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由 玉珍娛樂咖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7
簡介小結:為何要遠離像呂后那樣的薄情寡義之輩,特別是已經是垂暮之年,無法再翻身的老者,因為:這樣的人私心極重,根本不懂感恩,用得著你時,便會像孫子一樣求著你,而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他們便會毫不留情的,像清掃垃圾一樣,將你掃地出門

我想重開了是什麼意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些許的遺憾,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如果沒有遺憾便不叫完美青春,可惜,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當你老了,不再青春之時,便就漸漸地失去了遺憾的權利,因為,年輕時候犯錯誤,留下的遺憾,可以說成少不經事,旁人大多也會選擇原諒你,而若年老後再犯錯誤,留下遺憾,便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古人來說,五十歲便已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歲,到了這個年紀的人應該看透很多事,悟出很多道理,他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犯一些年輕時低階的錯誤,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百密而無一疏,靜心安享晚年呢?

其實老祖宗早就為我們留下了一句謹言: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

所謂事者,人為也,再多的錯誤,再多的遺憾,都是應人而起,所以到了暮年,想要避免犯錯誤,不留遺憾,便就要遠離三種人,那麼,到底是哪三種人?

下面便來一一揭曉: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一,不親薄情寡義之人

何為薄情寡義之人?

舉個例子您就明白了:

說漢高祖劉邦欲廢掉劉盈,而改立愛妃戚夫人聰明伶俐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劉盈知道後心急火燎去找母后呂雉想辦法。

呂雉說:“我哪有辦法,還是去找張良吧,他一向足智多謀,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可誰知張良聽說此事後,依舊兩手一攤,愧言道:

“這是你們的家事,我能有什麼辦法……”

呂雉出了名的跋扈,聞言哪肯罷休:

“無論如何你得給我想個辦法,不然有你好看……”

張良無奈,沉思了一會兒,嘆息道:

“雖然我不能幫你們的忙,但倒是可以為你們推薦四人,若能得此四人相助,太子之位當可保也!”

呂雉聞言,急不可耐地詢問:

“快說,是哪四人?”

張良一臉敬重地說道:

“商山四皓,此四人乃陛下一直想請卻沒有請出山的隱士高人,若皇后能夠請動商山四皓輔佐殿下,我想太子之位,必然高枕無憂也!”

呂雉點點頭:

“為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

……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於是,三天後,呂雉幾乎動用了呂家所有的人事關係,外加女人的獨特本領:一哭二鬧三上吊,終於是將連劉邦都沒有搞定的商山四皓給請下山來。

張良預料的一點沒錯,得到四皓輔佐的劉盈,太子不但沒有被廢掉,且還得到了劉邦的大肆讚揚:

“你小子居然能請動商山四皓,看來比朕牛!”

就這樣,有了商山四皓的強勢輔佐,劉盈最終也如願地登基做了皇帝,劉盈就是後來的漢景帝。

呂雉看到兒子順利登基,自己也大權在握後,便就覺得商山四皓已沒有多大用處,於是便慫恿兒子刻意排擠四人,不讓四人掌權,只讓他們幹些後勤工作。

最後,商山四皓大失所望下,重新歸隱深山。

這就是著名的“商山四皓與呂后的故事”……

很明顯,呂后就是一個過河拆橋,薄情寡義之人。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小結:為何要遠離像呂后那樣的薄情寡義之輩,特別是已經是垂暮之年,無法再翻身的老者,因為:這樣的人私心極重,根本不懂感恩,用得著你時,便會像孫子一樣求著你,而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他們便會毫不留情的,像清掃垃圾一樣,將你掃地出門。

倘若一個年輕人跌倒了還可以爬起來,若是如商山四皓般的垂垂老者便只能含恨隱居。

二,不親貪財無度之人

為何不親貪財無度之人?

因為他們遲早會把你也貪進去,就像和珅……

傳聞,和珅一生貪的財富竟比當時的國庫存銀還要多,金銀自不必說,用“堆積如山”來形容,都一點不顯誇張,還有什麼珍珠瑪瑙,翡翠玉器,那可是琳琅滿目,一有盡有,據說當年乾隆爺沒銀子花了,還曾經向和珅“借”過錢。(當然是有借無還的)

就像電視劇裡放的那樣,和珅這個人用“貪得無厭”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他不但貪大錢——國庫庫銀(據說所有入庫的銀兩首先都得打他手中過一下),而且小錢也不放過,民間流傳:有一年,一個叫鉉喜的地方大員想往上再爬一爬,希望和珅能打點打點,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

既然是打點,銀子自然少不了,於是鉉喜便足足準備了三萬兩銀子,讓和珅打點,也許是手快,又或者是兜太淺了,就在鉉喜掏出三萬兩銀票的時候,竟不小心將隨身攜帶的20兩路費碎銀給掏了出來,撒了一地。

鉉喜剛準備腆著笑臉去撿地上的銀子,卻被和珅厲聲喝住了:

“慢著,鉉大人,您三萬兩的銀子都出了,還在乎這些碎銀嗎?再說,金銀落地,生根有戲……既然你的銀子選擇在我家落地生根,便就證明與我有緣,你難道要生生了斷我們的情緣嗎?”

被和珅這麼一套歪理邪說一忽悠,鉉喜哪還好意思再去撿地上的銀子,只好強做歡顏,苦笑連連……

最後,可憐我們的鉉喜鉉大人,堂堂的四品大員,居然跟著一輛拉煤的驢車回了家。

(其實說實在的,和珅貪那麼多有什麼用呢?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的,最後還不是便宜了嘉慶……)

就這樣,我們的和大人是大也貪,小也貪;上也貪,下也貪;官也貪,民也貪……最後終於把自己給貪沒了……

說完了“貪財無度”的和珅,再說被他“貪”進去的又是誰呢?

當然是他的管家劉全了,要說和珅貪得無厭,最後被法辦,那是罪有應得,死不足惜。

然而,他的管家劉全可就是罰不當罪了,一把年紀,跟著和珅一輩子提心吊膽了三十幾年,也沒撈到多少好處,最後都五十幾歲了,還被戴上了鐐銬,受到了株連……實屬是造化弄人啊——

劉全冤嗎?

冤,確實冤:銀子沒撈多少,最後卻搭上了性命。

為何會如此?

很簡單,因為他在不應該的年紀跟了一個貪財無度的人,這個人正是和珅。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小結:為何不親如和珅那樣的貪財無度之人,特別是已經是垂暮之年,無法再翻身的老者?因為:這樣的人貪得無厭,根本不知廉恥,在他眼裡永遠只有錢最可靠,其他一切都不可靠,即使是最重要的人,依然如此……等到哪一天非要在錢與人上抉擇,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年輕人跟錯了人還可以捲土重來,然若是如劉全那般的老者恐怕即使能夠捲土重來,似乎都沒那個機會了……

君子愛財,應該取之有道……錢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用就行了,又何必去染指那些本就不屬於您的“意外之財”呢?

您說,對嗎?

三,不親勢利趨炎之人

為何要不親勢利趨炎之人?

因為那種人眼裡只有利益,沒有良心,就像魏忠賢……

其實魏忠賢原名叫李進忠,明朝萬曆年間被選入宮,51歲那年為了做典膳(一種官名,相當於廚師長之類的),李進忠居然主動要給當時主管御膳的大太監魏朝當兒子,魏朝一見李進忠那賊眉鼠眼的衰樣,當即便就拒絕了:

“我暫時還不想當爸爸,也不願有兒子!”

然而李進忠就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牛皮糖,見魏朝不願意,便就長跪不起,並且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嗚咽著:

“魏公公,你長得太像我爹了,一看到你我就情不自禁想管你叫爸爸。。。。。您就收了我這個兒子吧!”

魏朝揮了揮手:

“那也不行,長得像的人太多了,你總不能看見誰都叫爹吧……再說,我比你還小一歲,怎麼可能當你爹?”

李進忠一聽,覺得有戲,便就哭得更賣力了:

“魏爸爸,你就收了我吧,歲數小又怎麼了,就當收了個老兒子唄……”

魏朝哭笑不得,沉默了一會依舊搖搖頭:

“那也不行,我姓魏,你姓李,怎麼可以為父子,傳出去還不被人笑話死……”

李進忠聞言,破涕為笑道:

“這有何難,我現在便跟你姓叫魏進忠……哦不,為證明以後對你忠心不二,應該叫做魏忠賢。。。。。”

魏朝被纏得無奈,最終只能選擇妥協,像趕蒼蠅一樣揮手點頭道:

“行了行了,起來吧,我兒魏忠賢。。。。。”

……

就這樣,魏忠賢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厚顏無恥,成功做了別人兒子後,也終於順利坐上了典膳之位……

然而,小小的廚師長又豈能滿足魏公公的勃勃野心,為了能夠更上一層樓,坐上魏朝的位置,於是他便又找上了魏朝的老婆客氏(皇帝的奶媽)。

這裡請注意:在明朝太監是允許有老婆的,但不叫老婆,叫對食(就是合起夥來在一塊吃飯的意思),如果感興趣的話朋友可以去看看明史。

只不過,這一次他卻沒有再給客氏當兒子,而是給她做“孫子”:一天到晚奶奶長,奶奶短叫個不停,沒事就給客氏跟前蹭,噓寒問暖,端茶遞水,比魏朝都像個丈夫。

漸漸地,客氏被他打動了,決定拋棄魏朝與魏公公對食。

本來是要給人家當孫子的,結果孫子沒做成,倒反而做了爺爺……這可把魏忠賢樂得,差點沒瘋掉……

搭上了客氏便就相當於跟皇帝扯上了關係,果然,沒多久後,魏公公便就坐上了魏朝的大太監之位……

後來呢,魏公公靠踩著客氏的肩膀是越爬越高,最終坐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

而原本根本就看不起他的魏朝,最終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小結:為何不親如魏忠賢那樣的勢利趨炎之人,特別是已經是垂暮之年,無法再翻身的老者?因為:這樣的人毫無底線,根本就沒有良心,在他們眼裡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都是利益至上……在絕對的利益面前,即使親人阻擋,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手起刀落……

倘若一個年輕人被忽悠了還可以擦亮眼睛,重新來過;然若是如魏朝般的老太監便只能含恨而亡了……。

總結:五十不親三人:一,薄情寡義之人

二,貪財無度之人

三,勢利趨炎之人

否則,必會玩火自焚……

您瞭解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