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 由 海外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22
簡介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現在捕撈11萬斤蝦貽貝不算什麼事,(有的訂單)要的量大時,得(捕撈)20、30萬斤

我圖你什麼的說說

今年田野裡的秋收已近尾聲了,那海上的收成今年怎麼樣?眼下,遼寧大連長海縣進入捕撈旺季,一艘艘捕撈船滿載而歸,中間有一位捕魚人李寶強,已經在海上幹了三十多年。他告訴記者,回想上世紀90年代,一度因為過度捕撈,這裡的漁業資源近乎枯竭,周邊近海“撈無可撈”,這一帶也成為打魚人眼裡的“窮海”,李寶強也曾在那個時候賣了漁船,放棄了這個營生。但這十年,長海變了,海洋生態逐漸被恢復,海洋牧場也建了起來,曾經的窮海變成了富海,李寶強也成為海洋牧場的捕撈隊隊長和船長。

捕撈隊正在作業的長海縣海洋島這片海域,是我國最早的海洋牧場生態養殖示範區之一,這裡海水深度60米左右,以礫石和泥沙為主的海床平緩,適宜貝殼類生物生長。在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當了十年隊長的李寶強是位海上捕撈老手,他對長海縣海域多年來的漁業生態變化,一清二楚。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李寶強是長海海域由富海變成窮海的直接見證者,也是借富海走向發達又被窮海打回原點的人。在長海縣海域從事捕撈業已有30多年的李寶強,二十多歲時聽說海上捕撈是不錯的賺錢行當,便跟隨親戚從黑龍江老家來到了大連長海縣,由過去的工地小工變成一名海上捕撈工。那時,正是長海縣漁業資源豐富的年代,只要能風裡來浪裡去的肯吃苦肯出力,就會有很好的收入。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最好的時候是1990年左右,那個時候長海縣周邊的魚品種很多,量也特別大,每次出海基本上全都是滿載而歸,都不用走太遠(捕撈)特別容易。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年輕力壯的李寶強,在海上使足力地連幹了7年後,有了一筆積蓄,就想自己當船長把捕撈生意做大。1991年,李寶強與朋友合夥買了兩艘捕撈船。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買船了特別高興,自己當老闆了,不用給別人打工了。那些年海鮮也特別緊俏,生意做得特別好,上岸之後客戶們都立馬搶著要 (他們)交錢(我們)卸貨,自己幹老開心了。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李寶強的捕撈做得得心應手,海貨生意隨之紅火起來,收入節節攀升。哪曾想四五年後,情況發生了逆轉。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那是)在1995年的10月份,我們兩艘船在海上轉了好幾天,幾乎都是空網,周邊的漁場都轉遍了,也沒有任何收穫。這整天干燒油賠賬,那時火上的,真不是人(能受得住)的火。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每天看著零星收穫的李寶強意識到好光景已經遠離他們這些捕撈人,入不敷出的日子正一步步逼近。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其實我們幹捕撈這行的都知道,我們是自作自受,海里沒貨了,不是大海的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你像我們那時候沒有節制的網,什麼網都有,什麼絕戶網、小眼網滿海里拖,這麼點小蝦還有小魚崽子全打撈上來了,能不什麼都給撈光嗎。雖然大家都懂這個道理,可誰都不願意收手,就是打自己的小算盤。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2008年前後,長海縣周邊海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窮海。又勉強支撐了四年的李寶強,終於看明白了,近海漁業短時間內很難恢復,而他的漁船噸位不夠,無法去遠海進行捕撈。停下來的漁船其維護費加停泊費,讓收入無法保證的李寶強再也承受不住,便狠心將自己的漁船賣掉。

決心養海 建設海洋牧場

漁船賣了,財路斷了,一身捕撈本領也沒了用處,李寶強感到前途渺茫。可讓李寶強沒想到的是,就在他賣掉漁船後,2012年,長海縣加大力度修復海洋資源,誓讓窮海重新變富海。這也是當地當時在退無可退困境中的選擇。

長海縣是典型的海島縣,島上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3畝,世世代代靠海吃海,長海縣的產業也都緊緊依靠海洋資源進行。海洋資源的枯竭,不僅影響了島上居民的收入,也嚴重製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當靠海吃海成為過去後,島上一些人只能轉產從事些低收入的工作,還有一些人離開了海島去外地打工。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發展局副局長 周以軍:海就是我們的田地,我們的飯碗。不下決心養海,我們就是自斷生路。2012年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來以後,我們加大了(建設)海洋牧場力度,透過海洋牧場建設,一步步將我們長海縣整個海域的生態,全部恢復起來。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決心將窮海變回富海、重新找回生路的長海縣,在確立了透過海洋牧場建設、一步步把長海縣整個海域的生態全部恢復起來的目標後,加大了規模化漁業設施的投入,增強生態圍網養殖,並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像在陸地上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等海洋資源進行海上放養。在向大海中播撒魚、蝦、蟹、貝苗種的同時,又在各示範區投放人工礁石13萬塊。人工礁石投放幾個月後,便開始附著海藻,慢慢地野生的魚、蝦、蟹、貝就會被吸引來,在海底形成良性的生態系統,為整個海域的生態恢復打下基礎。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為有效地保護逐漸恢復的海洋資源,長海縣強化了海洋執法,嚴厲打擊海上偷捕、違規漁具作業等行為,捕撈必須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賣掉漁船的李寶強,由船長退回成打工人後,一直在是留在島上打工,還是去島外尋找生計的問題上糾結。就在李寶強搖擺不定之時,得知了海洋牧場招聘捕撈人員的訊息。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當初我(去應聘前),對海洋牧場不怎麼太瞭解,於是我找朋友同事詳細瞭解了一下,再加上我多年出海打魚的經驗,我覺得海洋牧場這種模式非常有前景,我就去應聘了。

2012年,對海洋牧場發展前景非常看好的李寶強被海洋牧場聘用。由於李寶強有著豐富的捕撈經驗和過人的實際操作能力,很快就被公司聘為捕撈隊隊長。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李寶強在海洋牧場當捕撈隊長的這十年,海洋牧場在漁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的合力作用下,生態恢復穩中向快,漁業資源越來越豐富,十年前的窮海逐步迴歸為富海。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發展局副局長 周以軍:現在捕撈季一到,一些曾經消失的魚汛又出現了,消失多年的對蝦汛又出現了,而且量還不少,有的漁船甚至一網就能打撈到1000多斤,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梭子蟹、刀魚等品種,現在捕撈量都恢復的比較好,這在10多年前想都不敢想。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我們現在是輪播、輪養、輪捕、輪休的迴圈式生產模式。現在政策(也)好,不讓偷捕濫捕,(這樣我們)可以確保一年四季,有足量的蝦貽扇貝。

海豐了 人就富了

一年四季都能保證捕撈量,這讓吃盡窮海苦頭的李寶強發現,如果還像以前那樣滿海里的私捕、偷捕,濫捕,富海就會再被撈回窮海。就像他說的,不是海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對於靠漁為生的他們來說,海不豐,人就不可能富。

又一天的清晨四點,捕撈隊開始做出發前的準備。這天,捕撈隊要按訂單完成11萬斤蝦貽扇貝的捕撈。早飯時,李寶強向各船領頭人佈置了當天的捕撈任務。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11萬斤,每條船上完成1萬3、4(千斤左右)就完事,大約拉15到16網,(上下網時)注意安全帽都佩戴整齊。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現在捕撈11萬斤蝦貽貝不算什麼事,(有的訂單)要的量大時,得(捕撈)20、30萬斤。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下午5點多鐘,李寶強帶領的捕撈隊,載著11萬斤的蝦貽扇貝返航。船靠岸後,載回的蝦貽扇貝立刻送進加工車間進行清理。這些清理貝殼上雜質的人,在島上被稱為砍工。長海縣每天銷向島外的蝦貽扇貝,都要經過這些砍工的手進行最終清理,然後裝箱發運到外地。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車間班長 吳清虎:現在每年從我們這個加工廠,銷往全國各地的蝦貽貝量,高達2萬餘噸。

這些砍工都是島上的漁民,她們中有些人曾在外地打工,海洋牧場漁業恢復後他們就從外地返鄉,重操舊業。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長海縣漁民 李淑輝:現在海富了,島上的加工廠的生意越來越好,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收入也不少,一個月能達到五六千元,而且一年四季(工作)都不間斷,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

“窮海”→“富海” 聽老船長說說這十年的改變

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海域捕撈隊隊長 李寶強:近些年,工資年年增加,不像以前自己(海窮後)干時,總擔心自己掙不到錢或者賠錢。現在這種思想(負擔)沒有了,現在就感覺幸福滿滿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