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 由 紅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9
簡介為充分整合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救援力量等方面的技術力量,加強資訊共享、應急演練、隊伍建設、裝備能力等方面建設,湖南省應急管理廳與湖南省地質院加強合作,省地質院及省礦山地質應急救援中心在災害普查、風險監測、應急救援、災後覆盤等方面繼續為應急管理

煤礦雙防是什麼意思

編者按:

特殊的日子,必定有它深刻的涵義。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強調吸取經驗教訓的必要性,強調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也意在提醒、啟用公眾心中的風險意識,積極防範災害事故。

5月12日,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為“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今天,一群“紅揹包客”閃亮登場,出現在瀏陽市楊家弄村、西環村、建新村等村莊。20名小記者跟隨地質災害防治青年突擊隊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參觀“切坡建房”山體擠壓房屋裂縫隱患點,現場,一曲說唱版《湖南地質災害防治歌》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深刻……這是第14個“5·12”全國防災減災日暨湖南省第六屆地質災害防治紅揹包公益行動活動的內容。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原創的地質災害防治歌借用花鼓戲經典名段《補鍋》旋律,老戲新唱。

湖南自然災害防治任務繁重,意味著防災減災的要求更高、標準更嚴,而做好防災減災不可能短期速成。這需要政府各個部門的聯動,而我們普通民眾也該在平時主動學習提升自己的防災減災能力值,讓設立這一日期的意義得到進一步彰顯。

以練促戰,築牢安全防線

這是湖南省2022年防災減災日演練現場,演練由湖南省減災委員會主辦,湖南省應急管理廳、長沙市人民政府、芙蓉區人民政府承辦,400餘人投入救援演練,現場震撼。

5月12日,疾風驟雨襲擊長沙,瀏陽河水暴漲,50餘名群眾“被困”。很快,芙蓉區應急通訊保障隊駕駛移動應急車前往區文體中心,快速疏散館內群眾至開闊高地;區人武部迅速派出應急連防汛抗洪民兵,使用無人機空投救生衣到孤島,組織被困群眾穿戴;在原有道路、橋樑已被洪水阻斷的情況下,中國安能建設集團利用應急動力舟橋快速搭建“新生命通道”;與此同時,應急避難場所的各項救災保障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防災減災日演練現場。

以練促防,加強防範與救援本領是演練的初衷。

近年來,湖南省舉辦多次抗洪搶險、鐵路路地聯動、森林防滅火、航空多災種救援等省級實戰演練。組建230餘人的省應急(消防)救援機動支隊,與湖南交水建集團、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合作,分別成立工程與災害應急救援隊、水上應急救援隊、重型工程機械救援隊。目前,全省“工程搶險裝備”企業總數突破200家。啟動了省級區域應急救援“一部三中心”建設、省礦山地質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等。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湖南省開展2022年防災減災日演練。

當重大自然災害不期而至時,如何透過有效降低災害的破壞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考驗黨委政府執政能力、彰顯以民為本工作理念的重要體現。

2021年,湖南科學應對24輪強降雨,做到了“三無一有”(人員無重大傷亡、工程無大險、城市無內澇、災民有保障),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最少。

技術賦能,

“人防+技防+物防”提前防範

災害是未知的,需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尤其湖南是全國自然災害防治任務最為繁重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安全生產監管任務最為繁重的省份之一。交通、危化品和煙花爆竹、煤礦和非煤礦山、建築施工、消防和人員密集場所風險隱患交織疊加、易發多發;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森林火災和地震災害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高、影響範圍廣、災害損失大。這就需要我們戰線關口靠前,秉承科學研判,以科技手段為引領,透過“人防、技防、物防”提前部署防範措施。

針對湖南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現實,湖南省應急管理廳綜合施策,在全省範圍推動實施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九大工程”,部署重大地質災害治理、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和應急治理專案5419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大幅提高。

與此同時,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已經完成1:10萬地質災害區域調查、1:5萬地質災害詳查,正在開展1:1萬地質災害調查和風險評價,地質災害隱患底數不斷清晰;與此同時,在2004年與省氣象局簽訂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省自然資源廳與省氣象局於去年再次簽訂《共同推進地質災害防禦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資料聯網共享,構建了“遞進式”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技術賦能,湖南探索建立“雙防”“雙控”地質災害防治新模式。目前,全省已經在2944處隱患點安裝了專業化的監測裝置且併網執行,逐步形成“人防+技防”的格局。其中2021年有7處地質災害因為專業監測裝置有效預警而成功避險。特別是2020年7月6日發生在常德石門縣南北鎮的雷家山山體滑坡,由於監測預警和轉移群眾及時,近200萬立方米的滑坡方量,沖毀了1公里省道、1座小型電站和5棟民房,但未造成人員傷亡。

為充分整合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救援力量等方面的技術力量,加強資訊共享、應急演練、隊伍建設、裝備能力等方面建設,湖南省應急管理廳與湖南省地質院加強合作,省地質院及省礦山地質應急救援中心在災害普查、風險監測、應急救援、災後覆盤等方面繼續為應急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全民為兵,

以共識畫出防災減災的“同心圓”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只有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為防災減災工作的最高準則,才能保證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始終堅不可摧。

5月11日,資興市鯉魚江幼兒園聯合資興市消防救援大隊開展“防災減災教育進校園”主題活動,透過學習使用消防裝置、火場逃生演練等活動,向小朋友們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他們的災害避險自救能力。

防災減災人人參與,和諧社會家家受益。除了各地校園開展應急避險教育活動,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以強化學生們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自護能力,各大景區、園區都紛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贈送紅揹包和防災減災宣傳手冊。

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消防宣傳服務隊和各單位志願者設立宣傳臺,向廣大居民和遊客宣傳防災減災知識;長沙金霞經開區開展防災減災“小課堂”開課,園區各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建設施工專案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負責人、管理人員紛紛參加;常德一中組織力量對校舍建築、設施裝置及校園周邊地質環境安全進行全面排查,重點做好了校園禮堂、教學樓、廁所、食堂、學生宿舍、實驗室等人群聚集場所及舊房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認真查詢風險隱患和薄弱環節,動態更新隱患清單和整改臺賬,逐條逐項限時整改,從源頭上防範和化解安全風險。

而活躍了6年的地質災害防治紅揹包公益行動活動,已經成為深化地質災害防治知識進鄉村、進社群、進學校體驗式科普的一種探索,成為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的品牌專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小記者跟隨地質災害專家前往瀏陽市楊家弄村、西環村等地質災害防治點。

現場還透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一個社會”的形式,邀請20名小記者及家長全程參與社會實踐,連同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地質災害防治青年突擊隊20人共同組成紅揹包公益宣講團,走訪瀏陽市地質災害隱患點,親身體驗地質災害第一線真實場景,豐富和學習地質災害科普知識。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

在長期與災害作鬥爭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減輕自然災害的侵襲,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為之做出努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檢查電路,關好並加固門窗;觀察自身所處環境,熟悉應急通道路線;制定家庭應急計劃,在災害來臨時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只要我們增強自身的抗災救災意識,人人參與防災減災,面對災害時就一定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紅網·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降低災害風險,我們應該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