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站樁要領:虛領頂勁 沉肩墜肘 圓襠落胯 ​

  • 由 古法練功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19
簡介在功法練習中,有“始於足旋,發於項頂”的要求描述,而要達到此狀態,需要“五弓”具備高度的協調能力,才能在任何態勢的樁形下,都不丟整體的渾圓力,從而突顯出“勁”的體徵,進而更充分地彰顯出神旺的體相

站樁如何開胯圓襠

站樁要領:虛領頂勁 沉肩墜肘 圓襠落胯 ​

虛領頂勁 “神領無散骨”,不管是對撐拔的要求,還是對中正的體現,首先是“領”。就如手拿一串珠子,把線的最上端“領”起,所有的珠子才能順暢有序地落下。所以,要實現“領”的狀態,體會到“領”的通暢,脊柱的各個節點乃至全身所有骨縫的充分鬆開,是前提。否則,為了“領”而領,容易造成頸部和脖子的僵硬,失了“虛”的真諦。

當然,站樁的練習需要循序漸進。初始練習,在對樁架的調整中,只需透過把下顎微微回收使百會自然上領即可。隨著練習的深入,在下顎微微回收的同時放鬆雙肩,以產生區域性的對撐;隨著胛骨,命門等處的逐漸鬆開,特別是通過後胯的鬆開以及尾閭的釋放,這時由整根脊柱的松活拉伸而產生的“領”之體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但虛靈頂勁中的“勁”,是周身整勁的集中體現。在功法練習中,有“始於足旋,發於項頂”的要求描述,而要達到此狀態,需要“五弓”具備高度的協調能力,才能在任何態勢的樁形下,都不丟整體的渾圓力,從而突顯出“勁”的體徵,進而更充分地彰顯出神旺的體相。

站樁要領:虛領頂勁 沉肩墜肘 圓襠落胯 ​

沉肩墜肘 胛骨的鬆開是能達到這一狀態的前提,在前文中曾經強調過,不管是對撐拔的要求,還是“力”或“勁”的體現,都是以“對掙”的形式呈現的。即,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後,否則,樁架就容易散。同樣的,當“虛領頂勁”實現了,沉肩墜肘的體感才能更加真切。

“肩掛鎖骨”體感的出現是對“沉肩墜肘”之態的最初體認,也是實現“胸空”的開始。此時往往會伴隨另一個體相出現,即肩窩的顯現,這也是對“沉肩墜肘”或“胸空”狀態“量化”的標準之一,同時也是實現“降氣”的開始,站樁練習的樂趣和意境或許由此發生轉折,從此往後,練習的效果會更加的日益豐盈。

而能把肩臂“掛”於脊柱,則預示著站樁的練習又入了另一層“境”。對“調樁,脊柱是核心”這一指導理念在“界”層面的理解同時會上一個新的高度。對“沉肩墜肘”和“肩撐肘橫”之間的異同也就有了自己獨立而清晰的認識。

站樁要領:虛領頂勁 沉肩墜肘 圓襠落胯 ​

圓襠落胯 圓襠是“因”,落胯是“果”,透過把髖關節撐開,以實現圓襠,則落胯是自然實現的。所以,圓襠不是以腳的外八讓膝蓋僅僅外撐而做作出的“形”,站樁既然是一種功法,就得清晰每一次練習的意義何在?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圓襠落胯是實現整體通透的關鍵點所在。透過“圓襠”,可以讓諸多平常很難得到鍛鍊的經絡可以獲得有效的疏通,以利於氣血的更充分迴圈;於此同時,透過“圓襠”而自然產生的“落胯”,是讓身體重量能順暢沉入地下的重要前提,也是讓“降氣”能更徹底的關鍵所在。

而前後胯的同時開啟,對“圓襠落胯”帶來的“襠空”又會有不一樣的體感,同時也是在身體重量沉入地下並能同步獲得地力傳導的關鍵所在。在雙腳內側成平行線站立,膝蓋保持與腳尖同一方向的基礎上,髖關節鬆開同步帶動膝蓋的外撐;後胯的撐開在讓腹股溝放鬆的同時膝蓋自然會呈現“內裹”的狀態。如此,雙腿的“螺旋勁”既能讓身體重量沉下的更徹底,也能讓地力的反饋更加及時。整體的中正,通透在此時彰顯的也會更加充分。

站樁要領:虛領頂勁 沉肩墜肘 圓襠落胯 ​

小結 不管是“虛領頂勁”,還是“沉肩墜肘”,或是“圓襠落胯”,描述的都是站樁時的“狀態”,屬於結果,而不是練習方法。我們所要做的,不能僅在“結果”上糾纏,而應該更加註重練習的過程。只要練習的過程是符合人體結構的,是遵循功法內在邏輯規律的,結果肯定不會差。

同時,在具體的練習中,對任何區域性的調整都得符合整體的要求,如此練習的效果才能如願。更不可為了表現某個區域性的“體相”而去刻意做作或跟風模仿,這類現象在“圓襠落胯”中比較常見。“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是一位站樁者首先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