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 由 小播講哲學 發表于 足球
  • 2023-01-16
簡介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如下:首先,阿德勒的思想以“自卑感”和“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強調社會意識的重要性,也就是強調社會關係對個體自我的塑造,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所決定的,人天生是社會性動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交往和依賴,以及

阿德勒如何克服自卑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開始分享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在分享這本書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了一些,阿德勒這個人,在心理學領域,有三位大師,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榮格,另外一位就是阿德勒,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關於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思想的差異,總的來說,弗洛伊德的思想強調性驅動力、潛意識,注重非理性的一面。阿德勒更強調社會對個體的影響,而弗洛伊德更強調獨立的個體。阿德勒強調個體意識和社會因素的作用,關注理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後期,他將人的所有活動都簡化為“性本能”,而且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而與弗洛伊德近乎宿命論的假說相比,阿德勒強調人是可以透過主觀努力改造人格的。聽起來,後者顯然更加樂觀和激勵人心,也有人戲稱,阿德勒是“心靈雞湯界的鼻祖”。

阿德勒有很多著作,其實《自卑與超越》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或者看過,另外還有《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以及今天要分享的這本《理解生命》等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如下:

首先,阿德勒的思想以“自卑感”和“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強調社會意識的重要性,也就是強調社會關係對個體自我的塑造,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所決定的,人天生是社會性動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交往和依賴,以及合作。

第二,阿德勒強調每個人的人格是一個整體,都是由各種動機、特質、興趣、價值所構成的有機的統一的整體,它們相互影響,彼此塑造。而弗洛伊德則認為,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三個部分各有不同,各司其職。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第三,阿德勒的心理學繼承了叔本華的“意志論”和尼采的“超人哲學”,他認為,人是一個有意識的存在物,人的大部分行為是意識的行為,而不像弗洛伊德所認為的,人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受無意識或在潛意識的影響和支配。

第四,阿德勒強調未來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他認為,人既然是有意識地、就能意識到未來的種種條件,制定某種計劃.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阿德勒也承認過去的經驗對人的行為有影響,但他認為不是決定性的,這同弗格伊德顯然是對立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幾乎所有行為都源自性本能。

第五,個體心理學認為性只是人類行為的動力因素之一。阿德勒並不完全否認性的作用.但他認為性的作用在決定人的行為方面只扮演一個極不重要的角色。他認為,真正對人的行為起作用的還是人的社會需要。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阿德勒生命中的主要事件:

1870 出生於維也納郊區,是猶太父母的第二個兒子

1898 發表《定製貿易的健康手冊》

1902 遇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04 成為新教徒

1910 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1911 成為奧地利公民;同年從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辭職

1923 在牛津國際心理學代表大會上講話

1924 成為維也納教育學院講師;同年在美國遊歷演講

1929 成為一家治療神經機能症診所的醫學專家;同年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

1930 接受“維也納市民”稱號

1932 開始在美國長島醫學院執教

1934 搬到美國

1937 5月28日在赴蘇格蘭阿伯丁做演講途中因心臟病突發病逝

簡單介紹了阿德勒大概情況,讓我們回到這本書《理解生命》,這本書是阿德勒離世前10年,在1927年以英文出版的,這本書的篇幅雖然不長,但是基本涵蓋了個體心理學的主要原理,是一本瞭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全貌,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首先,我們來聊聊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自卑。

阿德勒說,自卑感和獲取優越感的努力是所有人的共性。人類的自卑感是來自於生物性,或者說是一種生物本能。人會生老病死,每個人對死亡都有恐懼,而正是這種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讓我們面對大自然產生了天然的自卑感。但在阿德勒這裡,自卑並非是消極的,過度的自卑才是消極的,而合理的自卑是積極的。

就像哲學家尼采說的: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必將使我們更強大。人都有從自卑感走向優越的傾向,比如我們為了避免生老病死,我們積極提高醫療水平,我們積極改善了生活環境等,這些都是自卑感帶來的積極作用,其實我們的一生都在和自卑感做鬥爭。

自卑感有哪些表現形式,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自卑感,超越自卑,走向更加健康和卓越的人生呢?我們下一篇文章繼續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