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 由 重慶阿修羅超純水機 發表于 籃球
  • 2023-01-16
簡介接下來家家戶戶要蒸糰子、蒸饅頭,做年糕,民間認為糰子表示團團圓圓,常州人家把大團子做成元寶、壽桃、扁擔等形狀,考究的人家還要做堆花團子和土龍,土龍是要放在米缸裡的,待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那天,常州民間習俗要吃“土龍篤面”時,就把這土龍放

切碎的碎怎麼寫

上海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連雲港

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

實驗室汙廢水處理裝置醫院製劑室檢驗科水處理裝置疾控環監藥質檢高校大學科研檢測實驗超純水機系統機器

18696661297微信同號,www。axln。net公司網址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江蘇淮安宿遷徐州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南通揚州泰州鹽城超純水機

附錄:

江蘇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蘇州人除夕有“掘元寶”的習俗。武進人年初一早晨,要“拜神影子”。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的習俗。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不同地區風俗各不相同。

特色文化元素江蘇的剪紙是擁有世界級別的工藝的,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標記。還有崑曲和雲錦的製作等,都包含了前人的心血和精華。3、民間文藝江蘇民間比較有特點的文藝是崑山的崑曲、揚州的揚劇、蘇州的評彈、南京的白局、無錫的錫劇。

江蘇的特色的風俗有哪些

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聽鐘聲活動自1979年開辦以來,已成功地舉辦了二十四屆,是我國開辦最早、規模最大的旅遊節慶活動。中國傳統的除夕年夜飯揭開聽鐘聲活動的序幕,席間參插文藝表演、幸運抽獎等活動為遊客助興。聽鍾活動隨著遊客到達楓橋景區而進入高潮,寒山寺弄和楓橋大街展示龍燈、舞獅、高蹺、蕩湖船、乘轎等傳統民俗活動;寺內眾僧侶在香菸繚繞中做一年中最後一次功課;零點前夕,遊人們聆聽由寒山寺主持敲響的108響鐘聲。鐘聲悠盪除舊歲煩惱,虔誠吉祥;炮竹劈啪慶新年來到,歡快熱鬧。辭舊迎新、祈禱祝福。

時間:每年12月31日晚

地點:蘇州寒山寺

2、金陵燈會

始於六朝,盛於明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鬧花燈,以示與民同樂,共慶昇平;自此數百年來,相沿成俗,至今不衰。燈會期間200多個品種、數十萬盞各具特色造型各異的花燈雲集於此,流光溢彩,匯成燈的海洋。尤以市民自扎花燈,千姿百態,極具特色。遊人徜徉其間,宛如置身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時間:每年正月初一至月底

地點:南京夫子廟廣場、大成殿

3、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

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的梅花山為最佳。南京國際梅花節節慶期間,南京將以“梅”為主題,以花為媒,以“梅”會友,舉辦各種文化旅遊、商貿及經貿洽談活動。

時間:每年2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至3月18日

地點:南京鐘山風景區梅花山

4、雲龍山廟會民俗遊

雲龍山廟會始於清代康熙年間,是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內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每逢廟會期間,數萬人潮湧而至,景象熱鬧非凡。各類製作精巧、造型生動的民間手工藝品是廟會的主角,剪紙、麵人、木玩、泥玩、布藝等小玩意兒隨處可見,讓人愛不釋手。

時間:每年3月28日-4月3日地點:徐州雲龍山

內容:逛廟會;看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品地方風味小吃;民間手工藝品展銷。

5、溱潼會船節

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位於江蘇省裡下河地區。這裡河網交織,水面開闊。每逢清明時節,四鄉八鎮數百條會船雲集溱湖,上萬船民來此聚會,舉辦富有民俗特色的會船節,觀眾遊客超過十萬人,其恢宏壯觀的場面、驚心動魄的競賽、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被海內外人士盛讚為“天下會船數溱潼”。中國溱潼會船節,淵遠流長,據史書記載,該活動始於南宋年間,是為紀念在這裡抗金陣亡的民族英雄而舉辦的。

時間:每年清明次日

地點: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6、盱眙龍蝦節

盱眙十三香龍蝦是淮安市盱眙縣近年來新創的名菜,原料是價廉物美的螯蝦,由十多味中藥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澤鮮豔,口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盱眙縣人民政府和南京《揚子晚報》自2000年起聯合舉辦“中國(盱眙)龍蝦節”,採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大力推廣十三香品牌龍蝦,充分展現“龍蝦大餐、文化美餐、旅遊套餐”的最佳組合,從而帶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時間:每年6月下旬

地點:主會場設在盱眙縣城

溱潼會船節介紹

清明節(溱潼會船),江蘇省姜堰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溱潼會船民俗活動又稱“水上清明節”,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每年的清明時節,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及周邊兩百多個村莊家家戶戶都要祭奠自己的祖先。清明第二天,各家撐船划槳前往亂墳地祭祀無名陣亡將士,而後千餘隻供船、龍船、篙船、划船、拐婦船匯聚溱湖,共同參加表演、競技活動,參與者和聞風而來的觀眾多達十萬人。活動由多個環節組成,其程式依次為選船、試水、鋪船、祭祀、赴會、賽船、水上文藝表演、送頭篙、酒會、唱夜戲等。

活動

賽船

清明節前10天,有會船的村子就由會頭在村裡樹起旗幟。他是本村的行政負責人,會船的安全由他負責。被選中的船主很樂意。經過試水、鋪船、赴會等程式,進入最振奮人心的賽船階段。兩船對齊後,開始揚鑼,“堂!堂!”兩聲,發出競賽的號令,接著水手們齊喊:“下!下!”聲音響亮,篙手兩臂張開,兩手揮動竹篙,筆直地兩上兩下,竹篙與船幫相碰發出“篤——篤”撞擊聲,揚篙如長矛列陣,下篙如巨蟒入水。有節奏的鑼聲越來越緊,船立即從水面上騰起,猶如離弦的箭飛馳而去。兩船比賽,終有勝負,在進行中如有勝者,“堂堂堂”一陣亂鑼,就表示停篙。不斷的比,反覆的賽,把會船競賽推向高潮。當賽船結束,會船節活動臨近尾聲時,歡鬧的演戲、酒會、送頭篙三部曲又凸現高潮。

演戲

按慣例,賽船前,各大村莊的頭面人物,早就張羅著在露天搭臺唱戲謝神的事了。揚劇、淮劇、京劇、雜技……各莊花錢請戲班子,在賽船結束的當晚開演。也有不請戲班子的,則由本莊的文娛愛好者組織起來載歌載舞,或請電影隊放電影的。一個莊子,這天晚上要是沒有演出活動,莊上人就會覺得不痛快,不盡興。酒會賽船結束的當晚,篙手們毫無例外地要舉行一場熱烈的酒會。

送頭篙

習俗以送頭篙預祝人家生兒子。這對於個別久婚不孕夫婦或新婚夫婦頗有有活力,誰能夠得到高手們的青睞,成為頭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會上,頭篙的得主一選定,馬上就會有熱心人向這一家通報喜訊。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準備,全家上下,滿懷喜悅的心情,恭候篙手們的光臨。頭篙一進門,燈燭輝煌,鞭炮齊鳴,主人向篙手們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謝。送篙者滿口都是“祝願早生貴子”的話。得主不斷許諾:“到時候一定請各位吃喜酒。”要是頭篙的得主這一年碰巧真生了“貴子”,那可就熱鬧了。首先要為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還自動置辦酒菜,宴請全體高手。可以想見,一條會船有一根頭篙,一個莊上,多少會船,多少頭篙,牽動著多少處歡樂的人群。溱潼一帶,村村社社的鄉親們,年復一年,就是以這樣那樣的健康的風俗導演出一幕幕尋求歡樂的戲,使歡樂的氣氛籠罩著水鄉。

4、雲龍山廟會民俗遊

雲龍山廟會始於清代康熙年間,是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內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每逢廟會期間,數萬人潮湧而至,景象熱鬧非凡。各類製作精巧、造型生動的民間手工藝品是廟會的主角,剪紙、麵人、木玩、泥玩、布藝等小玩意兒隨處可見,讓人愛不釋手。

時間:每年3月28日-4月3日地點:徐州雲龍山

內容:逛廟會;看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品地方風味小吃;民間手工藝品展銷。

5、溱潼會船節

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位於江蘇省裡下河地區。這裡河網交織,水面開闊。每逢清明時節,四鄉八鎮數百條會船雲集溱湖,上萬船民來此聚會,舉辦富有民俗特色的會船節,觀眾遊客超過十萬人,其恢宏壯觀的場面、驚心動魄的競賽、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被海內外人士盛讚為“天下會船數溱潼”。中國溱潼會船節,淵遠流長,據史書記載,該活動始於南宋年間,是為紀念在這裡抗金陣亡的民族英雄而舉辦的。

時間:每年清明次日

地點: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6、盱眙龍蝦節

盱眙十三香龍蝦是淮安市盱眙縣近年來新創的名菜,原料是價廉物美的螯蝦,由十多味中藥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澤鮮豔,口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盱眙縣人民政府和南京《揚子晚報》自2000年起聯合舉辦“中國(盱眙)龍蝦節”,採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大力推廣十三香品牌龍蝦,充分展現“龍蝦大餐、文化美餐、旅遊套餐”的最佳組合,從而帶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時間:每年6月下旬

地點:主會場設在盱眙縣城

1、撣塵

淮安人過年有個習慣,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過春節”,年前必定徹底打掃衛生,過去稱之為“撣塵”。

2、祭灶神

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

3、備年貨

進入臘月,賢惠的媽媽們要開始購置起年貨了,糖果、瓜子、開心果、各種堅果、包裝零食應有盡有。最重要的就是糕,與高諧音。過年吃大糕,寓意著來年事業、學業步步高,討個好彩頭。吃了臘八粥,進了臘月門,老淮安人就開始為新年做準備了。大糕,早早就會被買回家。“但不能吃,連大年三十晚上都不能吃。尤其是不讓小孩子動。”大人們把大糕收藏好,等到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洗漱完畢,“奶奶、媽媽開啟大糕,一家人一人幾片糕,吃得很香。這叫開口糕!”有人上門拜年了,進門就要吃糕;走親訪友,大糕也是必備的禮品。

4、添新衣

過新年,穿新衣。這是過春節衍生下來的傳統,全身上下都是新的,也有一種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5、貼春聯

春節期間,每家每戶有貼春聯、貼年畫的習慣。不同的年畫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在淮安人的習俗中,貼春聯大有講究。“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吃飯前貼。

6、除夕守歲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寓意為除舊迎新。淮安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將豆腐、年糕放在鍋裡和碗裡,這叫壓鍋(碗),大年初一一早開啟鍋(碗),就看到了豆腐,這叫頭福,年糕則寓意節節高。

正月初一,鎮江人習慣早餐時吃紅棗茶和煮湯圓,即取“早發”“元通”的意思。湯圓一般是用糯米粉搓制而成,餡心有脂油白糖、棗泥、豆沙、菜肉,等等。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飯,取“隔年陳”之意。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些果品,同時討些吉祥口彩,如糖果寓意“甜甜蜜蜜”,橘子為“走局”,紅棗為“早生貴子”,花生為“長生果”等。

從除夕夜開始,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永珍更新新年始。鞭炮,又有“高升”的意思。這兩年,人們對煙花爆竹是否該禁放,一直爭議不休。不過作為傳統的民俗,煙花爆竹早已和年的意蘊密不可分,能夠點染出濃濃年味。不過,燃放煙花爆竹,安全是不能忽視的。在小時候,我記得有一種叫“九條龍”的煙花,點燃後直躥上天空,四處亂飛,很是危險。

此外,很多人家還會請人寫或是買上一副春聯,貼在大門上。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在農耕社會期間。每到臘八這天,人們都要用收穫的糧食和五穀雜糧加上蔬菜煮成一鍋粥,表示喜慶豐收之意,同時也寄託了對來年五穀豐登的願望。正巧臘八這天又是佛主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寺廟在這天煮粥敬佛,並對外施捨。於是中國民間的臘八與佛教的臘八相融和,形成臘八節,留下了吃“臘八粥”的習俗。宋代已有臘八粥的記載,明代,臘八粥成為皇帝賞給朝中大臣的節令佳餚。清代臘八粥在民間已極為流行,連皇宮裡的皇帝皇后大臣在這天也吃臘八粥。臘八這天常州的寺廟也煮臘八粥,對外施捨。

根據常州地區的習慣,臘八粥也稱可為鹹粥。臘八粥中除了放粳米、糯米、青菜外,根據各人的口味與喜愛,還可放入適量的赤豆或黃豆、茴芽豆、花生米、白果、油豆腐、百頁絲、凍豆腐、芋頭等等,再加上幾根肉骨頭或小排骨一齊熬煮,粥的味道當然就更鮮美。農曆臘月已進入農閒時節,農民辛辛苦苦的忙碌了一年,田裡的農作物已收穫到家,帶著豐收的喜悅,家家戶戶開始忙著置辦年貨,準備過年了。此時,農村人家開始釀造杜酒,也叫米酒,臘月裡釀的酒稱為臘酒,臘酒可以儲存較長的時間。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人們稱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常州人稱為“灶家菩薩”。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人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以前灶頭上貼一副對聯:“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傳說臘月廿四是“灶家菩薩”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的日子,這天每家每戶都要忙著在灶頭上供神像,點香燭,擺素食以及用糯米粉加紅糖製作的又甜又糯的“送灶糰子”,把灶家菩薩的神像放進紙紮的轎子(常州稱為灶家轎)燒化,送灶家菩薩“上天宣好事”。這天常州人的晚餐就是用百葉絲、豆腐乾絲、油生腐絲、豆齋餅加青菜煮的“鹹糊粥”以及糯米粉做的“送灶糰子”。

為什麼灶家菩薩上天要供甜的糯米糰子呢?老百姓認為給灶家菩薩吃甜糯的糰子,把灶家菩薩的嘴給粘住了,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間的壞話了,當然這畢竟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傳說罷了。到了年三十晚上,還要擺設供品,再把“灶家菩薩”接回來。不過,現在的家庭已經沒有了以前燒柴草的大灶頭,絕大多數都使用了液化氣,“灶家菩薩”失去了登身之處,送灶的民間習俗也就慢慢地消失了。送過灶家菩薩上天以後,就要開始“撣簷塵”,撣簷塵在民間就表示把一些晦氣撣除掉,實際上就是把家裡上上下下里裡外外的打掃一番,乾乾淨淨的準備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接下來家家戶戶要蒸糰子、蒸饅頭,做年糕,民間認為糰子表示團團圓圓,常州人家把大團子做成元寶、壽桃、扁擔等形狀,考究的人家還要做堆花團子和土龍,土龍是要放在米缸裡的,待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那天,常州民間習俗要吃“土龍篤面”時,就把這土龍放進面鍋里加上青菜等一起煮著吃。

還要做各種甜鹹不同餡芯的小糰子和饅頭,小糰子餡芯一般有豆沙、芝麻、甜油酥、鹹油酥、青菜、蘿蔔絲和肉餡。饅頭常用的餡芯不外乎就是豆沙、青菜、蘿蔔絲和肉餡等,剛剛蒸出籠熱氣騰騰的饅頭要說“發”,還要說“發則大到則”!預示來年這家人家“大發”、“發財”,常州人說的年糕其實就是長條形的“大團子”,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印花糕或鬆糕,常州話糕的諧音就是高,象徵來年生活和事業步步高、節節高。紅色在中國表示喜慶吉利,故而在常州人制作的糰子、饅頭和糕的上面都要點上紅色的印記以示喜慶吉利。

以前常州人家還有自己製作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炒長生果、炒瓜子等的習慣,作為過年時招待上門的客人和過年時吃的糖果零食。這些天,家家戶戶忙忙碌碌的置辦年貨,準備過年豐富的菜餚,要在大年三十,做中國人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年夜飯。

過年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習俗活動,那就是:祭祖。

古代,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就是在我們常州地區祭祖的形式也有些差異,這兒僅是講講大體的情況。大年三十(或年前)的晚上祭祖開始,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家中正廳,點上香燭,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還要燒化白錢紙、冥幣、紙作的元寶和銀錠供祖先在陰間使用,以此種方式來今年悼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祭祖常州人俗稱“炯仰”(音),以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祭祖的供品比較豐富,如糕團、果品、三牲(豬頭、鯉魚、公雞)、素菜和酒。如果簡單一點的只要有紅煨肉、魚(整條的)、豆製品、青菜、也就可以了,另外常州人家“炯仰”(音)時豆齋餅和用豆芽菜燒的“家祭頭”是少不了的。在農村,大年夜時還要用石灰在自家門前的場上畫上米囤、畫瓶、畫魚、刀戟弓箭,以祈求來年白米滿囤、富足有餘、禳災保平安。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吃年夜飯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一次家庭宴會。別的飯可以不吃,但年夜飯是一定要吃的,除夕這一天,人們從一大早開始便忙碌起來,家家戶戶忙著烹調各種菜餚,廚房裡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大街小巷傳出噼噼啪啪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哩啪啦”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過年的氣氛十分濃厚。舊時的商店平時是不關門休息的,只有到了年三十結帳以後,才關門停止營業,過去的商店年頭上都放假休息。一年到頭也只有到了過年商店才能休息幾天。除夕之夜,一家人歡歡喜喜、團團圓圓圍坐一桌,品嚐美酒佳餚。這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此時,不管路途有多遠,人們都希望能夠回到自己家中,全家團圓,歡歡喜喜的吃上這一頓團圓的年夜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豐盛的佳餚,更是享受那份閤家團聚的快樂的氣氛,

按民間的傳統習俗,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桌上有冷盆、熱炒、大菜、點心等等,但一般少不了魚。“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但切忌一次吃光,表示“富貴有餘(魚)”。還有菜頭,祝願有好彩頭,炒青菜是家家必備的盤中餐,表示“親親熱熱”,而且頭一口必定要先吃青菜,表示“青青有頭”,“有青頭”在常州話裡就是“有禮貌,知書達理,”的意思,家家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同“如意”,可寄語“如意吉祥”;常州人過年燒的豆芽菜要放豆腐乾絲、百葉絲、油生腐絲,筍乾絲、以及切碎的雪裡蕻醃菜,俗稱“家祭頭”,這是常州人過年的一道傳統素菜。還有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人,也多少喝一點酒,以示慶祝自己和家人進入新年,慶賀每個人又增壽一歲。各地不同的過年風俗習慣,都反映出中華民族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這兒要說明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過年的習俗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如今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年夜飯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的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除夕是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除夕夜除了要祭祖、吃年夜飯、還要守歲、貼春聯、放炮仗,此外,小孩子們早就把元宵家生磬磬匡匡熱熱鬧鬧的敲打起來,更增加了過年熱鬧個氣氛。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災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欽此。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常州地區俗稱炮仗,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明了用火藥製成的鞭炮。每當過年守歲到12點鐘,也就是來年第一天的零時,新舊年的交替之際,此時,家家戶戶辭舊迎新的爆竹登時響起,不絕於耳。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舊時按照老的風俗年初一是不能掃地的,否則會把財氣掃掉,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按照舊的風俗習慣,年頭上是不作興燒飯的,要吃現成飯,好在,過年時所製作的年菜十分豐富,幾天也吃不完,年初一早上吃預先準備好的糖園或糰子或糖糕,表示新年團團園園、甜甜蜜蜜。年初一這天男女老少穿戴一新,街頭巷尾有敲鑼打鼓,調龍燈、舞獅子、跳財神等等活動,年初二開始外出拜年,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過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請安,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如今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走訪親戚,拜訪朋友,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人們見面時滿面笑容地抱拳說“恭喜恭喜”、“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等等的祝賀詞。當然出門拜年做客,不能空手,要拎上一點禮物。以前主人年初一待客吃“元寶茶”,(就是橄欖茶),或是甜甜蜜蜜的紅棗蓮子茶,臺上放著桂圓、長生果、紅棗、柿餅、大慄、桔子、糖果、瓜子、糕點等等招待客人,意味著“大吉大利”。拜年是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民間俗稱:拜年拜到正月半。以前的人們,平時都要為著生計而忙碌著,沒有空閒時間相互來往,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有了比較寬餘的時間,親戚朋友藉著過年的時機相聚。

按舊時民俗,年初一的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時候,為了不驚擾老鼠,初一晚上人們很早就上床睡覺,俗話說你干擾老鼠一天,它干擾你一年。其實是人們為了過年,已經忙忙碌碌了很多天,非常辛苦,大年夜又為了守歲,幾乎一夜沒有睡覺,年初一這天也該早一點睡覺休息休息了。

常州人認為,正月初五是路頭菩薩(財神菩薩)的生日,這天一早就炮仗聲不斷,舊時,各家各戶特別是商店都要設祭“燒路頭”,也就是“接財神”,接財神要早,俗稱“搶路頭”,要拿財神菩薩早點搶家來,以求財神菩薩保佑。接回財神,在新的一年中,商店也就開始營業了。

在溧陽西郊農村流行著一個鄉風,那就是在新麥逸香登場,蘆葉油綠、搖曳的夏季,孃家人得給早一年嫁到夫家的女兒去送夏。所謂“送夏”,也就是置辦一些寓意“吉祥、如意”的食品和夏季用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