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 由 溫讀Pro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21
簡介大醉易失德中國人愛酒,但飲酒之禮卻在漸漸丟失

如何才能讓別人聽你的

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夠全身心潛心研究的事情並不會很多,很多人會隨著愛好去研究自己心儀的學術,喜歡沉浸在屬於自己的舒適圈之中,抗拒看起來枯燥無味的事物。《易經》,我們人人皆知,但極少有人感興趣,它博大精深、支路龐雜,真正能夠汲取其精髓這人少之又少,然而通讀易經之人無一例外是通透而智慧的。所謂“人生無常,周易盡已”。《易經》並非我們通常認為的占卜之書,它包羅永珍,是一本為人處世的哲學之書。

中國從古至今,稱讚《易經》之人數不勝數,研究的文人士大夫也不盡其數。

孔子在《周易》後加注易傳,後來易傳被稱為“十翼”;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張良將姜子牙所傳的“奇門遁甲”精簡為現在的用法;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董仲舒結合《易經》思想提出“天人合一”;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參考並延續了《易經》……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很少有人知道就連西方諸多學者對《易經》也是相當推崇的。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經認為“地球上面所有的生命都可以和《易經》的結構相吻合。”

萊布尼茨是德國曆史上的一位著名哲學家和數學家,他是拓撲學的提出者,也是計算機基礎“二進位制”的主要發現者,被稱為17世紀的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茨認為《易經》之中的“陰陽”觀念和自己的二進位制不謀而合。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而黑格爾在看到《易經》之前,一直覺得中國和印度都是缺乏“哲學”的國家,雖然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名聲大,但不能進一步得到認識。當黑格爾看到易經之後,才驚訝道:“中國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純粹的範疇。”

對於思想家們來說,《易經》千年來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易經》給予我們諸多人生智慧,讓我們種下善因,取下良果。

《易經》之中,就為我們列出了4條不可為之事,當你遇見貴人之事,切記不可觸碰這4條底線。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大喜易失言

人在高興之時,常常因為心情太過亢奮,而口無遮攔。許多人以為自己心直口快,不過是想要和他人一同分享自己的愉快心情,殊不知這種行為常常會得罪人,敗了他人對你的好感。

“心靜自然從容,靜心笑面人生。人生在世,平淡為真。”所謂言多必失,在風光無限之時,人總會得意忘形,但風水輪流轉,誰知道明天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大衰易失顏

人在哀痛之時,往往止不住想要同人傾訴,因為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也許會出現失去控制,歇斯底里去發洩的行為。剛開始的時候,親朋好友會前來安慰,表達他們對你的關心。但凡事有過之而不及,如果一直沉浸在負面情緒之中,遇人便要訴說自己的不幸,不去嘗試改變,始終沒有重新站起來的信心和力量。逐漸你就會發現,你認為的那些原本可以幫助你的“貴人”也在漸漸的遠離你。

人本就不是依附他人而生的,如果不和過去做個徹底的舍斷,始終不能重新開始,在別人眼裡,你成了那個自我捨棄之人,一個滿身帶著灰暗色彩的人。所以如果你遇到了沉痛的打擊,適當發洩之後要及時調整自己,為自己尋找到新的方向和動力。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最易失態的4個瞬間,讓你失去良機

大醉易失德

中國人愛酒,但飲酒之禮卻在漸漸丟失。

周公就寫過一篇《酒誥》,讓他的弟弟康叔在衛國國境內釋出禁令:不準聚眾飲酒,只能在祭祀時喝酒。“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古人喝酒是作為一種“禮”的象徵,而不是為了享樂而已。而很明顯,現代人在酒桌上縱情享樂、飲酒敗德的表現和古人飲酒之“禮”明顯是違背的。

孔子的酒量非常大,但是他始終能做到“惟酒無量,不及亂”。

飲酒是好事,但不能在沒有節制的前提下失了章法。大醉之時,人易失德,口出狂言,行為輕浮。“飲酒誤事”,酒精麻痺之下,人無法自我控制,這是中國工人代代相傳的警告。

小飲怡情,大飲傷身。酒喝多了,不僅傷肝腎,更容易失德。在貴人面前,飲酒需得淺嘗輒止,萬不可因飲酒亂了分寸。

大話易失信

誠信,本就是君子美德。

言不可傷人,也不可輕易許諾。你若是想要助人為樂是件好事,但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其實人們看中的大多是結果,而不是過程。當你遇到貴人之時,一定要銘記少做承諾,一旦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要做出兌現,不輕易負人。

即便是在拒絕之後,你依舊可以給求助者幫助,其實這要比承諾了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好很多。一個失信的人和一個守信的人,其實就在一句話之間。

大話,將話說滿,呈口舌之快,卻沒有給自己留下一絲餘地。

許諾要慢,實現要快,不輕諾,諾必果,言出必行才是精明和睿智之人。

《易經》不僅僅是一本占卜之書,聖人作《易經》的確是想要趨吉避凶,但不僅僅是對命運的預測,而是以經驗掌握規律,提前知道,防患於未然。就像是天氣預報一樣,下雨天依舊會下雨,人無法改變下雨的事實,但是人為什麼要看天氣預報呢?就是提醒自己帶雨具或者不出門。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是群經之首,也是中國哲學的總源頭。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來自乾卦(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和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對古人的智慧多點尊重,可以不知,不能無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