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龜背鶴身。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

  • 由 允升園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12
簡介吾之體悟,當內家拳者所需的龍脊練成之後,脊椎便慢慢活起來,其上行之氣便會自然而然地催動形成真正的虛領頂勁

鶴形眼又叫什麼眼

《易經》,六經之首,大道之源。

翻閱內家拳經典論著,包括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大門派,易理都是內家拳理論的精髓要義。

因此,如果我們對周易闡述的基本常識和內在規律能瞭然於胸,且做到知行合一,一定會更容易體悟出內家拳的深層次境界。

話題一:練時無人似有人,打時有人似無人。行拳和悟拳同樣重要。

忽然想起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怡然小詩: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若是幾位好友一起,在如詩意所描述的場景裡聊拳玩拳,豈不是人生的一種別樣瀟灑?!哈哈。

雲捲雲舒,夢迴現實。繼續和拳友們聊《內功四經》之《納卦經》。本文作為拳悟三,依然是聊《納卦經》的第一句:

頭項效法乎乾,取其剛健純粹。

關於“頭”的拳悟

,我在《太極拳身法的“龍首”是怎麼昂起來的?》一文中,已和拳友作了深入交流。

關於“項”的拳悟

,現在開始慢慢聊。先喝杯茶,怡然一下心情。

練拳和悟拳,同樣重要。

我喜歡寫行拳體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師父予我弘揚太極拳古風本色的任務所使;二是,寫拳悟的過程,也是自己“腦中行拳”的一個過程。

我常設想一下實戰場景,若是對方突然一掌劈向自己的脖子,我最快的反擊動作是什麼?

現在,每每感到設想對方的掌即將劈來時,我的手都會無意識地旋出一個化打架式,而且速度極快。

拳諺曰:“練時無人似有人,打時有人似無人”。

這是練習內家拳實戰的一個真諦所在,也是我們拳者應該認真體會的一個拳理。

話題二:龜背鶴身。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

龜背鶴身。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

《新華字典》說:項,脖頸的後部,泛指脖子。

《納卦經》第一句“頭項效法乎乾”中的“項”,我的理解即是廣義的脖子,而非僅僅脖頸的後部。

須說明一點,我的拳悟雖然把頭和項分開來說,但是行拳中應是一體的,不能分開單獨練。

先看看王南溪先生關於《納卦經》第一句的註解:

凡一出手,先視虎口穴,前額用力,正平提起,後夾脊用力塌下,真氣來時,直達提氣穴,著力提住,由百會穴轉過崑崙,下明堂,貫於兩目,其氣若欲由鼻孔洩出時,遂即吸入丹田。兩耳下各三寸六分,為之項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域性,用功之久,自知其妙也。

在王南溪先生的註解裡,有“項眼穴”一詞,我翻閱諸多資料,皆未查到此穴出處。我分析,從名可能是南溪先生老家的方言稱呼。

耳下三寸六分之處,應是缺盆穴處。

之於此穴,我的體悟是,意念一想穴位處,兩鎖骨便自然裡合,下顎便自然往鎖骨裡內收,背部外展成弧圓,形成內家拳所講究的龜背。

龜背,我的體悟,即是太極拳所講的含胸拔背。龜背,是圓背,不是駝背。

一旦圓背形成,以背為弧的肩圈便出來,整個中丹田就被裹入肩圈,空胸才會真正出現。

有些太極拳友把含胸理解成為往內凹胸,這是錯誤的。真正的含胸,是空胸。

空胸有了,鶴身就會慢慢出來。詠春拳、形意拳講究的龜背鶴身也就出功夫了。

關於脖子的重要性,古代內家拳傳有專門的拳論和拳諺。

唐朝著名道士許宣平的《周身大用歌》寫到:

一要心靈與意靜,自然無處不輕靈;二要遍體氣流行,一定繼續不能停;三要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如詢大用緣何得,表裡精粗無不到。

《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一書中有一著名的《心會論》: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喉頭為第二之主宰,心地為第三之主宰。 丹田為第一之賓輔,指掌為第二之賓輔,足掌為第三之賓輔。

從古人關於喉頭的精彩拳論中,我們不僅看到喉頭的重要性,也能看到項的重要性。拳者不可不知。

話題三:怎麼把喉頭練成第二主宰?龍脊形成之後,一個虛領頂勁足矣!

意想“缺盆穴”,只是靜樁體悟,行拳和實戰當中是不能考慮也無法考慮的。

怎麼把喉頭練成第二主宰?

吾之體悟,當內家拳者所需的龍脊練成之後,脊椎便慢慢活起來,其上行之氣便會自然而然地催動形成真正的虛領頂勁。

練習虛領頂勁,不僅僅是懸頂、提頂、脖頸蹭衣領等後天練法。

當然,也有拳法可以練習脖頸。

練習形意拳的朋友,都知道“形意三磨”,這就是體悟含胸拔背和喉頭永不拋的妙法。磨肋、磨腕的瞬間,更是體悟喉之主宰的最妙處。

象形拳五法中的搖法,五行屬甲乙木,對應人體的肝、膽經和頭、項,練得是木力,一樣可以體悟。

我所學的河洛太極,有一式也是專門練習甲乙木勁的,其目的是練習頭和項。以前和朋友說過,即天三地八式。

天三是掌,龍爪掌;地八是拳,八字拳。重心左腳時,用掌。重心右腳心用拳。

不管怎樣,凡所實戰技擊,頭、脖子特別是喉頭,是必須注意防護的部位,這個不用解釋大家也明白。

我的體悟,在內家拳的實戰預備式當中,只有盧氏結構的整體九防式和我所學的天地乾坤式,是相對而言比較適用於實戰的。

這兩個架式,和現在的散打拳擊防護式幾乎完全相同。當然,也可能有更好的架式,只是自己還沒有發現。

喉頭永不拋,因為喉頭重要;問盡天下眾英豪,誰敢說喉頭不重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