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2-09-12
簡介朱志庚 攝劉永亮透露,這個佔地30餘畝的金色漁村旅遊專案,村集體佔股30%,村委幹部們入股20%,另外吸引各方回鄉創業“能人”參與投資,村裡70多戶村民用土地入股

沂水之濱在什麼地方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授賢村南門旁古樸的授賢書簡,向遊客們介紹著沂水古風的繁華。朱志庚攝

中新網徐州7月18日電 題: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小康生活“畫中游”

記者 朱志庚

俗話說“熱在三伏”。然而在7月16日,入伏第一天,位於古沂水河畔的邳州市官湖鎮授賢村並非熱得“扇子不離手”,而是涼風拂面的舒適。授賢村東臨沂河,四周銀杏林環抱。這裡碧水環繞,白牆黛瓦的一棟棟別墅掩映在林海中;老街兩側,集裝箱搭建的“櫃族”風情街錯落有致;沂水老渡口,千畝花海引人無數……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沂河西側大堤旁的授賢村,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別墅掩映在萬畝銀杏林海中。朱志庚 攝

近百年來,由於鐵路的興起,授賢村逐漸變得默默無聞,“窩”在沂水河畔。破舊的民房、雜亂的村路、黑臭的汪塘,加之缺少致富路,一度成為“老少邊窮”的貧困村。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曾經熱鬧非凡的沂水老渡口與遠處新興的銀杏湖玻璃景觀橋。朱志庚 攝

“靠水吃水,採沙賣沙成了父輩們的謀生之道。”村民馮波談到,他的父親馮憲會以及三叔馮憲樸曾經是授賢當地小有名氣的“沙老闆”。

30多年前,為了“生路”,授賢人把目光投向身邊的河沙。“採不盡的沙子”一度成為村民的共識,認定是沂水河“賞飯吃”。從地表挖沙,到淺水抄浮沙,最後只能用沙船“喝”取河床深層沙。長時間無序開採,當地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到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出臺檔案禁止沂河採沙,流域內各類洗沙船被全部銷燬。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傍晚時分,附近民眾來到銀杏湖畔納涼遊玩。朱志庚 攝

陣痛之後,村民們不得已另尋“生路”,依然借“水”生金。馮均濤在授賢村工作了近30年,對興建“引沂潤城”系統性水利工程印象深刻。“僅我們村,每天有近200人參加到河道整治工程中。”馮均濤說,人草拉鋸戰一打就是連續3年。

如今,河灘上佈滿了千畝景觀花草。2012年,沂河老渡口附近一條橡膠壩為授賢村攔出了4000畝的銀杏湖。清澈美麗的湖水足以讓授賢村人引以為豪,銀杏湖景區成為邳州當地的儲備水源地。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銀杏林深處,一位阿姨晚飯後在自家文化牆前小憩。朱志庚 攝

五年前,邳州市開展公共空間治理行動以及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村內有一汪近30畝的水域,被打造成獨具鄉土特色的遊園。在入村主幹道旁,當地共整理出70餘畝空間。引入先進創意方案,打造出造型獨特的集裝箱主題風情街區,全長1000多米。鄉土人才創業基地和三生友杏驛站兩個組團入駐街區,52戶商家各具鮮明標籤,組成了浪漫的慢生活街區。

翻開史料,授賢村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水陸商埠、千年古鎮”之稱。每年農曆四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以及五月的初三、十三,授賢古會都會如期舉行。這個具有600餘年歷史的傳統古會,作為一種記憶,它是授賢村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符號。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為了體現授賢“古”風,村支部書記劉永亮在村裡一戶一戶收集遺留下來百年以上老青磚。朱志庚 攝

基於文化底蘊,村裡恢復重建了漁村十八景,秉承蘇北地方建築風格,打造了馮氏祠堂、古沂水渡口、古村戲臺等傳統民居,重建300米授賢老街,重建古戲臺、孔子講學、關公斬水獸等景點,再現“高木出花海、夕陽打漁船”沂水古風的繁華。

為了體現授賢村的“古”味,授賢村支部書記劉永亮在金色漁村專案上費勁了心思。為了遊客需要,為了疏導村民攤點,在銀杏湖景區建設了數十間草頂木牆的古風驛站小屋。入口處,建設了一個引橋步道臺階,全青磚結構。1000餘塊青磚全部是劉永亮從村裡一家一家收集而來,這些老磚多是村民在“破四舊”時期從廢棄的奶奶廟撿來的。劉永亮帶領幾個村民用毛刷一塊磚一塊磚地逐個清洗,為的就是不破壞磚的“老味”。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馮波復員回鄉創業,經營銀杏苗木。朱志庚 攝

因水而興的授賢村如今發展成遠近聞名的旅遊示範村,在外地工作的人紛紛回鄉居住、創業。今年剛滿38歲的村民馮波曾經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當兵16年。2018年,馮波拒絕了軍隊轉業安排工作,毅然復員回鄉自己創業。先是在村裡入股弟弟的銀杏苗木合作社,收入頗豐。如今,他看好村裡建設的金色漁村專案,毅然再參與投資生態農業旅遊。

16日下午,金色的夕陽下,授賢村南門外,賣米粥的盧大姐正忙著招呼過往的遊客。她的米粥是當地的一絕,用沂水河畔銀杏林中種植的豌豆、燕麥等原料熬製,濃香四溢,甘甜爽口。“很滿意,今天一天我賣了300多塊錢呢!”盧大姐靦腆地說。

探訪江蘇邳州授賢村:沂水之濱“賣風景” 小康生活“美如畫”

如今遊客多了,擅於熬製米粥的盧大姐笑了。朱志庚 攝

劉永亮透露,這個佔地30餘畝的金色漁村旅遊專案,村集體佔股30%,村委幹部們入股20%,另外吸引各方回鄉創業“能人”參與投資,村裡70多戶村民用土地入股。像盧大姐這樣的特色餐飲,村裡有意幫助她建立品牌,進店經營。

“兩年來,授賢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00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1。5億元。”官湖鎮武裝部長鄭天峰談到,因水而興的授賢人不拘泥於以往的成績,授賢村又依託當地豐富的銀杏產業資源,正在透過重開授賢古集、發展鄉村民宿、打響銀杏湖生態品牌,著力解決農民就業問題,以期讓美麗田園鄉村授賢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更上一層樓。(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