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過了3歲孩子還頻繁尿褲子,三個原因導致,主要原因和家長有關

  • 由 豌豆媽媽育兒 發表于 足球
  • 2021-08-14
簡介面對孩子尿褲子,很多父母說自己並不會責備孩子,但是卻會問:你為什麼不去廁所,有些問題是下意識就問出來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任何指責或者提問質問都會增加心理負擔,可能會延長肛欲期或肛欲修復期

4歲孩子尿頻繁是怎麼回事

孩子不會自主如廁,真的是紙尿褲穿得時間過長嗎?

作為一名一直堅持科學育兒的媽媽,這樣的言論我當然是不相信的。不過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孩子被把尿後的文章——《這種新型的把尿方式這在破壞孩子的排便系統,很多父母卻樂此不疲》,這篇文章的本意是告訴父母們,孩子進行如廁訓練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但是看了很多留言後驚訝的發現,大家的關注點都是:孩子之所以尿褲子,是因為紙尿褲穿得時間太久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我們身邊竟然還有這麼多的父母對紙尿褲存在誤解,他們認為孩子過了3歲還尿褲子,或者上了幼兒園還尿褲子肯定是紙尿褲穿得時間太長了。

過了3歲孩子還頻繁尿褲子,三個原因導致,主要原因和家長有關

只能說父母認知有限,但是這樣的“鍋”,紙尿褲可不背。

紙尿褲穿得時間長影響孩子自主如廁

雙生子實驗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需要遵守客觀的規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同卵雙生子爬樓梯。

兩個同卵的雙胞胎一個在46周大的時候開始訓練爬樓梯,每天都會練習爬樓10分鐘;另一個在53周大的時候,開始練習爬樓梯,同樣每天爬行10分鐘,兩個都練習到54周,也就是說練習早的孩子練習了8周,練習晚的孩子只練習了2周。

練習結束,哪個孩子爬樓梯的水平更高呢?很多人可能覺得肯定是練習時間長的,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兩個孩子爬同樣高度的樓梯,練習時間長的孩子用了20秒,只練習了2周的孩子卻用了10秒。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46周開始練習的寶寶身體並沒有做好準備,所以雖然花費了更長的時間結果卻不如人意,相反只練習了2周的孩子,開始練習的時候,身體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練習的效果會更好。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孩子自身能力的發展需要尊重身體發育的客觀規律。

很多父母並不瞭解,幼兒的排便系統需要經歷四個階段才能學會完全的掌握自主如廁。假設寶寶的膀胱是一個能夠裝水的杯子,尿道括約肌就是蓋子,寶寶的排便系統需要經歷四個階段。

嬰兒階段,括約肌沒有發育好,每次杯子(膀胱)裝滿水就會自己溢位;

括約肌開始起作用,當杯子(膀胱)滿了,括約肌受到刺激,把訊號傳遞給大腦,大腦會做出上廁所的指令。

孩子開始了對自己身體的探索,孩子會在嘗試憋尿,他是在探索自己膀胱的最大容量,所以很多孩子會再次出現尿褲子。也就是孩子進入了肛欲期,而很多父母開始把這種行為歸結為紙尿褲穿得時間過長。

孩子真正掌控了自己的身體,他知道膀胱尿量達到什麼時候,自己該去廁所,大腦會為孩子上衛生間預留出時間。

直到此時,孩子的括約肌才可以說完全發育成熟,而孩子括約肌的發展不會因為孩子經常穿紙尿褲都停滯。

過了3歲孩子還頻繁尿褲子,三個原因導致,主要原因和家長有關

因為紙尿褲文化在國外發展的更早,通常國外的孩子穿紙尿褲都會穿到3歲,為此,我還特意問了在美國長大的親戚。而很多遊樂場中也會規定,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穿紙尿褲入內,所以說穿不穿紙尿褲,孩子能夠完全學會自主如廁,都需要到3歲。

為什麼孩子過了3歲仍然會尿褲子

很多孩子過了3歲或者上幼兒園之後,反而開始頻繁的尿褲子,可能是這三種原因,和紙尿褲沒有任何關係。

人為因素干預了孩子括約肌的發展

幼兒在完全掌握自己上廁所之前,需要膀胱充盈不斷的去刺激括約肌,就好比孩子在練習走路,需要不斷的去練習才能掌握每一步的發力和腳伸出去的多少。但是如果膀胱在還沒有充盈之前,尿液不斷的被排掉,就會導致孩子對膀胱收放自如的掌握變弱,尿道括約肌的發育會滯後,最明顯的就是孩子一旦沒有人開始提醒,突然間就開始尿褲子,尤其是上幼兒園之後,老師並不會刻意的提醒孩子。

孩子進入了肛欲期

孩子排尿系統的成熟會經歷4個階段,在第二階段,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很多孩子可以說出自己想要去廁所,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會以為孩子已經完全掌握了自主如廁。這是因為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肛欲期,也就是孩子排尿系統的第三階段,一旦孩子進入到肛欲期,就會開始出現頻繁尿褲子,甚至是拉褲子,憋尿、憋大便的行為。

過了3歲孩子還頻繁尿褲子,三個原因導致,主要原因和家長有關

如果孩子之前已經可以自主如廁,突然出現上述情況,說明孩子正在經歷肛欲期,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孩子1-3歲,這和穿紙尿褲沒有任何關係。

孩子進入了肛欲修復期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胡萍說到:人類被耽誤的發展程序總會得到修復的機會,前一個發展階段構建的“基礎模型”如果存在缺憾,當下一個發展來臨時,會給這個有問題的“基礎模型”修復的機會。

也就是說孩子肛欲期的發展過程被破壞,肛欲期將會被延長,孩子的身體還會迎來一個修復的過程。如果在孩子的肛欲期,父母有出現過下列行為,孩子很有可能會再次進入肛欲期修復階段。

強行逼迫孩子去上廁所;

面對孩子尿褲子總是進行打罵;

面對孩子尿褲子總是會羞辱孩子,甚至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斷的質問孩子。

以上父母的行為都會影響孩子肛欲期延長,而且這種延長經常性的斷斷續續,一旦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身邊沒有了父母和家人的監督,肛欲期的修復可能會“變本加厲”,會在某段時間特別嚴重。

什麼樣的孩子排便系統最容易出現問題

很多父母都會留言說,自己家的孩子從小就被把尿,身體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還有人說我們自己就是被把尿長大的,不是一樣很健康?還有人說幼兒園就是定點提醒孩子進行排便的,難道幼兒園也做錯了?

並不是所有的被把尿的孩子都會有排便的問題,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胡萍提到是有排便問題的孩子都會有三個共同的特徵:

特徵一,被長期(長期)把尿或長期經常性提醒排便的孩子;

特徵二,被執著把尿的孩子,“執著”意味著成人幾乎控制這孩子的每一次大小便,時刻關注著孩子的大小便;

特徵三,被定時定點的進行把尿,並且要求孩子要按照大人的意思來進行解便。

並不是所有被定點提醒或者被把尿的孩子都會有排便問題,有的家長並不嚴厲,或者孩子自身找到了修復的契機,孩子很快就會完善自己的排便系統。

另外,很多父母只關注到了孩子的身體狀況,而且僅僅是目前的身體狀況,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裡發展甚至人格發展可能都會被影響,卻往往被忽視。

過了3歲孩子還頻繁尿褲子,三個原因導致,主要原因和家長有關

​如何避免孩子去尿褲子?

剖析真正的原因,我們才能知道孩子之所以尿褲子,和括約肌的發展滯後和肛欲期被破壞有關,所以想要避免孩子尿褲子,父母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影響孩子括約肌的發展,不要打擾孩子肛欲期的表現。

給父母的建議:

首先,1歲前的寶寶不要進行把尿。1歲前的寶寶把尿危害更大,今天很多父母都已經有了共識;

第二,1-3歲的寶寶不要定時定點、強制的去提醒孩子進行排便

把尿的特點是頻繁的、定時定點的、強制性的讓孩子去上廁所,很多父母說,我每次看孩子是否有尿意,或者我瞭解孩子的生活習慣,會觀察孩子的表情,每次預計時間差不多了去提醒孩子,這樣的行為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把尿,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提醒是在留意孩子自身發出的訊號來判定的,並沒有頻繁且強制的讓孩子去上廁所。

第三點,面對孩子尿褲子拉褲子請完全做到包容和接納。

面對孩子尿褲子,很多父母說自己並不會責備孩子,但是卻會問:你為什麼不去廁所,有些問題是下意識就問出來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任何指責或者提問質問都會增加心理負擔,可能會延長肛欲期或肛欲修復期。

想要做到完全接納孩子的行為,父母不要有以下行為。

不要批評、指責或者羞辱;

不要用提問來詢問孩子原因;

不要給孩子提建議,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不要打斷孩子憋尿或者憋大便的過程;

面對孩子頻繁的尿褲子,儘量忍耐住自己的情緒,平靜的幫助孩子換上乾淨的褲子,就當一切沒有發生,很多父母難以控制的是孩子頻繁尿褲子之後的情緒,但是父母情緒起伏越大,孩子可能會尿褲子的越厲害。

曾經在我女兒2歲多的時候,因為對肛欲期的不瞭解,加上面對孩子頻繁尿褲子,我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尿褲子經常發火,等到孩子3歲多的時候經歷了肛欲期修復,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我去看了更多的科普書籍。

今天依然有那麼多的父母還認為孩子尿褲子的根本原因是紙尿褲,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父母認識到孩子尿褲子的根本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