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為什麼說二弟與他反目成仇,促成了魯迅的早逝?

  • 由 喬木三十 發表于 垂釣
  • 2023-02-07
簡介真正造成魯迅早逝的是另一件事情——他最愛的二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

俠字篆體怎麼寫

為什麼說二弟與他反目成仇,

促成了魯迅的早逝?

為什麼說二弟與他反目成仇,促成了魯迅的早逝?

青年魯迅

魯迅這輩子最傷痛的大概就是兩件事情:

一是他最愛的母親強行給他娶了一個不愛的人朱安做他的妻子,

讓他在這種名存實亡的夫妻關係中度過了20餘年,

直到遇到許廣平,

才讓魯迅的精神世界找到了真正的安心歸宿。

雖然這件事情的確令魯迅痛苦了一輩子,

但好在他供養了朱安一輩子,

後來又有和許廣平近10年的夫妻生活,

讓此事對他的傷害減少了許多,

所以,

傷痛歸傷痛,

卻是不至於讓他鬱結於心損害健康以至於造成他早逝的。

真正造成魯迅早逝的是另一件事情——他最愛的二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

對魯迅頗有研究的學者袁良駿就曾提出一個觀點:

魯迅最愛的二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促成了魯迅的早逝”,

兄弟反目後,

魯迅病了一個半月之久,

此事對魯迅的精神世界的打擊是巨大的,

是他至死未解的一塊心病。

魯迅於1936年10月19日因肺病去世,

肺病最致命的誘因就是勞累和鬱結於心的怒氣,

而兄弟反目就是魯迅真正致命

鬱結於心的怒氣。

只有愛得越深,

才會氣得越傷,

魯迅怎麼也想不明白,

自己從小到大傾注了全部關愛的二弟周作人竟然會對自己如此決絕,

不難想象他心裡該有多麼痛苦,

這種痛苦是撕心裂肺卻又無法釋懷的。

魯迅生於1881年9月,

他的二弟周作人生於1885年1月,

魯迅比二弟周作人年長不到4歲,

但因為魯迅是長子,

家道衰敗後所有的艱難困苦幾乎全部都壓在了母親和作為長子的魯迅的身上,

飽受別人白眼歧視以及嚐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是魯迅,

只比魯迅小4歲的周作人幾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1900年,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求學,

一到學校不久,

魯迅就託同學捎信回家,

信中附有組詩《別諸弟三首》,

其中有一句是“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詩中滿是對弟弟的款款深情與殷切期望,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此時才12歲,

還不是懂詩的年紀,

由此可以肯定,

這些詩都是寫給二弟周作人的。

魯迅到南京讀書去了,

周作人沒有了哥哥的關照和督促,

在老家無所事事甚至到了浪蕩街頭險些墮落為

流氓的地步,

魯迅得知後寫信求祖父周福清(1901年4月獲釋回家)把混跡街頭的周作人弄到南京上學,

魯迅後來又把他帶到東京。

為什麼說二弟與他反目成仇,促成了魯迅的早逝?

1923年4月魯迅(後排左一)與周作人(前排左一)

到了東京,

周作人和魯迅在一起,

不論什麼事情都是魯迅代辦而不用周作人費心,

魯迅對這個二弟則是悉心照顧、盡力鞭策。

周作人在日本跟羽太信子結婚,

費用陡增,

魯迅犧牲自己,

放棄學業回國就業賺錢養活周作人夫婦,

還經常寄錢給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家。

周作人回國後,

又是在魯迅的極力引薦下得以在北大擔任教授歐洲文學史和希臘羅馬文學史的文科教授,

每週有6個小時的課程,

周作人白天把講稿起草好,

魯迅晚上回來後幫他修正字句,

第二天再

寫好。

當時的周作人不過33歲,

除了收集過一些古書、翻譯過一點外國文學作品外,

並沒有什麼學術成就,

也沒有什麼名氣,

如果不是魯迅的關係,

他是不可能當上北大教授的。

而且,

周作人上這些課也因為經驗不足而心虛,

還是靠了魯迅的幫忙,

才能勉強應付下來。

魯迅對周作人不僅在事業上竭盡全力予以扶持、幫助,

在生活上也給予了力所能及的照料和幫助。

1917年,

周作人剛到北大就出疹子,

北京當時正流行猩紅熱,

魯迅擔心得要命,

得知是出疹子後他才鬆了一口氣,

病中的周作人大小便都是魯迅親自倒到院裡的茅廁裡的。

1919年周家紹興族人出售祖宅,

魯迅決定全家遷居北京。

從看房到買房、裝修等等所有事情全都是魯迅一手操辦,

彼時的周作人則請假回紹興帶著妻兒開開心心去日本探親了。

等到房子差不多裝修好了,

周作人一家才浩浩蕩蕩回來了。

12月,

魯迅安頓好了周作人一家,

又獨自回家鄉把母親和三弟周建人一家接到北京入住。

此後,

這個大家庭只要是經濟上出現問題都是魯迅出面去解決的。

魯迅的母親曾非常自豪地說,

老二有個比他大4歲且聰明能幹又負責的哥哥,

家裡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哥哥承擔了。

1920年底,

周作人患肋膜炎後需要休養,

又是魯迅為他張羅安排的,

在他休養的這3個月中,

魯迅給周作人寫了17封信,

信中對周作人滿是殷切關注和細心叮囑,

這種關注和叮囑甚至到了就像父親對兒子的那種婆婆媽媽的瑣碎地步。

可以說,

周作人有個這樣類似於集父母於一身的聰明又能幹的兄長的關照與呵護,

他是非常幸福的。

為什麼說二弟與他反目成仇,促成了魯迅的早逝?

魯迅與二弟周作人

但1923年周作人和魯迅之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突然間反目成仇。

7月19日,

周作人親手交給魯迅一封絕交信,

魯迅嘗試與周作人溝通,

但被周作人拒絕。

不久,

魯迅借了800大洋在另處置下了一個簡單的四合院,

把母親與結髮妻子朱安一起接出去住。

兄弟究竟因何而反目成仇,

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材料的記錄和佐證,

也沒有人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導致兄弟反目成仇。

總之,

此後直到魯迅去世,

周作人始終沒有與魯迅和好,

魯迅也再沒有跟周作人見過面,

甚至於只要提及周作人他就有些怒不可遏。

魯迅後來曾向許廣平提及,

當初要把他趕出家裡,

甚至想要拿香爐砸他的人是周作人,

但真正導演這一幕的卻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魯迅對周作人夫婦尤其是對羽太信子非常憎惡,

這種憎惡甚至被魯迅寫進了文章裡。

魯迅在文章中寫道,

(羽太信子)甚至不允許她的孩子們接受魯迅買的東西。

而周作人也曾在一篇《破腳骨》的文章中對魯迅極盡惡毒的咒罵,

並在《笠翁與隨園》的文章中影射和挖苦魯迅。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

魯迅在小說《傷逝》中開篇就說“如果我能夠,

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為子君,

為自己”。

真正讀懂了這篇小說的周作人晚年在《知堂回想錄》中寫道,

《傷逝》不是普通戀愛小說,

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來哀悼兄弟恩情的斷絕的。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曾回憶,

魯迅到上海後對他談起在北京時的生活,

從來沒有責備過周作人,

只是感慨萬分地說道,

我已經涓滴歸公了,

可是他們還不滿足。

儘管兄弟反目成仇,

魯迅對周作人在學識與文字上的欣賞卻是從未斷絕的,

他收藏的現代作家的譯作中以周作人的譯作種類最多,

一次商務印書館的編輯在校對周作人的一部譯稿時,

魯迅說,

莫非啟孟(周作人)的譯稿,

編輯還用得著校嗎?

耐人尋味的是,

魯迅到逝世前都還在看周作人的文章。

魯迅病逝的第二天,

在北大的周作人有一堂《六朝散文》課,

他沒有請假,

而是挾著一本《顏氏家訓》緩慢走進教室。

在這一個小時的課堂裡,

他始終在講顏之推的《兄弟》篇。

下課鈴響後,

周作人挾起書本說,

對不起,

下一堂課我不講了,

我要到魯迅的老太太那裡去。

此時大家才發現周作人的臉色很難看。

1966年7月2日(周作人去世前一年),

周作人開始閱讀魯迅的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