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曾國藩: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 由 歷史風雲再起 發表于 武術
  • 2021-07-02
簡介比如敬、靜、純、淡

無極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曾國藩在《挺經》說:“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意思是:仔細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義,其成效特別顯著的約有四項:慎重獨處,則心胸安然;莊嚴恭敬,則身體強健;追求仁義,則眾人愛戴;正心誠意,則神靈欽敬。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從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把書本與人生聯絡起來思考的人,而且他特別善於從中抽取出可以指導人生的信條與經驗。這種信條與經驗無不反映出他與傳統文化淵源關係,他受惠於傳統文化,並加入這傳統文化,最後又推動了傳統文化向前發展,這使他成為傳統文化在清朝的鏈環中的最重要、最閃光的部分。比如敬、靜、純、淡。

敬。作人之道,聖人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敬,就是恭謹。無論是對多數人還是對少數人,也無論是對地位高的人還是對地位低的人,君子都不敢怠慢,這就是泰而不驕;衣冠整齊,態度嚴肅,令人望而生畏,這就是威而不猛。所以這一切都是學習“敬”的最好著手之處。古書上說,“君子莊敬日強。”吳竹如先生說:“‘敬’字最好。”但真正做到“敬”,還需添上一個“和”字,這樣才不會勉強,才會自然而自願地去做。

靜。唐鏡海先生說,“靜”字功夫最要緊。這話極為正確。大程夫子程顥,是三代以後的聖人,在“靜”方面下的功夫足。王文成公守仁也是“靜”字有功夫,所以他能對外物不為所動。假若不靜,反省也就不細密,見理也就不明瞭,都是浮的。鏡海先生還說,大凡人都有切身的毛病,或是剛的惡習,或者是柔的惡習,各有偏重,沉溺既深,動不動就會發作,必須自己體察它,並終身加以治療。文正我曾告知先生,說我偏重於剛的惡習,發起恨來什麼也不顧,自己深究一下病根,就是好動不好靜。鏡海先生的兩句話,真可謂對症下藥。今後務必專注於靜。

純。就是純正,純粹,至善至美。前輩倭艮峰說:“聖人之純亦不已。”這個純就是至善至美,一般人只能追求它,只有聖人才能達到它。

淡。莊子講“淡然無極”、“淡而無為”。諸葛亮講“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個“淡”,就是清靜,超脫。然而很多年來,曾國藩就是清靜不得,超脫不了,總是焦慮過多,沒有一天可以坦蕩於天地之間。這主要在於他有兩個毛病,一是名心太切,二是俗見太重。由於名心太切,因而學無所成,德無所立;由於俗見太重,因而家人的疾病輕重,子孫的強賢與否都時常縈繞於心,如同作繭自縛。若想除去這兩種弊病,應在一“淡”字上多下功夫,將所有的一切都淡而忘之,淡而化之,這樣,也許可以稍稍獲得一點心靈上的自由自在。

曾國藩一生深參宋儒“居敬”之理,並一心一意實踐。他用一個“敬”字,處理治學、辦事、處世,乃至對自己的身體,真是妙用無窮,他說:“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認為敬的功夫,“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兩語至為精微確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