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不退齋雜記

  • 由 煙塵細軟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17
簡介不客氣的說,中國人講究的好生活便從江南開始

不謀而遐邇自同中的遐邇是什麼意思

今春,應朋友之邀來江南小住,遍遊嘉興五縣二區獨愛烏鎮,那兒有最後的枕水人家,有喜愛的木心故居、美術館,有敬重的豐子愷緣緣堂,索性留在桐鄉。恰好桐鄉高橋有養老基地,經考察裝置環境俱佳,既肅靜交通還便利,難得屋中裝有地暖,這對於懼怕江南陰冷潮溼的北方人來說,不啻一劑安居定心良藥。

知道桐鄉,是初中暑假逛舊書攤翻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那是八十年代,當時桐鄉離我時空遙遠,恍若十萬八千里。誰想不惑之年竟居於南地,當真世事難料。

都說江南養人。

我說才華、富庶、匠心、文雅、婉約、隱逸六點是其根由。

不客氣的說,中國人講究的好生活便從江南開始。由晚唐至宋再到明清,中國人只有在江南才能超越生存政治,擁有了一種後來叫做“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學。也可以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江南。

中國近代生活大家金聖嘆、李漁、袁枚、沈復,皆出自江南。

他們的記述,可稱中國好生活的標本。

但金聖嘆不得善終,沈復過於淒涼,李漁雖《閒情偶寄》於得意中年,卻老來困頓,貧病交加、泯然於世。

還是最愛性靈袁子才。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

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

隨園舊為織造園,還有一說舊隨園即是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

據載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袁枚購得後就勢取景,隨其豐殺繁瘠,加以整治。

隨園老人《雜興詩》中描寫隨園景緻:“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

如此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

隨園四面無牆,每逢佳日,遊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我無園可隨,無牆可拆,不得任人來看四時花,但於烏鎮旁百翠山居畔置一小屋還是可以的。屋外遍植百草,臨水而居,千米以外數畝荷塘正結蓮藕,夏有蛙鳴蟬唱田園詩話,冬無枯藤昏鴉清冷肅殺。

袁子才辭官奉母,我則為老媽覓得一處調生養老的好居所。

北人南遷,老來過把江南癮。

屋名西園,書齋取“不退”二字。

“不退齋”三字戊戌早春恩師杜世金先生已經為我寫好,只是未及裝裱制匾。老師今年八十又三了,精神矍鑠,體格硬朗。說起來我們爺倆還差一場拜師宴,雖說形式並不重要,磕頭行禮還是必須得有的。只因我懈怠筆墨,實在慚愧自己不用功,拜師儀式一直拖到現在。今天再翻看老師送我的字畫,感喟不已,這事實在不能再拖了。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在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的大雨中結束了。停筆了整個盃賽的我也收心、怡情,同時正式開啟暑伏蟄居養生模式。

買了一函兩冊線裝版《黃帝內經》,聽梁冬徐文兵逐字逐句詳解:“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對照原文反觀自己,諸多生活惡習皆背道而馳,差點白瞎了爹媽給我的好體格。

繼而洗心革面,奮發健身,規律作息,戒酒忌辣,調節飲食。

又找出師父釋真一大師當年留下的動功音樂磁帶,每天迎著東昇旭日站樁捧氣灌頂,短短一週時間已覺神清氣爽,狀態明顯變化,當真受益匪淺。

閒來弄筆,不外琴棋書畫詩酒茶花外加美食養生偶有速記靈光乍現,文章瑣屑,唯求不失童心,簡單生趣。

今起作小文,或長或短,拉雜寫來,皆有感而生,陸續發《不退齋雜記》,以饗讀者。

戊戌荷月

小滿於桐鄉不退齋

不退齋雜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