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王伯章:中醫“抓主症”臨床辨治思維

  • 由 我愛說車那些事 發表于 足球
  • 2022-05-01
簡介複雜者,主症易解對於疑難複雜疾病,往往病因隱晦不清,證候變化多樣,病機錯綜複雜,病情寒熱虛實夾雜,實在難以著手辨證施治,這時就應以抓主症為切入點,先易後難,先新病後痼疾,解決了易於治療的主症、新病後,複雜的病情就會簡明化了

黃疸為什麼會一升一降

王伯章教授為廣東省名中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在臨診帶教中尤其重視臨床思維的運用和啟發,其“抓主症”臨床辨治思維不囿前人成見,自出機杼,獨樹一幟。

主症就是疾病的最主要脈症,是最能體現疾病病理變化的外在表現。每一種病證都有它特異性的主症,可以是單個症狀,也可以是多個症狀組成的症候群。抓主症的辨治方法,可避免沒有重點的“眉毛鬍子一把抓”,執簡馭繁,直接找到疾病診治的切入點,依據疾病的主要脈症進行辨證施治。正如《傷寒論》所云:“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抓主症方法和原則。現將王伯章抓主症臨床辨治思維經驗介紹如下。

初見者,主症先現

王伯章認為在疾病發生之初,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往往首先出現的症狀即為主症。如太陽表證因於外感風寒而致,故首發症狀當為惡寒,然後才有發熱、頭痛、出汗或無汗、脈浮等症狀。因此,惡寒當為太陽表證的主症。臨床上我們可以把惡寒這一主症當作衡量表證的尺子,用於外感表證的臨床診斷和鑑別。這就叫抓住主症,抓住了主症進行辨證施治,其他問題則可迎刃而解。

病案舉例:患者,林某,女,77歲,因“發熱2月餘”於2016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有腦梗塞、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多年,本次緣於兩個月前受涼後出現發熱,惡寒,間咳,少痰等症。曾經中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及西醫使用頭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治療,效欠佳,發熱纏綿不愈,遂入院。入院症見:神疲體倦,夜熱早涼,多在下午3~5時許發熱,至第二天早

上5~7時許,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最高體溫均不超過38。5℃,間咳,咯少許白痰,口乾不欲飲,

二便調,無盜汗,舌紅,少苔,脈沉細。入院後擬青蒿鱉甲湯加減,3劑後,症無改善。細察病情,患者發熱前有惡寒,且自訴有凍入骨髓的感覺,則改用麻黃細辛附子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以溫陽散寒解表,養陰透熱逐邪。方藥:生麻黃6克,附子10克(先煎),細辛6克,防風10克,

青蒿15克(後下),鱉甲15克(先煎),生地黃15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3劑後患者熱退,續服3劑,病癒出院。

按:患者發熱雖兩月餘,但發熱前,有惡寒,正所謂“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證明表邪未淨;而寒入骨髓、脈沉細為陽虛內寒表現;夜熱早涼、舌紅、少苔為邪伏陰分之徵;間咳、

少痰為寒邪束表,肺失宣降之象。故予麻黃細辛附子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以溫陽散寒解表,養陰透熱逐邪,本方加用防風是加強解表逐邪的作用,藥證相應,故能速效。

危重者,主症最急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中醫講究標本緩急,這要求我們在應對疾病發生髮展變化過程中,應辨清疾病各方面的主次、輕重、緩急,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一般情況下患者原有疾病是本,是病變的關鍵,也是治療的重點,但在疾病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卒然出現急症,如大出血、暴喘、便閉、暴瀉等情況時,標病甚急,已上升為疾病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則救治法

上也應相應轉移,應當先治其標病,否則不單會影響本病的治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病案舉例:患者,李某,女,84歲,因“右側肢體麻木無力1天”於2016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左髖關節置換術等病史,近年來長期臥床留置導尿管。本次緣於1天前出現右側肢體麻木無力,經家人予安宮牛黃丸口服無效而入院。入院症見:

神清倦怠,右側肢體麻木無力,頭暈眼花,間作胸悶心悸氣促,活動後氣短,發熱,納眠差,大便一週未解,導尿管引流通暢,但尿液沉渣較多,無惡寒,無口角斜,無咳嗽咯痰。體查:T:

38。6℃,P:86次/分鐘,R:26次/分鐘,BP:130/80mmHg。神清,被動體位,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乾溼性羅音,心界向左擴大,HR:86次/分,律齊,無雜音,右側肢體肌力2級,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紅,苔黃厚,脈弦滑。頭部CT示:左側枕區大腦鏮旁大面積腦梗塞;心電圖示:

竇性心律,心肌缺血;血常規示:白細胞13。32×109/L,中性粒細胞76。8%。胸部X線檢查:雙肺紋理增粗;BNP3790pg/ml;肌鈣蛋白:0。09ng/ml。入院後予升降散加減以理氣化痰,通腑洩熱。

方藥:大黃6克(後下),薑黃10克,蟬蛻6克,殭蠶10克,枳實10克,沉香6克(後下),檳榔10克,茯苓20克,法半夏10克。三劑後患者大便已解,質軟,發熱已退,效不更方,守方大黃加大量至10克,改後下為先煎,續服三劑,患者胸悶心悸氣促基本消失,右側肢體肌力恢復至3級,遂改用化痰活血通絡方藥調治。

按:本案患者有中風、胸痺、喘證、發熱、便秘等病,但綜觀各病,中風、胸痺、喘證三症雖重,但以發熱、便秘最急,熱甚則易至邪氣內陷,逆傳心包;腑氣不通則樞機不利,氣血津液代謝失常,變證由生。故急則治其標,以退熱、通腑為先。方選升降散加減,升降散方中殭蠶、蟬蛻升清陽,薑黃、大黃降濁陰,一升一降,則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矣。同時方中大黃後下,配以枳實、沉香、檳榔乃加強理氣通腑之功,“六腑以通為用”,腑氣得通,則氣機暢和。至於半夏、茯苓乃因患者舌苔厚,兼夾痰濁,故予此兩藥健脾化痰,同時還可以顧護胃氣。二診患者大便已通,是以大黃改後下為先煎。而患者由於熱退便通,氣血津液執行逐步趨於平衡,中風、胸痺、喘證等病亦較前好轉。

複雜者,主症易解

對於疑難複雜疾病,往往病因隱晦不清,證候變化多樣,病機錯綜複雜,病情寒熱虛實夾雜,實在難以著手辨證施治,這時就應以抓主症為切入點,先易後難,先新病後痼疾,解決了易於治療的主症、新病後,複雜的病情就會簡明化了。如《傷寒論》說:“陽明中風⋯⋯脅下及心痛⋯⋯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此時患者黃疸、腹滿、脅下及心痛、潮熱等證候複雜,病機交錯,難以著手辨治,但只要脈續浮者,證明邪未完全入裡,三陽並病治仍從少陽,故還可以繼續選用小柴胡湯,這就是先易後難的辨治法。

病案舉例:患者,陳某,女,95歲,因“因反覆胸悶、氣喘10餘年,加重伴腹痛發熱半天”於2016年10月7日入院。患者有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心房纖顫)病史10餘年,長期口服地高辛、比索洛爾治療,本次緣於半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惡寒、發熱、腹痛,伴胸悶、心悸、

氣喘、動則加重,遂由家屬送入住院。入院症見:神疲,寒戰,發熱,腹脹腹痛,以右下腹明顯,胸悶,心悸,氣喘,動則加重,雙下肢輕度水腫,大便未解,小便黃,無咳嗽咯痰,無腹瀉。體查:T:38。3℃,P:100次/分鐘,R:24次/分鐘,BP:130/80mmHg。神清,被動體位,桶狀胸,

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底聞少量溼性羅音,心界向左擴大,HR:126次/分,房纖徵,無雜音,雙下肢輕度水腫,舌淡暗,苔黃,脈細滑促。心電圖示:心房纖顫,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心肌缺血;血常規示:白細胞15。67×109/L,中性粒細胞84。3%。胸部X線檢查:結合臨床考慮慢性心功能不全;腹平片:不完全性腸梗阻:BNP:2658pg/ml,肌鈣蛋白:0。09ng/ml。入院後中藥予瀉熱祛溼,化瘀散結。方藥: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15克,大黃6克(後下),敗醬草30克,赤芍15克,檳榔15克,厚朴10克。三劑後,患者解大量醬油樣稀便,寒戰、發熱消失,腹脹腹痛明顯減輕,胸悶、心悸、氣喘等也改善。效不更方,大黃改為10克同

煎,敗醬草減量為15克,三劑後腹脹腹痛完全消失,遂改用理氣活血、健脾化溼方法調治。

按:本案患者有胸痺、喘證、腸癰等病,但胸痺、喘證為舊病,遷延不愈,難以速效,而腸癰為新病,易於控制,故予大黃牡丹湯加味以瀉熱祛溼,化瘀散結,腸癰得以控制,熱毒瘀血之邪得以清除,則氣血津液執行趨於平衡,胸痺、喘證也隨之改善。

分析討論

從理論上說,辨證論治要求絲絲入扣,全面分析、面面俱到是最理想的。但臨床應診時可操作性差,療效也未必速見。其實《內經》早就強調“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有病因才會致病,

併產生症狀。能消除病因就是除病,而主症往往是病因首先誘發出來的,所以是主症先現,這時比較容易尋找到病因。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兩種病因集於一身或傷寒雜症夾雜,則必須是在分清先後病的前提下進行,一般舊病後治,新病先治,對新病的辨識才考慮主症先現。很多時候不容易發現病因時,就如清代錢樂天所寫的《醫學傳心錄·病因賦》所說:“症者病之標;因者病之本。故《內經》有曰:‘知標本者,萬舉萬當。未知標本,是謂妄行‘。”前人已有很多標本緩急的論述,所以急則治其標,主症最急。而當病情複雜時,應從易到難入手,才能把複雜的問題變簡單,所以說主症易解。《傷寒論》雲:“傷寒中風,有柴胡症,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這更是後世醫家辨證抓主症的主要經典依據。狹義上說,只要見一個柴胡症,即可用柴胡湯方。推演開來,其他病症也是如此,抓主症就用主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故王伯章指出,辨證論治未必是全面施治,卻首先是學會抓主症、辨主症,主症不變,主方不變,病情才能迎刃而解。這是他非常強調的臨床思維模式。

所以辨證論治的根本就是抓住主要病機進行辨治,而主要病機往往潛在於主症的辨析。從表面看,抓主症往往會被認為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膚淺治標方法。其實不然,在許多急、重證以及疑難雜證中,往往是病因隱晦,證候多樣,病機交錯,病性寒熱虛實錯雜,正所謂“病易識,證難辨”,這時要徹底辨明病因病機,進行辨治,實在困難。如果“擒賊先擒王”,以主症為突破點,針對主症進行辨證施治,就能讓複雜的病情簡明化了。傷寒名家劉渡舟教授對抓主症方法非常重視,評價極高。他認為抓主症是辨證的最高水平,實用性強,療效理想,因為它使用起來更加具體、更加簡捷、更少教條、更多靈活。因此,抓主症方法不僅針對性強,起有的放矢的作用,還能執簡馭繁,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而且便於臨證掌握運用,不失為初學者進行辨證施治的捷徑,值得大家學習和推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