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 由 酷扯兒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26
簡介以電磁透鏡為例,這一設計引進了一個概念:在多單元的天線陣列前面放了一個電磁透鏡(這裡指應用於微波或毫米波低端頻段的透鏡,與傳統光學透鏡不同),當光從某一個角度入射後,就會在某一個焦平面上產生斑點,這個斑點上就集中了大量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在很

vs網路利用率太高怎麼處理

「來源: |中科聚智 ID:Jong-July」

過去二十年,我們見證了行動通訊從1G到4G LTE的轉變。在這期間,通訊的關鍵技術在發生變化,處理的資訊量成倍增長。而天線,是實現這一跨越式提升不可或缺的元件。

按照業界的定義,天線是一種變換器,它把傳輸線上傳播的導行波變換成在無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也就是發射或接收電磁波。通俗點說,無論是基站還是移動終端,天線都是充當發射訊號和接收訊號的中介軟體。

現在,下一代通訊技術——5G已經進入了標準制定階段的尾聲,各大運營商也正在積極地部署5G裝置。毋庸置疑,5G將給使用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它擁有比4G快十倍的傳輸速率,對天線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5G通訊中,實現高速率的關鍵是毫米波以及波束成形技術,但傳統的天線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5G通訊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天線?

這是工程開發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雷鋒網IoT科技評論邀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IEEE Fellow陳志寧為大家講解5G行動通訊中的未來天線技術。

專家介紹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陳志寧:雙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授,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天線與傳播學會傑出演講人;現擔任IEEE Council on RFID (CRFID)副主席和傑出演講人;已發表了五百餘篇科技論文,其中一百多篇IEEE Trans,出版了五部英文專著,並擁有幾十項國際天線專利和成功的技術轉讓。

以下內容整理自陳教授的公開課:

行動通訊基站天線的演進及趨勢

基站天線是伴隨著網路通訊發展起來的,工程人員根據網路需求來設計不同的天線。因此,在過去幾代移動通訊技術中,天線技術也一直在演進。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第一代行動通訊幾乎用的都是

全向天線

,當時的使用者數量很少,傳輸的速率也較低,這時候還屬於模擬系統。

到了第二代移動通訊技術,我們才進入了蜂窩時代。這一階段的天線逐漸演變成了

定向天線

,一般波瓣寬度包含60°和90°以及120°。以120°為例,它有三個扇區。

八十年代的天線還主要以

單極化天線

為主,而且已經開始引入了

陣列概念

。雖然全向天線也有陣列,但只是垂直方向的陣列,單極化天線就出現了平面和方向性的天線。從形式來看,現在的天線和第二代的天線非常相似。

1997年,

雙極化天線

(±45°交叉雙極化天線)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這時候的天線效能相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3G還是4G,主要潮流都是雙極化天線。

到了2。5G和3G時代,出現了很多

多頻段的天線

。因為這時候的系統很複雜,例如GSM、CDMA等等需要共存,所以多頻段天線是一個必然趨勢。為了降低成本以及空間,多頻段在這一階段成為了主流。

到了2013年,我們首次引入了

MIMO(多入多出技術,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天線系統

。最初是4×4 MIMO天線。

MIMO技術提升了通訊容量,這時候的天線系統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就是從最初的單個天線發展到了陣列天線和多天線。

但是,現在我們需要把目光投向遠方,5G的部署工作已經啟動了,天線技術在5G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5G對天線設計會產生什麼影響?這是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

過去天線的設計通常很被動:系統設計完成後再提指標來定製天線。不過5G現在的概念仍然不明確,做天線設計的研發人員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為5G通訊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甚至透過新的天線方案或者技術來影響5G的標準定製以及發展。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從過去幾年和行動通訊公司的合作交流經驗來看,未來基站天線有兩大趨勢。

第一是從無源天線到有源天線系統

這就意味著天線可能會實現

智慧化、小型化(共設計)、定製化

因為未來的網路會變得越來越細,我們需要根據周圍的場景來進行定製化的設計,例如在城市區域內布站會更加精細,而不是簡單的覆蓋。5G通訊將會應用高頻段,障礙物會對通訊產生很大的影響,定製化的天線可以提供更好的網路質量。

第二個趨勢是天線設計的系統化和複雜化

例如

波束陣列(實現空分複用)、多波束以及多/高頻段

。這些都對天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會涉及到整個系統以及互相相容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天線技術已經超越了元器件的概念,逐漸進入了系統的設計。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天線技術的演進過程:最早從單個陣列的天線,到多陣列再到多單元,從無源到有源的系統,從簡單的MIMO到大規模MIMO系統,從簡單固定的波束到多波束。

設計層面的趨勢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對於基站而言,

天線設計的一大原則就是小型化

不同系統的天線是設計在一起的,為了降低成本、節省空間就要做得足夠小,所以就需要天線是多頻段、寬頻段、多波束、MIMO/Massive MIMO,MIMO對天線的隔離度。Massive MIMO對天線的混互耦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另外,

天線還需要可調諧

第一代天線是靠機械來實現傾角,第三代實現了遠端的電調,5G如果能實現自調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對於移動終端而言,對

天線的要求也是小型化、多頻段、寬頻段、可調諧

。雖然這些特性現在也有,但5G的要求會更加苛刻。

除此之外,5G行動通訊的天線還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

共存

實現Massive MIMO,收發都需要多天線,也就是同頻多天線(8天線、16天線。。。)。這樣的多天線系統給終端帶來最大的挑戰就是共存問題。

怎樣降低相互之間的影響以耦合,如何增加通道的隔離度。。。。這對5G終端天線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體來說會涉及以下三點:

降低相互的影響,特別是不同功能模組,不同頻段之間的互相干擾,之前學術界認為不會存在這種情況,但在工業界確實存在這個問題;

去耦,在MIMO系統裡面,天線的互耦不僅僅會降低通道的隔離度,還會降低整個系統的輻射效率。另外,我們不能指望完全依賴於高頻段毫米波來解決效能上的增長,例如25GHz、28GHz。。。60GHz都存在系統上的問題;

去相關性,這一點可以從天線和電路設計配合來解決,不過透過電路來解決方案頻寬非常受限,很難滿足所有頻段的頻寬。

5G系統的天線技術

這包括單個天線的設計以及系統層面上的技術,系統層面的上文有提到,例如多波束、波束成形、有源天線陣、Massive MIMO等。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從具體天線設計來看,

超材料

為基礎的概念發展出來的技術將會大有裨益。目前超材料已經在3G和4G上取得了成功,例如實現了小型化、低輪廓、高增益和款頻段。

第二個是,

襯底或者封裝整合天線

。這些天線主要用在頻率比較高的頻段,也就是毫米波頻段。雖然高頻段的天線尺寸很小,但天線本身的損耗非常大,所以在終端上最好把天線和襯底整合或者更小的封裝整合。

第三個是

電磁透鏡

。透鏡主要應用於高頻段,當波長非常小的時候,放上一個介質可以去到聚焦的作用,高頻天線體積並不大,但是微波段的波長很長,這就導致透鏡很難使用,體積會很大。

第四個是

MEMS的應用

。在頻率很低的時候,MEMS可以用作開關,在手機終端,如果能對天線進行有效的控制、重構,就可以實現一個天線多用。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以電磁透鏡為例,這一設計引進了一個概念:在多單元的天線陣列前面放了一個電磁透鏡(這裡指應用於微波或毫米波低端頻段的透鏡,與傳統光學透鏡不同),當光從某一個角度入射後,就會在某一個焦平面上產生斑點,這個斑點上就集中了大量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在很小的區域內把整個能力的主要部分接收下來。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當入射方向變化,斑點在焦平面上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如上圖,當角度正投射的時候,產生了黑顏色的能量分佈,如果是按照某個角度θ入射(紅顏色),主要能量就偏離了黑顏色區域。

用這個概念可以區分能量是從哪裡來的,入射的方向和能量在陣列上或者焦平面上的位置是一一對應的。反之,在不同的位置激勵天線,天線就會輻射不同的方向,這也是一一對應的。

如果用多個單元在焦平面上輻射,就可以產生多個載波束的輻射,也就是所謂的波束成形;如果在這些波束之間進行切換,就出現波束掃描的現象;如果這些天線同時用,就可以實現Massive MIMO。這個陣列可以很大,但在每個波束上只要用很少的陣列就可以實現高增益的輻射。

普通的陣列如果有同樣大小的口徑,每次收到的能量是要所有的單元必須在這個區域內接收能量,如果在很大區域只放一個單元收到的能量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和普通陣列不同的是,同樣的口徑在沒有任何損耗的情況下,只用很少的單元就可以接收到所有的能量,不同的角度進來,這些能量可以被不同的地方同時接收。

這大大簡化了整個系統,如果每次工作只有一個方向的時候,只要一個區域性的天線工作就可以,這就減少了同時工作天線的個數。而子陣的概念不同,它是讓區域性多天線構成子陣,這時候通道數是隨著子陣單元數的增加而減少的。例如10×10的陣列,如果用5×5變成子陣的話,那麼就變成了只有四個獨立的通道,整個通道數也就減少了。

上圖右側顯示的是在基帶上算出來透鏡對系統的影響,水平方向是天線個數,假設水平方向上一個線陣有20個單元,用透鏡的情況下,只用5個單元去接受被聚焦後的能量比不用透鏡全部20個單元都用上的效果要更好,前者的通訊質量更高以及成本、功耗更低。即便是最糟糕的情況,波從所有方向入射,這20個單元都用上和後者的效果也是一樣的。所以用透鏡可以改善天線的效能——用少量天線個數,達到以往大型陣列的效果。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從這張PPT可以看出,用電磁透鏡可以降低成本、降低複雜度、增加輻射效率,還可以增加天線陣列的濾波特性(遮蔽干擾訊號)等等。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這張PPT展示的是用在28GHz毫米波頻段上的天線,並且用了7個單元天線作為饋源。

如左側所示,前面的透鏡是用超材料製成的螢幕透鏡,用兩層PCB刻成不同的形狀進行相位的調整,以實現特定方向的聚焦。右側可以看出7個輻射單元效能,波瓣寬度是6。8°,旁瓣是18dB以下,增益是24-25dB。

這一實驗驗證了電磁透鏡在基站上的應用,同時也驗證了超材料技術在天線小型化的作用。

毫米波的天線設計

眾所周知,5G將會擁有低頻段和毫米波兩個頻段,而毫米波的波長很短損耗很大,所以在5G通訊裡面,我們必須解決這一問題。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第一個方案是,

襯底整合天線(substrate integrated antenna,即SIA)

這種天線主要基於兩個技術:空波導傳輸的時候介質帶來的損耗很小,所以可以用空波導來進行饋源傳輸。但這存在幾個問題,因為是空氣波導,尺寸非常大,而且無法和其它電路整合,所以比較適合高功率、大體積的應用場景;另一個是微帶線技術,它可以大規模生產,但它本身作為傳輸介質的損耗很大,而且很難構成大規模天線陣列。

基於這兩個技術就可以產生襯底整合的波導技術。這一技術最早由日本工業界提出來,他們在1998年發表了第一篇關於介質整合的波導結構論文,提到了在很薄的介質襯底上實現波導,用小柱子擋住電磁波,避免沿著兩邊擴。這不難理解,當兩個小柱子的間距小魚四分之一波長的時候,能量就不會洩露出去,這就可以形成高效率、高增益、低輪廓、低成本、易整合、低損耗的天線。

上圖右下方是利用這一技術在LTCC上做出來的60GHz的天線,增益達到了25dB,尺寸8×8單元。

這一方案是適合於毫米波在基站上的應用,在移動終端上有另外一種方案。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第二個解決方案是把天線設計在封裝(package integrated antenna,即PIA)。

因為天線在晶片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損耗太大,而且晶片本身的尺寸很小,把天線設計進去會增加成本,所以在工程上幾乎無法得到大規模應用。如果用封裝(尺寸比晶片大)作為載體來設計天線,不僅能設計出單個天線,還能設計天線陣列,這就避免了矽上直接做天線在體積、損耗和成本上的限制。

實際上,天線不僅可以在封裝內部,還可設計在封裝的頂部、底部以及周圍。

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能否用PCB板做天線?答案是肯定的。

關鍵的瓶頸並不是材料自身,而是材料帶來的設計問題和加工上的問題。不過PCB只適合在60GHz以下的頻段,在60GHz以後推薦用LTCC,但到200GHz後,LTCC也存在瓶頸。

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總結

未來天線必須要和系統一起設計而不是單獨設計,甚至可以說天線將會成為5G的一個瓶頸,如果不突破這一瓶頸,系統上的訊號處理都無法實現,所以天線已經成為5G移動通訊系統的關鍵技術。天線不只是一個輻射器,它有濾波特性、放大作用、抑制干擾訊號,它不需要能量來實現增益,因此天線不僅僅是一個器件。

精彩問答

Q:國內做得好的天線企業有哪些?5G產業鏈的配套是否已經準備好?

A:國內有很多領先的天線企業,全世界最好的基站天線廠商十有七八在中國,其它幾家外資企業的工廠也在中國。5G現在有很多方案,我們不確定哪一個會最終被使用,但從目前來說,現有的器件基本都能滿足要求。

Q:在未來的5G終端上,天線位置的設計需要遵循什麼原則?

A:未來5G終端上到底有多少位置可以給我們部署天線是個問題。目前,天線的設計還是跟著系統走,系統設計好了,才會考慮到天線的位置。從技術角度來講,離裝置頭部越遠越好,目前手機上一般都是雙天線,主天線一般是在下半部,因為頭對能量有吸收遮擋;另外,天線之間儘量共用,減少天線佔用的空間;第三個是多天線系統,原則上是越遠越好,但是面積有限,需要靠空間分集、極化分集,儘量減少天線之間的相關性。

Q:有一種說法是,5G天線就是陣列貼片,陳教授怎麼看?

A:如果僅僅是陣列貼片,那整個5G的挑戰就會大大減少,但這要看具體應用。5G通訊最低的頻段是3GHz,這和LTE相差無幾,還是要用陣子天線。如果超過5GHz,可以用陣子或者貼片,但是到28GHz以後用貼片更適合,但也可以用透鏡天線、波導縫隙天線,因為高頻波導的傳輸的歐姆損耗是比較小的,所以從整個系統的效率來看,用波導天線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僅限於某種形式的天線,會限制天線發揮的空間。

(原文完)

溫馨說明

一、本公眾號長期聚焦5G+智慧製造。推文除部分原創外,一部分資訊轉載於網路,公開資訊不涉密。

二、推文每日發1-8條不等(停更是遇特殊情況),因執行公眾號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插播了一些廣告(不喜勿點),請朋友們理解!

三、本公眾號推文部分文字、圖片來自於網路,因是公益性推文(已註明作者或出處,沒以盈利為目的),侵刪。

四、感謝您的閱讀、轉發和關注!這裡是中科聚智,聚焦5G+智慧製造的公眾號,如果您覺得好看或者對您有幫助,請動動小手點選“在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