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荀子說:有知識的壞人最可惡,斬立決

  • 由 樂德樂的文史漫話 發表于 棋牌
  • 2022-07-28
簡介根據荀子的觀點,君子已經將聖王之道內化於心,能夠深刻領會道的要義,所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辯的,即君子善辯具有堅實的內在基礎

什麼是斬立決

荀子說:有知識的壞人最可惡,斬立決

荀子《非相》一文首先討論的是人的相貌,但重點卻在外在表現力上,特別是語言的表現力和說服力,也就是荀子所謂的“辯”。

根據荀子的觀點,君子已經將聖王之道內化於心,能夠深刻領會道的要義,所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辯的,即君子善辯具有堅實的內在基礎。君子將踐行推廣仁義之道作為一生的志向,不但行動上捍衛它,還以弘揚仁義為樂,所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辯的,也就是說善辯又是君子的外在追求和表現。

任何人都喜歡宣揚自己認為美好的東西,君子更是把聖王之道奉為美好。因此,君子的辯言一定是合乎仁義的,相反,小人的辯言卻是邪惡的。一言以蔽之,道是判斷一切辯言的根基,關鍵看辯言是否合乎仁義,這一點非常重要。

荀子指出,辯言不合乎仁義,說了不如不說,能言善辯還不如遲鈍少言。但如果辯言合乎仁義,則能言善辯最好,不善於辯論就顯得美中不足。比如,君王釋出的政令是用於引導臣下治理百姓的,臣下忠君愛國的建言可以補救君主的過失,都是為國家人民謀福利,所以政令和建言都要合乎仁義並且具有說服力。

辯有不同的著力點。拘於細節的辯論,即“小辯”,能夠明察秋毫;揭示事物的頭緒,即“見端”,能使道理明晰曉暢,彰顯做人的本分,即“見本分”,則使社會秩序井然,聖人和士君子的名分由此便具備了。因此,拘於細節的辯論不如揭示事物的頭緒,揭示事物的頭緒不如彰顯做人的本分。以此為標準,聖人之辯、士君子之辯與小人之辯的高下之分,正邪之別就非常明顯了。

聖人已經將自己與聖王之道融為一體,因此不用刻意思考,不需事先謀劃,說出口的話就會合乎道;制定的禮法條文能夠適用各種情況,人們可以比照執行;不論是集中觀點進行深入講解,還是拓寬話題開展論述,都能應變自如而始終如一。這是聖人說話的境界。

首先考慮周到,提前做好謀劃,說話簡短而有內涵,值得聽眾仔細傾聽咀嚼;說法生動有趣而內容充實不膚淺,話題廣博而不離正道主題,能夠始終固守聖王之道這個中心。這是士君子說話的境界。

聽起來文采斐然、頭頭是道,但本質上卻不合乎大道綱紀,把他們的言論落實到行動上就會流於欺詐,對上不能推崇聖王之道,對下不能團結教化百姓,因此聽信他們的話就不會有真正的建樹。但是他們的言語非常動聽,看上去彬彬有禮,遵守法度,大家很容易把他們歸為出類拔萃而謙恭無慾的那類好人。這些人屬於奸人中的傑出者,是奸人中的奸人。如今,網路上的不少紅人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聖王主政,一定首先誅殺這類人,然後再誅殺盜賊。因為盜賊可以使其改過自新,這些人是不會改變的。荀子在幾千年前就把這類人的本質看透了,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這是荀子《非相》篇的最後一段,荀子作了最後陳述。他認為,真正的君子是聖王之道的承載者,守道,傳道,還要傳好道。傳好道,語言表現力和說服力非常重要,但這僅僅是“相”,大奸之小人可以在“相”上做得很漂亮,但他們宣揚的東西不合乎道,因此聖王主政,首先就會剷除這類惡人。

附錄:

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是以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其吶也。言而仁之中也,則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於上所以道於下,政令是也;起於下所以忠於上,謀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無厭、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故言君子必辯。小辯不如見端,見端不如見本分。小辯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聖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聖人之辯者: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聖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均,應唯則節,足以為奇偉偃卻之屬,夫是之謂奸人之雄。聖王起,所以先誅也,然後盜賊次之。盜賊得變,此不得變也。

從下次開始,我們就要解讀荀子的精彩篇章《非十二子》,荀子將對春秋戰國六大派的十二個重量級人物展開批判,敬請期待。

本文是【樂德樂漫話文史】的原創作品,希望得到您的關注、閱讀、點贊和轉發。來而不往非禮也,期待著共同互動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