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半月談丨忠心耿耿,不知咋整,本領不夠“虛活兒”湊

  • 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17
簡介面對越來越重、越來越新的工作任務,基層幹部普遍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領恐慌”:有的因經驗老化“不會幹”,有的因專業欠缺“乾著急”,有的對新事物“跟不上”

亟缺什麼意思

半月談丨忠心耿耿,不知咋整,本領不夠“虛活兒”湊

面對越來越重、越來越新的工作任務,基層幹部普遍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領恐慌”:有的因經驗老化“不會幹”,有的因專業欠缺“乾著急”,有的對新事物“跟不上”……部分基層幹部尋求形式主義來應付,靠玩虛活兒掩蓋“本領缺失”。

老經驗遇上新問題,能力不夠真無奈

3年前,半月談記者在烏蒙山貧困山鄉瞭解到,當地政府為了讓貧困戶有持續增收的產業,給貧困戶購買了山地烏骨雞雞苗,推廣種植了400餘畝中藥材。半月談記者近期瞭解到,扶貧產業專案實施並不理想,中藥材種植效果不佳,養雞也沒有形成規模。

“產業不成功雖說有土地、氣候因素,但還是幫扶幹部能力有限,前期調研不深入,後期市場開拓也不到位。”一位駐村幫扶的第一書記說,產業計劃不理想引發了不小的“本領恐慌”,甚至是“自我否定”。

滿懷激情衝鋒陷陣,舊經驗遭遇新痛點。在湖南一個山區鄉,公務員小王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認真學習,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不久前鄉政府接到徵拆任務,小王主動要求“打頭陣”做拆遷戶思想工作。可幾次接觸下來,他發現這工作遠比想象的難。平時侃侃而談的他,面對拆遷戶卻“一句話也說不出”。缺乏緩解對抗情緒、迴應不合理訴求的經驗,讓小王突感無從下手。

專業技能要求高,能力欠缺“乾著急”。中部某縣委辦常務副主任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前鄉村振興中惠民政策和資金落地,要走專案管理的形式,從下往上申報專案,最先做方案的就是鎮村幹部,可他們根本不具備發改、招投標、規劃等專業技能。”

“我是忠心耿耿,卻不知咋整。”中部某鎮幫扶幹部說,他以前每個月至少要去幫扶物件家中兩次,解決一些生活上的難題,現在走著走著不好意思去了,因為心裡沒底氣。“專案選擇難、實施難、配套難等問題,自己沒法解決。能力不夠真無奈。”

老辦法對新事物“不靈”,基層幹部“畏戰”“畏難”。去年,中央啟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湖南某鎮黨委書記召集班子成員和各村支部書記集中學習討論時,不少基層經驗豐富的幹部流露出不安、恐慌等情緒。“之前沒接觸過,老辦法不管用。”

欲以形式主義掩蓋“本領恐慌”

半月談記者發現,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大背景下,當前各種創新與試點密集推出,一些基層幹部一時適應不過來。同時,群眾對行政部門與公共服務的需求攀升,希望基層幹部事事都懂、事事都能解決。

“既要基層幹部成為多面手,又要樣樣精通,許多基層幹部犯了難。”西南某脫貧鄉負責人說,全鄉脫貧後,接著就面臨鄉村振興。雖然兩者主要發展方向、主攻群體相似,但實施路徑、方式、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很多幹部對鄉村振興“說不出個所以然”。

西南某地要求農業專業合作社在貧困村全覆蓋,政策本身沒有問題,但基層幹部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對合作社監管也不太懂,最終一些合作社成立沒多久便運轉不暢,淪為“空殼合作社”。

在自身本領不夠的情況下,基層幹部內心糾結:想務實思考但時間不夠,想創新推進又怕“弄巧成拙”,就採取一些形式主義的手段來應付和湊合。

“很多時候大家不知如何把握新政策、新規定,只好透過搞公示、走程式來免責,公示成為‘擋箭牌’。”一名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的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有的村一年公示多達200次,具體落實成效卻無人關心。

一些基層幹部坦言,不應該搞形式主義,但對一些專業性強、探索性強的創新舉措,在能力和水平有限的情況下,要敷衍過關。

重建“本領自信”,須修內功、減外擾

基層幹部的本領出現“不匹配”的現象,亟待解決。因“本領恐慌”而衍生的形式主義,應引起重視。

談及破解之道,受訪基層幹部和專家認為,應從內外兩個維度發力。

從自身而言,基層幹部必須走出 “舒適區”,迎難而上,主動對標治理現代化要求,提高自身能力素養。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學平表示,一些基層幹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懈怠,工作易流於形式,思維停留在過去,亟待強化自我學習。

湖南省長沙縣高橋鎮黨委副書記陳昱燁說,她學的是法學專業,如今分管農業農村工作,“跨界”工作最開始不太能適應,但是經過持續學習,對情況越來越熟悉,“自己重視多點,本領恐慌就會少點”。

從外部而言,要解決一些部門簡單充當政策與任務的“中轉站”。

雲南省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第一書記王波表示,上級部門要有擔當精神,在傳達落實政策檔案時,不應該簡單地佈置、傳達以及督查,而要與基層幹部一起想辦法、為基層出主意。

湖南一名鄉鎮幹部說,“一根針最多穿兩三根線,一把線穿不過去”,必須切實給基層減負。基層幹部只能解決屬於自己的“本領恐慌”,超出職責和能力範圍的事不能推給基層。

做好業務工作傳幫帶,培訓學習不能流於形式。雲南省鎮雄縣以古鎮巖洞腳村第一書記劉讓雲建議,創新開會、學習的方式,即便是“以會代訓”,也應該加入其他地方好的經驗做法,以鮮活的案例解析政策,從而提升借鑑推廣的可操作性。(半月談記者 陽建 楊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