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 由 吉報調查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05
簡介譬如筆者的家鄉在山東,山東的簡稱為“魯”,這個“魯”字在甲骨文中,上部是“魚”,下部是個鍋之類的器具,義為把魚烹製做成美味佳餚,因而“魯”字的本義為“嘉”“美”,而並非現在通用的魯莽、愚笨、遲鈍等意思

日加酉念什麼

漢字是一種充滿審美韻味、思想內涵與哲理意蘊的獨特文字。可以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精美的畫、一首精煉的詩、一個精粹的故事甚至一段精妙的傳奇,它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玄妙神奇的詩意暢想和無限遐思,讓我們為之驚歎不已。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年夜飯吃了啥?回到家的你是不是又嚐到了久違的“媽媽的味道”?

多年前有一首傳唱大江南北的歌曲,其中有一句: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洗洗筷子刷刷碗。

回到家,吃完媽媽做的年夜飯,不要忘記去媽媽的廚房看一看。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將“廚”字分解,可以得到“廠”、“豆”、“寸”三個字。“廠”的本義是沒有牆壁的簡易房舍。在古文中,“廠”和“廣”經常相互通用,漢字中帶有廠字旁的字一般也都和房屋、山崖相關。廠作為“廚”字的一部表示廚房的建築比較簡陋,這種簡陋也可以理解為相對於正室而言廚房比較小。“豆”字是先秦時期人們盛放穀物和調味品的一種器物,常用於祭祀活動。它類似於現在的高腳盤,有蓋子,一般為木製。至於“寸”字,本義是寸口。寸口是中醫名詞,指的是切脈時,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寸”字,就像是一個手形。小篆的字形,在手形的左下側加入了一條橫畫,作為指事符號,代表這裡是距離手掌一寸的部位。由此我們“廚”字的表意:在建築物下,有盛菜的盤子,同時在烹飪菜餚時還要注意火候分寸,這便是廚房。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豆”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寸”字的演變

“房”字本義為正室兩旁的房間。古人將各種房屋都通稱為“宮室”,但一般前面的稱為“堂”,後面的則稱為“室”。室在古代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客廳,而房則相當於臥室。在篆文中,房字形外圍很像一扇門,下邊為“方”,“方”有並列的含義,這裡是說正室兩旁的房間位置是並列的。

“魚”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年夜飯的餐桌上“魚”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因“魚”與“餘”同音,故而取年年有餘、吉慶有餘之意。

“魚”字是一個典型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魚”字就是一條鮮魚的形狀,上頭下尾,背部和腹部各有一魚鰭,後來隨著漢字的演化,魚尾逐漸消失,並最終變為繁體“魚”字下面的四個點,和簡體字下面的一道橫。“灬”代表火,把魚放在火上烤,或許也是先祖們告別茹毛飲血時代的一點體現。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魚”字的演變

在漢字中凡是由“魚”字所組成的字都與魚有關。譬如筆者的家鄉在山東,山東的簡稱為“魯”,這個“魯”字在甲骨文中,上部是“魚”,下部是個鍋之類的器具,義為把魚烹製做成美味佳餚,因而“魯”字的本義為“嘉”“美”,而並非現在通用的魯莽、愚笨、遲鈍等意思。周代的開國功臣姜太公的分封地稱之為“魯”(即現在的山東境內),義為這是一塊美麗肥沃的土地。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漢字的演化十分的複雜多變,譬如“稱”字與“衡”字也本與“魚”有關,但現在卻看不出任何的蹤跡。如果釣得一條大魚,首先要做的事是什麼?自然是快拿秤來稱一下。“稱”字的最初內涵就是這個。金文“稱”字非常形象,即一個人側面站著,伸出一隻手掂量著一條魚的分量。關於“衡”字,許慎《說文解字》中稱為:牛角觸,橫大木。意為衡是綁縛在牛角上防止牛在路上頂觸行人的橫木。筆者認為這純屬憑空揣測,因為遍觀“衡”字的各類字型,均與“牛”沒有關係。筆者認為“衡”字“行”字中間夾著“魚”和“大”,“行”的金文形體是東南西北都能通行的十字路口,可以理解為行人彙集的街市,“大”字在古代與“人”同義,故而“衡”字的本義應是在街市上有人拿著魚進行買賣稱量。即“衡”與“稱”本是同義。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衡”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說到“魚”,許多不喜歡吃魚的朋友保證會捂鼻而言腥。“腥”字的甲骨文為上“自”下“魚”。甲骨文“自”是鼻子的形象,而且異常形象,有鼻翅,有鼻孔,有鼻樑及鼻紋。由此可見,“腥”字的初義即為用鼻子聞到魚的味道。“腥”的舊體字有一種寫法為“鮏”,可理解為生魚的味道即“腥”。隨著漢字的演化,“腥”字不再特指魚類散發出的味道,而是從月,星聲,“月”即是肉,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肉也有肉腥味。

“蔥”“姜”“蒜”的故事也很多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姜”是一個美麗的女子

“姜”的本義是美麗。甲骨文的“姜”,就像是一個頭戴“羊”角的美麗女子,正面朝左方跪坐在地上。金文的“姜”,字形和甲骨文相近,不過更加凸顯了女子彎曲的眉毛和嫵媚的眼睛。“姜”也是一種姓氏,族人為神農氏的後代,因居住在姜水一帶而得名。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姜”的本義是美女,這在《詩經》當中似乎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她們的名字中都含有一個“姜”字,筆者認為,這不單指她們來自齊國,還有一點是因為她們都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莊姜是齊莊公的女兒,嫁給衛莊公為夫人。《詩經·衛風·碩人》曾經讚美她的美貌——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可惜衛莊公並不喜歡她,婚姻不幸。

夷姜是衛莊公的妾,衛莊公的兒子衛宣公年少時勾引庶母夷姜,生了兒子伋。衛宣公繼位後聽說齊女美貌,便在黃河邊上築了新臺,攔截了宣姜。《詩經·邶風·新臺》中魚網之設,鴻則離之,就是諷刺這件事。

夷姜後來因為失寵而自縊了。

宣姜為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公子壽為救伋被殺,公子朔即位,只有十五六歲。宣姜後來與衛宣公的庶子頑私通,生了三個兒子:齊子、戴公、文公;兩個女兒:宋桓夫人、許穆夫人。許穆夫人更是鼎鼎大名的《載馳》的作者。

《詩經·君子偕老》即是諷刺宣姜放蕩。

古代,“姜”與“薑”本是兩個字,“姜”多用於姓,“薑”才是生薑之“薑”。在實行簡化字時,便以“姜”代“薑”了。

“蔥”其實是一種心情

蔥字的甲骨文為下面一個“心”,上面一道豎槓。因而“蔥”字最初並不是指一種蔬菜,而是一種心情。“心”上插了一根木棍,自然會感覺堵的慌,因而筆者推斷“蔥”字最初的意思應該是心情不暢、鬱悶。那為什麼“蔥”字後來會被借用作代指一種蔬菜呢?筆者覺得可以從下面這一俗語中略窺一二。

在當下的河南、山東的許多地區民間都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蒜辣嘴,蔥辣心,韭菜辣住脊樑筋。意思是蔥吃多了會讓心臟不舒服,由此再看“蔥”由心情被借指為一種蔬菜的歷程,正是我們的先祖們對生活飲食總結的一份真實寫照。蔥為青色,青色為茂盛之色,我們現在常用的成語“鬱鬱蔥蔥”即是取了“蔥”字的“茂盛”之意。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蒜”字的下面是兩個“示”字,筆者認為這也是漢字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偶然,與“示”本身並沒有關聯,而應該是兩棵並列的植株,表示一種並列對稱的關係。就如同蒜頭一樣,是由許多並列對稱的蒜瓣組成的。兩個“八”字則是沿用了“八”字的原意,意為分離,在“蒜”字中表意這並列的蒜瓣是可以剝離的。“示”字的本義是表祭祀,“示”字上面的二代表天宇,代表無所不能的神靈,而下面的一豎加八則代表朝天吟念祝禱,希望惡劣的天氣快點離去。

蒜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種子,我們的先祖在祭祀神靈時,是斷不可能將這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擺上供桌的。

年夜飯不僅香而且鮮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媽媽做的年夜飯,那保證就是一個字:香!

“香”字的甲骨文,上部位麥形,即“來”字,四個小點代表落下來的麥粒,下部的“口”字為盛麥子的器皿,表示小麥成熟後散發出的馨香,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香”字上面的“來”變成了“黍”字頭(即省去了黍字下面的水),下部變為甘美的“甘”字,雖然在字形上有了變化,但字的意思卻沒有變化,表示五穀散發出甘美的芳香。至楷書後,“香”字變為上“禾”下“日”,其字義也不可因形而考了,試想禾在太陽之上,散發芳香是不可能了,有的只能是焦糊味。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說文解字》:香,芳也。“香”的本義不是指一般的芳香,而是特指五穀散發出來的香味,如:黍稷馨香,後來才引申為氣味美的統稱。

喜歡養花的朋友,在看一些花譜類書籍時,會經常看到“香祖”一詞,其實香祖並非以香祭祖的意思,而是蘭花的一個別稱。

廚房裡的味道,我們除了追求一個“香”字外,“鮮”也是必不可少的。關於“鮮”字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一度很困頓,缺衣少食。一天早晨,孔子只喝了一碗菜湯,到了中午,午飯還沒有著落,孔子的幾個弟子便外出討飯。過了一會兒,子路回來了,手裡捧著一塊羊肉,對孔子說:“老師,我要來一塊羊肉。”孔子見了很高興,連忙讓幾個學生燒火煮羊肉。羊肉剛放進鍋裡,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冉有也回來了,他要來了幾條魚。學生們將魚收拾了一下,也一起放進鍋裡煮。按照常理來說,沒有人將羊肉和魚肉放在一起煮,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太餓了,便顧不上那麼多了。

等到鍋裡的羊肉和魚肉熟了之後,弟子們先給孔子盛了一大碗,孔子一嘗,發現羊肉的味道很鮮美,魚肉也十分好吃,湯汁分外的好喝,令人回味無窮。這時孔子突然想到,魚和羊肉合烹味道如此好,那就用“魚”和“羊”合成一個“鮮”字吧。

或許正是受這個故事的影響,現在一大批飯店都起了同一個名字:魚羊一鍋出。

“鮮”字在甲骨文中並未出現,金文中的“鮮”字即是由“魚”“羊”組成,只不過“羊”字在上,“魚”字在下。“鮮”的本義其實是一種魚的名稱。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道:“鮮,魚名,出貉國。”意思是“鮮”是產自北方古代貉國的一種魚。對北方乾旱地區的人來說,魚是很少的,他們多吃羊肉。在他們看來,羊肉味道是鮮美的,而吃到魚後感到它的味道更鮮美,因此用“魚”和“羊”造出了“鮮”字,其意思是:像羊肉一樣味道可口的魚。

廚房裡的柴油鹽醬醋水

廚房裡最少不了的自然是柴米油鹽了。“柴”在當下的城市廚房裡已不見蹤跡了,煤氣、天然氣早已取其而代之了。然在農村的廚房裡它還是常客,巧婦不僅難為無米之炊,也難做熟無柴之飯。

說“柴”字當從“鼎”字開始。一言九鼎,“鼎”在漢字中可謂八面威風,問鼎中原,關係到江山社稷,何等的重要,但若還原“鼎”字的本義,它不過是一口架在柴上的鍋。“鼎”字的甲骨文下面是一段木材被劈成兩半,即“片”字,篆文“片”字只是這段劈柴的右邊,左邊的“片”字因與“床”字的古寫相同,因而捨去。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鼎”字的演變

關於“柴”字有人解釋稱“此木即為柴”,其實不然,試想任何木材都可以當柴來燒那還了得。《說文解字》中解釋“柴”為“小木散材”。古代將從山上採集、作為家居燃料的乾柴叫“樵”;從山上採伐、未鋸斷、劈細的原木叫“薪”;由原木劈成細塊、作為家居燃料的木料叫“柴”。“柴”字上面的“此”字,從止從匕,止即腳趾,“匕”是“妣”的本字。匕的甲骨文像一個曲臂趴著或俯伏的“人”,造字本義即是地位低下的婦女。由此看“柴”字上面的“此”字,其意應為女人的腳趾,下面再加一“木”字,柴的意思便很明確了,即是像女人腳趾大小的木材。

“由”和“油”本是一個字,“由”字的甲骨文上面是一滴油滴,下面是一個類似於碗的容器,義為把榨的油儲存在容器裡。後來隨著漢字的應用,人們感覺到“油”字的字形就像一條道路通到了田地裡一樣,因而“由”字又引申出從、自的意思,譬如我們現在常用的詞語“由此”。“由”字的本義被借用之後,先祖們於是又在“由”字的旁邊加上“氵”創造出“油”字,表示榨出來的油就像水一樣流淌下來。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由”字的演變

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佐料。相傳宿沙氏煮出五彩繽紛的海鹽後,炎帝帶著宿沙氏去拜見黃帝,宴席中,炎帝和宿沙氏獻出海鹽用於調味,其結果調出的味比黃帝擁有的池鹽自然生成的苦鹽味道鮮美。於是黃帝命倉頡造鹽字。倉頡結合宿沙氏煮鹽經過及身為炎帝之臣等多重含義,就造出了“鹽”字。古代鹽字有”臣““人”“滷”“皿”四個部分組成。“臣”代表宿沙氏是炎帝的大臣;“人”“滷”代表鹽是有人在監視滷水煎鹽,“皿”則說明煮鹽所使用的器具。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鹽”字的演變

這些只是神話傳說,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找不到“鹽”字,但卻有與它密切相關的“滷”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中稱:“鹽、滷也。天生曰滷,人生曰鹽。”

意思是說:鹽就是滷,自然形成的稱為“滷”,經過人力加工的就稱為“鹽”。

對於生活在東北地區的人來說,廚房裡的味道,很多來自於對醬的烹製。廚房裡的調味料,有兩樣東西與酒有關,一曰醬,一曰醋。這兩個字都含有一個“酉”字,“酉”字的初義是酒缸,進而代指酒,是一個象形字,而將“酉”字作為偏旁部首時,更多的時候它是會意,即像酒發酵一樣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醬和醋的製作,是需要長時間發酵的。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醬”字的演變

“醬”字從將從酉,“將”的本義是把肉放到几案上。甲骨文的“將”字左邊是一個豎起來的几案,右邊是一個“肉”字。“醬”字的造字原意綜合來看是將肉長時間發酵之後即為醬。簡化字“醬”把“將”字中的“寸”字去掉了實為可惜,因為發酵也是需要掌握分寸的。

關於醋,有這樣一個傳說。杜康的兒子黑塔跟杜康學習釀酒技術。後來黑塔釀酒後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裡浸泡。過了二十一日後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嚐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再後來,黑塔遷居江蘇鎮江,並把制醋的工藝也帶到了鎮江,直到現在,鎮江的醋仍然是以二十一天為一個釀製週期。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昔”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酉”字的演變

這只是傳說,不足為據。“醋”字從酉從昔,“昔”字的甲骨文上部是“日”,下面是一塊肉乾,表示肉在日下長時間暴曬成了肉乾。因而“昔”字表示時間長久。醋的最初製法是用麥曲使小米飯發酵,生成酒精,再借醋酸菌的作用將酒精氧化成醋酸。因為“醋”字的造字初義應為比酒發酵時間還有長的一種酸味調料。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水”字的演變

水是生命之源,在廚房裡,水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用水清潔身體,各個部分都有專用的動詞。沐發、浴身、沫面、澡手、洗腳、漱口,不能混用。身體之外,浣衣、汰米、滌器,也不能混用。現在的人,厭其繁瑣,只用一個“洗”字將其全部包攬,可謂是腳的一次大勝利。因為古代只有腳才稱之為“洗”。

“說文解字”巧說“年”——年夜飯背後的“味道”好豐富……

“先”字的演變

“先”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一個“止”,意為腳趾,下面是一個“人”。腳趾在人的前面,即表示走在別人的前面。在“先”字旁邊加一個“氵”觀形測意,“洗”字的本義即應為“洗腳”。《說文解字》中對“洗”的解釋也是如此:洗,灑足也。當下,“洗”字的意義則是其引申義,義為用水除去汙垢。我們現在常說的“洗頭”,在宋代是一種禮俗,男女結婚數日後,女方要迎女兒回家,並準備好禮物送回女婿家,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回門”。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海軍

編輯:於悅

Top