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翻譯軟體越來越能幹,但面對面交流它還是無法替代

  • 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垂釣
  • 2022-03-02
簡介在他來到成都前,Jamie曾在重慶大學學過幾個月的漢語,但這點兒基礎還遠不足以讓他和我們自如交流,所以他和大多數出國旅行的人一樣,藉助手機上萬能的翻譯軟體

刺身英語怎麼寫

如今,隨著智慧翻譯軟體的日漸普及與強大,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感受到了巨大的便利,在走出國門的時候,心裡也沒那麼發虛了。

甚至有人得意地說:當年沒學好外語也沒關係嘛,技術會補上這一課。在餐廳裡對著外文選單拍張照,翻譯好的文字立刻呈現眼前,太讓人驚喜了。

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再好的軟體,終究是在機器上,語言最初也最核心的功能,是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線上翻譯資料、發郵件什麼,軟體固然有幫助,但在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還是自己能說才最好。

還有一點很關鍵:有時候人們會說些語法不那麼正規、意思比較微妙的俗語或流行詞,這個時候,翻譯軟體往往還會鬧點兒笑話出來。

翻譯軟體越來越能幹,但面對面交流它還是無法替代

▲圖據網路

A

“傻乖傻乖”的英國小夥 看完軟體翻譯後,毛了!

他氣呼呼地對我說:“這個叫飛哥的男人太粗魯無禮了,我要和他聊聊!”還沒等我弄清楚咋回事,他已經開始單獨加飛哥的微信了。

Jamie緊盯手機,臉色微微漲紅,眼神裡透著惱怒——這位英國小夥兒來我家駐留一個多月了,我還是第一次見他這麼生氣。

Jamie Wace是位英國大學生,專業是國際政治,他的從業理想則是與中英貿易相關的工作,目前在成都英國商會實習,我們家是他在成都的寄宿家庭。

在他來到成都前,Jamie曾在重慶大學學過幾個月的漢語,但這點兒基礎還遠不足以讓他和我們自如交流,所以他和大多數出國旅行的人一樣,藉助手機上萬能的翻譯軟體。

當他得知要被安排到我家來住時,見面前特意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段中文留言:“智慧你好!很高興見到你,我很期待見你的家,我說一點韓語但是我要提高。”

我仔細看了兩遍他的留言,心想他會一點韓語幹嘛要給我顯擺呢?我又不是韓國房東。經老公點撥,我才反應過來:他應該是想說自己會一點漢語吧,可是軟體翻譯恐怕是沒分清“漢語”和“韓語”。

我打算逗他一下,故意回覆:“哈哈我是中國人,只會說漢語,或者你可以教我說韓語?”他沉默了一會兒,很快回了一大段英文,解釋說自己的中文還不夠好,以後會加強漢語學習。當時我就覺得他是個挺聰明、自尊心也蠻強的小夥子。

來到我家後,Jamie跟我們相處得很好,尤其是和我那個上小學的兒子像兄弟倆一樣,時常相伴去運動,有時候是去河邊綠道騎單車,有時候去小區游泳,有時候去滑滑板。晚上他還經常給我兒子讀英文繪本,畫面特別溫馨。國慶節他還跟著我們一起去大邑的霧中山露營,玩得十分開心。

工作之餘,Jamie還很喜歡健身,我就推薦他去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健身房,他去得很勤,很快和一些會員混熟了,還加入了他們的會員微信群,想進一步練練自己的漢語。

我問過他:“大家都說漢語,你看得懂嗎?”他得意地笑說:“沒關係,我的微信自帶翻譯功能。”我也在那個群裡,有時看到他還要冒出來聊上兩句,語法用詞什麼,雖然不是很準確,但基本上都一眼能看懂。

結果這天晚上,會員群裡在聊天,大家聊得開心之際,講到在這家健身房健身的老外,除了Jamie,另外還有幾個美國人,他們自己另外建了一個微信小群,於是群裡一個暱稱“飛哥”的熟人熱心提議:“把那個傻乖傻乖的老外也拖進(另外一個小群)去吧!”

Jamie看到後,用軟體一翻譯,接著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那一幕,他氣呼呼地對我說:“這個叫飛哥的男人太粗魯無禮了,我要和他聊聊!”還沒等我弄清楚咋回事,他已經開始單獨加飛哥的微信了,可是人家沒給他透過,他就在群裡喊話:“飛哥在微信加我”,我看勢頭不對,肯定哪裡出了誤會,就把他的手機要過來一看,這才明白了事情原委。

原來,Jamie的微信是這麼翻譯這句話的:“Drag that silly,stupid foreigner into the group”,中文意思就是“把那個又傻又蠢的老外拖進群吧”。而那個關鍵的“乖”字,壓根沒有在翻譯中體現,反而是雙倍傻,難怪Jamie氣得想找飛哥理論……

於是我趕緊試了試另外兩個翻譯軟體,其中一個依然是“Drag that silly,stupid foreigner into the group。”,另一個略有變化:“Put that silly silly old man dragged into the group。(把那個傻乎乎的老男人拖進群吧)……語法都是錯的。

看來,這種成都人平素愛說的“傻乖”“醜乖”等帶著親暱意味,表達可愛之感的口語,完全超出了翻譯軟體的理解範疇。

為了給Jamie解釋清楚,我也費了很大勁,又是比劃又是表情,這傢伙終於搞懂了,氣紅的臉轉而變得羞紅。我吁了一口氣,真有些哭笑不得。

語言是活的,在不同的環境下自由交流,需要結合語境去理解,當時的感情、情緒以及很多埋藏在話裡的小心思,太微妙太靈活。在這裡也給用翻譯軟體的朋友們提個建議:儘量使用平白和標準化的表達,少說俗語為好。(智慧)

B

我羞澀地翻開小本子,默唸一遍 看著他的眼睛,輕輕說出來

“Tu sei molto attraente!(義大利語:你很迷人)。”發音順利過關,他秒懂,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也不用我繼續琢磨如何求拍照了,結合我剛才手舉相機的動作,他對一位同事揮揮手,喊他過來給我倆合影。”

第一次去義大利旅行,也是我第一次獨自旅行。當年出於對義大利足球帥哥們的熱愛,我在大學裡曾經自學過一點點義大利語,但是到我去羅馬的那年,也就是畢業後工作的第三個年頭時,基本都忘光光了。

唯一留存下來的一點有用技能,就是發音。義大利語是固定的字母拼寫搭配固定的讀法,只要掌握了發音規則,即便看到一篇自己不懂意思的義大利語文章,也能順利讀出來。

出發前,翻出積滿灰塵的課本,挑挑揀揀,選了幾句可能會用上的,抄在小本子上面。

事實證明,我能用上它們的機會並不多。一旦親臨現場,尤其是面對著想要交流的物件,也不好意思讓人家乾等著我查資料,一急之下,往往還是自動蹦出來更加熟悉的英語……

在人民廣場旁的一幢建築門口,我注意到有位小帥哥貌似是工作人員,這裡似乎是準備舉辦什麼儀式:一輛豪華的黑色賓士停在了門口,引擎蓋上面紮了一朵大白花。

幾番眼神接觸後,我確定對方願意和我搭訕,於是試著用英語問他:“這是一場葬禮嗎?”他聽懂並驚呆了,用略帶口音的英語反問我:“葬禮?!這是婚禮啊!”

我也石化了兩秒鐘,趕緊解釋了一下文化習俗差異,用義大利語連連道歉。他倒也覺得好玩,笑嘻嘻跟我聊了幾句,但明顯講英語還是費勁兒。隨後來了兩個說義大利語的姑娘,小夥子的態度明顯熱情了100倍,我便默默走開了……

一路暴走到萬神殿附近,我意外發現:在一棟古色古香的老建築裡,居然藏著一家裝修極有品位的書店,感覺應該在當地也是有名的,但忘記書店名字了。

我至今仍清楚記得的,是店裡的一位高個子店員,外型堪稱義大利帥哥的典範,簡直帥過影視明星,簡直令人賞心悅目。

偷偷站在一旁花痴了半晌後,我決定:不能就這麼一走了之,一定要拍他一張照片,留作旅行紀念。

當然不能偷拍,又猥瑣又不禮貌,我鼓起勇氣走過去,他注意到了我,微笑著用義大利語問好,我回了一句簡單的“Buon Giorno(義大利語:你好)”之後,再次現了原形——大帥哥接下來可能是問我需要什麼幫助(我猜的),但我只能硬著頭皮用英文問他可不可以給他拍張照。

很遺憾,這位帥哥雖然比廣場旁邊的那位更帥,但一句英語也不會。我絕望地舉起手中相機,感覺他也有些迷茫。

忽然腦中閃過一道電光!我火速翻開小本子,找到那句話,看了一遍後,盯著帥哥的眼睛,略帶羞澀地說:“Tu sei molto attraente!(義大利語:你很迷人)。”

發音順利過關,他秒懂,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也不用我繼續琢磨如何求拍照了,結合我剛才手舉相機的動作,他對一位同事揮揮手,喊他過來給我倆合影。

回想起那個難忘的瞬間,再想到如今功能強大的翻譯軟體,我還是覺得,如果我用手機敲出那句話,翻譯好,再舉著手機給他聽,他一定會盯著螢幕看的,我又怎麼能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表情,看著他的眼睛說出那句話呢?(Violet)

翻譯軟體越來越能幹,但面對面交流它還是無法替代

C

選單倒是拍照翻譯出來了 但最後還得靠“This one”

我打算透過手機跟做料理的老闆聊幾句,但很快發現:根本不可能。除了環境嘈雜導致語音識別效果不好外,老闆忙著做料理,也不方便一次次抬頭轉身,對著我的手機說話呀。

作為一個喜歡去感受當地人生活卻缺乏外語基礎的人,出國旅行的交流問題一直是我的軟肋。直到不久前,一位朋友隆重給我推薦,說在手機中裝一個翻譯軟體,出國再也不怕了,並且他認為以後都沒有學外語的必要了,帶上手機就好了。

有這樣的神器?我在手機上一口氣下了3個翻譯軟體,果然,如今這智慧翻譯比前些年強大太多了,有的支援拍照翻譯,比如拿一張外語選單,用手機一拍,就直接在照片上給你翻譯成中文了;有的還可以語音翻譯,你說一句話,說完之後要不了一兩秒,就給你翻譯成所需要的外語了,對方也可以對著你的手機說,然後他說的話馬上就會被翻譯成漢語!

捧著手機,我閉上眼睛愉快地想象:自己雖然身在異國,再也不用手舞足蹈跟人比劃了,只需要掏出手機,大家就能愉快地交流了……

總之,上個月我就是帶著這樣的想法去的日本。

都說在日本就算不懂日文,看漢字也大致也能明白,可是寫寫畫畫也麻煩吧。入住酒店的時候,我對著手機說,希望住無煙房間,並且樓層最好高一點。話剛落音,手機就翻譯成日語了,剛才還在跟我說著不太標準的英語的前臺,立即心領神會,比了一個OK的手勢。

嗯,翻譯軟體初體驗,感覺棒棒噠!

放好行李,梳洗出門,自然是要去吃頓日本料理了。我這次想找一家當地人喜歡吃的料理店,於是從日本本地的美食推薦中,找了一家隱藏在小巷中的日本料理,據說該店老闆做的料理,不遜色於一些米其林店。

找到地方,進店觀察了一番,果然幾乎不見遊客,周圍顧客都說著日語。我絲毫不擔心,有手機嘛——開啟選單,對著日文選單拍了起來,大致就知道有什麼壽司、刺身了。

然而,想再詢問店員有關食材的其他資訊,就比較難了。因為店小人多,環境比較嘈雜,語音根本不能準確識別,而手動輸入又太慢。最後,我還是隻好指著選單,用大家都能聽懂的“This one,this one”(這個,還有這個)來點菜……

店裡的食客看來都是老顧客,一邊吃一邊跟老闆聊兩句,氣氛輕鬆融洽,我也很想融入進去,打算透過手機跟做料理的老闆聊幾句,但我很快發現:根本不可能。除了環境嘈雜導致語音識別效果不好外,老闆忙著做料理,也不方便一次次抬頭轉身,對著我的手機說話呀。所以,最後我也只能默默地埋頭吃飯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翻譯工具肯定還會越來越強大的,但如果說學外語就沒有用了,我覺得還為時尚早。這次在實際交流中就深深感覺到,還是大家都直接說同一種語言,感覺更像聊天,不管翻譯軟體多麼強大,都像中間隔了一道溝,感覺差了很多。 (花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