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 由 啟東融媒 發表于 足球
  • 2021-09-30
簡介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德布西是什麼

有人說,德彪西的鋼琴清冷得沒有血色!尤其是鋼琴表現下的“月光”,細膩優雅之餘,讓人感覺了一縷清寒,甚至是一絲荒涼,些許激情也是那水中的火焰,閃爍不停,卻感受不了它的熱情。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當然,清冷只是一種聽感,德彪西的音樂特色是“印象派”,會讓人產生一種通感——它那飄忽不定的音色讓人更多地聯想起了捕捉光影變化的印象派畫作,或是影影綽綽的太虛幻境。自幼寄居在姑媽克萊門蒂家中的德彪西,得以接觸藝術收藏家阿羅沙,熟悉了許多現代畫家的作品,包括德拉克羅瓦、杜米埃、畢沙羅的畫作,乃至他也曾夢想做個畫家。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克勞德·德彪西

而等成名之後,德彪西的音樂作品也被許多的聽眾與一幅幅印象派畫作相勾連起來。譬如,聆聽他的《大海》,是不是想到了莫奈的畫作《日出印象》——單簧管和長笛牽引著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於海上,跟隨管樂層層推進的絃樂,如同海風輕拂下漸漸甦醒的波濤,不斷閃爍著晨曦折射的新輝;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莫奈的畫作《日出印象》

聆聽他的《夜曲》,是不是聯想到了惠斯勒的畫作《夜景》——輕柔湧動的絃樂,頹唐搖曳的管樂,器樂化的合唱(閉口哼唱),隱約一片模糊的光影、微妙的色彩,虛幻朦朧的氣氛中,恍見“雲”的緩慢飄移,“節日”的火樹銀花,“海妖”的柔媚呼喚……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惠斯勒《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煙花:黑和金的小夜曲》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惠斯勒《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

“彷彿遠遠傳來一些悠長的迴音/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統一體/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樣茫無邊際/芳香、色彩、音響全在互相感應……”象徵主義詩人波德萊爾的詩句似乎道出了德彪西音樂的魅力所在。羅曼·羅蘭則讚譽德彪西是一位“偉大的夢境畫家”,想來這樣的稱呼德彪西會欣然接受,他本能地反感將自己貼上印象派的標籤。甚至,他不喜歡作品分析:“無論如何,對音樂要儲存它的奇異幻覺……”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1884年,22歲的巴黎音樂學院學生德彪西以《浪子》(康塔塔)榮獲羅馬大獎,受邀在羅馬美第奇別墅生活三年。青春得意的德彪西,開始了在義大利遊學的生涯,期間遊歷了義大利北部的貝加摩地區,那裡美麗的風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旅行歸來,讀到魏爾倫的詩歌《明月之光》,萌發激情寫成了《貝加莫組曲》(由四首樂曲組成,其中第三首為《月光》)。其實,這部組曲的創作並不順利,於1890年開始創作,直到1905年才出版,前後歷時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裡,德彪西的音樂從個性展露逐漸進入成熟時期。《月光》這首作品初步顯示了印象派藝術的朦朧風格,同時又有優美的旋律線條,使之成為德彪西鋼琴作品中最為大眾化的一首。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是藝術創造規則,而不是規則創造藝術。”——德彪西

《月光》為三部曲式。第一段,悠緩的旋律描繪出一幅月夜幽思圖。樂曲一開始在行板速度上呈現出安寧的樂思,置身其中,我總感覺在荒涼的地方才可以找到真正的寧靜,那是一片風止了的沙漠,或是退潮了的大海,在沙丘上,或在海灘邊,靜靜地凝望那荒寂的月夜……一組組上行的琶音,似遠去的風聲,似渺遠的潮音,在銀色的畫布上鋪疊開來,月光是起伏的琶音,碎金一般灑滿整個畫布,襯托著飄浮的旋律,那是你自己都難以捉摸的夢境。還有更美妙的評論:“那輕盈的上行琶音,猶如向天空噴湧的清泉,然後在主、屬音的交替中恢復平靜……”義大利音樂評論家加蒂的評論能否激起你的共鳴?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中段的音樂微微激動了起來,但不失清冷。右手是一些短小的樂句,左手是風一般躍動的分解和絃——輕徑地拂過林梢,像是稀硫的樹葉發出沙沙聲;悄悄地,月光在粼粼的波光中顫動起來……隨著琶音的加快、踏板的重疊,形成了一片色彩班駁的意境。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音樂的速度又慢了下來,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現,音型上稍有變化,情緒更為放鬆,也更深地入了夢。樂曲的尾聲,寧靜的曲調和分解和絃把月光下荒寂如夢的意境描繪得更富詩意。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德彪西對月亮的描摹意猶為盡,創作於1907年的《意象集》第二集,包括三首樂曲,分別是《林葉鐘聲》、《月落荒寺》、《金魚》。

據說《月落荒寺》這個標題是由法國音樂學家、評論家路易斯·拉羅提出的。這首曲子大部分以緩慢、平行的和絃構成,營造出了朦朧不清的靜寂氣氛。這怕是德彪西所作的意境最空寂、音符最稀疏、琴聲最弱遠的一首樂曲,倒有了些中國水墨畫的意境:荒寺月明,空山鶯啼。當纖細的手指輕觸琴健,恍若沉沉寂夜鐘聲寥落,一種荒涼感氤氳而生,月色如紗似霧,悄悄地裹起了你;及至一句欣悅的主題閃過,心中已不覺荒涼,倒生出一種徹底的自由感,安然賞月,不由得想起蘇軾的短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何夜無月?興之所至。德彪西創作《月落荒寺》時,想來沉浸在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之中,聆聽此曲,你是不是也體會了月夜蘇軾的閒適與自由。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1913年問世的《前奏曲》第二集,共包含了12首樂曲,其中第七首為《月色滿庭臺》。德彪西這首樂曲的風格接近於《月落荒寺》,精緻而具光影感,散發出一絲古老而肅穆的氣息。標題來自於赫內·普沃描述他1912年印度旅行的通俗小說,樂曲充滿了異國情調,描繪出清冷的月色下絕美的遠東風情。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樂曲開頭,七和絃化的法國民謠以下行半音旋律進行,彷彿月光輕輕灑落一地,花影斑駁,清冷高潔,卻又無端地讓人生出一種零落感。

作為歐洲音樂史拐點上的人物,德彪西把洶湧澎湃的大海濃縮成法國式的園林池塘,把貝多芬激情湧動的月光蛻變成了清冷荒寂的月光,你不一定喜歡,但一定記住了月色朦朧的唯美風景,隱隱約約,似夢一場!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05:29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你有什麼想聽的歌嗎?或者你想為TA點一首歌?都可以留言給我們~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本期主播:馨悅

作品賞析:木火

圖片來自網路

責任小編:悅悅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第一縷陽光

第一道新鮮

啟東日報榮譽出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