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 由 指點江山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3
簡介只不過,令人詫異的是,魯迅先生僅覺得自己對不起丁玲,絲毫沒有表現出對沈從文的歉意

沈從文是湖南人嗎

說起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作家,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獨到的答案。支援魯迅與沈從文的文學愛好者,不在少數。但令這些“粉絲”們遺憾的是,這兩位文學家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年代,但他們的思維卻不在一個頻段上,兩人之間有一層無形的隔膜。正因為這層隔膜,魯迅先生與沈從文畢生沒有見過一次面,甚至,沒有聯絡和溝透過。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讓這兩位文學家的思想背道而馳,以至於素昧平生呢?

有人說,沈從文與魯迅先生的價值觀相左、政治觀、文學觀亦是如此。也有人說,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這些判斷,十分合乎情理,但卻不是二人素昧平生的主要原因。兩人終生不見面,甚至交惡的起因,是一次陰差陽錯的誤會。

1922年,年輕的沈從文自家鄉來到北京。這是沈從文這一輩子最苦愁的一段時光。他想要讀書求學,但卻沒有門路。想要找個靠山,偌大的京城舉目無親。沒辦法,求人不如求己,想要解決現狀,還得憑本事賺錢餬口。

於是,沈宗文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休芸芸”,以此為名寫出文章,向全國各地的刊社投稿。當時休芸芸這個名字並不出名,所以沈從文的稿件大多無人問津,每個月只能賺取微薄的稿費,僅夠填飽肚子。

並且,在寫作的過程中,沈從文結識了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文學青年丁玲和胡也頻,三個人志趣相投,所以沒過多久便有了深厚的交情。尤其是丁玲,她與沈從文一樣,都是湖南人。舉目無親的沈從文與丁玲老鄉見老鄉,自然有說不完的話題。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時間過了三年,沈從文和丁玲的處境幾乎沒有變化。丁玲在北京沒有獲得求學的機會,又因為生計所迫過得十分潦倒,於是,便打算返回家鄉生活。反正同樣都是潦倒,至少家鄉還能讓她有個依靠。

丁玲臨走之前,抱著試試看的打算給魯迅寫了封信,希望他能對自己伸出仗義之手。丁玲將自己的姿態放得非常低,對魯迅先生表示自己只是一介女流,在社會上很難生存下去。在寫這封信之前,丁玲已經在京城碰了不少硬釘子軟釘子,但生活的處境沒有半點變化,希望魯迅能夠幫助她,幫她找個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即便是在報社或書店當印刷工這樣普通的工作,丁玲也會感激不盡。

當時的魯迅先生已今非昔比,他在文壇中的名氣水漲船高。對於文人來說,名聲就是經濟的保障。魯迅先生的才學,為他換來了舉世矚目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名人比普通人更顯赫,但也要承受更多的煩惱。當時的中國,就已出現了不少閒人,他們經常冒充別人的名義給魯迅先生寫信,對他進行騷擾。就在不久之前,有人用歐陽蘭這個名字,給先生寫了封信,同樣是向魯迅先生進行求助。

這件事給魯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也使他對其他求助信失去了信任。就在丁玲的信被送到魯迅先生面前時,他仍覺得這是某個好事者假借丁玲名字寫來的騷擾信。

甚至於,為了確認真相,魯迅先生請熟人查看了信件的筆跡。孫伏元見到這封信後,覺得筆跡有些眼熟,便對魯迅先生說道:“字跡我好像在投稿中見過,好像是休芸芸的,但這休芸芸並不是女士,而是男人。”翌日,孫伏元再次找到魯迅,向他彙報說周作人先生也收到了類似的信,從筆跡上來看也像是休芸芸寫的。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為什麼丁玲的筆跡與沈從文類似呢?

原來,沈從文、丁玲、胡也頻三人都喜歡用硬筆在稿紙上寫小字,字間距和勾勒方式如出一轍,而且他們三人的筆跡都比較娟秀。除非是專門研究硬筆書法的專業人士,否則很難從三人的筆跡方面找出區別。不止是丁玲寫信這次,早期三人因為筆跡的問題曾惹出不少誤會。後來丁玲在《小說月報》發表文章時,擔任編輯的葉聖陶還誤以為作者是胡也頻或沈從文。

聽完了孫伏元的描述,魯迅先生便覺得沈從文冒充丁玲向他開玩笑。魯迅先生是個比較嚴謹的人,他不喜歡這樣的“玩笑”,於是,便生了氣。湊巧的是,偏偏在這段時間裡,胡也頻也登門造訪魯迅。當時胡也頻正在負責一個副刊,有個與他關係不錯的好友替他引薦了魯迅先生,讓他來前輩這裡取取經。

胡也頻在門外將自己的名片遞給魯迅家的傭工後,魯迅看完更是大為光火。原來,當時胡也頻正在向丁玲展開追求,為了博丁玲一笑,他便在名片上特地印了“丁玲的弟弟”。魯迅剛剛收了一封來自丁玲的玩笑信,這下又撞見了丁玲的弟弟,難不成這些人都在拿自己開涮?

這場會面的結果,被丁玲寫在《魯迅先生於我》一文中:“這一天,他只去看魯迅,遞進去一張“丁玲的弟弟”的名片,站在門口等候。只聽魯迅在室內對拿名片進去的傭工大聲說道:“說我不在家。”他只得沒趣地離開,以後就沒有去他家了。

魯迅先生的性格是比較嚴謹的,所以“丁玲”一而再再而三地捉弄,讓他心裡始終咽不下這口氣。在魯迅看來,一切都是休芸芸也就是沈從文這個傢伙搞的鬼。人在有偏見的時候,往往會想當然地做出一些主觀的舉動,魯迅先生也不例外。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在他的印象裡,沈從文是個相當討厭的傢伙。在給友人寫信時,魯迅先生也毫不遮掩對沈從文的蔑視,總是使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語言去挖苦和諷刺休芸芸。

1825年七月,魯迅在給錢玄同寫信時,提到:“這一期《國語週刊》上的沈從文,就是休芸芸,他現在用了各種名字,玩各種玩意兒。歐陽蘭也常如此。”魯迅先生提到的“歐陽蘭”與“休芸芸”一樣,都是筆名,作者本人是一名北大的學生,時常用“歐陽蘭”這個筆名發表文章。最初魯迅經歷的“歐陽蘭事件”,始作俑者就是此人。

從魯迅先生的信件中可以看到,“歐陽蘭”在那次的事件過後,仍沒有停止對他的騷擾。孫伏園一直覺得歐陽蘭是新興的女作家,直到某次魯迅告知真相後他才如夢方醒。不過,對於沈從文而言,魯迅先生的判斷明顯有誤。沈從文並沒有給魯迅先生寫信,而且,他“玩各種玩意兒”也並沒有妨礙到魯迅先生的人生和事業。

這一切都是發生在沈從文被矇在鼓裡的情況下的,他對於整個事件毫不知情,根本不知道自己無緣無故就與魯迅先生結下了仇隙。自古以來,文人相輕,尤其對於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文人來說更是如此。沈從文與魯迅一樣,都是桀驁的文人,不會容許其他文人輕賤自己。所以,沈從文在獲悉此事後,對魯迅也產生了偏見。

沈從文在自己的作品《記胡也頻》中提到:“丁玲女士給人的信,被另一個自命聰明的人看來,還以為是我的造作。”就這樣,兩人對彼此的誤會越來越深。在他們的心目中,對方雖不是仇敵,但也與仇敵沒有什麼區別了。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機緣巧合之下,與魯迅往來密切的編輯荊有麟結識了胡也頻,從胡也頻這裡聽說確實存在丁玲這位女作者,當年她因為向魯迅先生求助無果,所以便返回湖南老家謀生了。荊有麟對魯迅與沈從文之間的矛盾素有了解,於是便將內情如實告知魯迅。

魯迅先生聽完過後,心中對沈從文的誤會總算是煙消雲散了。只不過,令人詫異的是,魯迅先生僅覺得自己對不起丁玲,絲毫沒有表現出對沈從文的歉意。

既然,整個事件都無關休芸芸,丁玲又在倉促之間回了家鄉,那麼,她生活上一定切切實實遇到了難處。“青年人是大半不願回老家的,她竟回老家,可見是抱著痛苦回去的。她那封信,我沒有回她,倒覺得不舒服。”

面對丁玲,魯迅相當坦誠,從這些文字中也能看出魯迅先生的歉意。但是,魯迅先生既然已知曉來龍去脈,他必定知道自己誤會了沈從文。

為什麼魯迅先生沒有向沈從文致歉呢?

難道是因為疏忽嗎?

魯迅與沈從文兩人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他們竟然死磕了半個多世紀

沈從文聽說魯迅先生已知曉前因後果之後,對魯迅的積怨更深。因為魯迅已知道自己是無辜的,卻沒有對先前的詆譭和挖苦道歉,這讓沈從文如何能釋懷?

所以,終二人一生,誰都不肯踏出一步,向對方妥協。所以,兩個二十世紀崛起的文壇鉅子,就這樣與對方失之交臂,成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平心而論,在這件事上魯迅先生確有不足之處。當然,也不排除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辛。

參考資料:

【《國語週刊》、《魯迅沈從文交惡始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