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 由 隹谷山人 發表于 足球
  • 2021-09-29
簡介【方圓居文化】---02——“十月朝”節的由來——農曆十月一作為祭祖送寒衣的節日應該起源於春秋、流傳於秦漢、定型於唐宋

為什麼3年不壓墳頭紙

再過幾天就到了農曆十月初一了。

這一天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尤其是生活在城裡的年輕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貧寒已經不是困擾現代人的基本問題,所以不光年輕人不知道這一天是個什麼日子、什麼節日,就連我這樣年過半百的人,因為長年遠離了故鄉,漂泊在外,也已經對它漸漸淡化了。

為了不該忘卻的紀念,也為了記住鄉愁。今天我要用這篇文章來說一下這個“十月朝”和中國的祭祖文化,由此再引申開來說說我們今天應該怎樣文明過好這個傳統文化節日。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方圓居文化】---01

——“十月朝”節的來歷——

我國的所有重大傳統文化節日,都與祭祀祖先有關,或者說,我國所有重大祭祖活動都是重大傳統文化節日。春節、元宵節是,清明節、端午節是,中秋節、重陽節也是,而每年的農曆十月一也是這樣一個重大的祭祖日。

農曆十月初一,比較文化的名稱叫做“十月朝”,又稱“祭祖節”、“寒衣節”、“冥陰節”等等,在我國、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但鬼節這個稱呼在我的老家是比較忌諱的,因為這個節日的祭祀物件都是自己的祖宗先人,人們更願意相信他們逝去後是昇天成仙,而不是鬼。

十月朝,南北方做法基本相同。除了同往常大小節日一樣,一家老小要到祖墳上燒香紙、擺供品以外,這個節日要特別增加給祖宗先人“送溫暖”的內容:

一是燒寒衣

。人們要在這一天上墳時,同時燒一些紙紮的棉衣、棉褲、棉被等人們能夠想到的冬季禦寒用品,表達對逝者的幽思和掛念之情。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二是添墳土

。在這一天,所有的後輩,只要有條件都要到墳上去給所有自家故人的墳上添新土,墳頭上壓上新的黃紙錢。所以在這一天,如果哪一個墳頭上長滿了荒草,沒有人再給它添新土,就說明這個墳主家裡已經沒有人了。這在農村是一件很忌諱的事,很多老人可能在生前不太在意自己生活質量如何,但卻很在意自己死後是否有人每年給他的墳添土。所以,中國文化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因大致在此。

我的老家是山東臨沂,我們那裡現在除非是當年去世的老人,一般不在十月一這天燒寒衣了,但添土、壓墳頭紙的習俗還一直延續。現在,因為大量青壯年勞動辦進城務工,十月一正是忙著掙錢的時候,大多數人不能回家,所以這個任務就落在留守的家庭婦女身上,這也成為當今農村

一道新的景觀。

但臨沂這幾年一直推行殯葬改革,不再提倡建大墓、立高碑了,十月一到墓地去祭奠和添土便成了主要內容。相比之下,卻少了很多文化味和傳統性,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這也是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必須同時代發展同步,才能永葆生命力,永遠延續下去。

因為年齡大了,回一趟老家也比較麻煩。所以現在我只在每年清明節回老家上墳,十月一這一天的專案就只好委託家裡的堂兄弟幫助料理,但卻總感覺虧欠逝去的父母,這一天就會惴惴的,不愉快。由是,每到清明那天我就會在父母墳前燒一大堆紙錢,好讓他們手裡冬有錢買衣,心裡方感到安慰。

【方圓居文化】---02

——“十月朝”節的由來——

農曆十月一作為祭祖送寒衣的節日應該起源於春秋、流傳於秦漢、定型於唐宋。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1、起源於春秋時期

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據《禮記·月令》,農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到郊外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還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卹他們的妻子兒女。但對於已經死去的人就透過為他們“送寒衣”的方式從精神上予以褒獎。如此以來,上行下效,逐漸成為習俗。

2、流傳於秦漢時期

關於這個節日,在民間有兩個傳說,似乎可以作為其起源的佐證:

一是蔡倫的嫂子賣紙的傳說

相傳漢代的蔡倫發明了造紙後,他的哥哥和嫂子就在家裡開起了造紙作坊和賣紙的店鋪。但由於那時人們的書寫習慣還是停留在用竹簡上,而且也沒有多少人會寫字,當然“紙”這種新生事物就沒有完全被應用到家庭日用,所以蔡倫兄嫂的紙店就生意慘淡,銷路不佳。

正當蔡倫同他哥哥一籌莫展之時,他嫂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了一個詐死之計來促銷。於是,她就主動躺到了棺材裡,讓他兄弟二人在外邊向四鄰張揚,等人聚得差不多時,他哥哥開始在嫂子棺前燒紙,這時只聽嫂子在棺內高叫:我回家了,快接我回去。之後,她便對驚慌失措的鄉鄰和故做驚慌的兄弟說: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多虧你們兄弟給我及時送了那麼多錢,才買通了閻王和小鬼,他們又放我回來了。他哥哥故作糊塗地說:我沒有給你送錢啊?他嫂子又說:你剛才燒的那些紙在陰間就是錢啊。於是他們又抱來不少紙燒,以表達對閻王和小鬼的謝意,併為他們死去的父母祈福。於是鄉鄰信以為真,紛紛來買他們的紙燒,很快便把庫存賣了出去。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因為他嫂子起死回生那天正好是農曆十月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二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據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被抓去服徭役 ,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為丈夫送衣禦寒。當她來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去,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嚎,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的屍體,她用帶來的新棉衣重新裝殮丈夫的屍體並安葬,時值古歷十月初一,由引產生了送寒衣節。

這兩個故事當然都是傳說,聽起來還有些不靠譜。但大致卻能夠佐證一個問題。那就是“十月一”送寒衣應該是在秦漢時期有這個習俗了。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3、定型於唐宋時期

盛世出文化。唐朝是中國一個偉大盛世,很多重大的節日都是在這個時期被定型、發展和推廣。“十月朝”祭祖節也應該是這個時期定型為傳統文化民俗和重要節日的。

據《唐大詔令集》卷77記載,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下詔:“禋祀者,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恭事園陵,薦衣於寢陵,前代授衣多在農曆九月,感物增懷, 自今今後,未標典式”。

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於十月剛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宋人祀先用“綿球楮衣”,即後世稱之為“寒衣”。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方圓居文化】---03

——中國的祭祀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祖宗崇拜是根本。在文化界越來越認可一個觀點,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祖宗崇拜是延續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最強大力量,這也是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續五千年不斷脈、不改性的古老文化,沒有之一。

祭祖,是我國祖宗崇拜的具體表現形式。以“十月朝”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祭祖節日以及一系列以祭祖為重要內容的傳統文化節日成為祭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祭祀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文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這同西方文明裡的祭神、祭上帝不是一回事,我們祭祀的物件不是虛無飄渺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他們同我們朝夕生活過很長時間,是血肉相連、血脈相通的。所以,我們中國的祭祖實際是為了延續,一個小家是這樣,一個國家同樣是這樣。有這樣內涵的文化是永不湮滅的,有這樣文化的文明是萬古千秋的。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中國因為地域不同,祭祖的方式也不同。但有一點是大同小異的,那就是為祖宗上供。南方人可能更多的是上祠堂,北方則更多是到墓地。無論在哪個地方,都人們認為自己的祖先還同生前一樣生活的地方,把他們認為最好、最豐盛的美酒佳餚供在那裡,祖先會象生前一樣享受,這對於生者不僅是一種安慰,同時也是一種寄託。

這種文化形式和精神昇華,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就形成了中華偉大的傳統文化,延續著中華偉大的古老文明。

【方圓居文化】---04

——新時代怎樣傳承和發揚傳統祭祖文化——

祭祖文化同我們的一切古老傳統文化一樣,是組成中華文明的重要元素,新時代我們不僅不能讓它消失,而應該將其發揚光大,代代傳承。

但是,祭祖文化也同其他一切傳統文化形式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必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要與時俱進,不能停步不前、固步自封,否則就會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並最終被時代所淘汰。我認為,今天我們把農曆十月一作為祭祖的節日,應該做好三個結合:

“十月一”不讓燒紙怎樣祭祖?做好三個結合讓“小清明”文明時尚

一、文明祭祖與移風易俗相結合

。現在廣大農村地區響應國家號召,提倡節約耕地,不再在耕地上建造大墓地、樹立高墓碑,而採用集中建設公墓、安放臥碑或名牌的方式,既節省了耕地,又便於管理。這時,我們再去祭祖就不能大張旗鼓地“燒寒衣”、“燒紙錢”了,改為送鮮花也是不錯的形式,有的地方還允許擺放供品,這同樣能夠表達對先人的崇敬和幽思。

二、文明祭祖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在廣大農村已經開始逐漸杜絕大量燒紙的問題,但城區、尤其是一些縣級城市,因為很多農村進城居住的人和一些老年人還沒有完全摒棄舊的祭祖觀念,總覺得在十月一這天不燒點紙就愧對祖宗。於是便趁夜深人靜之時到馬路十字路口燒紙,弄得乾淨的街道紙灰飛揚,第二天給環衛工人帶來很多麻煩不說,還很容易燒壞柏油路面,有的甚至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隱患。這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行為。

三、文明祭祖與文化普及相結合

。祖宗崇拜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本。隨著城市化程序和青年一代逐漸離開農村,年輕一代對於祖先和祭祖已經越來越淡漠,各級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應該加大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宣揚和普及,在祭祖文化節日裡做好對於炎黃祖先公祭和宣傳,開展一系列祖先文化教育活動,讓青年一代不忘根本、不忘初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