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 由 奇君精選 發表于 足球
  • 2022-01-07
簡介作者自己也知道自己塑造了非常寥廓的意境,然而他因此惆悵

什麼黃河填動詞一個字

一般在講解古典詩詞的時候,先要介紹作者和背景,這是為推出詩詞做鋪墊。然而講這首詞,根本不需要背景,可以直接入手。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湖南人都知道,湘江是從南往北流的,注入長江。橘子洲是湘江長沙段的一個江心島。這三句交代了時間地點,簡潔有力。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效果來了。染雖然是動詞,但在這裡顯不出動作,人們都會理解為染色之後。四句話前面兩句是靜景,後面兩句是動景。靜的,上萬的山,一層一層的林;動的,一江秋水,百船競發;一動一靜,畫面一下子活起來了。

這還不算。前兩句是紅色,後兩句是綠色,紅綠相配,對比鮮明,畫面極其濃豔。

這也還沒到盡頭。長沙這地方,也就有一座嶽麓山,哪來的萬山?湘江水面,哪來的百舸?充其量有幾條船。這裡用的一種隱形的誇張手法,讓你覺得合情合理,然而事實上是非常誇張的。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我們把鷹叫雄鷹,用遨翔、盤旋等來形容它們的英姿,可哪裡比得上這個“擊”?乾脆、硬朗、果決,一下子就出來了。鷹怎麼個“擊”法?個人觀點是,翅膀拍打藍天。這情景再加上一個“長”字,這意境實在高遠。

相比之下,魚的“翔”,也超出了常規思維,以物擬物了,但更多還是一種柔性場景,和鷹相映成趣。同時,不同的意境,其實是勾連下文的“自由”:“萬類”無牽無掛,想怎麼活動就怎麼活動。當然也許這種分析過細,作者遣詞造句的時候不一定想了那麼多。但是要指出的是,作者靈感之下作文,很多東西在潛意識裡,自然選擇字詞。自己沒有意識到,但的確可以這樣分析理解。

淺,不是水很淺,而是魚離河床很近;前文已說“碧透”,所以人在岸上能看見。萬類,各種生物。

到這裡,文字塑造的意境已經足夠高遠、足夠恢宏、足夠炫麗。所以,作者自然而然問出: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作者自己也知道自己塑造了非常寥廓的意境,然而他因此惆悵。為什麼惆悵?國家還遠遠沒有安定啊!

蒼茫大地,其實是三種事物:地空天。蒼,蒼天。茫,空中。可參考“天蒼蒼,野茫茫”,這兩個字分別指向不同的物件。大地就是大地。

當然,蒼茫本身也演變成了一個詞語,具有朦朧、洪荒的意義。所以,誰主沉浮,這個沉浮並不是比喻世事興衰,也不是比喻國家興亡,而是用的這而個字本來的意思。即盤古開天解闢地時候的清陽上浮為天、濁陰下沉為地,指的是主宰天地!

這樣的意境,體現的是胸懷。而主天地沉浮的胸懷,更高於筆下塑造的極為高遠寥廓的意境。詞的主題,就是這麼立起來的。然而這麼深遠的主題,這麼力透紙背的韌勁,沒幾個人能做得到。李白是以誇張著名的,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缺少這種魄力。危樓高百尺,手可捫星辰,沒有這種豪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缺少這種神韻。大概只有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可以相提並論了。曹操這是帝王之氣。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從邏輯關係來說,這是一個倒裝句。應該是先說回憶,然後說大的情勢,再講具體的遊覽。但是因為詩詞格式所限制,把這兩句反過來說了。這樣的方法在古典詩詞中用的很普遍,不能算毛病。如李白詞《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正確語序應為:“秦娥夢斷秦樓月,簫聲咽。”百侶,指的是很多的遊伴,從下文看指的是當時的同學們。百是約數。稠,很多。

崢嶸歲月,指的是不平凡的歲月,也就是有很多事情、命運起起落落的歲月。但是後面沒有再講到底是怎麼樣的崢嶸歲月,這裡只能理解為一種暗示,可以結合歷史來進行分析。作者寫這首詞的時間是1925年,本來比較明朗的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了。作者站在這個時間點往前看,所以感慨那些崢嶸歲月。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風華正茂這個詞語,現在也在用,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然而一般沒有去分析,這其實是一個比喻。華是花的意思,春風中的花非常茂盛,比喻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揮斥,這是一個古語,《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郭象注:“揮斥,猶放縱也。” 一般解釋為放縱。但是郭象說的“猶放縱也”,其實是意思傾向於放縱,但又不完全跟放縱相同。放縱是毫無原則地肆意行事,揮斥是是放下一切包袱去追求。這兩個字的核心區別在於,前者沒有目的,放浪形骸,後者是有目的的,用盡一切辦法去追求。前者是貶義,後者是中性詞。

遒,指的是意氣,而不是揮斥,指的是年輕人那種意氣非常強烈。這和揮斥之間是因果關係。意氣非常強烈,因此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

到這裡,感覺在詞的上半闕那種神聖的意境之下,下半闋氣勢非常弱,有點頭重腳輕。當然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下面接著就揚起來了。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候。

江山意思很明白,封建社會說的坐江山、一統江山、還我河山,江山、河山都是全國的意思。而對江山指指點點,這胸懷,這追求,就不言而喻了。當然指點更傾向於點評的意思。因為理想高遠,胸懷廣闊,寫出來的文字自然是激情昂揚。

糞土當年萬戶侯,指的是把封建社會的萬戶侯看作糞土,根本看不上,還有更高追求。萬戶侯就是封地有1萬戶人家的侯爵,這樣的侯爵古今都很少,也是絕大多數封建公卿將相們矢志不渝的追求。李白拍馬屁拍出了世界高度,說什麼“生不願當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其實撒謊撒得毫無底氣。要是李白真被封爵萬戶侯,哪還會理會什麼韓荊州?

注意,這裡寫的是群像,而不是作者一個人。可以想見,在當時的學校裡,有多少熱血青年,有多少人立志改變落後的中國!

這些同學,指的是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的同學。作者在這裡上學的時候,組織了新民學會,會員有蔡和森、肖子升等革命名家。真的是一幫熱血青年,也是一幫投身國家革命的青年。

把國家把歷史和個人聯絡在了一起,這高度一下子就起來了,雖然不一定超過上闕,但至少也平起平坐了。知道了這個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幾句了。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擊水,來源於一個典故。《晉書·祖逖傳》: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就是用楫擊江水發誓。這個典故很多人都喜歡用。蘇軾《遊金山寺》“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用的也是這個典故。

作者問那些同學們還能不能記得當初的發誓。發的什麼誓言呢?他沒有說出來,但是大家都清楚,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偉大目標: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的國度。

更為精妙的是,作者用典故也就罷了,居然還在後面接了一句:中流擊水激起的浪濤,把那些飛行的船都擋停了。這樣把用典放入了情景之中,順風順水,合情合理,這種手法非常少見。

《沁園春·長沙》,青年至臻作品,更體現恢弘的偉人胸懷

老嚴熟讀作者的所有詩詞,對絕大多數都有自己的見解。《沁園春長沙》是作者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體現著充分的信念和活力,體現出人所未有的高度。這首詞幾乎每一句都是名句,每一個意象都塑造到了極致。上下兩闕,上面講當今,下面講當年,各有各的高度,兩個巔峰並駕齊驅,讓人一讀難忘。

這樣的詞可讀而不可學。因為讓我們來寫,真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