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不滅的心燈,王陽明不朽的家訓

  • 由 夢迴春秋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14
簡介出身教育世家、狀元名門的王陽明,在祖父王倫、父親王華的教育影響下,28歲起隨父同朝為官,後因直諫宦官劉瑾之害被貶謫貴州龍場,歷經“百死千難”之後,終於悟得“良知”學說,並開啟了他平定西南的戎馬一生

孔孟朱王各代表什麼學說

浙東餘姚,姚江兩岸,歷來人傑地靈,名門集聚,一幅范仲淹筆下“東南最名邑,煙水萬人家”的家園盛景圖在此展開。宋室南渡期間,中原三槐王氏後裔紛至江南,其中有數支輾轉遷居姚江之畔,姚江王氏由此發端。自明以來,這個家族名儒輩出,先後有6人被明清正史立傳;三部清代《餘姚縣誌》,皆以其先祖為明朝列傳之開篇。姚江兩岸也因這個家族的崛起從此“學風沾被全國及海東”。

這個家族的核心人物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不滅的心燈,王陽明不朽的家訓

王陽明,名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諡文成。

王陽明一生傳奇,文韜武略,“乃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五百多年來,一直為後人所敬仰。

出身教育世家、狀元名門的王陽明,在祖父王倫、父親王華的教育影響下,28歲起隨父同朝為官,後因直諫宦官劉瑾之害被貶謫貴州龍場,歷經“百死千難”之後,終於悟得“良知”學說,並開啟了他平定西南的戎馬一生。討江西寧王之叛,平閩贛兩廣民寇之亂,次次都是臨危受命,屢建奇功,用兵之神,無人能出其右。正如《明史》評價:“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主政廬陵、贛州期間,推德政善治,倡移風易俗,深受當地百姓擁戴。

作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孔孟朱王”。他創立的陽明學,集心學之大成,在明以後思想界佔有重要地位。黃宗羲、嚴復、梁啟超、孫中山、蔡元培等近代思想先驅們無不受其啟發和影響。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高瀨武次郎甚至將明治維新的推動歸功於陽明心學的傳播。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致良知。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人的一生要做的便是把心和物、知與行統一起來。以良知來分辨善惡,透過實踐自省來實現為善去惡。

不滅的心燈,王陽明不朽的家訓

“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早年時期便有如此信仰的王陽明註定了他後來非凡成就的一生。而其身後整個家族世代秉承的優教良規,促使他從小立志成賢,併成為他“以良知教子孫,以知行傳家規”的思想之源。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

這篇寫給長子正憲的家書便是王陽明著名的家規“三字經”,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女怎麼去做人,如何做個好人。如今看來,這倒更像是王陽明對祖輩教育自己的追憶與總結,字裡行間,融入著自己從小接受“蒙以養正”教育的點點滴滴,也寄託著他對後代子孫的諄諄教誨。

【勤讀書】

王陽明小的時候曾一度痴迷於象棋,以至到了規勸不止、學不思進的地步,父親(王華)感到他有點玩物喪志,有一次一怒之下將棋子扔進了河裡。從此以後,勤讀書、戒遊戲、做良士、成聖賢便成為王陽明畢生的追求。

功成名就之後,王陽明才深感父親當初的用心良苦,雖已是一代名儒,但盛名之下,仍時不時自嘲年少不思學業的幼稚,或許這也是他後來特別看重族中子女學業的原因所在。

【重孝悌】

孝悌傳家,歷來是這個家族的傳統。

先祖王綱,七十而終竟在沙場,最後靠十六歲兒子彥達以死抗爭才得以羊革裹屍還鄉。從此,彥達“痛父死,躬耕養母,終身不仕”,父忠子孝,堪稱典範。

王陽明祖父王倫,素以孝聞鄉里。微薄的家塾收入除了供養老母,還收養了獨孤的弟弟。後來兒子王華狀元及第,王倫又把朝廷撥付給他的一半俸祿給了弟弟。

父親王華,年過古稀,仍堅持每天向母親岑氏拜舞起居禮,甚至為了逗其開心,朝夕扮童子與之嬉戲。岑氏百餘歲而終,孝道立身的兒子王華功不可沒。

後來王陽明曾四疏朝廷要求回鄉為祖母岑氏省葬。即便是去世的前一個月,仍不顧病危,取道增城,只為祭祀先祖王綱。可見祖慈子孝,王陽明是深受影響的。

不滅的心燈,王陽明不朽的家訓

【循禮義】

如今的瑞雲樓已謂王陽明故居,但起初並非先生所營造,而是祖父王倫透過租賃得以安身的居所。“以布衣魁天下”的父親雖為狀元及第,卻未曾給子女留下多少基業,即便在臨終的最後一刻,仍不忘對子女禮存於心的教誨。

王華去世那天,正好碰上朝廷使者來傳送進封新建伯旨意,面對這次措手不及的封爵,王氏家族已無暇去顧及。彌留之際的王華聽說使者已到家門,說出了最後一句話:“雖倉遽,烏可以廢禮?爾輩必皆出迎!”一直等到禮畢的訊息後才瞑目而逝。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華一生為官,他非常清楚遵禮依規的重要,哪怕因倉促來不及好好準備,但起碼的禮節不可少,規矩不能破。這也算是王華對這個官宦家族最後的政治交代,不僅僅對王陽明,對整個家族都是銘記一生的教訓。

【毋貪利】

崇禎十四年王陽明六世孫王貽傑進京入朝,後統管江西都指揮使司,去世後才發現其竟然囊無積蓄,最後靠官場摯友的資助才得以回鄉歸葬。一個朝廷的二品官階,清廉至此,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不滅的心燈,王陽明不朽的家訓

這份家訓激勵著王家人不斷奮鬥進取。字字句句,真如警策一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