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火器的技術讓明朝用來抵禦外敵,也成為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利器

  • 由 深夜部落格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12
簡介明代軍事技術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神機營的組建開創了世界火器部隊的先河,但到明朝末年,明軍為何在佔盡技術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歸根到底是執行管理者的腐敗

永樂年間有紅衣大炮嗎

火器等新軍事技術,在明朝有長足發展。在明末的戰爭中,火器的使用進入了古代頂峰,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過渡,冷熱兵器並用。明代火器的大規模應用,引起了作戰方式和軍隊組織編制的新發展,出現了專門以炮兵為核心的部隊神機營;同時,改變了中國古代既定的步兵、騎兵二元兵種模式,產生了炮兵、車兵兩個新的兵種,形成了步、騎、炮、車相結合的四元作戰模式。明代軍事新技術的發展,既得益於宋、元兩朝堅實的基礎,又得益於當代經濟的新發展。首先,明代採礦業在當時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以鐵器、銅器為代表,金屬冶煉技術不斷提高,“隨著手工業的發展,鐵冶所和銅場不斷湧現,到洪武元年就有13所,鐵器、銅器製作水平也大大超過以往”。

火器的技術讓明朝用來抵禦外敵,也成為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利器

其次,全球交通技術也進一步發展,明朝造船運輸技術的提升,與西歐指南針航海技術的爆炸式發展,使得各地區對外交流更加頻繁,無論自身主動與西方聯絡,還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都為中西方技術交流提供了新平臺,這也為明代新軍事技術的革新奠定了基礎,尤其明代西學東漸,大量歐洲傳教士的湧入,直接將最新軍事技術帶到了中國。明代火器的雛形,源自蒙元時期征服歐亞大陸所用的投石機,明朝中葉以後,將石塊改良成為可以爆炸的火藥鉛彈。明孝宗弘治年間,火炮的基本形態已經出現,由炮筒發射爆炸性火藥的火炮正式形成。在這個時期,火器的製作逐步精良化,由粗桶到細桶,直把到彎把,前部填充到後部填充,單發到連續多發,威力逐步加大,射程逐步增加,同時,產生了近代步槍的雛形“鳥槍”。除不斷髮展自身火器,明朝政府也注重從西洋引進先進火器。明成祖時,從西方引進神機槍炮,正德末年引進了佛郎機炮,萬曆時又仿造荷蘭“重炮”,製造出威力強大的“紅夷大炮”(清改稱“紅衣大炮”)。天啟年間,徐光啟等開明之士主張從澳門募兵購炮以對抗後金之侵擾。

崇禎三年,葡國統領公沙·的西勞率銃師隊伍抵京,負責練兵教炮,頗有成效。明政府在引進技術的同時,招募葡萄牙軍官與士兵進行輔助作戰。由此可見,明代兵器,尤其是火器的發展,在中國史上是空前的。

火器的技術讓明朝用來抵禦外敵,也成為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利器

神機營,是隨著火器技術的發展而組建的新型部隊,“至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神機營屬於京軍三營之一,設於永樂時。神機營在編制上與京軍五軍營幾乎相同,共分五營,分別為: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每營置坐營武臣、文臣各一名,下設三司,掌操演神炮神銃等火器。神機營之外設“五千下營”,“置營名五千下,掌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坐營內臣、武臣各一,其下四司,各把司官二。此神機營之部分也。”

無論從軍事技術的革新和新式軍隊的組建來看,明代的新型軍事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若能管理應用得當,應該在戰場上能發揮巨大作用。

先進的軍事技術得到充分應用,在戰場中往往可以起到左右戰局的重要作用,但任何技術的應用,最後都要歸結於人。明代軍事技術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神機營的組建開創了世界火器部隊的先河,但到明朝末年,明軍為何在佔盡技術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歸根到底是執行管理者的腐敗。上下不和,文武矛盾,在其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火器的技術讓明朝用來抵禦外敵,也成為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利器

首先,朝堂之內大多勾心鬥角,猜疑心重,生怕有識之士借火器助剿成功,影響自身利益與地位。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已經喪失了東北戰局的主動權,從攻勢轉為了守勢。從天啟到崇禎年間,開明之士徐光啟屢次上奏,要求招募葡萄牙新式火器官兵進行協助圍剿東北亂局,但屢遭朝臣反對,計劃再三夭折,“事實上,徐光啟積極引進葡兵的做法一開始便引起許多抨擊。早在天啟年間招募葡兵入京之時,便有湖廣道巡按御史溫皋謨(東莞人)等人反對”,很多官員生怕徐等人因招募葡兵之事搶佔頭功,心生嫉妒,百般阻撓,“而據何大化記載,那次葡兵入華之所以遭人反對,主要是因為反教者和廣東商人的抨擊和嫉妒之心,這些人聯合在京的12位廣東籍官員及兩廣總督加以阻止。”明末耶穌傳教士何大化記載:“由於中國政府內部意見不一,為各自目的而形成不同的看法,故此事最終將是一場遺憾。那些意氣用事之徒再次以言辭激烈的奏疏上呈皇帝,對葡人表示出極度的擔心和不信任,他們最終達到了目的。”可見,最後挽救明朝戰局的時機,因官員內鬥而戛然而止,實屬惋惜。

火器的技術讓明朝用來抵禦外敵,也成為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利器

其次,因明政府管理失當,一線操縱管理火器軍隊者素質低下,經常以此為炫耀資本,在內地耀武揚威,不服中央管理,臨陣倒戈,投向敵軍懷抱,使明軍優勢喪失殆盡。崇禎四年九月,登萊巡撫孔元化命下屬孔有德赴遼東增援戰場,但孔有德所統火器營驕橫跋扈,屢與地方民眾發生摩擦衝突,最後爆發吳橋兵變,搶劫民眾,不服管理,葡萄牙相關文獻記載:“巡撫孫意納爵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增援,這支部隊受過葡萄牙人的訓練,善用火器。在所經過的村莊中,受到當地官員的欺辱,一怒之下,衝進村莊,殺死官員,大肆搶劫,瞬間變成了亡命之徒。”當孔有德叛軍抵達登州之時,巡撫孔元化招撫無果,無奈對其發起進攻,最終因將領張燾、耿忠明等叛變,孔有德破城,奪取登州。

崇禎六年,孔有德正式攜所屬精銳葡萄牙火器部隊乞降後金,降書曰:“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皇太極出郊十里迎接,日後成為大清南下橫掃千里的大軍。葡兵自招募以來,盡職盡責,最具諷刺的是,最後其死傷過半的原因竟是由於自身軍隊內訌。可以說,真正擊敗明王朝的是自身的腐敗和內訌,而非新技術應用不充分。新技術的應用與管理不當,不僅不能給自身帶來勝利,同時還有可能增強敵人力量,打破戰場平衡,“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導致徐光啟主導的一系列軍事改革被全盤打亂,且使孫元化在東江的精銳部隊喪失殆盡。而孔有德、耿仲明則投降後金,帶去先進火器和操炮技術,併成為清朝入主中原的前鋒。清軍入關後,明帝國各個重要城池在降清漢人炮兵的助攻下,接連告破。原本用於抵禦和攻擊清軍的西洋大炮,反而幫助清朝在定鼎中原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的技術,如遇到舊的管理體制,將會使局面轉向另一個極端。明朝就是在這種新舊衝突、喜憂參半的局面下走向了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