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一條“晶片魚”賣出3倍價 浙江德清水產大鎮“黑裡俏”的逆襲之路

  •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垂釣
  • 2022-01-04
簡介同年底,禹越鎮組建“黑裡俏”黑魚專業合作社,註冊“黑裡俏”品牌,秉持“綠色、生態、健康”的養殖理念,打造區域特色水產品

一畝魚塘放多少魚合適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王力中)眼下,正是“黑裡俏”熱銷時節。位於浙江湖州市德清縣禹越鎮的6240多畝魚塘裡,“黑裡俏”活蹦活跳,成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黑裡俏’養殖產業在當地已有20餘年歷史,約佔全省30%以上,去年年產黑魚1萬餘噸,年銷售額達3億元左右。”禹越鎮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看著眼前一條條兩斤左右的“黑裡俏”,已有20年養魚經驗的高福良意味深長地說,養殖旺了村子,卻也差點讓禹越背上生態環境出格的黑名。原來,養殖戶為了提高產量,選擇高密度養殖,一畝塘要約5000尾魚苗。不僅使“黑裡俏”的品質下降,養殖尾水的無組織排放對周邊水體的影響也日益凸顯,整個“黑裡俏”養殖業經濟和效益呈下滑態勢,一度面臨關停的窘境。

2017年,禹越鎮在全省率先實施漁業養殖尾水治理,透過專業設施裝置的穩定執行和水生環境等有效改善,實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讓“黑裡俏”生態化養殖走上正軌,還一舉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尾水治理先行示範點。同年底,禹越鎮組建“黑裡俏”黑魚專業合作社,註冊“黑裡俏”品牌,秉持“綠色、生態、健康”的養殖理念,打造區域特色水產品。

一條“晶片魚”賣出3倍價 浙江德清水產大鎮“黑裡俏”的逆襲之路

圖說:德清禹越鎮“黑裡俏”“暢遊”長三角市場。王力中 攝

“推行‘生態淨養’模式,降低養殖密度。”高福良說,“治水”倒逼水產養殖業轉型,不僅將養殖密度降低到每畝2000尾以下,還加快了尾水治理。

在禹越鎮木橋頭村的尾水集中治理點,宛如走進了一座生態公園,只見魚塘排出的養殖尾水經過生態吸附、生物淨化等處理後,變得乾淨清澈。入口處的電子大屏,顯示著禹越鎮每一處尾水治理點的進水口、出水口各項指標的監測資料,方便村民監督。

據養殖大戶章其明介紹,他按照養殖標準對水質、活魚進行檢測,堅決不用任何違禁藥物。“要賣的‘黑裡俏’,按照規格大小分放進暫養池。在池裡經過暫養淨化後,肉質更鮮嫩。”

“黑裡俏”“遊”進千家萬戶的餐桌,成了人們的美味佳餚。上海、杭州、江蘇鹽城、宿遷等長三角地區,佔了鎮上“黑裡俏”每年銷量的9成以上。

退居二線的禹越鎮幹部費貴洪,曾是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多年來關注“黑裡俏”的養殖情況。他說,現在,鎮黑魚專業合作社每天有近8萬斤“黑裡俏”銷往全國,其中上海市場有5萬餘斤。為市場提供優質的“黑裡俏”,我們還將進一步改良苗種控制飼料。

此外,生態化養殖之外,禹越鎮還在嘗試“智慧”養殖。在三林村,“黑裡俏”塘裡遊動著一位新“朋友”——“數字魚”。“數字魚”其實是個水下智慧機器人,20多釐米長,採用水下快速移動的人工智慧檢測,透過身上搭載的視覺識別系統,快速對農莊內的黑魚塘進行日常檢查和管理。據工作人員介紹,哪裡的漁網破了,哪裡有死魚,哪個片區更適合“黑裡俏”生長,透過“數字魚”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數字魚”的到來,開啟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未來農業”新世界。

近年來,禹越鎮還悄然流行飼養“晶片魚”。養殖戶章其明的“黑裡俏”,就是生態淨養、高階品質“晶片魚”。這些“黑裡俏”長到半斤大時,魚皮表層被植入了火柴梗大小的T型標頭,顧客只需用手機輸入黑色編碼,就能顯示出黑魚產地、養殖戶等資訊。

“‘晶片魚’的價格是普通“黑裡俏”的3倍,顧客殺魚時取下‘晶片’,就能正常食用。”禹越鎮農業副鎮長趙春燕說。

“我帶動了村裡20多個養殖戶、1000多畝魚塘,身邊還有很多親戚朋友也都從事養殖。這不就是‘共同富裕’嘛!”高福良笑道。

如今,禹越“黑裡俏”“暢遊”長三角市場,養殖戶們也憑藉對“綠水青山”的守護,賺到了自己的“金山銀山”。僅養殖面積100畝的章其明,去年收入約60萬元,擁有500畝養殖面積的高福良去年更有500多萬元的利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