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文心雕龍》、《情采》篇與南北朝的文人們

  • 由 盛弘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27
簡介一.從《文心雕龍》傳遞出來的劉勰的“意象”思想南北朝時期計程車族文人,無心政治只談學術,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創了繼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後的第二個中國思維、理性迴歸的高潮,故有“小諸子百家”之稱

情采是什麼文學

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勰所著

《文心雕龍》

,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一部空前絕後的鉅著。魯迅先生曾說道,

“東則有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里士多德之《詩學》

,解析神質,包舉洪纖,開源節流,為師楷式。”

這也就是說,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西方論的奠基作——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詩學》

相提並論。同樣的,為了匹配它如此高大上的地位,這部《文心雕龍》,也是很難讀懂的。

《文心雕龍》、《情采》篇與南北朝的文人們

一.從《文心雕龍》傳遞出來的劉勰的“意象”思想

南北朝時期計程車族文人,無心政治只談學術,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創了繼戰國時期“

諸子百家”

之後的第二個中國思維、理性迴歸的高潮,故有

“小諸子百家”

之稱。“意象”一詞,是這個時期的獨特產物。

關於“意象”,它的理論起源於《易經》:

“立象以盡意。

”人們認為,聖人透過“立象”以達到“盡意”的目的,“言”則是溝通這二者的橋樑,透過對“言”的恰當使用,更好、更生動形象的表達出“意”。當然此處的

“意”與“象”

都表達的是卦象相交所展現出來的意義,但到了南北朝時期,它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高度。

受先秦儒道兩家對“意象”二字不同的理解的美學上的影響,南北朝時期生成了“意象”觀念與“意境”理論。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文學、哲學高度覺醒的時期,人們更多的關注與追求精神層面。由“

言”、“意”、“象”

衍生出的

“言意之辯”

成為當時一大主流。

劉勰在

《神思

》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詳細的講解了自己的“意象”觀,簡單來說就是,作家在進行神思(

一種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十分具有創造性特點的想象活動

)的時候,與現實生活物象之間完美的達成一種“心物交融”的奇妙狀態(可以透過“

莊周夢蝶

”來理解這種狀態),由此從作家頭腦中產生的主觀意念上的物象,就是“意象”。

此外,在

《物色》

篇中,劉勰還補充說明了獲得“意象”的先決條件:作家在經歷過“感物”這一階段之後,才能獲得鮮活且具有一定審美潛力的“意象”。需的注意的是,“感物”是獲得“意象”的前提,而非經歷“感物”就可獲得“意象”。獲得“

意象”,“志氣”與“辭令”

才是最關鍵的。

由此可見,劉勰的“意象”觀是與自然萬物緊密聯合在一起的。在

“感物”

過程中,將自己在面對現實世界與自然物象時產生的火花,經過頭腦加工後,將其轉化為更富有生命力與審美潛力的心靈之象,從中體現出的,除了自然帶給人的衝擊,還有文人自身的審美之象。

《文心雕龍》、《情采》篇與南北朝的文人們

二.《情采》篇

“魏晉南北朝之學術、宗教皆與家族、地域兩點不可分離。”

在南北朝時期,士族階層的存在將門楣意識與家族意識深深刻入了每個人的心間。該時期的家族,是社會的中流砥柱、無可取代的支柱。正是因為這種強有力的貯備支撐,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們才會如此出塵、奪目。

《情采》一

篇中,劉勰將他對文采的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開篇,劉勰就反覆強調了“文采”的重要性。劉勰認為,文采在寫作時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文采過剩,華麗的辭藻反而容易模糊了焦點,超過並湮沒了實際的內容。所以如何把握好文采的讀,還要看“

情志”

二者之間,“

文質附乎性情”:

文章寫得質樸還是文華,要根據表達情志的需要。也就是說,二者中情志佔據主導地位。“

為情而造文”

是劉勰想要表達的的核心理念。劉勰將文章分類為“為情而造文”和“為文而造情”,前者或許樸實無華,但真實的情感加持文章,故受人認可;後者所造之情,如無根之萍,沒有真情,連自己都無法打動,又如何打動他人?

在劉勰看來,

“情”與“文”

,二者是緊密聯合、不可分割的。故在“情”“文”相互交融的觀念下,劉勰認為,王褒、司馬相如等一些辭賦作家,在寫作時沒有投入真實切己的感情,僅僅是出於

“鬻聲釣世”

的目的。

在《情采》篇的最後,劉勰再次闡述了“情”與“採”的關係。第一點就是要明確,結撰辭采是為了表達情感服務的,要注意使用時的分寸,明確主次之分,不能被文辭的詭濫遮蓋住情感的表達。

第二就是要醞釀好想要傳達的情感

,“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摛藻”,

情理與文辭是有主次之分、先後之別的。倘若能夠做到文采繁複且有展現情理,那麼就達到了文質彬彬的最高境界。

《文心雕龍》、《情采》篇與南北朝的文人們

三.理性思維與極簡風

《文心雕龍》可以說是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是一個體系完整建立的開端,也是這個體系的里程碑之作。在理性思維高度迴歸的南北朝時期,

《文心雕龍》

很好的繼承了該時代的特點,這本書理論、結構十分嚴密,是一部我國曆史上的

文學理論專著。

兼納儒道兩家思想,探究了語言文學的審美。同時也因為這部書的成功,我們還可以從中窺伺到該時代的

文人們的普遍特性

書中,特別是

《情采》篇

,劉勰詳細的論述了他所認為的

“情”與“文”

之間的關係,從中我們能夠知道,劉勰是一個十分顯著的

質樸派

。不願用華麗的辭藻作多餘的修飾,掩蓋作品真正要傳達的核心與情感。這種極簡風的推崇,也正是在該時代文人中普遍流行的。

在這個時代,人們漸漸覺醒了

自主、自由的

意識,以及誕生了對知識的強大的渴望。繁複的辭藻出現在作品中,不僅無法起到它華麗的修飾作用,反而只會帶來負面效果,並且很容易因此而模糊書籍或文章想要表達的重點,故在理性思維的引導下,大部分人都是崇尚極簡風的。

《文心雕龍》、《情采》篇與南北朝的文人們

四.結語

劉勰著《文心雕龍》,

一是為了服從自己

“立言不朽

”的使命感,二是專注理論,減少不必要的修辭,三是矯正文壇弊端,指導後生正確的寫作,不可謂不用心良苦。

這部

《文心雕龍》,

將劉勰推上了神壇,但也將他退入了被無止境的質疑的深淵:南北朝時期批評文學盛行,劉勰在其著作中對其他作者和作品的批評觸動了其他學派的人,自然也會引來對他本身的批評。所以,理性的看待,集百家之長

。簡約而不失美好,華麗而不失內涵。

參考書籍:

[1]周興陸:《<文心雕龍>精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