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 由 地緣看世界 發表于 足球
  • 2022-01-20
簡介去除部分躲入山林的阿卡迪亞人以外,7000餘名生活在新斯科舍半島的阿卡迪亞人,以及3000餘名生活在聖約翰河走廊的阿卡迪亞人(總數約11000人),被驅趕至了英國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以及仍在法國控制下的布雷頓角島及愛德華王子島

阿卡迪亞是哪裡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大航海時代系列 [第208節]

作者:溫駿軒

編輯:塵埃 / 主播:兆斌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文末和選單欄可查閱目錄。下載地緣圖集在對話方塊回覆:地圖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本節關注區域:芬迪灣、聖約翰河走廊

關鍵詞:英法博弈、大驅逐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鑑於魁北克地區當年的在新法蘭西的核心地位,以及魁北克目前的獨立傾向。一般人很容易認為,魁北克人即是法國在北美的唯一遺存,並且所有聚落的法國後裔都有獨立傾向。

然而除了魁北克人以外,加拿大其實還有一支法國後裔存在,那就是當年生活在阿卡迪亞地區的法國人後代。這些被稱之為“阿卡迪亞人”的法國後裔之所以被忽視,很大程度是因為初始人口不夠多。

考慮到整個新法蘭西在18世紀中也只有7萬人口,而核心區又在聖勞倫斯河谷,你並不能指望法國在阿卡迪亞地區能有太大作為。在英國控制阿卡迪亞地區時,阿卡迪亞人的總數都沒有超過2萬人。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芬迪灣”沿岸地區是“阿卡迪亞人”的主要聚落區。這條當年被法國人命名為“法蘭西灣”的海灣,位於“阿卡迪亞半島”主體與“新斯科舍半島”之間。

由於與“北大西洋暖流”相對並且形狀狹長,芬迪灣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大的潮差。其潮差平均為11米,已經觀測到的最高潮差能達到21米(被中國人稱之為“天下第一潮”的錢塘江大潮,潮差不過3-5米)。

芬迪灣潮汐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在這一巨大潮差的帶動下,海底的營養物質被週期性的帶至上層海面,為整個芬迪灣帶來了豐富的漁業資源,甚至讓鯨群成為了芬迪灣的常客。然而要想長期殖民一片土地,僅靠漁業資源是不夠的。法國人還需要有能夠滋養農民的氣候和土地。

巨大的潮差雖然不能帶來肥沃的土壤以及淡水,但海洋和暖流的存在卻可以帶來溫潤的氣候。從溫度角度來說,芬迪灣地區是合格的。儘管緯度較高,但由於能夠更多受到“北大西洋暖流”潤澤,其年平均氣溫能夠與緯度更低的“上加拿大”地區相當。

加拿大溫度與人口關係示意圖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尤其是新斯科舍部分,氣溫甚至可以與加拿大最南端的伊利湖地區相媲美。需要注意的是,從地理結構上看,你很容易認為“新斯科舍省”是一個半島,但如果放大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個省份的北部與中南部之間,間隔有一條寬約1000米的水道。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能夠被稱之為“新科舍半島”的是它的中南部,北端則被命名為“布雷頓角島”。從控制進入聖勞倫斯灣及爭奪紐芬蘭漁場的角度來說,布雷頓角島的位置是極為重要的。為此,法國在島嶼的東部修築了本地區最重要的軍事據點——“路易斯堡”。

路易斯堡要塞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除了適宜的氣溫以外,法國人還需要在新斯科舍半島找到一條河流,以提供肥沃的土壤及農業開發所需的淡水。最終,法國人在西側找到了一條合適的河流,並將之命名為“安納波利斯河”。

1605年,法國在安納波利斯河河畔嘗試建立新法蘭西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皇家安納波利斯”(直譯為“安納波利斯羅亞爾”)。只是這一努力在一開始並不順利,法國人亦將主要精力放在更能為法蘭西帶來經濟利益的魁北克。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一直到1632年,在相鄰的新英格蘭地區蓬勃發展起來後,法國才真正開始向“皇家安納波利斯”殖民,同時將之作為整個阿卡迪亞地區的政治中心,以應對英國殖民地帶來的壓力。

安納波利斯河谷的體量並不大,但兩山夾一谷的地形及溫暖的氣候,很適合小農經濟的發展(包括種植法國人所喜歡的葡萄)。1670年之後,法國又相繼在新斯科舍半島開拓出了多個殖民點。

至18世紀中期,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法國人,數量超過了1萬,成為了僅此於聖勞倫斯河谷的,北美第二大法國人聚居地。然而阿卡迪亞雖有“世外桃源”之意,生活在此的阿卡迪亞農民也想就此過上安穩日子,但芬迪灣及整個阿卡迪亞的戰略位置,使之註定將成為兩國地緣政治博弈的主戰場。

如果你是英國想入侵法國殖民地,最容易且最具有戰略價值攻擊的目標是哪呢?答案是芬迪灣。從新英格蘭的政治中心“波士頓”,到“皇家安納波利斯”的海上距離只有500公里,英國軍艦可以很方便的對安納波利斯河谷發動攻擊。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反之,如果英國海軍想直接攻擊魁北克的話,同樣從新英格蘭出發的英國船,就必須在海上航行超過2500公里。當然,如果選擇從陸地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攻擊蒙特利爾的話,路程大約也在500公里。只是對於進攻方來說,這樣做並沒有那麼方便,最起碼後勤保障的難度要大得多。

前沿位置使得“皇家安納波利斯”在成為法國殖民地後,多次為英國所攻佔(第一次發生於1613年)。由於新法蘭西的核心利益在“加拿大地區”或者說魁北克,即使失去新斯科舍半島,但只要能夠把英國人阻擋在布雷頓角島以東,那麼聖勞倫斯河流域毛皮利益也將有足夠的安全保證。

17世紀初英國對北美的開拓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並且新斯科舍半島雖然是一片小農經濟的樂土,但並沒有太多能夠輸往歐洲的商品出產。在這種情況下,新斯科舍半島多次成為英法在北美博弈的籌碼,並最終在1713年被割讓給了英國。

為了消除整個地區的法國痕跡,英國為這一地區取了個新名稱——新斯科舍(即拉丁語“新蘇格蘭”之意)。退而求其次的法國,則將阿卡迪亞地區的經營重心放在了“布雷頓角島”以及相鄰的“愛德華王子島”上。

阿卡迪亞地區地緣結構圖(橫屏)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現在我們知道了,以現在加拿大的行政規劃來說,魁北克省與新斯科舍省是當年“新法蘭西”的兩大人口重地。前者在經濟、地理層面都更具優勢,成為了“新法蘭西”的核心之地,而與新英格蘭太近又沒有太多貿易價值的後者,則淪為了英法相爭的犧牲品。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身處聖勞倫斯河谷與芬迪灣之間的“阿卡迪亞半島”,在當年又充當的什麼樣的地緣政治角色呢?

阿卡迪亞半島或者說後來的“新不倫瑞克”的地緣政治價值,是由一條叫作“聖約翰河”的河流體現出來的。這條河流的出海口位於芬迪灣的北側,而北部的源頭處則無限接近聖勞倫斯河河口。

這個源頭在哪呢?你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緬因州的最北端,就找到了它的位置(這一區域同時也是美國本土的最北端)。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這片源頭離魁北克市是如此的接近,近到其與聖勞倫斯河下游的最短距離只有16公里,與魁北克市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僅僅50公里。

以至於當年英、美兩國在這裡劃定邊界時,並沒有完全遵循分水嶺原則,而是將部分源頭劃入了加拿大境內,以避免出現魁北克無險可守的境地。

退回到英法博弈的年代,如果英國人控制了“聖約翰河”然後沿河西進的話,將很容易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兵臨魁北克城下(並且大部分路段還可以藉助水運)。基於這一特性,這條沿河而生的天然通道被稱之為“聖約翰河走廊”。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如果這條戰略走廊能夠為法國移民所填滿,那麼法國在加拿大境內的殖民地將真正連為一片。問題在於,法國的殖民政策限制了它在“新法蘭西”的人口空間,並沒有做到連通兩大殖民地之間的戰略通道。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法國在阿卡迪亞半島沒有作為,只不過法國在此所佈設的更多是軍事據點。

早在開始殖民阿卡迪亞地區時,法國就在聖約翰河口構築了軍事堡壘(後來發展為新不倫瑞克省第一大城市“聖約翰”)。隨著這一地區的爭奪日益白熱化,法國人在18世紀又沿著“聖約翰河走廊”構築了多處堡壘。

聖約翰城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在新斯科舍半島的阿卡迪亞人因為英國的壓力而被迫向外遷徙時,聖約翰河走廊也成為了阿卡迪亞農民的一個重要遷居地,定居了超過3000名阿卡迪亞人。

在得到新斯科舍半島及半個芬迪灣後,英國開始擔心法國會透過“聖約翰走廊”重新奪回這一地區。為此,英國除了希望進一步得到“阿卡迪亞半島”以外,還希望那些在法律上已經成為英國臣民的阿卡迪亞人,能夠效忠英國。

這些生活在新斯科舍半島上的阿卡迪亞人,大部分並沒有因主權易主而遷入那些還在法國控制下的殖民地。對於這些阿卡迪亞人來說,國王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保住自己千辛萬苦才建立的家園。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在英國人入侵之時,他們選擇殊死搏鬥是為了家園;在法國將他們的家園作為籌碼,割讓給英國之後,他們不選擇遷徙同樣是因為此。

然而尷尬之處在於,英法在北美的博弈又持續了半個世紀,一直到1763年,英國才透過1754年至1763年間的“英法北美戰爭”,徹底得到了法國統治下的整個加拿大地區。

在這半個世紀時間中,這些在法律上已經成為大英帝國臣民的“前法國人”,被英國要求加入針對法國的戰爭,阿卡迪亞人卻希望能夠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

由於一時沒有辦法真正控制安納波利斯河谷的“阿卡迪亞人”,英國只能選擇在半島東岸建立了新的政治中心“哈利法克斯”(目前為新斯科舍省首府)。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只是阿卡迪亞人的這種態度,始終讓英國感到擔心,這些自己統治之下的法國人,最終會成為法國的內應。因此在最後決戰來臨之時,英國動用武力對阿卡迪亞人進行了強制遷徙工作(1755-1758年)。

去除部分躲入山林的阿卡迪亞人以外,7000餘名生活在新斯科舍半島的阿卡迪亞人,以及3000餘名生活在聖約翰河走廊的阿卡迪亞人(總數約11000人),被驅趕至了英國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以及仍在法國控制下的布雷頓角島及愛德華王子島。

阿卡迪亞人大驅逐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戰爭結束之後,法國除了在紐芬蘭島之南保留了兩個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以及紐芬蘭漁場的捕魚權以外,幾乎失去了自己在加拿大境內所有的利益。對於阿卡迪亞人來說,這倒是一種解脫。

最起碼不用再因為英法相爭而面臨尷尬境地了。只是此後試圖回到家園的阿卡迪亞人卻發現,他們所苦心經營1個多世紀的土地,已經為英國移民所佔據,尤其是農業條件較好的新斯科舍半島。

在美國獨立後,阿卡迪亞地區一如“上加拿大”的情況一樣,擁入了大量的“效忠派”,再一次壓縮了阿卡迪亞人在新斯科舍半島的生存空間。

最終,這些在戰爭中淪為犧牲品,卻還是希望回到阿卡迪亞的法國人,被安置在了 “新不倫瑞克省”,並且被要求不能再群居生活。至於那些當初拒絕服從英國安排遷徙的阿卡迪亞人則徹底失去了土地。

阿卡迪亞地區地緣結構圖(橫屏)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今天,生活在新不倫瑞克省的75萬加拿大人中,有1/3為阿卡迪亞人後代。新不倫瑞克省是除魁北克之外,法語人口第二多的加拿大省份。

鑑於過往的悲慘經歷,以及與英國後裔相雜而居的結構,這些法國後裔與英國後裔的關係,並不像魁北克地區那樣劍拔弩張,英語與法語亦均為法定的官方語言。

而在魁北克,強烈的獨立情節以及人口優勢,使得法語成為了唯一的官方語言(魁北克擁有670萬法語人口,並且佔據總人口的82%)。從深層次說,即使在“新法蘭西”時期也沒有受過重視的阿卡迪亞人,知道自己從來沒有過政治籌碼。對於他們來說,家園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關注

戳圖片,看往期系列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芬迪灣與阿卡迪亞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