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 由 跳跳糖說情感 發表于 足球
  • 2021-10-12
簡介2、派的“超我”--人性的良知和光輝海難發生後,小船上只剩下派和猛虎,當猛虎多次與派展開對峙、與派爭奪事物和生存空間時,派的潛意識裡是恐懼和後退的,本我中的求生本能告訴他,只有遠離猛虎,甚至除掉它,他才能得以生存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有哪幾方面組成

“當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勝而是用來相處的!你就會明白有些東西雖然並不合理,但你必須相信,那些東西並不牢固,你必須依靠!”

根據湯·馬特爾同名小說改編、由華裔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於2012年底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全球巨大反響,在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同時,還摘得2013年奧斯卡金獎的熱門提名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派”隨家人乘船搬遷加拿大,在海上不幸遇船難,派失去了親人和父親經營的動物園中大多數動物,最後與一隻老虎相依為命在大海上度過227天,最終獲救的故事。

電影首次使用完美的3D效果、絢麗的視覺奇觀為觀眾獻上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影片更為成功的是透過講述一個深刻的故事掀起了全球對其主題的探究。

本文將透過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個構成,來剖析影片主人公派內心世界的構建和變化。

一、弗洛基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超我、自我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三部分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它是生物本性裡衝動與慾望的表現,它是人性之初就具有的心理意識,是被壓抑在人理性外表下非理性的、無意識的本能與慾望,如:吃、睡、性等,它是人格結構的最底層部分,也是生存的必備。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從自我中分化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人在兒童時代對父母道德行為的認同,對社會典範的效仿,是接受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社會理想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自我”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接觸發展起來的,由本我而來的各種需求,如不能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足,他就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到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它是為了平衡脫離現實的本我、嚴格要求的超我、與現實的外部世界四者之間的聯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弗洛伊德認為這三者互相聯絡,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各行其責,分別代表著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樂原則行事,是“原始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會性,是“道德的人”;自我尋求在環境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讓本能衝動能夠得到滿足,是人格的執行者,按現實原則行事,是“現實的人”。

二、用人格結構理論解讀派的心理自我救贖

作為華裔導演的代表人物,李安透過講述少年派和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經歷,展現了主人公派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交替,相互鬥爭和糾結,以及這三層人格結構的逐步昇華。

這是一部蘊涵東西方哲理的作品,同時透過電影主題引導我們如何在人生困惑時,突破本我,將自我引向超我,進行心理的自我救贖,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1、派的“本我”--生存的原動力

弗洛伊德說,人是帶著道德面具的動物。

派的“本我”在影片中有多處體現,年少的派受母親影響喜歡三種不同的宗教,但也都只是停留來自“本我”的在好奇心,但只相信科學的父親告訴他:“什麼都相信等於什麼都不信”。

幼年的他在“本我”的好奇心驅使下,試圖親手將肉遞給籠子裡的老虎以接近它,正如父親的教訓:老虎永遠不可能和人一樣,它永遠保持著獸性,不要妄想和它做朋友。派幼小的心靈裡,他渴望著萬物對他的友好。

以及故事中一個不易被觀眾發現的伏筆,在海難發生前的船上,作為素食主義者的派,寧願餓著肚子也不願喝有肉湯的米飯;發生海難後,派面對飢餓與生存的困境,為了解決本能的溫飽和求生慾望,不得不吃生肉,這便是他放下信仰和法律的約束,“本我”所呈現的人類的獸性。

派的“本我”獸性撕破了他平日裡的道德外衣,令他內心極度掙扎,在自我回避的人與動物的故事裡,派將自己的本能慾望化身猛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兒時的派親手給老虎投食

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本我的衝動不會被完全壓抑,它所保留的能量可以突然爆發。

離開文明社會後的派,在生與死的兩難抉擇中,潛藏於潛意識中的“本我”突然爆發了出來,它在尋求自身的生存和本能慾望的滿足,是必要的的原動力,也是派的生命得以延續的心理基礎。

2、派的“超我”--人性的良知和光輝

海難發生後,小船上只剩下派和猛虎,當猛虎多次與派展開對峙、與派爭奪事物和生存空間時,派的潛意識裡是恐懼和後退的,本我中的求生本能告訴他,只有遠離猛虎,甚至除掉它,他才能得以生存。

因此當猛虎衝向救生艇時,派極力試圖用船槳將猛虎推下;猛虎爬上救生艇後,他高度警惕,在狹小的救生艇上與猛虎保持安全距離,以免它威脅自己的生命。而隨著派與猛虎共同經歷了海上暴風雨的劫後重生,派的內心漸漸發生了轉變。當猛虎飢餓難耐、跳下海捕魚吃時,派看到老虎在海里費勁無助時,他內心漸生憐憫,扔下一塊木板讓老虎爬上來。

在他們遭受了最後一次暴風雨、失去了所有事物後,派坐在奄奄一息的老虎身邊,輕輕撫摸它並流下憐憫的眼淚的那一場景,是派內心發生轉變的最大表現,

這是派由恐懼和害怕的本我邁向人性善意的超我的過程,也是人性在戰勝本我後發揮光芒的時刻。

派的“超我”是在其父母的影響下構建而成的,母親對派在印度宗教信仰方面的影響,塑造了他與人為善的傳統價值觀;而父親一直相信社會的殘酷現實,塑造他相信科學和理智認知。

超我映射出派內心的良知和善意,同時也約束著派潛意識裡充滿恐懼的非理性和衝動的本我。派在與猛虎朝夕相處、生死共存的過程,是他馴服猛虎的過程,也是馴服自我,從本我昇華向超我的過程。

3、派的“自我”--自我救贖和昇華

發生海難後,派面臨很多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一方面,派的“本我”要求他為了消除來自老虎的威脅和恐懼,爭奪有限的事物,遠離和殺死老虎;為了生存,放下道德和信仰的約束,吃人肉延續生命;另一方面,他的“超我”要求他展現良知,堅守信仰。

多重的矛盾和掙扎使得派在海上漂流的266天裡糾結和掙扎,迫使他在“本我”與“超我”的衝突中尋找一種折中和平衡,便是派的“自我”。

這種“自我”在影片中有多處體現。經過多次磨合,派和老虎開始和平相處,他一邊與老虎保持安全距離,一邊捕魚給它投食充飢,致使自己的生命不再受到威脅;在一次暴風雨來臨時,他為老虎搭好帆布庇護所、以及在最後一次暴風雨後,派將老虎的頭放在自己腿上,撫摸奄奄一息的老虎並憐憫落淚。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極惡的環境誘使派的“本能”顯現,而其“超我”的至善境界與獸性“本我”相抗衡,最終促成他和老虎和平相處的“自我”機制。人在極度痛苦和矛盾的境地,他的“自我”及時突圍,起到了良好的調節作用,逐漸學會控制“本我”的獸性,努力向“超我”升級,與“本我”鬥爭並保持清醒的“自我”認識。這就印證了弗洛伊德的觀點: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格才能處於健康的狀態。

三、派的人格構建和成長帶給我們的啟示

生活中一個人如果放下法律與道德的約束而一味地追求“本我”需求,那麼他的所言所行一定是與我們的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的,不被社會規則都接納的,人生終究會因為他的低階追求而被折斷。

而一個過度放大“超我”的人,始終用超高的模範和準則苛求自己,那麼他一定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這樣的人循規蹈矩、律己律人,但有時也往往精疲力盡,甚至因為長久沒有滿足“本我”的現實需求而痛苦糾結。

弗洛伊德在談到本我、超我、自我以及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時,比喻為“一僕三主”的關係,自我需要同時侍奉三個主人,並隨時調和三者之間的關係。

因此當“本我”和“超我”出現衝突而不能平衡作用於我們的心理時,就需要“自我”從中調和,力求我們能在社會法律和道德、即“超我”範圍之內,盡力滿足我們“本我”的需求。

弗洛伊德認為,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超我、自我之間的協調、和諧相處,能夠使個人和社會完美統一,自己能夠被社會接受和承認,同時自己又能夠得到快樂和幸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那麼怎樣實現本我、超我與自我的協調發展呢?

1、自我適當放下超我,給本我減壓,避免人格向不健全發展

當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長時間處於高標準要求自己的超我狀態,那麼可以適當放鬆一下,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給自己減壓和調節,比如:減壓室、發洩室,戶外運動,娛樂方式。

2、宣洩本我,從而避免人格病態

當我們心理不堪重負時,可以適當採用一些方法,給本我宣洩和減壓,釋放本我,比如:做白日夢、催眠術。

3、轉移本我的能量,以社會讚許的形式表達出來,昇華人格

弗洛伊德說:我們絕不可能消除任何本我的東西。

我們內心一些真實的本我願望,被超我壓抑而無法滿足時,可以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用另一種能被社會所接受的替代性的方式滿足。

本我、超我和自我是互相聯絡、又是一個健全人格結構中缺一不可的。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正是在這三者之間逐漸磨合、尋找平衡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是痛苦和艱難的,但只有在這三者之間尋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比例,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全人格。

四、結語

這部電影透過派和老虎,向我們講述瞭如何探索人的本性,尋找自我的故事。這個故事涉及我們每一個人,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自己的猛虎,只不過有的還被關在動物園中,野性未被喚醒;有的正和他來到變幻莫測。暗藏殺機的太平洋,在於其較量的過程中掙扎求生;而有的早已被馴服,迴歸到自然之中。

我們每個人身上始終上演著“本我”與“超我”的衝突,在我們人格中尋求本能慾望的同時,“超我”又迫於現實道德控制著自身衝動,這正是李安用奇幻漂流去探索的人類人性中的矛盾和掙扎。

結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無論身處怎樣的絕境,我們都要回歸自我,平衡本我和超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健康的人格,也才能救贖心靈,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