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 由 一更歷史 發表于 足球
  • 2023-01-26
簡介越南的春節習俗和新加坡、馬來西亞有所不同,越南不完全是受到下南洋的華人影響,主要還是與當地獨有的農耕文化息息相關

共有幾個國家

這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成立都絕非偶然,經過不斷的融合和分裂,最終都會形成其獨有的文化底蘊。

只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和動亂的發生,不同的國家之間難免會產生交匯,也會發生文化交融的現象。

拿春節來說,其實除了中國,還有幾個國家因為歷史的原因也有過春節的習慣。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新加坡

的春節,基本和中國某些地區的習俗大同小異。年關將近,此時新加坡人也會置辦年貨。唐人街與中國過新年的場景一樣,紅色席捲大街小巷。

不僅會安排舞龍舞獅在這天討個彩頭,還會準備貢品前往媽祖廟祭拜,以祈求來年順順利利,這些都是當時下南洋的華人追根溯源的傳統節日。

在過年的好彩頭上,新加坡和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的傳統頗為相似。譬如:

雙橘拜年

意為好事成雙。過年訪友,新加坡人必帶的禮品之一便是橘子。

新加坡人和中國人一樣,以雙數為吉利數。走時主人家還會回饋給客人兩隻橘子,以此來互沾福氣。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還有:

七彩魚生

。新加坡人會在過年的飯桌上準備一盤魚生,尤其是做生意的商人更為講究這一點。

這是因為撈“魚生”代表來年的風生水起,而且這盤魚生必定會被裝飾成七彩繽紛,高高堆起。

堆得越高,寓意來年的生意賺得越多,甚至在吃時都有對應的吉利話。吃魚生便是年年有餘,吃胡蘿蔔絲便是鴻運當頭,高高撈起之餘更顯過年之喜氣洋洋。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此外,過年更是少不了“

發紅包

”,新加坡人也不例外。在新加坡,過年的紅包一般都不大,都是小面額的,就為了圖個喜慶,並且還要求包入的必須是新的紙幣。

但也有忌諱一說,比如未婚男女一般不參與此類活動,因為會影響“婚運”。除此之外,還會在門口掛上五根蒜,穿旗袍,準備紅糖年糕等。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除了新加坡有過春節的習慣,同為地處東南亞的

馬來西亞,

也與之相差無二。

與新加坡百分之七十皆是華人的比例不同,儘管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但在過新年時,馬來西亞的“年味”一樣也不比新加坡少。

為了保護當地的文化,馬來西亞將春節也列為國家性的節日。在時代的更迭中,馬來西亞衍變出獨屬於自己的傳統節日。

同處亞熱帶地區下,當地的華人根據習俗很快就發現馬來西亞的節氣和中國頗為相似。為了緬懷家鄉,還創造出了“二十四節令鼓”。

時至今日,

二十四節令鼓

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之一,也成為馬來西亞和中國的聯絡之一。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在大年夜這一天,馬來西亞人會和中國人一樣,團聚一堂,在一起

吃年夜飯

,甚至還會掛起燈籠,迎接喜慶。

還沒過年,大街小巷已然紅彤彤的一片。走親訪友也會帶上雙數的橘子,這個和新加坡很像。因為“橘”與“吉”同音,有著大吉大利的含義。

過年必買的水果除了橘子這類,還有

“鳳梨”

。這是因為當時下南洋的多為福建、廣東一帶,同根同源之下,難免會保留一些相似的習俗。

鳳梨在閩南一帶用俚語講便是“旺來”,從諧音上出發,寓意極好。

除此之外,還會請來舞獅採青,迎接財神爺。吃年餅,唱賀歲歌,大年初九拜天公一樣都不少。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說完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就來說說

越南

。因為獨有的地理環境和農耕文化,使得越南和中國一樣使用農曆,

因此春節和我國是同一天。

越南的春節習俗和新加坡、馬來西亞有所不同,越南不完全是受到下南洋的華人影響,主要還是與當地獨有的農耕文化息息相關。

越南人和我們一樣,在對待春節上,從很早之前便開始籌備。越南的春節也講究春聯、爆竹此類常見的過年習俗。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此外,還有鮮花和年粽顯得尤為突出。越南的年粽和中國有稜有角的不同,這裡的

年粽

為方形,用芭蕉葉包裹著糯米,再輔之其他料。

較為常見的是豬肉和豆沙餡,因為豬肉和豆沙餡象徵著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其次,越南不同地區的過年習俗亦有不同,在越南的南部講究以黃梅鮮花為主,並且年夜飯必有長條粽、麒麟雞這兩道菜。

北部在鮮花上要求的是日新桃花,東草雞等菜,而且水果中以大黃香蕉供奉為主。中部則講究以清仙紙花為主,此外多為宮廷菜品。不同地區的風俗,映射出不同的過年味。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因為地處東南亞,其文化上難免與中國相似。之所以有著這般的“緣分”,與當初的下南洋脫不開干係。

東南亞被譽為是華人的“第二大故鄉”,當中國陷入“沉睡”,在戰火的洗禮下,為了尋求一個溫飽之所,無數的中國人逃往南洋,開闢一個新的家園。

他們將文化連同習俗帶到東南亞,在那裡延續和生存,當遊子思鄉,傳統節日和習俗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春節,作為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成為一種象徵,象徵著他們的“根”。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加上當時,前往“南洋”的移民多為福建、海南、廣東一帶的百姓,必不可少的中華文化隨著移民一同融入東南亞,對這片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造成了深遠影響。

新加坡至今留下的拜媽祖傳統、馬來西亞的拜天公、越南的一些傳統節日都有閩南文化蹤影。

在東南亞,偶爾還會聽到幾句“鄉音”,在同樣黃色的面孔中依稀可以找尋祖輩的痕跡,縱使身處他鄉,在鞭炮聲中也有屬於自家的喜樂。

當地的華僑仍舊保持著舊時的傳統,正是因為他們的“鄉土”情節,使得這些地區的“年味”更為相似。

除了中國,這幾個國家也過春節,其中有一個和我們還是同一天

春節也不再侷限於中國,它成為了一個團聚海外遊子的媒介,在這片中國紅中尋找同樣的面孔,共同過一個新年。

正是海外華僑當初的下南洋,讓中國的傳統節日走上世界的舞臺,春節不再拘泥於一方天地,也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或許許多年以後,不單單這數個國家在歡度春節,更多的國家也開始被這喜慶的節日帶動,共同慶賀這一天的到來。

參考文獻:

[1] 謝文海。 越南民族過年的習俗[J]。 文教資料, 2006(11):2。

[2] 吳瀛。 在新加坡過年[J]。 三月三(漢文版), 2019(1):3。

[3] 口言。 海外華人怎樣過年[J]。 華夏星火, 2001, 01:55-55。

[4] 呂小琴。 下南洋的閩粵人[J]。 海洋世界, 2008(7):8。

[5] 陳致烽, 楊帆。 依託影視劇精品傳播福建區域文化形象——由《下南洋》說起[J]。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14(4):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