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 由 查理崔格 發表于 垂釣
  • 2022-02-17
簡介興業給了一張圖,基本可以透過這張圖來一窺全貌:圖2 2021年單晶矽片產能格局主要玩家:隆基,中環,晶科,晶澳,京運通,上機數控,還有一個不知道哪裡來的玩家,高景太陽能,上來就準備弄個50GW的矽片產能,背後是珠海國資委和IDG(如果是個山

矽棒是什麼東西

單晶矽片資本開支不低,1GW的單晶矽片資本開支需要3-4個億,帶來的收入大約是5億左右,利潤也就大幾千萬。這其中的主要投入就是

爐子

切片裝置

單晶矽-矽片

這個環節,涉及的企業多,如果沒有重大技術變化,賽道現在基本固定:

隆基,中環,上機數控,保利協鑫可能也想做。

如果單晶技術不發生重大變化,

這個環節長期來看價值增量有限

。核心是兩個環節:

拉單晶,切片

。拉單晶的環節無非就是效率和成本問題,這個東西需要爐子、乾鍋和熱場(耗材)。切割環節,無非就是輔料和切割材料而已。誰能做到過程耗費最低,誰就牛逼,也不是越大尺寸就越好,大尺寸切100多微米的薄片,要考慮經濟性和良率問題。這些都是技術問題,同行之間的差距不大,很難超過2年,而且後發的優勢很明顯——如果真有人能切50um的矽片,還能量產保證良率,那肯定乾死前面所有的產能。

興業給了一張圖,基本可以透過這張圖來一窺全貌: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2 2021年單晶矽片產能格局

主要玩家:隆基,中環,晶科,晶澳,京運通,上機數控

,還有一個不知道哪裡來的玩家,

高景太陽

能,上來就準備弄個50GW的矽片產能,背後是珠海國資委和IDG(如果是個山寨公司也就罷了)。

1。隆基股份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3 隆基股份2020年年報公司核心業務

2020年報中,隆基對自己業務描述的很清楚,核心是從單晶矽棒到單晶元件這個環節,重點是單晶矽棒到單晶矽片。公司實現了545億收入,86億利潤。截止2020年末,公司單晶矽片產能達到85GW,

單晶電池產能達到30GW,單晶元件產能達到 50GW

。報告期內,單晶矽片產量為 58。90GW,同比增長 67。11%,單晶元件產量 26。60GW,同比增長198。68%。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在爬坡,2021年估計整個小100GW感覺難度不大。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4 光伏行業市場集中度

市場集中度的資料來看,光伏行業逐步走入成熟,小企業存在的空間越來越小,但是並不代表集中度高,就是好,集中度高了,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各方競爭會更激烈,只能說對新進入企業門檻高了,但是競爭未必就會緩和。

公司在年報中披露的目標:至2021年底,計劃單晶矽片年產能達到105GW,單晶電池年產能達到38GW,單晶元件產能達到2020年年度報告36/301 65GW。2021年業務目標2021年度單晶矽片出貨量目標80GW(含自用)。產能105GW,出貨量80GW的矽片,其含義大約是產能佔全球需求的一半,出貨量佔40%,我覺得產能基本沒問題,出貨量怎麼樣,不好說。按照公司的想法,2021年矽片的出貨量要增加20GW多。大家現在對全球的需求是2021年預計全球需求170GW左右,比去年增加30-40GW的樣子,增量部分的邊際市佔率,隆基要做到5成以上,我覺得可能性不大——這個產業鏈裡沒有一個是傻子,這怎麼可能呢?即便是因為供需緊張,可能達到,但是到了2022年,就很難說了。

總結一下:隆基的出貨量要增加30GW,2021年底產能到105GW。

2 中環股份

2020年,190億的收入,10億的歸母利潤,市值1100億左右現在。根據其年報中的資訊披露: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5 中環股份2020年年報主營業務收入

公司收入的91%來自光伏,公司2020年底,有55GW的單晶產能,是國內第二大玩家,僅次於隆基股份。

就目前公司的產能規劃來看,可能不比隆基小多少:2021年下半年,公司的內蒙古生產基地光伏晶體產能將達到85GW/年。另一方面,公司將加速推動寧夏生產基地的專案建設、裝置搬入除錯、團隊形成和人員培訓等各項工作,力爭在2021年底公司的寧夏光伏晶體50GW生產基地建成投產,2023年達產。也就是說,到2021年底的時候,公司內蒙+寧夏的專案,

合計產能135GW。

具體的是G12,還是M6之類的,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隆

基+中環二者合計的產能在2021年底將會達到驚人的240GW(產量沒有這麼大,這是肯定的)

我們也基本可以確認2022年,全球裝不了240GW

。中環的年報中,自己引用了一個CPIA的預測: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6 中環年報2011-2025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測(GW)

需要注意兩點:

這兩個資料並不是兩家企業擴產的終點,看這架勢,肯定還要幹下去;另外,從擴產幅度上來看,這兩家不是主力,二線梯隊的那幾家才是真的下血本擴產——為了生存。

3 晶澳科技

晶澳科技750億市值,隆基5000億,中環1000多億,這三家就7000億了,單晶矽片100GW的銷售額才500億啊,正常利潤也就才50億人民幣;就算未來全球達到了350GW的銷售,那個時候的利潤可能也就是才100多億人民幣的樣子,現在三家就7000億了,

不知道未來的空間究竟在哪裡

——不要說產業鏈上下游拓展的故事,幾乎是全產業鏈的產能過剩;

也不要說份額的故事,因為不可能大家份額都提升。

2020年,晶澳258億收入,15億利潤。公司的模式和行業內的模式不太一樣,公司應該是垂直一體化做的最徹底的一個公司,除了矽料,基本都是自己弄: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7 晶澳科技公司業務

好處是,最終交付客戶的東西,不需要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可以自己弄,不好的地方是產業鏈太長,如果萬一有問題,容易出事兒。資金消耗也大。公司主要的對外銷售產品是

電池元件

。所以看著好像很大,

200多億的收入其實也就是15GW的規模,並不是很大

公司生產產品所需採購的原輔材料主要為

矽料、矽片、石墨、坩堝、金剛線、銀漿、鋁漿、網版、鋁邊框、玻璃、背板、EVA

膜等。公司的年報裡有這麼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基本差不多是光伏產業鏈的主要配套企業。

2020年底,公司擁有元件產能 23GW,上游矽片和電池產能約為元件產能的 80%。按照公司已公告在建專案的建設進度,曲靖矽片、寧晉電池、義烏揚州和越南電池元件的新建高效產能陸續投產,

預計到今年年底元件產能超過40GW

,矽片和電池產能會繼續保持元件產能的80%左右。

這個玩家,肯定不是最瘋狂的,但是的確是垂直一體化做的最好的,以後成熟期這個模式也許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公司是否還有能力保證自己的擴張,這是個問題。

在某個環節產能受限的情況下,公司的供應鏈和交付能力應該是最強的,這是公司的優勢所在。

晶澳現在炒到了750億市值,至少還是能看看的,對隆基來說,就是全球市場都給你,300GW的矽片,也就是1500億收入,1-200億利潤,對應5000億市值肯定是過了。晶澳呢年底40GW的元件,打滿之後收入估計有600億,至少三五十億的利潤,估值至少還是能看的,但是能否給估值就不好說了。

畢竟公司的ROIC只有7%(2020),隆基股份的ROIC有17%(2020)

還好的地方在於,即便是公司產能擴張一倍,對產業的影響也沒那麼大,畢竟基數低。但是隆基+中環+晶澳,在單晶矽片這個環節,為全行業準備了300GW產能,這不是行業資料,基本是來自上市公司年報中的經營預期。

4 晶科科技

公司300億收入,3億利潤,盈利能力算是很差的了,總市值25億美金,差不多200億人民幣多點,美股上市。控股子公司江西晶科準備上市,科創板,2020年末,

融資30多億,擴產的彈藥有了

2020 年,公司產能:

矽片產能22GW,

同比增加10。5GW;電池片產能11GW,同比增加 0。4GW;

元件產能31GW

,同比增加15GW。根據公司指引,2021年

資本開支預計為 10-12 億美元

,公司將持續擴張產能,尤其是電池片環節。至2021年底,

公司單晶矽片、電池和元件產能預計將分別達到 33GW、27GW 和 37GW。

從這個資料上來看,

晶科和晶澳基本是同級別的對手,規模基本類似

,選擇的合作伙伴也是特變電工,三者還共同投了個10萬噸的產能——這能對應35GW左右的產出,基本新增部分全部消耗掉了。這種產業鏈上下游共建、持股的模式,保證了供應鏈的穩定。

相比於頭部企業,分工十分細緻,這類準垂直一體化的企業,也必須保證自己的供應鏈安全。二者選擇的戰略拓展方式,是類似的。

5 上機數控

這個玩家和晶澳,晶科在一個數量級上,但是這家的路很有意思。原來公司的主業是做矽棒切割機械的,主要就是把拉出來的單晶矽棒切成矽片,是一個裝置生產商。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8 2020年上機數控業務

2019年的時候,公司估計看到了隆基和中環,決定介入單晶矽,2019年就上了個專案,包頭的,準備拉單晶,專案規模是5GW。

2020年,公司堅持“高階裝備+核心材料”雙輪驅動業務模式不動搖,充分發揮單晶矽製造優勢,進一步擴大單晶矽業務規模。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 273。48%;實現歸屬於上市 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31億元,同比增長186。72%。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單晶矽業務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公司單晶矽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27。30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 90。67%,已成為公司主營業務。

公司轉型的方向和隆基基本是重疊的。

根據公司的最新公告(20210627),三期10GW專案點火成功。公司現在的產能30GW了。估計後面還得擴,按照這個架勢,30GW的產能,矽片來說,150億收入,

正常10個億的利潤,但是公司的市值已經幹到了500億。

浙商證券給了一個盈利預測: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9 上機數控-浙商證券盈利預測

如果這個預測是靠譜的,300億收入,有沒有50億利潤我們先不問(說實話,這種週期品,能這麼長期維持高盈利,純粹是扯淡的,正是因為現在賺錢,公司才進來啊,否則進來個屁啊,不過未來幾年爐子和裝置的生意肯定不好做),

單單300億的收入,可能意味著60GW的產出,要在現在的產能基礎之上,擴張一倍。

公司作為後來者,最大的問題肯定是矽料來源問題,畢竟這個東西現在供應緊張。

上機最大的故事就是保利協鑫的30萬噸顆粒矽

。具體的技術問題我們不評價,生產工藝的成本,安全性和一致性,雜質含量等,我們也不評價。

如果這30萬噸,100GW砸下來,可能面臨的一個尷尬問題就是,矽料可能兩年就過剩了

。公司掌握這30萬噸顆粒矽,如果能順利投產,那原材料的供應問題不大了。就目前來說,一方面下游的摻雜比例不好說——緻密料現在貴,大家願意摻雜,但是緻密料便宜了之後呢?不知道。另外就是保利協鑫本身的持續生產能力,現在大家有所質疑。

這種後來者,最重要的是找都矽料供應商,上機數控和下面的京運通很像,也是從裝置供應商,切入單晶矽片這個環節的。

6 京運通

不是個好公司,業務太雜:

瘋狂擴產的矽片,最後誰能勝出?

圖10 京運通主營業務

一共40億收入,4個多億的利潤,可能基本是電力環節貢獻的,公司持有1。7GW的光伏和風電場,這東西有利潤,但是沒有經濟價值,

公司的roic是超低的,只有4.2%。

公司的強項原來是做爐子的,單晶爐,多晶爐,開方機…。

公司2020年底產能是7GW

,集中於矽棒和切片環節,公司原來賣爐子,現在想做客戶做的東西,這個有點過分了。而且公司沒錢這才是關鍵,剛融了點錢,後面怎麼樣,我覺得不構成對大局的影響。

7 高景太陽能

這個新玩家,也許很重要,但是我們只能把公開資訊列在這裡,誰知道是不是個皮包公司呢。我們只能說,從上下游的公開資訊來看,

公司玩的尺度很大

高景太陽能的先進大尺寸矽片規劃產能合計50GW。首期15GW專案計劃2021年6月建成投產,預計9月達到滿產。二期15GW和、三期20GW專案預計將分別於2022年、2023年陸續投產,合計產能50GW。

大全新能源和高景太陽能的矽料採購合同有效期由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協議供應總量為45,900噸。雙方同意實際採購價格採取月度議價方式。高景太陽能將向大全新能源支付訂金。

8。矽片總結:

隆基,中環,晶科,晶澳,上機數控,京運通,高景。這幾個主要的玩家來看,我們

可以分為四類:

1.隆基中環,在爭老大,拼命的擴產;

2.晶科晶澳,穩紮穩打,垂直一體化,上游矽料和新特合作,基本解決問題;

3.上機京運通裝置轉型過來,上機很瘋狂;

4.高景,胃口很大,只能跟蹤,不知道靠譜不靠譜。

隆基、中環今年確定在單晶矽片這個環節準備了240GW的產能,晶科、晶澳也準備了80GW,上機能達產的就已經有了30GW,2022年,光這5家的產能就有340GW了,需求全球估計也就在200GW出頭的樣子。肯定是已經過剩了,而且大家還有繼續擴產的想法。從上機的擴產來看,這個環節擴產幾乎沒有什麼難度,技術路線確定了之後,擴產就是錢和供應鏈的問題了。

這個環節,前5家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7000億了,現在的產能340GW對應的銷售收入(矽片計算),可能也就是2000億人民幣不到,利潤再怎麼算也不會超過200億(穩態合理利潤),現在的市值肯定是過了——這是按照產能拍的財務資料,實際肯定比這差,而且弄不好差很多。

我的公眾號

【股透社】

專注於對科技和消費股的分析,以及對龍頭企業分析估值,並及時把握市場的投資機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