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易經》中的儒家擔當精神:承擔國家重任

  • 由 抱朴講堂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20
簡介但九二這樣的君子有著承擔國家重擔的責任意識,因此他不會以位謀私,而是正確使用人事調動權力,選擇一批有助於建立社會秩序的人才,大家一同努力工作,順應民眾需求而營建新天地

儒家精神在易經中是如何體現的

前文中我們講到君子人格:認真負責,堅守正道;本文我們從《易經》泰卦九二談儒家的承擔精神:

承擔國家重任

泰卦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翻譯:

有包容大川的寬廣胸懷,大膽起用人才,不會遺棄在遠方的賢德之人;不會任人唯親,一切守正道而行。

《易經》中的儒家擔當精神:承擔國家重任

泰卦的情境是在一個失序的社會中重新開拓新天地,人們擁有共識,戮力同心,砥礪前行,而作為基層組織領袖的九二,他是一個具有擔當精神的君子,在這個改革重建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意味著資源重新分配,在某些人眼中這是發展人脈、獲取利益的好時機。歷史上為何會頻頻出現結黨、賣官、貪汙、受賄等事件?

《易經》中的儒家擔當精神:承擔國家重任

本質上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把官位當作謀私利的工具,漠視這個位置設立的初衷,而最終,要麼被體制清算,要麼與體制一起潰敗。

但九二這樣的君子有著承擔國家重擔的責任意識,因此他不會以位謀私,而是正確使用人事調動權力,選擇一批有助於建立社會秩序的人才,大家一同努力工作,順應民眾需求而營建新天地。

《易經》中的儒家擔當精神:承擔國家重任

君子不但明確自己的價值追求,更清楚建設國家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

誠如杜保瑞教授對儒者“行善”所加的一個定語——“持續不間斷”,用曾子的話來講,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士大夫(君子)不可以沒有高遠志向,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把踐行仁道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直到死去才停止(行仁),不是正是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嗎?

《易經》中的儒家擔當精神:承擔國家重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