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卷”還是不“卷”,這是個問題

  •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05
簡介囚徒困境博弈描述了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衝突,當雙方都選擇合作(互不揭發)時,他們得到的總利益大於雙方都選擇背叛(互相揭發)時

卷這個字怎麼讀

撰文/韓菲菲(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碩士生)

王亞雯(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碩士生)

運營/王雲汐

“內卷”風暴

“內卷”無疑是今年最火的詞彙之一。

“卷”的形式豐富多樣:大學老師佈置學生寫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論文,有同學為了獲得高分,硬是把論文寫到五千字,於是朋友圈充滿“太卷啦太卷啦”的吐槽。職場人士為了早日晉升,主動加班,而其他員工害怕不加班會顯得自己不努力,於是在明明可以高效按時完成任務的情況下也跟著加起班來。公司中層領導為了在高層領導面前塑造自己勤奮的形象,不斷與自己組員召開無實質內容的會議,而其他中層領導生怕自己落後,紛紛效仿開會……

“卷”還是不“卷”,這是個問題

人為什麼會陷入“內卷”無法自拔?

造成“內卷”局面的重要原因在於時代在發展、競爭愈發激烈。而人為什麼會陷入“內卷”無法自拔呢?

事實上,“內卷”就是一個“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兩名罪犯被捕入獄,互相不能溝通。如果雙方都不揭發對方,則每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揭發者立即獲釋,沉默者將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雙方都將坐牢八年。

囚徒困境博弈描述了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衝突,當雙方都選擇合作(互不揭發)時,他們得到的總利益大於雙方都選擇背叛(互相揭發)時。但如果一方選擇背叛而另一方選擇合作,則背叛者的獲益大於合作者。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人們傾向於選擇背叛,換言之,無論對方如何選擇,背叛對自身而言都是最好的選擇。

同樣的邏輯,究竟選擇“卷”還是不“卷”呢?無論他人“卷”或者不“卷”,選擇“卷”將有利於自己獲益。你如此考慮,他人也會如此考慮,於是,社會就飛速奔向了“內卷”時代。

“卷”還是不“卷”,這是個問題

誰能在“內卷”中笑到最後?

一旦開始“內卷”,誰能在這場競爭中笑到最後?

研究者曾對就讀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排名前15位的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進行了長達25年的追蹤。儘管這些精英研究生的智力水平都很高,但仍然只有小部分人能夠脫穎而出,最終成為STEM領袖。究竟哪些因素能預測成功呢?

研究者在被試25歲時調查了被試的能力、教育背景、興趣、個性、生活方式、工作偏好等;在被試25歲至35歲期間對被試進行隨訪追蹤,記錄了他們每週平均工作時間、每年的出差天數、每年的休假天數等,以及被試願意花費在工作上的時間和願意出差的天數;在被試50歲時,記錄他們是否成為STEM領袖。

研究結果顯示,人在研究生階段的表現可以預測他們在50歲時的領導力:自信、強勢、沉著的人更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對工作更感興趣、更專注於工作、工作時間更長的人更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可見,能力、興趣、個性是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

當然,“卷”還是不“卷”,這是個人選擇。在每個選擇面前,人都需要權衡利弊。瞭解自己,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和個性作出選擇,才能走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參考文獻:

Haslberger, A。, & Dickmann, M。 (2016)。 The correspondence model of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Exploring exchang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Global Mobility, 4, 276–299。

Lave, L。 B。 (1965)。 Factors affecting co-operation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Behavioral Science, 10, 26–38。

McCabe, K。 O。, Lubinski, D。, & Benbow, C。 P。 (2020)。 Who shines most among the brightest? A 2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elite STEM graduate stud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9, 390–4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