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五四獎章 | 秦寧:行成於思

  • 由 瀟湘大視野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0
簡介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首席專家秦寧“博士畢業之前,一直在學校從事科研工作,接觸的也都是理論性的東西

秦寧是哪裡的

編者按: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王殳凹等30名同志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授予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克冠行動”工作團隊等14個青年集體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確認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等6個青年集體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劉燁瑤等4名同志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這些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青年集體,是我國各族各界青年跟黨奮進、赤誠奉獻的典型代表。他們有的在科技報國最前沿開拓創新,有的在脫貧攻堅主戰場躬身耕耘,有的在大國重器生產線揮灑汗水,有的在保家衛國最前線出生入死……他們在青春征程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全國青年作出了榜樣,樹立了標杆!《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從即日起推出“跟黨奮進、赤誠奉獻”系列報道——

我們不曾見過你的樣子,但知道你是英雄——致敬每一位熱愛祖國、勇挑重擔,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你!

跟黨奮進、赤誠奉獻

系列報道

五四獎章

|

秦寧

行成於思

文/本刊記者

韓冬伊

到北京的第三個下午,秦寧又啞了嗓子。

聲倦卻未疲頓。談及技術專案,這位來自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首席專家、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仍奕奕從容。

漫談未幾,有人疾疾叩門。“每次出差,水土不服是常事”——午後嘶啞難息,她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單消炎藥。

五四獎章 | 秦寧:行成於思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首席專家秦寧

浸沒

11:50 ,秦寧才起身去吃午飯。

員工餐廳將打烊,人影寥落間,她似乎總是一個人。

“研發那陣子,常常獨自手舞足蹈、比比畫畫。路上遇見同事,下意識地打招呼,轉瞬又若有所思。”秦寧調侃自己,“那時有點魔怔。”

研發高精度地震偏移技術和配套軟體的每個日子皆如此,苦思如此,浸沒如此。

“就像是為地下巖體構造‘做CT’。”秦寧說,“地震資料處理工作是石油勘探的基礎工作,為地下油氣藏‘拍’一張高畫質照片,就是能否找到油氣的關鍵。”

“一張高畫質照片”絕非易事。

“此前所用的成像軟體是國外的商業軟體,使用上可以滿足地質資料的處理。不過,一來資源有限,二則在海外專案投標中備受掣肘,甚至被直接禁止參與。”秦寧說,“關鍵技術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自主研發勢在必行。”

於她而言,這確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苦思。

“在中國石油大學,從本科到博士,在這個方面的研究逐漸深入。2013年畢業後,初到勝利油田做博士後,這個軟體也是我的立項課題。”

博士後出站留用只用了21個月,研精畢智的21個月。

若對標國外商業軟體,秦寧坦言,“在效率、成熟度和穩定性上,‘超越’很難,但可‘實用’。”“國外商業軟體研發已有二三十年,畢竟我們的研發時間短、積累薄。”

“最開始是翻閱這一領域的文章,研究商業軟體的說明書,按照此前研究的公式按圖索驥。”

不多時,秦寧便察覺不妥。

“做出的東西總是感覺不對勁,也許是公式有所誤導。”反覆推敲,無跡可尋,她決意另闢蹊徑。

從最基本的地震波動方程出發,查閱文獻、融會貫通,進而推導公式。“避免掉入別人的‘坑’。”她說,“‘已有這項技術’與‘自主研發出來’是兩回事。”這是科研領域的篳路藍縷。

五四獎章 | 秦寧:行成於思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首席專

家秦寧

而從模型到應用,仍有“最遙遠的間隔”。

“模型是模擬的理想情況,實際應用中就會出現各種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模型中的資料都是規則的,而實際需要處理的資料資料可能是不規則的、空缺的,或是不滿足設定條件的。”談及專業,秦寧依舊謹恪。

幾番更新改易,軟體初見鋒芒。

“陸續在一些區塊應用、改進,解決絡繹而至的問題。”不過,她從未頹唐——“只有應用才能知道問題所在,如果只開發,不應用,它將永遠‘無瑕’,也永遠‘無用’。”

如今,秦寧與團隊自主研發的軟體已可與商業軟體比肩。這一研究技術在油氣勘探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勝利油田發現新增2。7億噸儲量的春暉和阿拉德等油田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談及其中周折,“無非因時應變。”她笑道。

事實上,那時瓶頸重重,思忖浸入日常。

曾一日夜雨如注,又加班晚歸。車輪陷進路面的水坑,一時爆了胎。

未及懊惱,秦寧忽得靈感。大雨中,車燈灼灼閃耀。“仔細看去,大燈內有一圈小燈,儘管單個燈光的亮度和範圍有限,但光束聚合疊加,就能照亮照遠。”——與“照亮”地下構造的機理相類,恰可提高成像精度。

妙手偶得,行成於思。

躬行

到油田工作,是個頗具勇氣的決定。

那年博士畢業,“決賽圈offer”在握,秦寧卻不想“只發發文章”。

“畢業有機會留校,在中國石油大學講課科研。除了幾家科研院所,也拿到石油領域幾家外企的offer。”不過,秦寧決意擲身實踐,她一心“想解決實際問題”,“想離找油更近”。

五四獎章 | 秦寧:行成於思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首席專

家秦寧

“博士畢業之前,一直在學校從事科研工作,接觸的也都是理論性的東西。按照數學公式程式設計,然後用模型測試,都是理想情況下的模擬。但如果真正去找油,難度又與單純的科研工作迥異。”

理論簡明,實踐卻龐雜。

“例如勝利油田的地質環境,人們說就像是一個盤子碎落在地上,然後又被踩上幾腳。而這樣的地方,對技術的需求又更旺盛。”她說。躬行本就是一種挑戰。

石油勘探常年奔波,“改行”卻從未想過。

“物探專業的專業性很強,不過本科所學的基礎,也有很多職業選擇的方向。比如煤礦勘探、城市勘探、有色金屬礦產勘探、地震預測等等。也有同學改作演算法,做計算機相關的數學分析。”她說,“石油勘探無疑是其中難度最大的。”

“記得本科的時候,物探專業每個班三十人,大概只有五六個女生。本科畢業時,男生找工作也更容易,去野外做地震資料採集本就辛苦。後來讀到博士,本科班上的老同學只剩了三個人,除了我,還有兩個男生。”

“適應期”仍是必修課。

儘管碩博其間的許多科研專案需與現場結合,於生產一線,她並不陌生。

“落差感還是挺大的。我們研究院有許多生產專案,博士畢業,可能在理論知識和學術水平上見長,但在具體處理資料時,對軟體沒那麼熟悉,操作缺少經驗積累。”秦寧回憶道,“覺得慚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甚至在會上掉了眼淚。”

如今,秦寧與團隊著力灘淺海油氣勘探領域。

我國對外石油依存度高達72%,遠超50%的安全警戒線。灘淺海探區正是國家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陣地,但這類探區鳴震干擾嚴重,深度成像誤差大。

“也就是陸地與海洋過渡帶的石油勘探。事實上,灘淺海環境下施工很複雜,拖纜船無法起作用。在爛泥灘上採集地質資料也十分複雜,訊號難以穩定、儀器的問題,還有海水的震盪噪音,需要解決的不一致性很多。”

五四獎章 | 秦寧:行成於思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首席專

家秦寧

數度測試分析,幾窮盡所有可能的技術方案論證。秦寧與團隊首次提出水陸雙檢融合新技術,大幅降低成像深度誤差,解決了國家重大專項“灘淺海油氣勘探”中的生產難題。

挑戰無垠,似乎永遠不會時過境遷。

工作繁碌。只得埋頭久坐。“每天大概只能走上五六千步。”秦寧笑道,“日常處理野外採集的資料,有些區塊需要現場處理訊號,也會跟著野外採集的隊伍出差。去柴達木或塔里木,一去數月。”

初夏的夜,這位年輕的物探專家習慣獨自加班——終於靜謐、沉浸,無事攪擾。

跟黨奮進、赤誠奉獻

系列報道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責編:曾宣傑

【來源:中國青年雜誌】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