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入世20週年,中國企業憑什麼走出去?

  • 由 財經早餐 發表于 垂釣
  • 2022-08-12
簡介不少企業投入資金人力,廚電巨頭方太是其中代表,在淨水競爭壁壘高築的前提下,民營企業在無外部幫扶力量的困境中,方太耗時八年邁出了淨水基礎領域的原創第一步,研發出“NSP選擇性過濾技術”,實現在高效濾除重金屬的同時適度保留礦物質,滿足消費者日趨

企業為什麼走出去

入世20週年,中國企業憑什麼走出去?

一部“加量不加價”的iPhone13被網友戲稱為“十三香”,掀起銷量熱潮。自喬布斯經典之作iPhone4在中國大陸發售後,iPhone的每次亮相都能引起熱議。喬布斯之後庫克接過大棒,只是每次的微創新越來越難俘獲消費者的心。

經典難以逾越,喬布斯顛覆行業的極客風很難複製。然而,我們也不能否認庫克付出的努力,作為運營和銷售出生的CEO,庫克有自己的優勢,很多時候顛覆並非一蹴而就。在科技創新的探索過程中,中國企業有親身經歷。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週年整,從一開始經歷圍追堵截到透過創新突出重圍,

20年堅持不懈的創新和持久耕耘,才有瞭如今製造業強國的地位。國內企業把產品作為企業生存之根本,不斷最佳化使用者體驗,在激烈競爭中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皮實的孩子”

時間拉回到2001年。在歷經三個階段博弈、長達15年的漫長談判後,中國終於加入WTO。然而,頗多讓步換來的寶貴機遇,在不少行業眼裡卻是憂慮大過喜悅,畢竟在當時,“中國製造”還不足以和進口產品相提並論,還未站穩腳跟就要在國際上接受檢驗。

既無政策保護,產品和服務又面臨外部競爭,國內企業進退兩難。但中國經濟要發展,這又是條不得不走的路。格力總裁董明珠曾表示,國外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還有高階的技術,狼來的壓力特別大。

毫無疑問,壓力來了,且是成倍遞增。

依照入世時承諾的關稅減讓,中國5300多個稅目的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零售業、汽車業、金融業、農業均受到巨大沖擊,外國商品一股腦湧入國內市場,佔據絕大多數配額。外資企業在中國一騎絕塵,讓融入世界大家庭沒多久的中國企業十分憋屈,尤其在高新技術領域更是頗多掣肘。

以電子產品為例,入世後平均稅率為10。7%,平均降稅幅度均超過25%。

並且,由於家電行業較早進入全球化競爭,入世談判時常被當做籌碼,即家電行業不採取保護方針,以換取歐美在其他行業的讓步。

時任入世首席談判代表的龍永圖就曾表示:“家電行業是中國製造業的領軍行業,我當時就覺得家電行業是一個很皮實的孩子,挺‘經打’的,所以就採取了基本不保護的談判方針。”

這個“皮實的孩子”也確實爭氣,入世後的十年時間,總產值增長四倍,達到萬億;出口產值增長超過20倍,成就斐然;到2021年入世20週年之際,僅廣東順德一市的家電產值就已突破5000億元。但在當時,外部競爭既殘酷又激烈,誰也料不到以後。中國家電產業尚未形成技術壁壘和絕對優勢,就面臨國際競爭,局勢不可謂不艱難。

不僅如此,歐美工廠將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生產的商品賣給中國,賺第一道利潤,中國企業再拿自己生產的錢購買國外高科技產品,又被賺取第二道利潤。所謂外企吃肉,中國喝湯,不過如此了。入世帶來的衝擊巨大,中國至此被動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人的生意,中國企業還做不做的成?無數企業家有這樣的疑問。

沒辦法,只能擼起袖子加油幹。但怎麼幹?局面如何開啟?

既然是技術受到掣肘,那就鑽技術;制度不行,那就學制度;人才不夠,那就育人才。刮骨療毒,才能絕境逢生。這個時期的企業為了改善局面,真是想破了腦袋。

上萬元的家電如何賣到海外

2019年,歐盟與越南簽署EVFTA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實現99%的關稅減讓。這一協定讓越南一躍成為東南亞最吸引外資的經濟體。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有這種敢於直面平等競爭的勇氣,而中國在20年前就有。

以電視行業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索尼、松下、東芝、LG、三星等洋品牌就捷足先登,大刀闊斧在國內建立生產基地,以取得品牌和價格的雙重優勢;亦或是透過收購、合資等方式進一步在中國跑馬圈地,2001年東芝就將彩電生產線全部轉移到大連。利用當地資源和人力優勢,外資企業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入世後,進口電視又價格跳水,頻頻打價格戰。在價格和市場的雙重擠壓下,國產電視舉步維艱。好在國貨廣告不多,能把價格用在產品上,把實惠讓給消費者,挺過了這段艱難歲月,也有了一臺電視用十多年的故事。

這是時代的烙印,皮實的國產家電挺過來了,不僅挺過來,還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核心技術掌握在洋彩電中,那就想辦法。合資辦廠、引進生產線,國產電視鑽研過不少路徑,雖然成果甚微,但硬是通過幾代人的不斷摸索,沉下心進行自主研發、默默耕耘,最終實現彎道超車。海信、TCL就是其中翹楚。

從2001年開始,海信就開始自主研發電視晶片,以期擺脫臺企和外資企業的技術壟斷。2005年海信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顆電視晶片——海信“信芯”,2017年又推出電視畫質SOC晶片“Hi-View Pro”,顯著提升了液晶電視的畫面色彩表現力。不僅是海信,華為海思的電視晶片同樣成為多個品牌4K電視的“心臟”。中國芯雖晚,但勢頭十足。

2014年,海信推出首款100寸超短焦鐳射電視,整個行業為之震驚,原本已經放棄鐳射電視的三星、LG、索尼等巨頭又開始重新佈局鐳射電視。今年,海信釋出了全球首臺捲曲屏鐳射電視,同樣引人注目。

據《中國鐳射電視產業白皮書》顯示,其中我國的鐳射領域專利申請量超過國外,成為全球鐳射技術領域的佼佼者,海信的鐳射電視在海外甚至賣到上萬美元。

這些不僅意味著在鐳射電視這一未來趨勢上,中國企業能夠佔據龍頭地位,也意味著中國企業有實力將上萬美元的消費電子賣到海外。誰能想到十多年前,進口電視動輒上萬,國人還趨之若鶩,國產電視艱難讓步才得以和洋品牌平分秋色。到今天,國產電視已經成為中國智造的靚麗名片,中國亦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全球十大電視企業國內佔一半。

“上兵伐謀”,“徐徐圖之”。國產家電一步一步,走得踏實,行得穩健。

喝上一杯好水有多難

入世之後,家電行業面臨衝擊,但也包含不少機遇,很多國人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品類成為市場藍海,如洗碗機、淨水機等生活電器;烤箱、咖啡機等廚房小電。然而,將這種機遇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並不容易。

彼時,國內對於洗碗機、淨水機瞭解。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活品質的提升,種種西式電器才開始在中國有了市場。中國消費者有需求,能選擇的卻只有一眾國外品牌,國內企業想分這塊蛋糕,卻囿於技術壁壘,長期以來只能依靠國外核心零部件的進口。

入世20週年,中國企業憑什麼走出去?

以淨水機為例,在國外,直飲水系統早已普及。

而在國內,即便不少區域水質並不好,卻少有家庭購買淨水機。

老外不理解中國人愛燒熱水喝,一方面這是文化,另一方面,跟好的淨水系統大多要進口、且價格昂貴不無關係。炎熱的夏天,誰不想家裡有臺能直飲的淨水機呢?

淨水機這一舶來品進入中國市場後,打開了原本空白的市場,國內廠商也相繼跟上。但就在幾年前,國內一線淨水機的淨水膜仍需依賴進口,如美國陶氏RO反滲透膜,還有美國GE和日本東麗的淨水膜。

只是以陶氏RO膜為代表的淨水膜,過濾出來的仍然是純水。目前,市場上的淨水機基本可分為超濾、反滲透兩種。陶氏膜就屬於反滲透膜,過濾精度高,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屬等各種雜質,安全可靠,卻也會將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一併去除,長期飲用對健康無益。而另一市場主流的超濾技術雖然可以保留礦物質,但無法高效過濾重金屬離子。

兩種過濾方式都存在一定不足,喝上一杯健康好水看起來並不容易。還想從進口品牌中狙擊,拿下市場份額就更不容易。但國內企業做到了,不僅做到了,還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研發出一種從未有企業嘗試過的選擇性過濾膜,能夠在過濾重金屬的同時保留礦物質。

入世20週年,中國企業憑什麼走出去?

淨水膜材料的研究屬於基礎領域研究,在剛入世時,中國鮮少有靜下心來做基礎研發的民企,因為投入大、週期長、回報未知。但要想拿回主動權,滿足市場需求,基礎研究避無可避。不少企業投入資金人力,廚電巨頭方太是其中代表,在淨水競爭壁壘高築的前提下,民營企業在無外部幫扶力量的困境中,方太耗時八年邁出了淨水基礎領域的原創第一步,研發出“NSP選擇性過濾技術”,實現在高效濾除重金屬的同時適度保留礦物質,滿足消費者日趨外顯的健康需求,這無疑是國產淨水技術的一大突破。

與大多數企業徑直進入產品開發不同的是,方太先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進行“健康水”的概念探索,再匹配可實現概念落地的技術。從概念與技術探索期,到產品與技術開發期,正是方太先打地基再築高樓的真實寫照。

2012年,方太淨水研發專案啟動,開始“健康水”的數年溯源行。

2016年9月,全球第一根膜色譜過濾絲在方太淨水實驗室誕生。

2019年8月,搭載著“NSP選擇性過濾技術”太母嬰級淨水機正式上市。

3年夯基礎,5年重研發, 100多種核心材料驗證, 3000種膜配方實驗, 10000次試驗驗證測試,30000平米淨水膜工廠。

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是150人研發團隊從無到有的時間縮影。

入世20週年,中國企業憑什麼走出去?

基礎材料的研究是一個需要耐心的事情,其間艱辛只有從事研發的科研人員自己才能懂。剛入世時,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會長董雲庭就曾說,我國還是核心關鍵技術太少,都掌握在別人手中。

我國淨水領域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醫學博士、研究員、博導白雪濤如是評價:“透過檢測,證實方太的NSP選擇性過濾技術出來的水既安全又健康,實現過濾後的水幾乎沒有任何汙染物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

八年磨一劍,憑藉原創的淨水技術,產品上市不到兩年,方太就從淨水行業籍籍無名的小白到登頂廚下淨水的暢銷榜首,方太這一淨水膜的成功研究亦成為國貨崛起的一大縮影。

入世後的殘酷競爭和生存壓力,讓中國的本土企業清醒過來,只有自主研發、只有本著“板凳願坐十年冷”的創新精神,才能夠不被關鍵技術卡脖子,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甚至走出國門。

而在走出國門這件事上,很少有企業比大疆更成功。

受到制裁也不影響它風靡全球

大疆無人機——民用無人機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佔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份額的7成以上。根據Drone IndustryInsights資料,到今年,大疆在美國無人機市場份額佔76%,位居第二的英特爾市場份額僅為4。1%。

商用無人機技術並不像大眾以為的那麼簡單,大疆在無人飛行器、移動平臺和影象處理等領域都有自主核心技術,擁有2000多項專利。在國際市場成熟之前,依靠膽大心細實力強佔據主流,成為中國製造的突出代表。

從海信到方太再到大疆,三個不同領域,底層邏輯卻是相同——科技創新。

入世20週年風雨歷程,中國企業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創新二字向來說容易做到難。好在中國企業沉得下心,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中有云:“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鬥智不鬥勇”,這是中國自古就有的智慧。中國製造和中國創新並非一蹴而就,有的只是面臨國外技術壟斷後的不斷成長,以及多年市場經濟磨鍊後的堅韌。

從與狼共舞到如今不少領域的獨領風騷,這是一段足夠精彩的反轉之路,這條路上的基石就是“科技創新”,這也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前段時間三星堆挖掘正式結束,華夏文明再次驚歎世界。探索歷史是為開闢新的未來,中國的創新路就像這其中孕育的古蜀文明,這是一條連線傳統文化和科技創新的光明路。

從90年代開始到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發展從未停下。長風破浪會有時,過去的成就屬於過去,未來,中國企業必然能夠“扶搖直上九萬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