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平遙古城裡的靈壽名人靳廷鈺——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8)

  • 由 作家張梅英 發表于 足球
  • 2023-01-28
簡介另一篇文章是介紹崞縣古城的文章,說在明清兩朝,任過崞縣知縣的共208人,其中進入文廟名宦祠的僅24人,靳廷鈺以廉公自持、勤於職守、親課諸生、重視義學列入,更突顯出靳廷鈺的卓越貢獻

老年人容易困怎麼回事

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二十八)

平遙古城裡的靈壽名人靳廷鈺

文/崔金山 蒐集整理

靈壽毗鄰山西。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被譽為中國“儲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的山西平遙古城,想必不少靈壽人應該去過。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平遙古城內文廟的名宦祠中,就有一位被當地供奉的靈壽名人,他就是曾任平遙知縣的靈壽舉人靳廷鈺。

平遙古城裡的靈壽名人靳廷鈺——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8)

據靈壽縣誌,靳廷鈺,號謙谷,靈壽縣北譚莊村人,自幼聰明好學,十四歲就考中秀才,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考中舉人。父靳伯稟,清嘉慶初以舉人授天津訓導。

清道光十五年(1836),靳廷鈺被揀選到山西省任用,讓他籌辦粥廠賑饑,他在館中大書對聯一副勸戒眾人:“分廉剖俸,絲毫皆上憲捐攤,從上憲手內求財誰能恕汝;挈榼提瓢,顆粒盡乞兒性命,向乞兒口中討飯何以為人。”使那些貪利之徒看完後慌愧而收斂。奉命承審全省案件,秉公執法,明辨曲直,平反許多冤假錯案。

選任山西臨晉(現運城市臨猗縣臨晉鎮)知縣,以“僉訟廉明”聞名。轉任山西平遙知縣,該縣地處汾河東側,臨近四縣(平遙、清徐、文水、交城)累年互爭水利,聚訟鬥毆,歷任知縣束手無策。廷鈺詳察慎理,平公無倚,酌訂章程數款,四縣官民悅服。又轉任興縣知縣,境內有巨盜“白騾子”,佔據南山,聚夥行劫,殃及臨近數縣,官府不能制。廷鈺帶數人入其居所,智擒首惡,遣散餘眾,縣民得以安枕。

再轉任崞縣(今山西原平縣)知縣,該縣民風好告狀,他深入調查研究,慎重處理案件,嚴斥欺罔誣告,撫慰受害者,體恤貧苦人,不滿一年,全縣大治。縣內有一條山谷,座落著80多個村莊,因離縣城偏遠,奸吏常去勒索,欺凌百姓,並危言恐嚇,使其不敢入城告發。廷鈺發現後,嚴加考究,繩之以法,爾後遍歷各村莊安撫百姓,宣傳道義禮法,此方村民遂獲安居。境內通往寧武縣和朔州的兩條必由之路,怪石林立,崎嶇坎坷,行人莫不叫苦。廷鈺發動民眾,利用農閒季節,終將兩條道路修成坦途。一有空閒,他還親到書院為諸生講課。臨去職,自捐500兩銀子資助該縣辦學。

平遙古城裡的靈壽名人靳廷鈺——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8)

朔州地處晉北,地瘠高寒,百姓不善農事,每年的糧賦常常交不上來。廷鈺赴任知縣後,熱心教導農民,抓緊農時季節,選擇合宜品種,及時播種管理,當年就獲豐收。中丞梁萼涵閱兵到崞縣,崞縣民眾紛紛要求廷鈺回來;中丞到朔州,朔州民眾又群請廷鈺留任。中丞一見此情,大加讚賞。

調任陽曲知縣後,該縣西臨汾水,不僅農田積水難耕,而且道路泥濘難行,廷鈺發動民眾挖渠築堤,植樹護壩,使百姓如履坦途,且收灌溉之利。縣內東盤威等八個村,因初秋雹災,人心惶恐,他捐俸賑濟災民,八村百姓才捱過荒年。

升任保德知州(下轄河曲縣),地癖事簡,常到書院為諸生講授,終日不倦。再調任解州(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時領安邑、夏縣、平陸、芮城四縣)知州,人民較富庶,修復許多瀕臨廢棄的公共建築,還收購槐角,運往保德州,讓百姓大量種植。再轉任寧武知州,在任僅20天,因母親病逝而回家守喪。

咸豐二年(1852)補奉天新民廳同知(相當於副知府),該地多民族雜處,案積盈檔,數月而理。後又長期下去察驗水災,積勞成疾,恩准歸養,病死在家。

廷鈺歷任知州、縣長官十餘年,清謹自守,從不受饋贈;嚴於律己,從不與同事爭高低。不喜古玩,室內僅數軸天文地理圖。儉約好義,交遊皆直正之士。在原籍,孝友謙和,多行義舉。其父在世時,看到縣內諸生多數貧困,每赴省城、京城會考,苦於缺乏盤費,故曾立志捐錢二千緡資助,但因俸薄財匱,未能實現。父死,廷鈺繼其遺願,於咸豐元年(1851),約其兄廷銓等,拿出二千緡置為田產,以作永助之資,並訂出條款激勵上進:“凡我靈邑,士之北上,秋試人六千,獲雋者二十千;春試人十二千,中試者三十千。”全縣讀書上進之風復興。還為正定府在京師置會館,第一個捐出白銀200兩。

故此,陽曲、崞縣、保德等地,都把他稱作“靳青天”;原籍靈壽將他和他的父親同祀於鄉賢祠。

從《靈壽縣誌》看,靳廷鈺為官十六年以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山西省。非常慚愧,本人沒有去過平遙古城,也沒有去過崞州古城,更沒有看到這兩個古城關於靳廷鈺的記載。但在網上卻看到了在介紹兩個古城時涉及靳廷鈺的文章。一篇是介紹平遙古城文廟的文章,說在文廟的泮池兩旁有東西廡房,東廡房為“名宦祠”(見下圖),裡面供奉著從漢代到清代在平遙做過官的13位功德政績卓著者,其中清代275年間的縣官僅供靳廷鈺1人,足以說明其功德顯赫。同時記載,平遙的古陶書院,道光十九年(1839)續修擴建,知縣靳廷鈺率先捐俸白銀300兩。

平遙古城裡的靈壽名人靳廷鈺——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8)

另一篇文章是介紹崞縣古城的文章,說在明清兩朝,任過崞縣知縣的共208人,其中進入文廟名宦祠的僅24人,靳廷鈺以廉公自持、勤於職守、親課諸生、重視義學列入,更突顯出靳廷鈺的卓越貢獻。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個“福”字,在古時候就不單單是生活富足,同時還包括文化進步、民風淳樸、生產便利和社會和諧。靳廷鈺留給後世的,除《謙谷遺書》外,還有一些公共遺產,解放後出版的《晉水流域水利祭祀系統個案研究》《近代晉中商人新式教育研究》中,都對靳廷鈺為山西水利和教育事業所做貢獻進行了記載。這樣的縣官,靈壽歷史上又有幾人?

平遙古城裡的靈壽名人靳廷鈺——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