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通背拳:“活”出精彩人生

  • 由 白猿俠行客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15
簡介只有把身體練開了,架勢練開了,練舒展了,才能達到通背拳練大用小的效果

為何練通背拳不長壽

通背拳:“活”出精彩人生

通背拳的特點是探背松肩,放長擊遠,通梁換背,兩臂伸縮自如,周身運轉靈活。

通背拳是由松、活、柔、順入手訓練,基礎動作非常放鬆、靈活、柔和,不讓用力、較勁、憋氣等蠻硬的方法訓練。所以說,不管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可以學習通背拳。

其他很多優秀拳種,有從盤架子入手、練套路入手,還有從樁功入手。都要求放鬆,從松中找各種感覺。但是,實際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就是練不下去半途而廢或者練完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有的身體非常硬,打出來的勁兒,雖說是很猛很整,但是靈活性不夠。

按說很多拳種,在武術界知名度非常高,而且在老輩兒時候的出了很多大師級的人物。而我們後人呢,遵循老輩兒的這種傳統,按部就班的去教學,但是卻出不來老輩兒的那種功夫,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很多名家大師都是自幼練功。看看大師們的簡歷介紹,就會發覺很多大師小時候練拳,練的很多是長拳類的拳種。

大師們小時候練長拳,學的套路比較多。特點就是架勢大,弓馬步、僕步等等,步子比較大,旋風腳、二起蹦子等,實際上就是躥蹦跳躍。這些拳種架勢打開了以後,身體非常舒展,下盤很吃功夫。透過這些長拳類的拳種,在小時候把身體筋骨給熬練出來了,架子打開了,基本功下到了。所以這些大師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壯年時期再來練那些功夫拳,就很容易出功夫了。

渾身筋骨已經拉開了,筋骨關已經過了,鬆開了,活開了。這樣再練其它的拳,身上很快就有反應,很快就能進入到真正的功夫世界。相對於現在來講,成材率比較高。

大家看一看我們的身邊新來的學生,八零、九零後居多。小時候幾乎沒有練過拳,甚至沒有太多的運動。基本功可以說不是特別好,都已經二三十歲了,開始想著鍛鍊身體了。本身想鍛鍊,又有功夫情結,那就找傳統武術練練,還是國粹。

記得我們小時候男孩子以踢足球為主,剩下的也全是地面專案,騎馬打仗,扇洋畫,彈球等等,整個就是追跑打鬧。女孩子呢就是跳皮筋,現在想想看,跳皮筋多好的運動啊,身體一顫一顫,全身放鬆,跳起來筋骨拉開,非常好的鍛鍊。腳底下還一跳跳的,非常靈活。這都是開啟身體的基本功,小時候全都練到了,大了再搞體育活動就省事多了。

所以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現在來習武的年輕人身體給盤活了。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我想特別強調一個觀點,就是武術的健身作用。我認為,武術的最初級階段,就是追求健康,健順身體。把我們渾身上下盤活了,練順了,協調了,筋骨拉開了,讓我們的身體更有活力、有彈性,這樣的身體是最好的。而不是那種的過於柔軟,或者上健身房練出來的,著重肌肉訓練的,稍顯僵硬。

這個其實就是練通背拳的老人常說的“和麵”,也是武術界常說的“換勁”。把自己身體當成是和麵,要給他活開了,還要餳好了,才能去做各種麵點,就像是各種武術招式手法。老話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練武,“器”就是身體。先要調理自己的身體,把身體練健順了,精氣神非常棒,你才能去練武。所以說現在很多人,不管練的是什麼,按照這個說法,都沒進入武術的門兒呢。

只有這樣的身體,才能夠適合做各種運動,比如說你可以去跑步,去游泳,去打球等等都可以。因為你的身子是很活的、很協調的,做任何運動都非常方便,應該都是一把好手。同樣,如果這樣的身子骨去練武術說的話,也會非常輕鬆。

盤活身體,是通背拳的重要特點。通背拳從基本功起,就非常講究一個“活”字。比如活背八法、活身法,活腕等。更講七巧變化:變指、變腕、變膊、變肘、變肩、變身、變步。

通背拳就是透過各種“活”的運動,最終把全身各部位活開了揉順了。像通背拳的基本功,四大法根: 甩腕、搖臂、引手、劈挑。前面的甩腕搖臂,甩腕活的是手臂的梢節,搖臂搖的是手臂的根節,與軀幹連線的這個關節,非常的重要。

這些方面的“活”,恰恰解決了現在習武年輕人的身體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換句話說,現在教武術要降低標準,要從身體練起,而不是從武術動作練起。否則根基不牢,難以成才。

通背拳的很多動作都是非常放鬆協調,放長擊遠、舒展自如。我們在教學生做動作的時候,每一個動作,都要求很大,開勢很大,很舒展。但是,一定要到位,一定要做標準。標準化的要求很有難度,標準改變了我們平時生活當中的一些不常做的一些動作,會讓大家有一些比較累比較酸的感覺,但這是必須經歷的。

只有把身體練開了,架勢練開了,練舒展了,才能達到通背拳練大用小的效果。真正練到實戰的時候,實際上動作不是很大。因為架勢越嚴,架勢越小,手法越密,越嚴謹才對!

把身體練活了,只是打好一個基礎,還談不上練武。我跟很多人都說,你現在這個根本就不叫練武,只能算鍛鍊身體,算健身。練了一兩年,把身體健順了,才真正的開始操拳,一拳一掌的操練,那才是開始練武術了。很多練其他拳種的朋友,練完通背拳都會覺得自己功夫漲得很快。其實,萬法同源,萬拳一理,殊途同歸。

通背拳的基本功圍繞著一個“活”字。但是如果認為僅僅基本功要求“活”就顯得片面了。實際上“活”字貫穿了通背拳的整個拳法體系,絕不僅僅是基本功。像通背拳的手法單操、沉手功法的操樁打袋、對抗訓練都有這種要求。例如單操的訓練要求從定步開始,到各種活步。如閃錯步、三角步、之字步、擦拉步等等。操樁打袋中的打樁就講究“打活樁、走活步”,對抗性訓練撞胳膊等同樣也要求“走活步”。

既然講活,那麼活的標準是什麼呢?有沒有辦法標準來衡量呢?說實話,這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本人就自身理解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是肢體活。身體活,能練到武術的高境界。全身各部位透過專項練習,對身體各部位都能控制並靈活運動,運轉自如。打個比方,全身松活的程度就好像脫骨扒雞一樣,一抖落,骨肉自動分離了。在身體控制方面大家可以看看楊麗萍的孔雀舞,對身體的控制可謂是妙至毫巔、神形兼備。

其次是身法活。身法活,能用到實處。肢體活僅僅是把材料鍛造好了,但還要應用來檢驗。而身法活就是實際應用了。這包括手眼身法步的結合以及實戰經驗的綜合運用。在這方面通背拳的“操樁打袋、穿甲喂招”可以說是效果非常好。

最後是神意活。神意活,能修煉心境。這種境界應該是我們所有武者夢寐以求的,也是本人所追求的。我與此道相距甚遠,所以不敢妄言。在此引用前輩先賢所述供同好學習。

古人云:“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又如唐代李道子的《授密歌》: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磬。虎鳴猿啼,泉清水靜。翻江攪海,儘性立命。

作者:張斌 牛街白猿通背拳傳人,北京民族武術社秘書長,北京通背拳研究會副會長。

通背拳:“活”出精彩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