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 由 語文360 發表于 垂釣
  • 2022-04-05
簡介本名施夷光別稱西施、西子所處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民族族群華夏族出生地春秋越國(今浙江諸暨苧蘿村)出生時間7月19日(六月廿四)主要成就忍辱負重、以身報國、滅吳職業浣紗民女、王妃、間諜相關成語西子捧心、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

西施是誰送給夫差的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吳國首都姑蘇城被奔襲而來的越國大軍攻破。春秋時期的大美女、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似乎隨著灰飛煙滅的吳國沒入了黑暗的歷史之中

吳國滅亡了,西施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她的後半生又是怎麼度過的?

後世評價歷史人物的眼光常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注意他們最為輝煌的時刻,忽視了他們落寞或者平靜的歲月。西施就受到了這樣的“忽視”。

西施留在歷史舞臺上的時光似乎只有曇花般的幾年,更多的人生軌跡被人為忽略了。當我們想努力還原一個完整的西施時,會發現異常艱難,更會發現太多的謎團和思考。

西施給後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美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撲騰”一聲沉入了水底。於是乎,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四大美女享有“信史記載。她只存在於後人的記載和詠歎之中。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不要說西施的下落,就是她的籍貫、生平事蹟等重要資訊我們都只能從錯綜複雜的故紙堆中一點點地艱難篩選歸納。

西施的基本情況大致如下:西施原名施夷光,世居諸暨苧蘿山 。苧蘿山有東西兩個村子,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被叫做西施。意思是住在西村的施家女兒。

西施父親賣柴,母親浣紗。她家境貧寒,但天生麗質,李商隱來諸暨尋找西施浣紗遺蹟的時候,鄉人已經為西施建立了紀念祠堂。西子祠具有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浙江省諸暨政府幹脆將苧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等古蹟整合成了佔地5000平方米的西施殿景區。

如果西施終生都在溪邊浣紗,跨越千年做家鄉的旅遊名片,成為江南美女的代名詞,倒不失為完美的一生。遺憾的是,西施的美貌,很快就讓她牽涉到了殘酷的政治之中。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大敗越軍,幾乎滅亡了越國。勾踐退守今天紹興境內的會稽山,被吳軍包圍,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作為人質去吳國當奴隸。

他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出國前與大夫范蠡“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加以教導訓練,獻給了吳王夫差。西施毅然由越入吳。

客觀地說,西施在吳國首都姑蘇的生活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優逸、最受寵、最高貴的時光。吳王夫差非常寵愛西施,想方設法地為她提供奢華的生活,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長時間與西施嬉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

據說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就專門為她築“響屐廊”,排列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舞蹈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夫差很自然地沉湎女色,專寵西施。姑蘇就是現在的蘇州,溫秀清麗,完全配得上西施這位絕世美女。現在又回到了開頭的問題,風光過去,西施的下落如何?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後人給西施編排的後半生故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浪跡江湖之說,一類是沉身江底之說。流傳最廣的是前者。話說西施世事已了,與越國的大夫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終。最早的記載來自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明代的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對這個說法進行了“豐富加工”,演繹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戀人,吳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的情節。現在流傳下來最完整的此事版本是明朝梁辰魚寫的劇本《浣紗記》。梁辰魚是崑山人,《浣紗記》是崑腔早期奠基作之一,該劇開頭是范蠡遊春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鍾情,結尾則說兩人躲禍遠遁。

范蠡與西施的姻緣,最後透過范蠡之口說的是:“我實宵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間。故鄙人為奴石室,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百世已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歸正道。”敢情范蠡和西施都是下凡的仙人,早在天上的時候就已經相戀,這次是“下放鍛鍊”的啊?

那麼這個俘獲西施芳心的范蠡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范蠡是楚國人,出生於布衣之家,卻有曠世奇才。一般這樣的人都不太合群。楚國人都把范蠡視為瘋子,因此范蠡在楚國混得很不好。他就琢磨楚國不能用自己,自己不如去報效越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於是,范蠡邀請好友文種一起離開楚國,東去越國,成為越國稱霸的最大功臣。但是范蠡發現勾踐的為人,薄情寡恩,陶朱公。

因為經商有道,民間尊陶朱公為財神。西施跟定了范蠡這個名利雙收的大人物,想必後半輩子的日子不會差。

有關西施與范蠡雙宿雙棲的說法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最多。李白就說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蘇東坡則寫得更明白:“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兩位大文豪都認為范蠡、西施這對愛侶駕一葉扁舟,優遊五湖而逝。

但是記敘范蠡退隱一事的《國語。越語》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都隻字未提西施。所以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雖然浪漫,卻是沒有絲毫歷史依據的。

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記載的西施命運則沒有和范蠡恩愛終老那麼幸運,而是魂歸西天。墨子約生於公元前468年,死於公元前376年。他對西施的記載可能是關於西施最早的記錄。

《墨子。親士》篇記有:“西施之沈,其美也。”“沈”和“沉”在先秦古文中是互通的。有人據此認為,這裡的“沈”字說的是西施的死因。後人引後漢趙曄的《吳越春秋》的逸篇對應,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是裝屍體的皮囊。這些歷史資料證明,西施極有可能在吳亡後被沉入了水底,死了。那麼,是誰溺死了西施呢?

《東周列國志》說西施是被越王勾踐的夫人殺死的。因為勾踐從姑蘇凱旋,把西施帶回了越國。越王夫人認為西施是“亡國之物,留之何為”——八成是這位越王夫人害怕西施威脅自己的地位,就讓手下把西施誘出,綁上大石沉入江中。

在這裡,西施被認為紅顏禍水,是政權的不祥之物,只能得到沉江被殺的命運。“紅顏禍國”一說在古代很有市場。許多稱讚、垂涎西施美貌的“君子”“大夫”們往往正色斥責西施禍國,該殺。還有民間傳說認為西施是被憤怒的吳國百姓殺死的。吳國滅亡後,百姓們遷怒於西施,認為是這個越國來的狐狸精勾引吳王,導致吳國滅亡的。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於是,吳國百姓們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一說太湖)。這其實是“紅顏禍國”說的另一個翻版。《東坡異物志》記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可見西施沉江一說傳播之廣,也從反面證明後人對西施美貌的肯定。西施沉江一說在文學作品中也出現很多。比如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雲:

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

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稍晚的詩人皮日休也有《館娃宮懷古》五首。其中第五首是:

響屟廊中金玉步,採蘋山上綺羅身。

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除了這兩大類說法外,有關西施下落的版本還有許多。試舉一二如下:

一說越王勾踐喪盡天良,竟在西施歸國當晚就要她“伴寢”,也就是7 要把西施佔為己有。這裡要插敘一句,歷史上的越王勾踐是一個很差勁的人,是那種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小人。如果讓西施委身夫差還有為國復仇的精神激勵,現在讓西施伴寢就完全是為了滿足勾踐的淫慾了。西施自然不願意陪勾踐睡覺,最後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被勾踐處死。

一說西施在夫差自殺後返回諸暨故里,重過平民百姓生活。可好事的傳說者又根據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的內容,說回到故鄉的西施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

不管西施命運如何,有關她的下落的種種說法都寄託了後人對她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西施身上籠罩的謎團已經超越了個體的身世之謎,而成為一種現象。唐朝王維《西施詠》說: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現象”的本質是如何評價西施的問題,如何評價西施的呢?歷來多將亡吳的根由歸之於女色,認為西施是禍水。唐朝羅隱曾有《西施》詩一首:“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羅隱這首小詩破除了“西施是禍水”的論調。“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家國興亡成敗是各種複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吳國滅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發的結果,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將一國的衰亡歸結為個體的美色,是為亡國君臣擺脫責任的託詞。“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則用推論說,如果西施忠誠吳國,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於誰呢?在歷史大勢面前,個人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西施是個愛國者,我們不能因為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將她列為禍國魁首。

的確,西施為越國立下了吳越爭霸中的歷史作用過分拔高,彷彿西施成為越國滅吳的頭號功臣、王牌武器。這就嚴重背離了史實。西施在吳越爭霸大局中僅僅是一枚極小的棋子,作用有限。

當初,文種曾經將越國的復仇計劃歸納為“九策”:第一是相信天佑越國,要有必勝之心。第二是贈送吳王大量財物,既讓吳國信任越國,疏於防範,又讓夫差習於奢侈,喪失銳氣。第三是先向吳國借糧,卻用蒸過的大谷歸還。

夫差見越谷粗大,就發給農民當谷種,結果第二年根本生不出稻穀,導致吳國大飢。第四是贈送夫差美女,讓他迷戀美色,不理政事。夫差寵愛的西施和鄭旦就是越國贈送的。第五是向吳國輸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誘夫差大起宮室高臺,空耗國家財力民力。

第六是賄賂吳王左右的奸臣,敗壞吳國朝政。這個奸臣主要是伯嚭。第七是離間夫差和忠臣的關係。這個忠臣主要是伍子胥。第八是越國積蓄糧草,充實國力。第九是鑄造武器,訓練士卒,尋找機遇攻吳滅吳。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文種和范蠡在吳越爭霸過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現實到驚人、坦白得不能太坦白的外交計劃,可以說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千年後義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如果能夠看到文種、范蠡的思想和實踐,一定會認為發現了遠古的知己。在宏大計劃中,進獻西施軟弱對方和勾踐違心品嚐夫差的糞便一樣,只是一個小戰術而已。

那麼西施在夫差身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我們且不說西施不能向越國透露吳國機密,更不說西施沒能操控夫差離間吳國君臣,單單在迷惑、軟化夫差方面,西施的作用也很有限。

夫差沒有向西施透露國家機密,更沒有讓西施參與朝政,而且在臣服越國後依然保持著昂揚的政治鬥志和精幹的政治智慧。吳國國際地位持續提高。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晉定公、魯哀公等中原諸侯到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會盟。在黃池,偏居東南的吳國在夫差的成功操作下獲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文種九策的作用下,吳國的國力的確下降了,但吳越兩國的實力對比並沒有一邊倒。衰落的吳國和崛起的越國的實力對比相去無幾。從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爭霸,傾巢而出,偷襲吳國開始,一直到公元前473年,越軍採取了長期圍困戰術,攻陷姑蘇為止,吳越的爭霸持續了十年。因此不能說臥薪嚐膽的越國實力遠超過吳國。越國勝得也很艱難。

西施在政治上僅僅是讓夫差誤信越國的忠誠,對越國疏於防範的道具之一。

美人已去,芳蹤難覓。紅樓中同為苦命人的林黛玉曾寫下《西施》一詩,認為葬身江水是西施最好的命運: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筆者認為,西施不是傳說的巾幗女俠,而是喜歡在江南的溪邊浣紗的鄰家女孩。只是身逢亂世,美貌惹禍,小女子控制不了自己的命運,才引出了那麼多的是非曲直和歷史疑團來。一個弱女子能夠成為一個歷史現象,著實不易,也著實令人感慨。

名人介紹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越州培公故鄉)。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本 名

施夷光

別 稱

西施、西子

所處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生地

春秋越國(今浙江諸暨苧蘿村)

出生時間

7月19日(六月廿四)

主要成就

忍辱負重、以身報國、滅吳

職 業

浣紗民女、王妃、間諜

相關成語

西子捧心、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

相關故事

西施浣紗

丈 夫

夫差(與夫差生活將近20年)

星 座

巨蟹座

傳 說

西施傳說

西施 / 詠苧蘿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閒。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雲間沉吟。越王勾踐徵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峨眉就到吳國去了。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裡,渺茫不可覲見。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後,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註釋

①苧蘿山:位於臨浦鎮東北,海拔127米,歷史上曾屬苧蘿鄉,相傳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胭脂水潑於石上,天長日久,石頭變成紅色。

②西施廟:位於浣紗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東,面對苧蘿山。相傳,這座廟原是苧蘿村中的西施宅,後鄉人為紀念西施,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西施受封為苧蘿鄉48村的土穀神,改稱娘娘廟。西施廟主體建築現拆建為臨浦鎮通濟中心學校,僅存餘屋數間。西施廟門額為石刻陽文,是清光緒二年四月重修廟宇時的遺物,今尚存。

③浣紗溪:傍依苧蘿山,屬西小江古道。相傳,西施父親以賣柴為業,家境貧寒。西施自幼勤勞善織,常常幫助母親在溪邊浣紗。范蠡尋訪越中美人時,正是在這溪邊發現了浣紗的西施。唐代範攄《云溪友議》一文載:王軒遊西小江,泊舟苧蘿山際,感國色埋塵,愴然題西施石曰:“嶺上青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④西施洗腳潭:在苧蘿山西麓。相傳,西施未離故里時,常在這裡洗腳沐浴,現已淤積為農田,稱西施畈。

⑤范蠡庵:俗稱“日思庵”,位於臨浦鎮施家渡村柴灣浣紗溪畔。相傳,范蠡大夫在此訪得西施,當地鄉人為紀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傳是當年西施入吳時的下船埠。

⑥後江廟:又稱起埠廟,在西施廟南,背依浣紗溪。相傳,越滅吳後,范蠡攜西施歸越隱居,在此起埠上岸,現尚存。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作品鑑賞】

《詠苧蘿山》是李白寫的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勾踐故事,頌揚了西施可貴的獻身精神

這首《詠苧蘿山》的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為頌揚西施可貴的獻身精神而吟就的。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西施本是越國鄉村平凡農家人的女兒,但她天生麗質,“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從古到今,所有的美麗女子和她比起來都要遜色,她的美貌令清豔的荷花都愧羞不如,“沉魚之容”是謂西施也。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西施不僅美貌,而且情韻動人,得江南女兒之仙態。“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她冰清玉潔,閒情無限。一個“弄”字把女兒家戲水的嬌柔情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閒”字展現了少女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細心的讀者大可以展開聯想,碧水見手如柔荑浮,清波見眼如秋波橫。古人以“語不露齒、笑不露齒”為美,哪怕牙再皓白細碎整齊,這種“皓齒信難開”是一種含蓄之美。“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比上句更美,因為它情韻更動人。西施為什麼“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呢?其實,這兩句是承接上兩句而來的,場景同一,還在碧水清波里,西施意識到了自己的美,於是以水為鏡,淺窩含笑,對著水中的“碧雲”“沉吟”,自我陶醉起來,一定要注意“碧雲”,說明雲在水裡。這樣,一幅少女浣紗弄水,後來顧“鏡”自憐的圖景便飄在眼前了。一個“吟”說盡了“正當最好年齡的女子”無限心事,此字最妙,喜悅之上似有淡淡的愁緒飄著,叫人又愛又憐了。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詠苧蘿山》全詩既有對西施歷史功績的讚賞,也有自嘆自傷的愁緒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西施從一個“越溪女”成為“吳宮妃”的過程一筆帶過,“絕豔”“揚蛾”再次表現了西施之美。這兩句比較平庸。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在文采上依然平庸,但隱約透露出詩人渴望的人生追求境界,詩人才華卓絕,建功立業理所當然,“杳渺詎可攀”說明李白希望追求的政治成績不是一般的,而是大的作為,是超出一般的“詎可攀”的作為。希望高,而失望多,李白一生痛苦皆由政治期望太高所致。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承接上兩句,再次透露出李白強烈的政治述求。

從全詩,我們不妨把西施的美貌看作詩人才華的自況、自比,西施終於“一破夫差國”,而詩人在政治上一事無成,“千秋竟不還”既有對西施歷史功績的讚賞,也有自嘆自傷的嫋嫋愁緒升騰。

全詩最有文采的是“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四句。李白又詩云:“兩人對坐山花開,一杯一杯又一杯”,最後一杯是斟酌給山花的,李白與大自然是無隔離的,故能把景寫活。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