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 由 指縫間的歷史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02
簡介因為當時沙俄入侵雅克薩等地,沙俄軍裝備精良,火器犀利,絕非騎馬掄刀射箭的清軍所能匹敵,於是康熙在鄭成功收復臺灣時使用過的藤牌兵基礎上,組建了這支身穿虎皮衣的奇葩部隊

藤牌兵什麼意思

文/晚風暮雨

十七世紀的時候,清朝康熙皇帝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虎衣藤牌兵。

這支部隊身穿像虎皮一樣的衣服,頭戴虎頭帽,手持藤牌和大刀,看上去很威猛,但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康熙為何要組建這支部隊呢?

因為當時沙俄入侵雅克薩等地,沙俄軍裝備精良,火器犀利,絕非騎馬掄刀射箭的清軍所能匹敵,於是康熙在鄭成功收復臺灣時使用過的藤牌兵基礎上,組建了這支身穿虎皮衣的奇葩部隊。

希望他們手持的藤牌,能夠抵擋沙俄的火槍子彈,但為何給他們穿虎皮衣呢?可能是出於威嚇敵人的考慮。

在冷兵器時代,一支身穿虎皮的部隊,確實能起到一定恐嚇敵人的作用,歷史上也有幾次成功的先例。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比如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晉軍就將虎皮披在戰馬身上,使楚軍戰馬受驚狂奔,最終取得了勝利。

再如明朝永樂年間,英國公張輔平定安南時,遭遇敵人組建的大象部隊,張輔命人用畫成的獅子蒙在馬上衝擊,再以神機火器射擊,嚇得敵人的大象轉身退走,最終取得勝利。

這兩次戰鬥,晉軍的虎皮和明軍的獅子都是嚇到了敵人的戰馬和大象,導致敵人陣型大亂,從而輕鬆取勝。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可見,虎皮衣能嚇到敵人裝備的戰馬等動物,但沒有任何史籍記載,在這兩次戰鬥中,敵人被批虎皮的馬和畫出來的大象嚇到。

到了十七世紀,火器不斷更新,殺傷力越來越大,已有取代冷兵器的趨勢,在這種形勢下,康熙不發展火器,反而組建一支穿虎皮和掄大刀的落後部隊,實在莫名其妙。

難道他還想用部隊的虎皮嚇唬敵人戰馬取勝嗎?可裝備大量槍炮的敵人,對戰馬等軍中動物的依賴性並不高,不會出現楚軍和安南軍那種陣型大亂的情況。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虎衣藤牌兵組建之後,被康熙寄予厚望,派往雅克薩迎戰沙俄,戰鬥中,他們手持的藤牌被沙俄火槍輕鬆射穿,死傷慘重。

戰後,在小說和史書上都被譽為“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在見識了沙俄的先進火器之後,沒有痛定思痛,反思清軍與沙俄在火器方面的差距,只是下令將藤牌“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依然打算用藤牌對抗火器,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頭疼醫腳吧!

加固的藤牌或許能擋住當時的火槍子彈,但無法防禦大炮的轟擊,不知道康熙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雖然首戰不利,但虎衣藤牌兵還是被保留下來,康熙依然把它當成克敵制勝的利器,後來讓它參加了平定準格爾的戰鬥,據說表現還不錯。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康熙之後的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這支批虎皮的部隊。

鴉片戰爭爆發後,清軍屢戰屢敗,道光皇帝想到虎衣藤牌兵,希望他們能克敵制勝。

1842年3月,100餘名虎衣藤牌兵配合清軍反攻定海時,遭到英軍槍炮射擊,他們的藤牌這次依舊抵擋不住槍炮,虎衣似乎也沒發揮什麼作用,最終死傷殆盡,而英軍僅陣亡1人,還有可能是被普通清軍打死的。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這支奇葩的部隊,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也淪為戰爭史上的笑柄!

清朝閉關鎖國,全面落後於世界的罪魁禍首正是康熙皇帝。

雅克薩之戰,武器落後的清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才艱難取勝。

800多沙俄士兵,憑藉先進的槍炮,就給清軍造成巨大傷亡,如果沙俄向遠東增派數千或者數萬大軍的話,清軍拿什麼抵擋?

康熙皇帝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在獲勝的情況下,不惜割讓領土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只求儘快結束與沙俄的戰事,避免戰爭擴大。

虎衣藤牌兵:康熙組建的特種部隊,淪為後世笑柄

條約簽訂後,康熙就開始了南巡和享受,始終沒有發展火器,使清朝與世界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反觀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十分重視火器,他在十六世紀的時候,組建的車步騎營,就有佛郎機256架、虎蹲炮60門、鳥銃2024杆、子銃2304門、快槍432枝,火箭3萬多支,火藥7680斤等大批火器,火力極其強大,比兩百多年後鴉片戰爭時期的清軍要強好幾個檔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