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 由 深度攻略 發表于 足球
  • 2022-09-30
簡介八里圈清真寺位於東棗園鄉八里圈村,始建於明宣德年間,回族王姓始祖因運河繁盛在此聚居,形成村落,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邢臺市較為古老且保護完整的古寺,也是冀東、魯西一帶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實物資料

比薩大教堂是什麼式建築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引言—名字由來

漢代

清淵縣

(治今臨西)。北魏更名

臨清縣

(治今臨西)。金元以後,縣治遷徙水東(治今臨清),遂成為臨清縣的河西部分。1964年析臨清縣

衛運河

以西5個區設臨西縣,

以處臨清縣西得名。

“臨清”二字因臨近清水河(古衛河)而得名,中華古地名有很多類似此種方式命名,如山西臨汾等。

臨西縣今隸屬於河北省邢臺市。

大運河水系圖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大運河流經縣域東北部邊界。

臨清古城遺址

臨清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

邢臺市臨西縣

縣城東南的倉上村東,時代是北魏至金。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6華里,東西寬3華里,佔地面積4。5平方公里。北城牆、北城門遺址猶存。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臨清古城遺址,為後趙,北魏至金“臨清故城”,因居於漢屯氏別河之東西而分“水東臨清”和“水西臨清”,後趙時期,改清淵縣為臨清縣(臨清之名始於此),建城於今臨西縣倉上村東臥牛坑內。史稱“水東臨清”,北魏年間又建臨清城於今臨西縣倉上村南北月窪中,史稱“水西臨清”。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臨西古堤

古堤位於臨西縣境中部,縱貫南北。相傳此堤與館陶之金堤同為漢代所築,故亦稱

金堤

。又傳,堤為

所築,故又稱

鯀堤

。據科技人員實地勘踏,從土層構造分析,疑非人工所築,可能為古代洪水淤積而成。現存古堤全長25公里,堤上(西部)海拔在36~33米之間。堤下(東部)海拔在33~28米之間。古堤經過歷代自然流水的沖刷和人為破壞,變化很大。建國後來一些沿堤村莊搬堤造田,區域性堤段已接近平衡或變成漫坡地。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新近考古發現證明為宋代黃河大堤,提供了關於宋代水患、水利等方面的資料。據堤內的夯土層內堆積情況推測大堤分早、晚兩期修建,應為北宋初期始建,不久又重修。歷史上黃河下游經常改道,從先秦到北宋末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流經河北平原入渤海,該堤即是北宋時的黃河大堤。

淨域寺

淨域寺位於臨西縣倉上新村東約800米處,俗名月窪寺。是臨清古縣的一處重要建築,是具有很多傳奇故事的神秘殿堂,是被人們所尊崇的明、清臨清河西八大寺之首。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淨域寺居於北魏臨清故城北端的北月窪之中,故稱“月窪寺”。其遺址、寬各式各樣127米,總佔地1。6萬平方米。該寺東鄰在漢屯式別河基礎上開鑿的古大運河(又名永濟渠、御河),西依鯀堤(稱漢金堤),北靠古城牆,南望龍潭寺(潭腿的發源地)鍾靈神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唐、宋時期,淨域寺基址高出地面4米左右,寺上殿宇巍峨,古木參天,晨鐘暮鼓、香菸鼎盛,“實一方之巨觀也”。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貢磚官窯

貢磚官窯位於今縣境東北、衛運河左岸堤下的陳窯村一帶,是明、清兩代朝廷御授燒製貢磚的官窯場區,陳窯村亦因此得名。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據縣誌記載此地“官窯創設最古、規模甚大,製造優良,例為貢品”,“歲徵承磚百萬”、明清兩代京城故宮建設、皇陵修建,長城修繕用磚,多為此窯區燒製。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陳窯村遍佈的“蓮花土”非常適合燒磚。所在區域屬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每次黃河氾濫時,總會留下一層細沙土,覆蓋在當地的粘性土壤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層沙土一層粘土的疊狀結構,沙土色淺白,粘土色赤褐,層層相疊,如蓮瓣一樣均勻清晰,因此被當地人稱為“蓮花土””。制磚坯取土的時候,有經驗的工人一定會從上往下取到底,讓各種土充分混合在一起,這樣和泥摶坯才有角有稜,不易變形,燒出來的磚自然質量很高。

開天古教

開天古教——洪官營清真寺、八里圈清真寺、殷莊清真寺三座清真寺。洪官營清真寺據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明宣德至天順年間(1426——1464年),寺院呈長方形,東西寬60米,南北長27米,面積1620平方米,分正院(西)和外跨院(東)兩部分。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八里圈清真寺位於東棗園鄉八里圈村,始建於明宣德年間,回族王姓始祖因運河繁盛在此聚居,形成村落,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邢臺市較為古老且保護完整的古寺,也是冀東、魯西一帶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實物資料。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殷莊清真寺位於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老官寨鎮殷莊村西部。據《臨清縣誌》記載始建於明代,現存門樓椽子上有墨書“民國貳拾叄年舊曆三月上浣立”,由此可知大殿修葺年代為民國二十三年。

非遺文化—潭腿

中國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稱,“北腿”則以

臨清

潭腿為代表。臨清派正宗潭腿招法奇特,精招實用,變無形象,出奇制勝,共有拳腳三十餘路,器械五十餘路。鉤、決、钁、鏜、帶為本派的主要器械。“拳打三成、腳踢七”是臨清派正宗潭腿特色之一。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臨清潭腿始創於唐末宋初時期,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創始人為五代時期後周著名將帥崑崙大師,當時大師奉命遠征,在此期間,後周為宋所滅,大師回軍路遠,又因大勢所迫,自知難以挽回,當即解散軍隊,獨善其身,實則在

山東

臨清龍潭寺(即現在的

河北

臨西縣

尖冢鎮龍潭村)隱姓埋名,削髮為僧,法號崑崙。大師身懷絕技並且醫術精通,他將武術同醫術共融一爐,研創出內外兩功並用的拳腳——潭腿。潭腿的潭字是借用發源地臨清龍潭寺的潭字所命名,故稱之為“臨清潭腿”。

民俗文化—臨西亂彈

亂彈產生於明正德與萬曆年間,因多供帝王觀賞故稱鑾壇,後流傳到民間,又因此劇相容其他聲腔,故稱亂彈。後亂彈沿運

河南

下分為東西兩支,西路紮根南宮,東路落戶

臨清

鯀堤、月窪寺、貢磚官窯、開天古教、大運河系列(臨西篇)

臨西亂彈其主要特點是以花腔見長,也叫花腔亂彈。表演風格古拙、形式熱鬧、以唱功為主。聲腔本音咬字,假嗓拖腔,強調力度。特別是旦角唱腔,音調比較高,假聲時常帶“吼”出的嗓音,慷慨激越,高亢粗獷、聽起來酣暢淋漓,這是臨西亂彈的重要特徵。

後序

臨西位於邢臺市東部,北接清河縣,南瀕邯鄲館陶縣、冠縣,西接邯鄲邱縣,東臨山東臨清。從古城到古堤,從

淨域寺到開天古教,從潭腿到亂彈,運河文化在這裡璀璨奪目,如今這裡被譽為“中國軸承之鄉”。

大河之北、燕趙風采、古韻邢臺、大美臨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