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 由 熱情可愛的小豬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23
簡介肩胛肉(梅花肉):豬肩胛骨上方的部位,堪稱豬肉中最容易烹飪的,因為它肌纖維較粗,容易熟而不易煮老,怎麼做都很好吃,尤其適合做叉燒它有點像牛排裡的肋眼,瘦肉中夾雜絲絲縷縷的脂肪,因此又俗稱“梅花肉”

蝦的熱量和米飯有關係嗎

豬一身都是寶,去市場上買肉你就會知道,豬身上各部位的肉也分高低貴賤,還被人起了五花八門的名字。為了做一個精緻而感恩的吃貨,在對豬肉大快朵頤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吃的是豬身上的哪塊肉。

豬臉(豬頭肉):豬面頰上的肉,豬頭肉最經典核心的部分。既有肥厚的脂肪,又有筋道的咬肌,常滷製或醬制,吃起來肥瘦夾雜有嚼勁兒。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豬鼻:也叫豬拱嘴,主要是皮和結締組織,吃起來很有彈性,不肥不膩。滷豬鼻、醬拱嘴,若不切片,整個端上桌,挺有視覺衝擊力。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豬耳朵:豬的外耳廓,主要由皮、結締組織和軟骨組成,動物類明膠含量很高,吃起來皮韌骨脆。常作為豬頭肉的一部分一併滷製,切下單賣,則更為精貴。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兩側頸肉:沒有了淋巴結,豬頸兩側可是頂級好肉。這裡的瘦肉與脂肪層層夾雜,肥瘦適度,細嫩爽口。一頭豬的兩側頸肉不過五六百克,每側300克上下,號稱“黃金六兩”是日韓燒烤裡的高階食材。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下頸肉(血脖,槽頭肉):豬下頜與前胸之間這個部分,脂肪不多,肌肉組織細軟,按說是好肉。但豬體內淋巴結等免疫器官多聚集於此,因富含毒素、病菌等有害物質而不宜食用。由於豬吃飼料時肚子挨著食槽,因此又叫“槽頭肉”。稱血脖是指殺豬一般在這個部位下刀放血。槽頭肉一般都直接丟棄,但不良商販會用它做餡料。

肩肉(前臀尖):豬戶胛骨以下,以及靠近前肢的部位,叫“前臀尖”是為了跟後腿的類似位置對應。這個部位經常活動,因此肌肉組織發達且纖維較粗,肉色較深,做熟後肉質偏硬。除了用作炒菜的配肉,剁瘦肉餡,它也可以替代裡脊,作葷菜的主料,比如京醬肉絲。

肩胛肉(梅花肉):豬肩胛骨上方的部位,堪稱豬肉中最容易烹飪的,因為它肌纖維較粗,容易熟而不易煮老,怎麼做都很好吃,尤其適合做叉燒它有點像牛排裡的肋眼,瘦肉中夾雜絲絲縷縷的脂肪,因此又俗稱“梅花肉”。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裡脊:縱貫豬的背部,是豬身上最大塊的肌肉組織,左右各一條,能佔全豬淨肉的15%左右。市場上的裡脊肉,都是已去掉外圍脂肪層和筋膜的裡脊芯——通脊。通脊的肌纖維很細,肉質呈粉紅色,肌間脂肪分散,適合切片、絲、丁等精細操作。除了家常菜裡的各種糖醋里脊、軟炸裡脊、焦溜裡脊等 ,西餐裡豬排也用它。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肋腹(五花肉):由豬皮、腹肌及脂肪層組成,可形成3-7個肥瘦相間的分層。脂肪含量豐富,烹熟後香氣濃郁,是最有豬肉味的部位。各地紅燒肉、扣肉的用料非它莫屬。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肋排(排骨):豬的肋骨及肋間肌。排骨肉質細嫩,在中餐裡特別受歡迎。一般把靠近脊椎與裡脊相接的部位稱為大排,而肋骨末端和靠近胸骨的部位則稱為小排 。小排肉厚,多軟骨,是烹飪界的寵兒。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後腿外肉(後臀尖):從腰到後腿,靠近臀部的部位,俗稱後臀尖。這裡是豬後腿的主要運動部位,肌纖維很粗,肉色也最深。除去脂肪層後,肌肉中脂肪含量不高。連同豬皮與脂肪層,後臀尖常切成大片,用來做蒜泥白肉、回鍋肉。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後腿肉(元寶肉):後腿內側,膝蓋上下的部位,有塊兩頭翹的橢圓形肌肉,叫元寶肉。這也是豬身上的精華之肉,脂肪含量最少,同時肌纖維較細,熟後肉質不柴不緊要。專門煲湯用的瘦肉,就取元寶肉。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前後小腿肉(肘子、蹄髈):這個部位北方俗稱肘子,南方人叫它蹄髈。家豬的運動總量中,輸出功率的最大頭在後肢,所以後肢各部位都比前肢粗大,前、後小腿也是如此。相比於後肘,前肘的骨骼小,精細,皮下脂肪組織也略薄,所以烹飪後吃著“使用者體驗”更好,價格也就比後肘更貴一些。

豬身上的每一塊肉

親愛的讀者朋友,喜歡請關注,每日有更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