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由 創業投資家 發表于 足球
  • 2022-10-15
簡介許多人可能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則廣告——“用頂好清香油,頂有面子”,這就是魏應州兄弟在大陸投資生產的一款精煉食用油“頂好清香油”

康師傅總部在哪裡

正文

3月25日晚,康師傅公佈了2018年年報,上交了一份收益、淨利潤、毛利率三個主要引數全部增長的“答卷”。

資料顯示,2018年,康師傅實現收益606。86億元,較2017年增長2。94%;

淨利潤24。63億元,較2017年增長35。4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9。41%升至30。86%。

報告期內,泡麵業務收益上升5。73%,飲料業務收益上升1。61%,分別達到239。17億元及353。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家泡麵巨頭企業統一也於3月22日交出了2018年財報資料,對比兩家公司財務資料可見,康師傅2018年全年營收以606。85億元的營收穩居行業第一位置,而統一2018年全年的營收為217。72億元,兩者之間的差距相差近3倍。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取得如此霸氣的業績,康師傅背後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康師傅創始人——

魏應州。

1979年,25歲的魏應州,每天騎著一輛破機車在彰化永靖街頭來回奔波,他的王國在當時只有一家父親留下的舊制油工廠。

常常四處借錢週轉,最慘的時候甚至連貨款都付不出來,工廠慘遭法院查封,他幾乎連最後的領土都保不住。

魏應州在臺灣靠椰子油翻身後,帶著借來的1億元赴中國大陸投資。

歷經3次瀕臨倒閉危機,他成為年產100億包泡麵的食品大王,靠著大膽的冒險、軍事化的極權領導,終於在55歲登上人生巔峰。

魏應州經多2次失敗關頭,終於柳暗花明,他的一生宛如一個驚異、跌蕩、躍起,頻頻令人意外的離奇故事。

(01)子承父業,進軍大陸賠的血本無歸

1958年,魏應州的父親魏德先生和在臺灣彰化鄉村辦起了一個小油坊,起名“鼎新”;

1978年“鼎新”更名為“頂新”,也就是如今頂新國際集團的前身。

1978年,魏德和去世後,油坊由魏應州和三個弟弟接管。

由於在臺灣島內的發展始終磕磕絆絆,魏應州決定赴大陸投資,1988年,四兄弟的老四魏應行從香港轉道來到大陸。

那時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一切都不熟悉。

魏應行在各省輾轉奔波,因為家族企業是油坊,他想在大陸開發食用油。

許多人可能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則廣告——“用頂好清香油,頂有面子”,這就是魏應州兄弟在大陸投資生產的一款精煉食用油“頂好清香油”。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但當時大陸的消費水平低,根本還沒達到“要面子”的程度,魏家的買賣並不好,到1991年,魏應行帶來的1。5億元新臺幣(在90年代初約合3300萬人民幣)幾乎全部賠光。

(02)天下掉下來個“康師傅”

就在魏應行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康師傅食品王國的開國功臣——泡麵,以一個非常偶然的姿態從天而降。

一次出差,魏應行因為不習慣火車上的飲食,就帶了臺灣產的泡麵在車上吃,不料香味引來眾人旁觀,不時有人詢問哪裡能買到這種泡麵。

“大陸這麼大,坐火車的人那麼多,泡麵的市場該有多大!”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經過市場調查後,魏應州發現大陸已經有不少泡麵企業,但是兩級分化非常嚴重:

一邊是國內廠家生產的廉價面,幾毛錢一袋,但質量差;

另一邊是進口面,質量好,但五六元一碗,這在90年代初人們可消費不起。

品質和價格適中的中端產品留有大片空白。

於是,魏應州決定進軍大陸泡麵市場,但是卻面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

由於之前做香油生意賠了一個多億,對於魏應州來說,這幾乎是他們全部的家當,所以,要在大陸建廠,必須要有資金。

1992年魏氏兄弟回臺灣四處籌錢、員工認股投資,才勉強設立這座天津廠,開了第一條泡麵生產線。

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泡麵產品。

這是魏氏家族最後一搏的機會,失敗就負債累累,無臉見家鄉的投資人。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魏應州計劃要做泡麵的當時,統一的泡麵已經打進北京市場,全中國已有四、五十家泡麵工廠。

泡麵量產成功後,1992年8月21日,魏應州在天津惟一的一家高檔酒店召開經銷商訂貨大會,經試吃後經銷商個個讚不絕口,但是經銷商回去了,卻沒有任何訂單回來。

魏應州慌了,簡直度日如年,這可是魏氏家族最後的籌碼都壓在泡麵工廠,如果失敗,後果實在不敢想像。

所幸兩個月後,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魏應州才鬆了一口氣。

泡麵大陸稱為“泡麵”,之所以取名“康師傅”,取其意為一方面食品有益於健康,另一方面,北京人當時逢人互稱“師傅”,令人感到敬重又親切。

(03)“康師傅”帝國應運而生

從此康師傅泡麵受到瘋狂的歡迎,當時天津第一條生產線一個月只能生十幾萬包泡麵,供應天津及附近市場都不夠。

但是有一位廈門的經銷商專程飛到天津住了一個月,每天跑到總部要訂泡麵“當時只要拿到提貨單,走出大門就有人搶著用現金高價收購。”真是不可思議。

當時的產能光供應天津地區的需求都不夠,但魏應州堅持只能留20%的產品在天津地區販售,其餘80%一定要運送到全國鋪貨,以便開啟全國的知名度。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魏應州做事向來仔細認真,要求產品一定是最好的,保證產品質量。

連續兩年內,他每天早餐都吃自己生產的“康師傅”泡麵,要求每天一大早將所有生產線上的樣品都送到他的辦公桌上,然後細細抽樣品嚐,如不合格立即要求停產改進。

康師傅在中國大陸各省市大中級城市有十幾個生產基地,建立了近百條生產線和創辦了幾十家子公司。

康師傅泡麵已佔中國大陸普通泡麵年產量的30%以上,高檔泡麵約50%,這是中國臺灣現有泡麵生產數的十多倍。

也超過了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年量,成為世界第一大泡麵生產企業。

自康師傅生產出第一碗紅燒牛肉麵以來,“康師傅”就成為中國泡麵的代名詞,先後在全國13個城市共建立了114條泡麵生產線。

日產泡麵達2。5億包,年銷售泡麵65億包,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吃掉5包,市場佔有率47%,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面王”。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1995年,“康師傅”開始在天津開發區生產糕餅;

1996年,開始在杭州生產飲料。

如今,這兩大事業群分別擁有4個工廠21條生產線和13個工廠82條生產線,與泡麵共同構成“康師傅”的三大支柱,遍佈國內13個城市,擁有員工近4萬人。

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成功上市,其股票在2002年進入香港股價增值最佳前三甲。

同年,頂新國際集團購併德克士開始涉足餐飲連鎖行業,如今已擁有“德克士”西餐、“有樂和食”拉麵、“牛樂亭”烤肉三大品牌,僅“德克士”在全國就已有店面逾300家。

1997年,頂新國際集團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短短的幾年,就在全國10個城市擁有了26家店面。

(04)

魏氏四兄弟各司其職

魏家兄弟從小跟隨其父創業,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性,而且開創精神很強。

老大魏應州擅長生產管理,企圖心強、決策果斷,個性沉穩,不喜出風頭,也由於魏應州這些年在頂新集團的領導表現,為大陸網友票選出知名的臺商企業家。

老二魏應交精於採購與成本控制;

老三魏應充行事低調以人事、財務管理見長;

老四魏應行則開創力十足,業務能力佳,最早到大陸發展制油廠、泡麵的人,他帶著一筆錢率先打出天下後,再由哥哥們接手管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

轟動一時的入主臺灣味全公司一案,一開始也是由魏應行負責接洽,可見其業務能力與開創力十足。

有了開創先鋒,再來則需要穩固的經營管理,因此由魏應州負責統籌、魏應交經營市場行銷、魏應充掌握財務管理的相互配合下,建構整個頂新國際集團的版圖。

兄弟各司其職合作無間。

魏家四兄弟在臺進行協商後,決定由魏家老大,也是現任頂益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出任頂新國際集團總裁一職,成為集團內的最高決策者;

魏應交負責兩岸流通事業;

魏應充與魏應行仍留在味全公司。

魏家四兄弟秉持“家和萬事興”的古訓,齊心創業,才是頂新打下一片天的最大因素。

一直到今天,魏家兄弟還是遵守不準老婆插手管事的約定,甚至連女兒日後也不得接手公司事務。

以一碗泡麵攻下大陸內銷市場,建構行銷網路的頂新集團,在集團總裁魏應州“要創造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豪語下,再創集團高峰,充分展現其客家的“硬頸”精神。

606億康師傅帝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魏應州身高約160公分,身材粗壯,態度親切,看起來像隔壁鄰居的叔叔。但在競爭對手、員工眼中,他卻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他手下的敗將躺滿中國大陸,競爭對手聽到他的名字無不心驚膽戰,他是戰無不勝的新霸王。

在康師傅企業王國內部,他以極權軍事風格領導五萬大軍衝殺中國大陸市場,手下大將陣亡的比生存的多。

曾經與他共事過的戰將指出,不論從膽識、帶兵打仗的霸氣、緊握權力的執著,他都有著帝王般的氣勢。

在總部有數百位臺籍及陸籍幹部,他們都戒慎恐懼,奉命唯謹的追隨著“大董”——魏應州,每天早上七點就上班,晚上有時到十二點還沒離開辦公室。

臺乾沒人敢比大董早下班,他的狠勁讓員工24小時處在戰鬥狀態,戰戰兢兢,不敢稍有懈怠,工作氣氛嚴肅、緊張而充滿挑戰性。

2018年年底,康師傅給行業扔了一顆大炸彈,官方公告稱,從2019年1月1日起,康師傅品牌的創始人魏應州辭任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職務;長子魏宏名獲委任為董事會主席兼委員會成員;三子魏宏丞獲委任為執行董事。

這一動作意味著康師傅將徹底告別魏應州時代,邁入康二代時代。

這對康師傅來說,也許是一個主動邁入“新階段”的訊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