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通專融合: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利器”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足球
  • 2022-03-28
簡介在課程實施上,可以探索在課程實施上實現融合,在不同學期、年級階段同步開展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以保證知識的累積性、能力的延續性,從而真正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卓越匠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

高職教育是一種型別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主要任務。高職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最佳化職業教育型別定位,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如果過分強調專門化教育、對通識教育相對重視不夠,將導致學生知識視野狹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製約卓越工匠培養目標的達成。破解這些問題,我們勢必要理性回答事關高職改革的一些關鍵性問題。

通專融合: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利器”

通識教育能為高職教育帶來什麼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高等教育主要借鑑蘇聯專才教育模式,也承襲了近代以來部門辦學的歷史傳統。我國高職教育的主力軍,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成立的職業大學、成人高校、專科學校以及後期的中專升格的高職院校等。專門化教育的特點重在發展專門學院,培養專門化人才,一定時期內解決了國民經濟發展對專門化人才的需要,如果忽視通識教育,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人才培養方向狹窄等問題。通識教育著眼於人的全面素養和未來發展,較好地彌合了專門化教育短板。

19世紀初,通識教育的構想被提出,培養完全人格成為當時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20世紀,通識教育已在歐美大學廣泛推行。我國普通高校的通識教育經過近30年的探索,很好地彌合了專門化教育引發的諸多問題。教育“十三五”規劃提出,“探索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推行模組化通識教育”。推動“制器”向“育人”理念轉變,為學生提供模組化可選擇的通識教育,將成為高職院校特別是本科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策略。

高職需要什麼樣的通識教育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滿足人自身知識和能力的成長需求是教育的第一屬性。成為一個非異化的、完整的人是人的內在需要,教育就是要幫助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專門化教育培養的是會“做事”的專才,而通識教育更多強調全面發展,培養的是會“做人”的通才。我國高職教育需要通專融合,培養既會“做事”又會“做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職教育要緊貼產業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的人力、人才和技能支撐。在專業教育中融入通識教育,再結合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職業素養,是培養卓越工匠的時代需要。

區別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有其獨特的產業屬性、跨界特徵。職業教育離開了產業就會成為無本之木,而當今各國產業植根於多元文化的全球性產業生態,跨文化理解與認同顯得尤為重要。高職教育要在保證完成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任務基礎上,培養當前產業急需的具有跨文化理解力、融文化創新力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如何推進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

通專融合就要從課程體系的設計融合、內容融合、階段融合這三步協同發力,從根本上實現改革的突破。

滿足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教育需求,按照通專融合的設計思路重構高職課程體系。以崗位導向為專業課開發的邏輯起點,形成專業必修的基礎平臺課程及可供選擇的專業拓展模組課程;以培養獨立人格和公民品質為目標,將國家規定的基礎課設定為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將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等課程設定為通識拓展模組課程,供學生跨專業、跨學院選擇,從而構建出“平臺+模組”的模組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實施上,可以探索在課程實施上實現融合,在不同學期、年級階段同步開展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以保證知識的累積性、能力的延續性,從而真正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卓越匠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作者系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通識教育與國際學院院長、教授

RECOMMEND

推薦閱讀

原標題:《通專融合: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利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