《修身》《不苟》《榮辱》,對於怎樣過好人的這一生很有參考意義。樓先生說,《勸學》就是鼓勵人們不斷學習,反覆強調人生來沒有多大差別,關鍵在於後天的學習、師從、環境及交友等。《修身》篇講每個人都要不斷地自我修身養性,這是自我和自覺的要求。所謂修身者,就是自我管理好自己,從自覺上升到自律。《勸學》和《修身》一外一內,結合起來,使我們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榮辱》篇主要是講做人的根本原則,談及以什麼為榮、以什麼為辱的問題。再加上前面講到的《不苟》,《荀子》的前四篇可以被視為中國人的修身教科書。

多面的荀子

《荀子新注》(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

荀子的本色身份是戰國晚期的

思想家

。他曾在齊國“稷下學宮”講學,三為“祭酒”。晚年著書立說,傳於後世的《荀子》一書,是西漢後期劉向整理宮廷藏書時刪削編定的,共32篇。我們如欲瞭解荀子其人,還是要看劉向編定《荀子》一書後寫的敘錄,它比《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記載要詳細得多。

多面的荀子

《荀子集解》(中華國學文庫)(簡體橫排)

多面的荀子

《荀子集解》(新編諸子整合)(繁體豎排)

荀子的思想是屬於儒家還是法家,後世頗有爭議。荀子特別推崇孔子,提倡禮教和禮制,這是他屬於儒的方面;荀子主張性惡,與孟子唱反調,在隆禮的同時又強調重法,他有兩位著名的弟子——李斯和韓非,又讓他脫不掉法家的色彩。這表現了荀子思想的複雜性。在《非十二子》裡,他不僅反對墨翟、宋鈃、慎到、田駢、惠施、鄧析,也反對子思、孟子。他高舉孔子的旗幟,在《儒效》篇裡大談儒對國家社會的作用,而《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幾篇的內容,乍一看以為是對《論語》的補充。應該說荀子在自我身份的認同上肯定是屬於儒家,是傳承了孔子的衣缽,只不過他更多地考慮了人性人情、社會執行、政治運作等方面,也關注實操層面,因此就顯得駁雜。

荀子應該當得起

哲學家

的名號,不僅包括人生哲學,他的著述還涉及了宇宙論和天人關係(《天論》)、人性論(《性惡》)、認識論(《解蔽》)、名實關係(《正名》)等,而在《非相》《非十二子》和《正論》等篇中均表現出其理論的強大思辨性。

荀子是一位

政治設計師

。如果說《王制》一篇集中體現了他的政治理念,那麼《富國》《強國》《王霸》《君道》《臣道》《致士》等篇就是他的政治藍圖,再配之以禮樂(《禮論》《樂論》),就可以打造一個太平盛世。

多面的荀子

荀子畫像

對於軍事問題,荀子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前,在《議兵》篇裡推崇像湯、武那樣的王者之兵、仁人之兵,如此則百姓親附,上下一心,就可以戰無不勝,而用兵是為了禁暴除害,安定天下,而非爭奪利益。他反對權謀變詐。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荀子還是一位

文學家

,因為《荀子》中居然有兩篇文體非常獨到的文章,即《成相》和《賦》。《成相》分為三篇56節,運用古代民間通俗的詩歌體裁來表達其政治思想,每節的基本句式為“三、三、七、四、七”。《賦》是由五篇賦和兩篇詩歌組成,五篇賦描寫的主題分別是禮、知、雲、蠶、針。很奇怪是吧?確實太奇怪了。這是相互完全沒有關係的五樣東西,其文體和語言特色也是別處很難見到的。劉向在敘錄中提到了這兩篇作品創作的背景,過程大概是這樣:

楚相春申君讓荀子作了蘭陵令,可是有人向春申君說:湯和堯以方圓幾十裡的地方就可以興起,荀卿是一個賢者,如今掌管了百里之地,楚國不是很危險嗎?春申君聽後,委婉地把荀子“請走”了,荀子就去了趙國。然後又有人對春申君說:伊尹和管仲都是大賢,他們離開的國家都衰亡了,而投奔的國家都興盛了。荀子身為天下賢人,那麼他所離開的那個國家(即楚國),怕不會很安全吧?於是“春申君使人聘孫卿(即荀子),孫卿遺春申君書,刺楚國,因為歌、賦,以遺春申君。春申君恨,復固謝孫卿,孫卿乃行,復為蘭陵令”。

春申君的耳根子太軟,又想用荀子,又怕他太能幹,又怕他到別的國家後對己國不利,前後把荀子一通折騰。劉向告訴我們,《成相》和《賦》二篇,就是荀子為譏刺楚國和春申君而作,而這兩篇作品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影響,對於後人研究詩賦的類別和流變有重要參考價值。最近中華書局出版了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席魯思先生(1896—1966)的《荀卿賦定本校箋》,是據遺稿整理而成,首次面世,殊為難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多面的荀子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荀卿賦定本校箋》

席魯思 校箋 陶永躍 整理

32開 平裝

繁體豎排

978-7-101-15437-5

19。00元

內容簡介

《荀子》是賦體文學之祖,世所公認,而表章發微者乏人;且《成相篇》、《賦篇》二篇體例的認定,歷代學者存有較大爭議。今有席魯思撰《荀卿賦定本校箋》二卷,深入考察《荀子》的《成相篇》、《賦篇》,對之進行系統梳理,徹底解決了爭議問題,並對文字做了細密的箋註。詳言之:起首略例,考定書名、篇名篇數,開列校、箋、附錄之例,皆針對前人研究有疑之處而發;其後卷一則《賦篇》,卷二則《成相》,註解文字,疏說文意,釐分章句,時附同時代著作之文章,以為互證;最後以輯錄歷代著錄、評論為附錄,十分周備。是書於內則深,於外則闊,徵引豐富,言辭曉暢,今整理出版,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席魯思(1896—1966),即席啟炯,字魯思,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伍家橋鄉人,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武漢大學“五老”之一。

陶永躍,崇文書局編輯。

目錄

整理幫助

略例

荀卿賦定本校箋卷一

賦一篇

附:《荀子·堯問篇》末章

附:《戰國策·楚策》《韓詩外傳》四略同

佹詩五篇

荀卿賦定本校箋卷二

成相雜辭四篇

附錄一《姜齋文集》中賦三篇考釋

一《惜餘鬒賦》

二《祓禊賦》

三《章靈賦》

附錄二

湘賢親炙錄(節錄)張舜徽

內頁展示

多面的荀子

【鈐中華書局印】荀卿賦定本校箋——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統籌:陸藜;編輯:白昕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