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 由 鷹城社科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15
簡介在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可以斷定在吉利區地盤上還沒有湛城出現,是周公徹底滅掉所有商部落之後,封建姒姓姻親到新徵服的地方,所以湛氏才在新徵服的地方吉利(濟源)建城建國,是對征服的商部落國基礎上的改建

豷讀什麼字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每一個姓氏都會這樣問自己。姓氏不會無源無頭,事件不會無緣而生,只是深藏遠古不露。我是湛,我鍾情,我專注,我執著,總想把源頭和事件弄得水落石出。湛氏世間人口少,華夏只有十萬零幾千人。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全國湛姓座談會

根據北宋《百家姓》記載和湛氏族譜追溯及很多姓氏族譜錄載,湛姓的根源歷史悠久,而且源頭清清楚楚。只是追述和錄載中,對湛氏根源模糊不清,甚至把一個根源分解成兩個源頭說,如斟灌根源說、寶豐湛水地由來說等,實際是一根斟灌藤上的瓜,華夏九州到處是豔花。我在追根溯源中始終把平頂山寶豐作為湛氏的起始地,湛氏族譜中也記載了湛氏居湛水的內容,甚至湖南平江虹橋清嘉慶四年(1799年)湛啟雲祖先撰有湛氏族譜記載:“溯我祖始自夏同姓諸侯斟灌,其後子孫居湛水,因以為氏,以湛姓之所由昉也。”倒數第二字“昉”在新華字典中有兩種解釋法,一種是“明亮”,二種是表達“起始”。所以,早有湛氏祖先就記載了湛氏的起始地是湛水,湛水就是指的今天河南平頂山市寶豐湛河(湛水、湛河、湛溪同意)。要有充分理由並有理有據說明平頂山寶豐是湛氏的起始地,首先要搞清湛城與湛氏的關係,還有湛城、湛水與湛氏的關係,進一步闡釋湛城是如何被遺忘的,這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湛姓尋根

筆者曾經從多種角度來追述湛氏根源起始地,而本文以不同的資料和實際考查來充實“湛城”的興衰到最後徹底遺忘,一定會使內容更精彩,更能說明湛氏根源起始地的合理性。實際上是對祖先們追溯根源起始地的進一步深入挖掘闡釋。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向平頂山市姓氏文化研究會贈送《湛氏族譜》

在平頂山市寶豐縣的湛阪、湛城和湛水這三個帶湛的符號時間悠久古老,有它熠熠生輝的歷史,也有它暗淡無光的日子。三個帶湛符號而今只有湛水能日日伴天,湛阪不知何處,湛城經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最後被遺忘世間。平頂山與寶豐兩個地方名字的時間都不長。平頂山才幾十年,1957年設立平頂山市,而寶豐的來歷是宋朝,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立,至今也只有900年。在平頂山歷史博物館展示的遺蹟顯赫的是在三千年以內,是從周朝封應國國王開始算起,再往前的歷史就虛無縹緲了。實際上透過深入的、透徹的研究,可得到窮途比見的效果,再往前推還有更精彩的,無人知曉的歷史遺蹟,這就是湛阪、湛城及湛水。根據歷史發生事件的傳說,平頂山的歷史還可以實實在在地往前推至一千年,這是可以說得清楚的。夏朝四百年,商朝六百年,就是一千年,加上週朝以後的三千年就是四千年。為什麼要增加這一千年的計算呢,這些帶湛的符號與這一千年有什麼關係呢,可以說平頂山人誰也說不清,考古學家也無法搞清,因為沒有地下資料為據,平頂山博物館只能根據典籍記載和考古學家的成果來展示三千年以來的歷史遺蹟。從西周武王姬發封四子姬達為應侯開始,公元前1046年至1043年間,這是有典籍時間人物記載的。認知平頂山寶豐歷史上是不是有這些帶湛的符號,有沒有對這些帶湛符號的記載?回答肯定有。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尋根行

《路史》記載:“河陽軹有湛水傍有湛城襄十六年有湛阪以為襄城之昆陽北有湛水後有湛氏”。經過反覆研究,這個記載既是典籍傳記,又是古人站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得出的結論。首先實述河陽軹有湛水,湛水傍有湛城,然後根據《左傳》襄公十六年記載有《湛阪之戰》而得出湛阪,進一步闡述昆陽的北面有湛水,湛水後面有湛氏。這個內容記載了四個帶湛符號,即湛水、湛城、湛阪及湛氏。既然出現了湛氏在其中,這些帶湛的水名、城名、地名就與湛氏有關係了。為什麼又與湛氏有關係呢?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氏族在前,地名為次,地名的產生來源於氏族。湛氏與這些帶湛的符號名一定是這樣一個規律,先有氏族再有其它物名的名稱存在,也就是先有湛氏再才有那些帶湛的物名符號的存在。更可喜的是,今天有湛氏在平頂山寶豐的存在,就更清楚的證明所有帶湛符號都與湛氏有聯絡。要深入瞭解這一關係,又要再次強調從湛氏的根源撰起,要了解湛城的遺世原因,也得一件一件事情說開。一、湛氏逃亡隱棲《路史》記載:“東灌:以有斟灌故此為東”、“夏后氏斟灌國”、“今青之壽光東南有斟灌城灌亭”、“斟:已姓漠之北海斟縣北海今濰去州七里有斟亭”。《路史》中介紹“東灌”、 “灌亭”、 “斟亭”、“斟”都指一個地方,又名斟草繆。都是指的如今山東濰坊市與壽光市相距的斟灌村。而今斟灌村有一百米的斟灌城古城牆腳。看得出城牆是由泥土夯成,牆外長滿茂密的荊棘。1980年壽光市政府把斟灌城址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濰坊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正式立“斟灌城址”碑。碑上記述了古城呈長方形,南北1200米,東西1500米,總面積180萬平方米,涉及到三個村。離斟灌城20裡的寒亭區內還有一座完全由泥土堆積成的山,而在山上建造有“禹王臺”, “禹王臺”由“禹王廟”大門及城牆圍成。“禹王臺”歷史很久遠了。我們又來看最早的北宋《百家姓》是怎樣記載湛氏的根源的?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歷史記憶

北宋《百家姓》載:“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諸侯斟灌氏,其後子孫去鬥去雚,合二字為湛氏”。首先湛氏出自姒姓,與夏王朝同姓,是諸侯氏國即斟灌國。後來是如何子孫去鬥去雚,合二字為湛氏的呢?在國家的典籍和湛氏族譜及後來有關百家姓中都闡釋了夏王朝時期發生的事件。如《路史》有“寒浞傳”,其中一小段記載:“夷羿之不道以臣逐君絕後夔而其妻與其相,浞亦能賂龐蒙而弒羿子亦死於窮門,浞能弒相,而伯靡卒能滅浞”。這簡單歸納了這段夏王朝發生的事件。這也是講不道與道的關係,前面羿、浞不道,而後伯靡卒為道。凡是與夏王朝這段有關聯的氏姓家族都記載了發生的歷史,如走訪的山東濟寧市尋氏家族、江蘇無錫過氏家族、常州戈氏家族等記載有寒浞滅斟灌和斟尋及過邑的悲慘的經過。《百姓源緣》、《中華姓氏起源通史》也進行了詳細闡釋。總的概括記載,湛氏的來源是斟灌,因斟灌國被打敗,斟灌國人斟灌氏逃亡為避害而約定把“斟灌”兩字去鬥、去雚,由“氵”和“甚”合為湛,遂為湛氏。湛氏根源就是從斟灌國發生的事開始。凡是後來遷徙到江西,為豫章望的湛氏後代族譜中,都記載諸侯斟灌國斟灌氏改姓而來,也都記載斟灌國城是(山東)膠東半島,離壽光四十里,臨北海,濰坊不遠。廣為歷史學家人知的夏王朝姒太康失國後,有窮氏羿“因夏民以代夏政”,經姒仲康王及仲康之子姒相王時,羿逐姒相王於商,相王元年徵夷九年後以斟灌為帝丘。就在姒相王徵夷八年時羿被寵臣寒浞“殺而烹之”,浞霸佔羿之室,生下兩子澆及豷”。寒浞兒子長大,澆力大無比,為霸佔整個夏朝稱王,使澆用師攻滅斟灌帝丘,弒夏王姒相,又滅在濰坊地盤上的斟尋氏和過氏國。斟尋氏最早國址在洛陽,在如今的二里頭遺址,斟尋氏是因護姒相王元年徵夷到了膠東半島濰坊住紮,與斟灌氏形成合力,同一路徵夷的還有戈氏,當然還有其它部落氏族。有一夏過氏國(過氏分夏過氏、寒浞時期為寒過氏,而今天華夏有兩過氏之分)早就封建在膠東半島萊州,夏過氏國王昊灌,據傳還是斟灌之後。在為什麼姒相王被羿逐商之後的元年就開始徵夷?研究認為是姒相王的策略謀劃,並得到羿的徵夷認可。因為,當時姒相王雖然是夏王,但只是一個空架子夏王,起不到作用的王,是受氣王,所以被羿逐到朝廷之外的商丘。姒相王深思熟慮想其境況,要想自己有地位,就必須有很強的勢力保護。因為在當時的膠東半島有兩支姒姓部落國:一是斟灌國,在壽光;二就是過國,在萊州。姒相王再把同姓的姒姓斟尋國的斟尋氏、戈國的戈氏透過徵夷到了膠東,就形成四支強大的姒姓部落國力量。有這四支姒姓力量的保護,姒相王再不會受到羿隨意的說三道四,實際王位會得到逐漸提升。姒相王的這個謀劃策略最後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古本竹書紀念年》曰:“後相繼位,居商邱”、“元年,徵淮夷、畎夷”,“二年,徵風夷及黃夷”。“九年,相居斟灌”,夏的政治中心向東移。姒相王把斟灌作為帝丘,安寧了二十年左右時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路史》“寒浞傳”中說:寒浞是寒國寒君伯明氏之讒子,因常常作惡被國君趕出家門。寒浞出門正是羿“因夏民以代夏政”時間。寒浞崇拜羿,所以跟隨羿並拜羿為義父,成為羿的義子,羿正是取決於寒浞的聰明及巧言令色,令為臣相之位,除了羿就是寒浞說了算。從此之後寒浞成為羿身邊的寵臣,羿不聽其他大臣們的勸阻,寒浞也沒有把其他大臣放在眼裡。但最終結果羿及有窮氏全族(羿的族人)慘死在寒浞面前,姒相王也被寒浞弒,這是姒相王沒有想到的悲慘結局。那麼,斟灌國帝丘又是如何被寒浞兒子澆打敗的呢?難道當時在斟灌國所住紮的兵不行嗎?斟灌氏不行嗎?其實寒浞謀劃推翻夏王朝早就有充分準備,除了暗中招兵訓練之外就是如何採用戰術。比如誘惑、埋伏、阻隔都是很好的戰爭傳說。而寒浞在備戰做準備時,夏王姒相正在享天人之樂。我們來看過氏一份江西清朝修的《過氏得姓源流總序》中說:“帝相不綱寒浞增逆帝丘莾矣斟灌斟鄩墟矣有仍不支有鬲亦不振我先人以寒浞之鷙難以弋獲”。可以說起初姒相王是明德君,時間長了姒相王處在養尊處優環境中,彷彿天下太平,不去鼓舞部落勢氣,也無計策要求訓練兵士,訓練各種情況下的協同作戰,到真正有強敵攻打,無力還擊,無力支援。斟尋氏在濰坊地盤上,所居住地離斟灌國城有八十里路程,寒澆在攻打斟灌國時,已經把斟尋氏阻隔開,使不能支援,斟灌國只能孤立作戰,所以,絕大部分人死在戰爭中,最後在斟灌國帝丘的姒相王被弒。斟灌國帝丘一敗,其它斟尋氏、過氏、戈氏更不是寒浞的對手。斟灌國帝丘姒相王被弒之後,極少斟灌氏拼命分別逃亡。一部分斟灌氏逃亡途中,為了避盤查被害,約定把國姓斟灌二字去鬥去雚各取一半合湛,經過一千多里路,穿荊棘叢林,過小溪河流,住露天荒野,滇沛流離的艱難逃亡,最後隱藏於今天的平頂山寶豐龍山腳下,把隱藏之地取名“湛阪”。四千年前的平頂山寶豐森林密佈,荒無人煙,“湛阪”地名的出現應該是第一個,此處已經不是夏朝範圍,也就是說不是寒浞管得到的範圍。關於寒浞時代,歷史學家可能認為寒浞無德,殺義父滅窮門之慘,所以寒浞40年沒有算在歷史過程中。從斟灌國逃亡的還有一支或一個斟灌氏武士去“斟”改為“灌”氏,這在《路史》中有灌氏記載,屬斟灌氏之後。漢朝被劉邦封為潁陰侯的灌嬰就是斟灌國斟灌氏後代,與湛氏同屬一根脈斟灌。又來看湛氏的後來結果。寒澆在攻打斟灌城時,夏王姒相的妻子後緡有娠從斟灌城洞穴逃出,裝扮為庶人逃奔孃家有仍國而今的濟寧市,次年生下遺腹子姒少康。姒少康長大為有仍氏牧正,寒浞派椒暗中捕未果,姒少康逃至虞國任庖正。虞國君主虞思將兩個女兒許配姒少康,得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姒少康志在復國,派遣女艾到過澆以間諜。“糜自有隔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於過,後杼滅豷於戈。”《左傳襄公四年》典籍中說的 “收二國之燼”是指收斟灌與斟尋二國之燼,就是指逃亡改為各種氏姓留下來的極少數族人,包括湛、尋、灌、過、戈、任等。“立少康焉,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恢復夏朝並進入“少康中興”時代。“少康中興”賜封各氏築城建國。所以,修湛城建國是其中之一,湛城的起始是姒少康中興時期。湛國的存在是姒少康到夏朝最後一個王夏桀近400年。湛國就是一個部落氏族國,是一個由土牆圍成的國,因為當時湛氏人口不多,所以城不大,一個區區小部落國。按照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把湛城附近的一條小溪取名為湛水也是少康中興年代。那時候的小溪溝湛水,最寬處只有兩米,最狹窄處只有一米,水的出處是地下泉水。湛水兩岸茅草叢生,蘆葦遍地,無人煙居住,所以水質清澈見底,悠然流淌,是湛氏的生命源泉,是湛氏的自然天成寶物,湛氏無不欣喜若狂,誰不把它佔為己有。把湛城修在有水流的邊上,也是一種最佳選擇,是生存的必然條件。在膠東半島的斟灌城內都有一條小流水溝,雖然流水不多,但細水長流,可供斟灌城內人解渴。我在斟灌村李氏家族立碑處看見有一條小水溝,細水不斷。這可能也是建斟灌城選址的重要條件吧!因為斟灌城比較大,所以流水會經過城內,更方便城內人生活。修建湛城非常重要。古代森林多,毒蛇多,還有虎狼出沒,物資兵器需要存放,修建湛城是必然的,但也是有條件的。按照當時湛氏的人力物力是無法修建湛城的,只有在姒少康王的動員令下才有這個條件。以上就是湛氏、湛阪、湛城、湛國、湛水由來的順序,是站在姒姓和湛氏這個角度去挖掘研究歷史過程而得出的結論。我之所以認為先有湛阪,再有湛城。是因為湛阪與湛城時間相差40年。湛阪是湛氏隱居時得名,而湛城是“少康中興”時建城。由湛阪存在到建湛城有40年時間,正是處於寒浞時代。前面講到寒浞時代是被歷史學家按照儒家思想來評判被刪除的,但我們在研究根源中不得不把寒浞時代掏出來。同樣要論證一個道理,湛氏在前,湛阪在後,湛阪是湛氏而來,湛氏由斟灌氏而來,是斟灌氏在逃亡中改氏而來。如果斟灌氏不改氏,寒浞這四十年就不好隱藏、不好過,在寒浞這四十年中就無法與在有仍氏的少康的母親後緡進行聯絡,因為從湛阪到濟寧有仍氏家有幾百公里路程,一進入寒浞管轄範圍就要經過不少部落國的地盤,就隨時有可能被盤問。還可能涉及到很多可能性的問題,比如聯姻也需要接觸有關部落。這些都是歷史事實,所以改氏是必然的。二、湛城被遺忘的原因 “少康中興”建湛城,湛氏族人才從湛阪搬遷到有土城牆的湛城安居,解決了野外無牆部落的生活艱辛,寒冬雪地無遮掩的困苦。想想4000年前的祖先們是怎麼樣度過來的,那個時候還處於石器時代,青銅器初期,沒有鐵的工具,荒野中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如果沒有姒少康的存在,湛氏祖先們不知在荒野熬過多少世代。我們湛氏不管在天涯海角任何地方,既要好好珍惜今天,還要不忘歷史,默默地敬重祖先們,如果沒有祖先他們的艱辛存在就沒有我們今天湛氏後代。“襄公十六年”有《湛阪之戰》重大戰爭事件記載。而湛阪之戰的範圍極寬,湛氏第一次棲息的地點湛阪在什麼地方無法找到。湛水這個帶湛的水系至今還在長流不息,靜悄悄穿越大地、悠然繁華的城市。湛水總長42。3公里,經過打造之後由湛水變為湛河,成為平頂山的母親河,滋養著平頂山人民。而湛城的足跡不存在了,煙消雲散了,淡出人們的視線中和聞聲中。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如今,平頂山多數的人不知道有湛城的存在。只有七、八十歲的湛氏老人們對湛城有映像,小時候常去城中玩耍,記得起城牆的高七米左右和大小長為一百二十米左右,還記得有炮臺,城不遠處有湛王營和湛山,湛山上有墓碑。關於湛王營,聽說後來王姓來了居住此地,久而久之就自然變成湛營和王營,把湛王營分成兩半,而今湛營亦不存在了。湛氏老人還留下一個傳說,說祖先是“兵落腳”,是“戰士”。“兵”與“士”的流傳與北宋《百家姓》記載湛氏的內容相符,不管改為湛氏的斟灌氏是大臣是幕僚是兵,總之統稱為 “兵”、“士”概念。夏王朝是大禹建立,禹是姒姓,湛氏是姒姓,因此,夏王朝也是湛氏的王朝,湛氏忠誠夏王朝是理所當然,不管出現任何大事件,湛氏始終是死心踏地的維護朝廷,就是夏王朝最後一個王夏桀被商湯推翻流放南巢,湛氏還是緊跟桀身邊,保護著夏王,這是不爭的事實。夏桀被商湯流放南巢時,有500人保護,不可能沒有湛氏在其中。正因為湛氏忠誠夏王朝,商湯建王朝後,湛氏被壓制,平頂山寶豐這個帶湛符號的湛國就自然而然不存在消世了。商王朝六百年,雖然商王不會對湛氏怎麼樣,但不得會重用,不得會有集中訓練兵士的權利,最多隻能當分散計程車兵的份,用在征討夷人中只能當馬前卒。但天有不測風雲,商王朝建立600年,又氣數已盡,西方的大國姬姓揭竿而起。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據傳姬姓姬昌周文王要推翻商朝是行使祖先、父親的使命。周文王沒有完成使命而逝世後,由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帶領千軍萬馬滅了商紂王。最後周成王時期的周公亙(周公)徹底滅掉商部落群,解決周朝江山永固的後顧之憂。湛氏得知西方姬姓起兵反商,盼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由奴隸到貴族的曙光。周朝建立後,姬姓對大禹建立的夏王朝非常敬重,所以又重用夏王朝中的姒姓。周王朝重用姒姓,這也有歷史的淵源關係,姬姓祖先後稷輔助過大禹治水,雖然後稷與後來的後代相距很遠了,但后稷祖先做過的豐功偉績之事會一代一代口口相傳。湛氏不僅僅是姒姓,而且是諸侯斟灌之後,當然會得到周朝的重用。我們皆知少康滅寒浞時,靡卒統領二國之燼去滅寒浞中,所念到的就是斟灌與斟尋二國,而典籍也是這樣去表述斟灌斟尋二國的,就可以得出斟灌和斟尋的地位有多高,影響力有多大,一代一代口口流傳不息。這些歷史過程周王朝的姬姓是很清楚的。既然周朝姬姓對姒姓的關係不一般,那麼,在這種特殊的關係中,周朝是否恢復了平頂山寶豐的湛國地位呢?結果是沒有恢復平頂山寶豐湛國的地位。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有一個,就是周朝推翻商朝之後,把湛氏封建到新的地方建國,防守重要的關口,發揮重要的作用。因平頂山寶豐地帶在當時已經不是重要的防守要地。而且平頂山地盤上已經有姬姓王在那一個地方守護,這就是應國姬姓王,周武王姬發時封建國,前面已經提到。在尋找根源時發現,湛氏族譜中記載濟源有湛城、湛國、湛水,濟源歷史上屬河內郡。《湛氏淵源》中錄載:“古湛國,故地在今河南濟源西南”。查看了洛陽市吉利區志有:“湛城在南陳村與送莊村之間有一古城,現在有古城遺址……。。”

有幸的是,2006年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宣佈、2018年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吉利區(原來屬濟源)立有一塊文物保護碑,碑上刻著“古湛城遺址”。這個古湛城遺址就在黃河邊,而在古湛城遺址的不遠處有一條河取名湛水,在湛城與東寨之間,湛水流入黃河。這個古湛城和湛水實際上是對平頂山寶豐湛城和湛水名稱原原本本的複製,只是吉利的湛城比平頂山的湛城大幾倍。按理說湛氏就在那裡建城取名湛城就是了,因為是湛氏在那裡,城名肯定是湛城名稱。然而還把不遠處的河也取名湛水,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湛氏對平頂山寶豐帶湛符號的情感因素,是對湛氏、湛城、湛水三維一體的深厚感情,依依不捨的情懷,因為這是斟灌根的延續,湛氏根的源頭。同時也可能是湛氏當時展示勢力旺盛的表現。那麼吉利區(濟源)湛城是什麼時間起始的?是周成王周公時期,主要任務是守住周朝的重要關口。

我們可以在“國史講話《上古》”顧頡剛撰的書中可以找到答案。書中說:“夏王國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這是中國文化的底層。我們看周人明明是西方的一個獨立的部族,但他們得到中原之後,就稱自己的國土為‘時夏’,稱自己的民族為‘諸夏’,就可知道他們對於夏是怎樣的仰慕。‘夏’又轉為‘華’,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名稱的來源。”(P14頁)。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周朝又是如何對待夏朝姒姓族人的呢,周朝把同姓的姬姓作為第一部落群體分別建國;把姒姓作為第二部落群體分別建國;把商朝時期忠於周朝的商部落作為第三部落群體分別建國。又從顧頡剛書中得知周武王伐商紂王,商紂王敗了之後,周武王就給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一個機會,命令仍作商王,但是維護周王朝的商王,還另安排武王自己的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幫助武庚商王管理政事,連武庚稱為“三監”,要他們監住商的人民,不許叛變。就把武庚建立的國作為周的保護國,遷到東土做王。周武王就在西土做起天下的共主來。但武王在西土沒有多久就逝世了,由他的兒子做起王來,就是周成王。周成王還很小,所有政事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即:周公)執掌大權。正因為周公掌握權力,跟武庚一起“三監”的管叔和蔡叔對周公大放厥詞,擾亂朝廷,造遙周公旦獨攬政權。此時,武庚心懷不軌,總想把商王朝奪回來,就趁周王室內訌的時候,就聯絡了徐、奄、淮夷等八個東方國家揭起反周的旗幟。管叔與蔡叔不去制止武庚反周,只管合起來亂造周公旦對周成王不懷好意,離間王室。就在外與內對周公都不利的情況下,周公只有依仗武力來解決問題。周公他出兵東征,經歷三年的長時間,一直打到海邊,滅了五十個原來的商部落國,殺了武庚和管叔,囚禁了蔡叔,才把這場大亂平定。這是周人第二次克商的重大事件。周公為了作長治久安的打算,做出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決定:一是把周家的族人和姻親封建到新徵服的地方(湛氏屬於姒姓姻親之列)。“封”是分劃土地,“建”是建立國家;二是把周公弟弟封到商都,立了一個衛國,把周公大兒子封到奄國改名魯,周王室其他重要人物封到齊、燕等地。一時建的國家星羅棋佈。最後一絕就是把那些反周的商遺民,周公一點不放鬆,一些發遣到新封的諸侯,做了奴隸,有的驅逐到遙遠的地方,成為化外,有些有勢力的和不肯妥協的,周公在洛陽造起了一座大城市,把他們押搬到那邊去,還把商朝的一部分官吏遷到鎬京的北面,好由周朝就近監視,不讓他們作出某些活動。顧頡剛書中還講到,周文王逝世後,周武王出兵東征,行軍到孟津,他體查到商朝的實力不可輕視,深恐一擊不中反而損傷了自己的威信,即班師回國。這裡指的孟津就是河內郡濟源臨界處,也就是相鄰現在的吉利區。古時從孟津到濟源入太行山再到安陽商都朝歌應該是最佳的進攻路線。武王從孟津班師回國後,等了兩年,一切都準備妥當,認為是推翻商朝的時候了,就開始再次東征伐紂,參加的部落除了西方的,還有西南方向的,浩浩蕩蕩,直奔商都。這次伐紂,武王沒有考慮再次走孟津這個通道,可能經過暗中探到有不少殷商部落把守,因此就改道從氾水邊上,渡過黃河。從氾水這條道過黃河是商紂王沒有想到的,所以沒有商部落防備。最奇怪的是,武王浩浩蕩蕩的大隊伍順著太行山脈,走了六天,一氣走到商都南郊牧野,都毫無阻攔。這說明商紂王重點去防孟津的通道去了,忽視了其它地區的防線。應該說武王早就派兵暗中把過黃河的地方這個點選擇好了,也知道商紂王會守住孟津入吉利(濟源)這個通道。武王在牧野休整後,天未亮發出伐紂令。武王左手握著黃色的大斧,右手搖著白旄牛尾的指揮旗子,聯軍明晃晃的像雄鷹一般奔向安陽朝歌。伐紂是一場血戰,武王的兵勇猛,一霎時殺得商紂十萬大軍全面崩潰。後來人說這場戰爭血流之多,戰場上血水滔滔,連舂杵都浮起來了。商紂王是一個硬漢,他不肯逃走,奔到鹿臺上,自己放火燒死。在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可以斷定在吉利區地盤上還沒有湛城出現,是周公徹底滅掉所有商部落之後,封建姒姓姻親到新徵服的地方,所以湛氏才在新徵服的地方吉利(濟源)建城建國,是對征服的商部落國基礎上的改建。因為,河內郡原有不少的商部落,征服之後也要部落國在那裡防守看管被征服的商人,這可能安排湛氏在那裡建部落國之後和其他部落國一道防守看管商人的重要原因。因吉利區此位置是重要的防守要道,周公把重擔放在湛氏肩上,是最相信,最放心的策略。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根據上面的研究,我們可以肯定,平頂山寶豐的湛國名號從商朝開始就自然消逝了。湛城是固定不變的存在,城內城外還住著湛氏。秦朝統一中國後,在吉利(濟源)的湛國應該又消逝了,人走城空。湛氏可能根據自已生存的選擇,一部分湛氏去了山西隱居,這些湛氏可能在平頂山寶豐沒有父母了,也沒有兒女,也不想隨軍打仗,所以隱居。明朝之前的確山西有不少湛氏出現,而今天山西內都還有湛氏。明朝時期有湛氏從山西大槐樹遷徙到河北、河南、山東濟南。在山西大槐樹還有明朝湛氏遷徙的記載。一部分湛氏隨軍,後代也一直在軍中。可能五代時光州人湛溫也是這些隨軍的後代,後隨軍到了福建。認為凡是到福建的湛氏都是這些隨軍的後代,都是從吉利區古湛國出去隨軍的後代。另一部分回到平頂山寶豐。因為平頂山湛城才是湛氏的家,吉利(濟源)的湛城只是邊防守護。這一批湛氏回到平頂山寶豐後,又再一次形成了勢力。聽寶豐皮莊湛氏說,清朝時期湛氏很強勢,也有錢,還留下很多銅線,解放後不敢說出口,也不敢拿出來。然而,在江西豫章郡新淦的湛氏不是秦朝統一中國以後任何時間遷徙去的。如果是秦朝之後任何年代遷徙到江西豫章郡新淦,已經有記載歷史的工具材料了,就應該有傳記。可是任何傳記都沒有,而且湛氏在豫章郡新淦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帶湛的符號,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把湛氏遷徙到豫章郡新淦推演得更早,那就是商湯把夏桀流放到安徽南巢,夏桀死之後逐步遷徙到江西豫章郡新淦,為了隱藏身份,所以任何帶湛符號都沒有留下,這比較合理。如果是這樣推斷,豫章郡新淦的年青湛氏也同樣進住濟源湛國,與平頂山寶豐的湛氏一道做防守和看管任務。畢竟湛氏地位得到改變,是很願意的事情,這符合實際。凡是江西豫章郡新淦留下的湛氏除了中老年人,都是年齡很小的,沒有去濟源湛國,但地位同樣得到改變。由隱藏的庶民到後來公開的貴族身份,這些不能不說與周王朝無關。三國出生的新淦湛氏姑娘德才兼備,與吳國揚武將軍陶丹成為伉儷、為陶侃母親,成為中國“四大賢母”之一,到後來豫章湛氏人才濟濟,進士不少,這些都是成為貴族身份之後的結果,都是與周王朝關係緊緊相聯的緣故。只有在周王朝時期豫章郡湛氏才能有條件展示出夏朝諸侯斟灌後人之史。我們湛氏的歷史是隨著朝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古代就是這麼現實。《唐朝姓氏錄》洪州豫章郡五姓:熊、羅、章、雷、湛不是隨便記載,而是有根根底底的。這個根底還是來源於湛氏本身的歷史,根深蒂固的文化底子厚實。寶豐縣志中記載:“隋開皇十年(590年),改雉(後稱:滍)陽縣為湛水縣,大業元年(605年)改湛水縣為犫城縣,設定“湛水縣”十五年。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座談會場

據平頂山寶豐湛氏湛付講,湛城城牆是由條石砌成。但這個用條石砌成是什麼年代時間,無法搞清。有可能是漢朝,也有可能是隋朝,還有可能是唐朝,反正是清朝咸豐之前。寶豐有一座《湛溪》城牆,據說清朝咸豐年間修繕過,是否也把湛城城牆徹底修繕了一次,並砌上條石。

在晉書史冊中的確有“湛溪”這個人記載。記載“湛溪:黎世序,初名承惠,清代人,嘉慶進士,治河名臣。”另外,對湛王營一說,只是當地湛氏所講。在寶豐縣志中沒有記載湛王營的痕跡,其它典籍也沒有出現。可能隨著王姓人來居住之後,完整的湛王營就不存在了,隨之湛王營的概念被人們模糊了,也就隨著湛城一道煙消雲散了。不過有一點值得懷疑,王姓人只是遷徙來居住,王姓人並沒有突出的歷史痕跡,為什麼把王姓居住的地方取名“王營”呢?這個“王營”又表示什麼呢?是不是一種巧合,把原來的“湛王營”去掉“湛”而就是“王營”呢?所以“湛王營”可能是存在的。那麼,湛王營的存在是何時有,應該是秦朝之後至清朝的事情了。在過去寶豐縣內的湛城位置就在現在的新城區滍陽鎮創新路附近。

河南寶豐湛城的歷史遺忘(文/重慶/湛高約 圖/河南/若水苑)

當地湛氏湛付講:“平頂山一中新區學校”就是過去的湛山,山有百米高,“新城區東王營安置小區13井樓工程”和“梅園路小學”都是湛王營地盤。小區內還有一棵280年的老槐樹,由新城區管委會掛牌保護。寶豐湛城城牆不知是什麼年代由條石砌成。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破舊立新”,寶豐湛城無湛氏關注,城牆所有的條石全沒有了。城牆上的條石被當地人撬去修房子,又由生產隊撬去修水庫,湛城成為荒野的土。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重視城市規劃建設發展,開荒建房,所以湛城的痕跡完全不存在了,歷史遺蹟的影子也沒有了,忘掉了很遺憾。(作者湛高約,系平頂山市姓氏文化研究會首批“文化使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供稿/河南省平頂山市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