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 由 集美育兒堂 發表于 足球
  • 2021-11-29
簡介二、當孩子出現恐懼感時,家長的哪些方式是無用或者錯誤的1、講道理、分析對於處於害怕的孩子來說是無用的成人總希望用理智的溝通去解決感性的問題,這無疑是南轅北轍

面對孩子如何不焦慮

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251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暑假的時候,劉小姐在和小青去遊樂園玩的時候,遇到過遊樂園舉辦的卡通人物遊行活動,其中有一個穿著恐龍服裝的工作人員想跟小青互動,“恐龍先生”張牙舞爪地走過來,鋒利的牙齒,尖尖的爪子,碩大的眼珠。誰知道小青看到恐龍的靠近,非常的害怕,連忙躲在媽媽的身後。“恐龍先生”想要摸摸小青的頭,誰知道這個動作讓小青直接哭了出來,崩潰了。劉小姐連忙安撫孩子:“別怕別怕!恐龍先生想和你玩!這是假的,不用害怕!”

雖然小青的情緒暫時過去了,但是當小青再次看到恐龍的形象時,他開始逃避、躲避、哭鬧。劉小姐多次嘗試開導孩子,但還是沒有多大的用處。劉小姐很擔心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我們可以怎麼樣處理呢?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一、孩子出現“恐懼感”時,背後常是這3種誘因

要了解藏在小朋友恐懼的背後,有什麼我們“看不到”的原因,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思考。

1、成人的嚇唬會不經意讓孩子留下陰影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短時間內順從、聽話,會選擇用“恐懼感”來對待孩子。比如說,遇到孩子不肯去睡覺的時候,家長會告訴孩子,如果再不睡覺,巫婆或者大灰狼會來抓他!可能孩子會因為害怕而馬上服軟,但是這種無形的恐懼感會深深留在孩子的心裡。有些長輩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利用孩子對老師的權威感,會祭出“老師”的名號。“如果你再不聽話,就告訴老師,讓老師來批評你,老師不喜歡你了。”家長忽略了“嚇唬”的方法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現在的動畫影視作品良莠不齊,摻雜著許多暴力或者恐怖的原色。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當他們看到這些妖魔鬼怪、恐怖暴力的動畫片時,不能很好的區分辨別。孩子就像一張乾淨純潔的白紙,千萬不要過早地讓暴力、恐怖的元素留在上面。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2、過分保護會使孩子缺少心理挫折力

很多家長處於保護的心理,不會希望孩子被欺負,就會限制孩子跟同齡人的交往和玩耍。由於缺少社交機會,所以面對公眾場所的社交環境時,會表現出恐懼、害怕和退縮。甚至會因為缺少和同齡人交往相處的經驗,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更容易發生矛盾。

3、恐懼可能是孩子吸引關注的手段之一

當孩子希望能跟父母睡在一起的時候,但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入睡,孩子會說怕黑、怕怪獸而讓父母陪伴。這種情況就是孩子利用恐懼感來讓父母妥協。

有心理學家表明,一個人的恐懼與他所經歷過的事情有密切的相關,或者是對相關人物有比較大的恐懼感。當孩子害怕洗澡,那可能是因為孩子在某次洗澡中經歷了一些讓他害怕恐懼的事情。當孩子害怕打針,可能是某一次的打針經歷讓孩子“記憶猶新”,或者醫生、護士的一些行為讓孩子感到害怕。

二、當孩子出現恐懼感時,家長的哪些方式是無用或者錯誤的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1、講道理、分析對於處於害怕的孩子來說是無用的

成人總希望用理智的溝通去解決感性的問題,這無疑是南轅北轍。當孩子處於極度的恐懼當中,理智已經被情感所控制,所以大人的說教、分析對於孩子來說相當於“天書”。即便媽媽告訴孩子“不用怕,一點也不用怕。”也無效,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安全感,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2、否定和置之不理就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不過是一隻狗,有什麼好怕的!”

“我小時候都不怕水的,你怎麼這麼膽小!”

“打針就為你好,痛一下子而已,忍忍就過去了!”

“打雷是而已,哭什麼哭!”

成人如果用這種否定、不接納、講道理的話語去幫助孩子面對恐懼,不會對孩子克服恐懼有幫助。

3、過度保護會讓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

既然孩子怕水,就不要去游泳好了。這樣一刀切的做法確實能夠阻止很多危險,但孩子也會因此而缺少挑戰,缺少學習很多技能的機會。同時,很容易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資訊,一遇到困難就馬上放棄好了。“既然你這樣害怕,那我們就算了吧!”是很多“愛子心切”的家長的想法。絕大多數孩子會因為成人的看法而選擇逃避。孩子規避了危險的同時,也一同將提升自己、挑戰自己的機會也規避了。那家長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正確克服困難呢?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三、孩子出現恐懼感時,三步簡單處理

1、共情,是家長當下馬上能做的第一件事情

當孩子出現懼怕某樣事物的時候,輕聲地告訴孩子:“我能感受到你的害怕,我能理解你的害怕。”家長請給予孩子足夠的安撫,抱著孩子,輕輕拍拍背部,或者撫摸孩子的手,讓他感受你的體溫和氣息。用溫柔的身體接觸和感同身受的表情,耐心地傾聽孩子心中的恐懼和不安,或者只需要給他們一個安靜的空間去消化心中的不良情緒。

2、言傳身教,讓鎮定的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身教遠勝於言傳,面對恐懼的事物,家長的表現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當我們足夠鎮定,成為孩子最強大的後盾時,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直面恐懼,克服恐懼。如果家長都驚慌失措,或者焦慮不安,那麼孩子更加有害怕的理由了。“媽媽也這樣不安害怕,那這個事情也一定很可怕!”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3、讓孩子去歷練,是為了更好地克服恐懼

當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我們是讓孩子避開恐懼還是直面恐懼?如果我們選擇幫助孩子去克服恐懼,那麼不妨讓孩子去歷練。即便剛開始的時候會失敗,會再次恐懼,但只要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具體方法,那就能讓孩子收穫更多自信。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少一點“不安焦慮”,少一點“否定嘲笑”,多一點共情和正面榜樣引導,相信一定可以走出恐懼的陰影。如果你有關於克服恐懼的意見或者想法可以跟我們分享,請留言一起討論哦!

我是@集美育兒堂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階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