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STAR法則,在產品設計的應用和思考

  • 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足球
  • 2022-04-15
簡介STAR法則對產品設計的思考圖片由 筆者聊產品 原創繪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在設計功能時,我們同樣需要考慮使用者場景(Situation)、功能目標(Task)、使用者行為路徑(Action)和最終產品效果(Result)

產品法則是什麼

最近招人面試多,所以空餘時間,筆者也在學習各種面試方法。如何在面試中瞭解候選人的能力,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和經驗的事情。不過在學習面試技巧的過程中,筆者也從STAR面試法則中獲得了一些做產品的感悟。

STAR法則,在產品設計的應用和思考

什麼是STAR面試法則

在招聘面試中,有一種目前常用的面試方法,叫STAR法則。STAR是單詞Situation、Task、Action和Result的首字母。

筆者整理了STAR法則的含義,具體見下圖:

STAR法則,在產品設計的應用和思考

圖片由 筆者聊產品 整理繪製,內容譯自http://www。rightattitudes。com

STAR法則自從2008年在《高效培訓》一書中被提出後,就被廣泛應用在培訓和麵試領域。STAR法則在實際的面試過程中,有兩種常見的用法,分別適合單面和群面。

第一種適合單面,即透過STAR法則詢問候選人的工作經歷。

面試官可以仔細、深入地詢問候選人其中一段最貼近招聘崗位要求的工作/專案經歷,要求候選人詳細地描述當時的環境(Situation)、工作目標(Task)、具體的工作事項(Action)及最終獲得的成果(Result)。

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應對自己特別注重的方面進行追問,從而獲得對候選人更全面深刻的認知。一個好的候選人往往需要提前準備好闡述工作經歷,面試過程中認真聆聽問題,清晰明瞭地回答問題,並在回答中展現候選人的工作態度和能力範圍等。

第二種適合群面,即透過STAR法則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

面試官(們)可提前設計好一個討論場景(Situation)和最終目標(Task),要求多位候選人自行進行討論,並得出最終結果。在無領導小組討論過程中,面試官可以觀察每位候選人如何不斷向目標靠近(Action),並最終獲得了什麼結果(Result),從而挖掘候選人的能力範圍。

面試官也可以在討論結束後要求每位候選人再進行自我闡述,佐證自己對候選人的判斷。

STAR法則淺顯易懂,而且對面試和簡歷都有非常直接的指導意義。而筆者認為:

STAR法則同樣適用於產品設計中,如果遵循STAR法則,我們的產品設計和互動設計會做得更好!

STAR法則對產品設計的思考

STAR法則,在產品設計的應用和思考

圖片由 筆者聊產品 原創繪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在設計功能時,我們同樣需要考慮使用者場景(Situation)、功能目標(Task)、使用者行為路徑(Action)和最終產品效果(Result)。

STAR面試法則,是從四個角度去描述一份工作/專案。而STAR產品法則,是從四個維度去思考並驗證一個產品功能,STAR產品法則應當貫穿在產品設計到上線後的整個過程當中。

STAR法則,在產品設計的應用和思考

圖片由 筆者聊產品 原創繪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類比STAR法則,筆者在上圖中列舉了使用者場景(Situation)、功能目標(Task)、行為路徑(Action)及產品效果(Result)分別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

如何在產品設計中貫徹好STAR產品法則,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產品設計前:思考並驗證使用者場景(Situation)

你可以透過競品分析、歷史使用者資料、使用者全生命週期監測、使用者調研、模擬場景等多種方式來還原較為真實的使用者場景。你可以進一步構建使用者畫像,去偽存真,並結合已有的產品(如有)描繪更細化的應用場景。

筆者建議你把這些記錄下來,並且可以分享給產品運營或技術開發的同事們,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產品。

(2)產品設計中:設定功能目標(Task)並設計行為路徑(Action)

透過使用者場景分析、優先順序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後,你可以基本確定產品短期與中長期的功能目標。在描述清楚功能之外,筆者建議你可以和運營一起,把功能目標進行拆分並對每個子目標進行必要性/緊急性的排序,找出最核心、最關鍵的目標並重點突破。

然後你可以開始設計流程,繪製流程圖和關係圖,剝繭抽絲地把使用者的產品使用路徑設計出來,最好匯同技術或測試的同事一起討論流程和原型圖,最佳化路徑並透過測試用例來完善功能邊界。記得做好埋點設計,以方便日後驗證功能目標及產品效果。

(3)產品開發中:闡述並落實使用者場景(Situation)、功能目標(Task)與行為路徑(Action)

無論是需求宣講會,還是開發中每一次與技術的溝通與調整,都不要脫離產品設計的初心。讓技術也明白使用者場景、功能目標和行為路徑,可以讓產品和技術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也會讓大家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更加努力。

(4)產品上線後:覆盤並分析產品結果(Result)

筆者 建議產品覆盤在產品上線後1周與1月分開進行,產品上線後1周進行產品開發週期的覆盤(如有專案經理請忽略此覆盤),產品上線後1月進行產品設計和效果覆盤。

結合埋點資料、新老使用者資料和運營同事的反饋,對比產品設計之初制定的功能目標,思考新功能與預期的差異點原因。在一次次覆盤中,你的產品意識、邏輯思維和設計能力會不斷進步。

今天 筆者 對STAR產品法則的構想就到此為止,大膽類比難免有不周之處,在未來的產品道路上希望自己且行且省,不斷進步,此話與君共勉!

本文由 @JiLL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